發達國家哪些事物的發展程度是中國國內短時間內無法超越的?


我在加拿大,的確感受到很多超越國內的地方。不過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對兒童的保護。舉個幾個例子:

  • 校車。這裡的校車是最最結實的車,仔細看車身上都是強化的鋼條。校車司機本人不允許有任何交通違章紀錄。車身上有很多信號燈和停牌。車子停在路邊接小孩上下車的時候,所有的燈會亮起來,停牌彈出,截斷整條馬路的交通。所有的的車輛必須停下,不得超越。這包括了對側方向的交通,如果道路沒有隔離帶的話。如果你擅自闖校車停牌,是很重的處罰,我這裡的法律是罰9分(共15分)和1200刀。
  • 教師帶兒童上街,有一些安全措施。學前的兒童都要穿上醒目的特製背心,手套在一根特製的繩子上,由前後兩個教師負責牽引。大一些的孩子,在過街的時候,帶隊教師會站在斑馬線的兩側,面對交通的方向,擺出停車的手勢。我見過即使在無人無車的居民小區內,他們仍舊是一板一眼的按章操作。
  • 在交通繁忙的路口,會有特別的人員,一般都是大叔大媽身穿特殊的制服,手持一個停牌,看到任何攜帶孩子的人過馬路,會亮出停牌,護送你過馬路。
  • 小區內有尚未建造房子的空地,時間長了形成了水坑。打電話給市政府,說有可能會影響到小孩的安全。第二天政府就派人來處理了,在加拿大這是神速了。
  • 任何大型公共場所的廁所都有換尿布的檯子,不論男女。
  • 法律規定,小孩必須使用特定的汽車座,更加不允許懷抱坐車。從新生兒開始到超過規定體重之前,要換幾種不同類型的汽車座。兒童座不得用於前排。保險帶都是五點的,父母偷懶只綁兩點,警察看見就是一張罰單。新生兒出院的時候,小孩放在汽車座搖籃內綁好安全帶以後,必須要讓護士檢查過,保證正確的綁法以後才能離開。
  • 由於父母監護失職導致小孩受傷死亡,父母會被刑事起訴。坐牢是很有可能的。
  • 一個小孩獨自在馬路上溜達不出幾分鐘就有人上前詢問報警。只有流浪漢,沒有流浪的小孩。說一件親身體驗的事,幾個小孩在前院玩,父母們坐在比較隱蔽的地方聊天。鄰居只看見小孩,不見大人,馬上就出來看怎麼回事,看見大人才回去。
  • 任何意外事件,只要牽涉到小孩,優先度都是最高的。一個小孩失蹤,可以是全國性的新聞,警察全面出動,無數志願者加入搜索。今年在溫哥華附近就有個小孩從家裡失蹤,懷疑是被拐走了,全國上下集體動員搜尋。最終人販迫於壓力,在小孩家附近偷偷的把小孩放了回去。去年聖誕節前,有個小孩掉在河裡失蹤了,整個聖誕假期期間警察也是天上水裡一通找,幾天後還是不幸找到了孩子的屍體。去年我們這裡有家人家半夜火災,因為報警器老化,沒有發出警報,一家大人小孩都被燒死了。然後警察就開始挨家挨戶上門檢查報警器老化的情況。
  • 政府根據家庭收入,發放牛奶金給所有小孩,一直到18歲。低收入人群最多可以拿到600多刀每個孩子。如果你給你的孩子做教育儲蓄,政府會貼錢給你,到18歲的時候總計可以達到2萬刀。加拿大大學學費很低。我所在的魁省更是全加拿大最低,凍結了20年沒有漲過,平均是2000多刀一年。臨近的安大略省要5000多刀。今年政府決定開始漲學費,學生們遊行示威折騰了整整一個學期。其中裸體遊行的新聞還傳到了國內(群眾在意其實是裸體吧……)。還有低息,無息的助學貸款。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還不用還。

看看我們的孩子的遭遇,一聲嘆息……

P.S. 再加一條,同兒童安全沒有關係,只是剛剛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一件事。我一個朋友懷疑他的iPhone5電池有問題,拿到蘋果店去,跟店員描述了一下情況,對方詢問是否已做備份,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後,直接拿了一個新的調換。老機器連測試都沒有做過。我目睹了整個過程,5分鐘吧。國內的蘋果店恐怕不會這麼爽快吧……


謝邀。

我在法國,感覺他們對「你為什麼不去AA地方上班為什麼不和BB人結婚為什麼不讓孩子進CC幼兒園為什麼不買DD車為什麼不選擇區EE城市生活為什麼不用FF牌子的東西為什麼不像GG家的HH那樣過日子巴拉巴拉巴拉」這類問題的鈍感和無所謂程度,遠非國內可比。


誠信

上面是當時半開玩笑寫的答案,其實體現在生活中,還是有少值得中國學習的。跟瑞士比較,說些比較具體的。

  1. 鐵路系統

    瑞士人愛乘火車是有原因的,因為瑞士的鐵路系統真的是發達,基本上每半個小時都會有一趟通達瑞士各城市的火車,去一些比較偏、重要性略低的地方,每小時也至少一趟列車。同時列車間的銜接和換車也做得特別好,基本上不用等特別久,通常是5、6分鐘的換乘時間(所以火車站上常見狂奔的人,當然,其實一般各站台間還是不遠的,走快點也就不會誤車)。火車也有快慢之分,跨州的通常是快車,州內的多是慢車,幾個機場都設有火車站,下了飛機就可以買票乘火車,因此趕飛機的人也愛乘火車,最大的好處是火車很少誤點。就算因鐵路故障誤點,鐵路公司通常也會盡量調用郵政巴士,來送大家到目的地。

    還有我特別喜歡的一個功能是火車票。通常買的車票都是當天有效的(而非班次有效),所以中途可以下來,玩好接著乘另外一部去同一目的地的車。還有天票,可以乘當日幾乎全國所有的火車、巴士和遊船。現在也可以在網上買針對某班次的減價車票,必須乘所規定時刻的這班車,但票價會便宜很多。
  2. 環境保護

    一旦有任何可能危害到環境(也包括環境美觀)的項目,總會有很多人起來為之努力,對環境加以保護。同時各地政府也往往不會為了錢而犧牲環境,這點讓人相當寬心。
  3. 自行車道

    為了環保瑞士也在大力提倡騎自行車(不單是為了運動),為此大城市的道路上基本都劃有自行車道,很多小城市也有。很多城市還有免費(或低費)出租自行車的地方,供居民使用。
  4. 國民素質

    有次去盧塞恩玩,離開那天正下大雨。在公交車站買票時順手把我的傘擱在售票機上,買好票剛好車到了,趕緊上車就忘記拿傘,到火車站下車時才發現,於是到馬路對面乘回去的車想碰碰運氣。到那站下車一看,我的傘還老老實實躺在售票機上。

    我認識的另外一位台灣朋友去蘇黎世玩,邊打電話邊在售票機上買票,買好票就上了車。然後後面緊跟著上來位當地大男孩,就站在她身邊等她講完電話,然後遞給她她的錢包。原來她買完票就把錢包忘售票機上,那小夥子看到就追上車來還她,還為了不打攪她打電話就在旁邊等著,錢包裡面的錢、證件、信用卡,一樣沒少。


上周和老婆在日本大阪,去了Harukas。這是日本最高建築,300米,2014年4月對外開放的。

而天朝呢,超過400米的上海金茂大廈1999年就建好了。能制約天朝大廈高度的只有民航局好吧?參見:平安大廈擬建高度調降至600米

我家屬於上海的天山地區,不太遠就是2014年9月開張的上海金虹橋中心,昨天又和老婆去逛了一下,與以往不同的是我們這次是從百盛商場地下走過去走回來的。將周邊商業建築用地下通道連接起來這種事,日本、新加坡都做得很成熟了,上海才剛開始(我指的是有店鋪的地下通道)。

然後我們發現,通道里的某些階梯(雖然不高),沒有電動扶梯。或者,只有上行扶梯,沒有下行扶梯。老婆嘆了口氣,為什麼?因為她是孕後期,爬樓梯有些吃力。也想到以後帶著小寶寶,無論是放在嬰兒車裡還是背著抱著,這幾段樓梯對媽媽都比較艱難。

在日本,同類型的商業建築里,一定是上下電梯齊全,而且多半還能找到直梯。

金虹橋已經是上海非常方便的商業建築了,有哺乳室,甚至男衛生間里都有整理嬰兒的地方。這些設施在2012年後新落成的建築才有。而日本,這類設施在地鐵站都有。大肚子的女人、帶小孩的媽媽,在日本暴走不要太方便了。

附一張大阪Q"s Mall的衛生間平面圖,女衛面積、男衛面積。。。

重點是圖上的盲文說明

遍及全國的無障礙出行設施(包括了所有連接天橋、地下通道、地鐵站的電動扶梯、直梯)、公共場所的哺乳設施、衛生間都有紙。。。因為我們還在忙著建摩天高樓,所以短時間無法超越。(參見:全球60%摩天大樓花落中國 天津成世界冠軍)

利益相關:金融業從業人員,辦公室都是高層建築。不提作為地標建築有遭到911式攻擊的風險,就是著個火,對消防有多大的信心?也許只有慘劇才能終結天朝對摩天大樓的狂熱吧。


就醫的難易程度。說實話中國看病太容易了 走進醫院掛上號就可以見到醫生。在國外,或者說北美這根本不可能,想見醫生都要提前預約,也許幾天,也許幾周之後,等見到醫生病早已經好了,或者你已經掛了。國內看病的容易只有出了國門才有體會。


在澳洲,各種歧視都不允許,包括性別,年齡,膚色,國家,等級。公司單位裡面,上級是不允許對下級進行辱罵,大聲羞辱下級的,無論是公開還是私下。還有一種歧視形式叫做忽視,公司員工是不允許對某個人進行忽視不理睬的,比如說,領導說,有問題大家舉手提問,然後有人舉手了,領導說,既然沒有舉手,那就接下去啦,然後這個領導就對這個人忽視了,這樣的行為是不允許的;或者有人過來問你問題,你當作沒聽見,不睬對方,就是忽視,這樣的行為可以被作為羞辱而舉報的。

另外,孩子在12歲之前,必須隨時有大人陪護,一般是家長,家長不在,或是幼兒園老師,或是學校老師,或是保姆,反正必須有大人陪護在一旁,澳洲的幼兒園老師一個只能帶幾個小孩(具體數字不知道,但一定是10個以內)以確保小孩能盡情的玩耍,有能保證其安全。其他對小孩的照顧可以看參考 @Avatar Ye的答案。小孩是國家的未來,看一個國家未來怎麼樣,就看他們如何保護小孩了。對小孩的保護永遠是第一位的。

另外,對殘疾人的照顧也是中國要學習,國內無障礙設施是做做樣子的,而澳洲都是進行精心設計過的,公交車可以控制斜度,推出墊板,可以讓輪椅方便上下。火車如果有殘疾人,到站後,車長下來在站台和火車上放上墊板,讓輪椅上下方便。公司的電梯,必須有盲人按鈕,公司好不容易裝了觸屏式的高級天梯,因為觸屏不能方便盲人,必須把觸屏的操作方式換成盲人按鈕。

還有就是建築工地上面的保護措施也很多。 一定有委派人去管制交通的,尤其是那些工程車行駛的地方。

開車,澳洲很多地方是沒有紅綠燈的,所以開車有個讓道規則,大家基本上都遵守了,要知道澳洲基本上小道默認50公里/小時,大道是60公里/小時。另外沒有小轉彎,紅燈就是停,提高過馬路行路的安全。

另外買煙,買酒,酒吧國外要18歲的證件證明。而網吧和遊戲機方不需要,這兩個本來就是給小孩娛樂的。

整個澳洲社會,大體上是能做到以人為本,雙方平等,無論是顧客商家雙方,還是醫生病人雙方,老闆和員工,都是相互平等,沒有誰比誰高的。


凡是和高收入水平與低人口密度相關的,短時間內都無法超過。

比如:

商品退換:高收入的一般不會為了沾點小便宜就去退換,因此退換規則就比較簡單。信用卡盜刷賠償也是一個道理。

各種福利、公共服務:平均收入高,整個社會能夠負擔的福利和公共服務水平就高。

國民素質:倉廩實而知禮節。長期富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國民。

民主水平:這個我過去講得夠多了。這裡就不詳述了。

腐敗:高收入,意味著現金交易減少,電子支付佔據社會主導。這使得反腐難度大大下降。

空氣污染、交通堵塞,諸如此類。


rule of law,凡事都聽法的話。


說幾點在日本看到或者親身經歷的事:

1.盲人可以在無他人攙扶或者指引的情況下過馬路穿越十字路口。(親眼所見)

2.過馬路即使是左轉車輛(日本是左行)只要對面有人過斑馬線,車會等你先過。(即便車先過去也可能影響不到你人過馬路)(親身經歷)

3.出差住的一家公寓,我把自己買的一把傘(比較好)放到了公寓前放傘的地方了。我半年之後再次入職這家公寓,發現傘完好無損。(親身經歷)

4.我去超市買東西,我錢包放在自行車前面的購物籃里了(夏天穿襯衫錢包沒地放),我進超市選購了30分鐘的東西,付錢時才想起錢包在自行車購物籃里,我趕緊跑出去看,發現錢包完好無損。(親身經歷)

5.2013年年初,由於趕飛機回國,坐地鐵轉大巴的時候走得緊張,手機丟在地鐵座位上了(iPhone 4S),我到機場才發現,但是我已經無法返回再次去尋找了。等晚上我回到上海之後打電話到日本JR公司,我準確的報出了我乘坐的車次(幾點從哪個站出發的)和乘坐的大致位置,不到2分鐘,JR公司的人告訴我,有人拾到手機已經交給他們,讓我出示密碼驗證,核對後告訴我沒問題手機是我的,讓我半個月之內去取,否則收取保管費,我說沒問題我X月X日會再去日本,到時候就去取。8天之後(元旦日本長假)我再次返回東京,取到了手機,感動的是車站給我手機充了電說以備我不時之需。(親身經歷)

6.前前後後在日本呆過4年,沒有哪一次上公共廁所的時候發現沒紙。(親眼所見)

7,東京的地鐵精確到分鐘。(告訴你8點10分到,如果沒突發事件它不會8點11到)(親身經歷)


從下至上的秩序


中國目前存在的很多關乎道德、國民素質的問題,根源都在於人口密度大,資源相對匱乏,人缺乏安全感造成的。說國外過馬路守規矩,開車規矩的可以去紐約看看。一樣存在中國式過馬路情況。

在美國四年的學習和生活,讓我感受到的最大的不同是對於人個體的尊重以及心靈上的自由。美國也不能說完全的生而平等,但至少從日常生活當中,真心覺得教授和水管工都一樣,只是工作不同而已。沒有家長天天會嘟囔孩子以後要當科學家,不好好學習就掃大馬路之類的。至少這是政治正確的事情。

美國胖人多,校園裡隨處可見胖胖的姑娘穿著緊身低胸裝,神采飛揚,自有一種美麗。在美國的時候,我也胖了許多,但是商場各種號碼的衣服都有,保證衣服合體,不顯得贅肉橫生。回國後發現號碼到只有SMLXL,逼著自己減肥好能穿的略微得體一些。在中國稍微胖一點兒都會覺得對不起大家一樣。中國就是有很多形形色色的規矩和習俗讓你無法真正做到不在乎他人的眼光。這應該是和我們更注重家庭和關係分不開的。這些民族性的東西應該很難去改變的。


我覺得經濟工業等方面都好說,最難追趕的是一些人文方面的東西,比如公民整體的素質和受教育水平等等。

但這也要建立在社會人均收入比較高的水平上。而且現在社會上種種古怪思維太多,比如歧視人文學科,道德敗壞等等,不一而足。要解決這些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通過教育一代代地緩慢改造。可惜目前看來我們下一代是不會被這樣改造的……


英國留學黨,民主自由體制那回事我也不懂,就說說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不定期補充一些

住的是小鎮,有些路口沒有紅綠燈,車子過來一定會等你先過去,經常是離路口還有兩三米的時候車子看到你就自動停下了,常常搞得我都不好意思加快步伐趕快過去免得耽誤人家。

有一次一個老太太走我前面,拄著拐杖慢悠悠的往前,汽車從她離路口三米遠就停下了,等她走過去差不多等了一分多鐘,沒有鳴笛,沒有閃燈,沒有從車窗伸出頭來叫喊,安靜等她走遠才開過去。其實,以老太太的行走速度汽車完全可以一腳油門搶先過去,也不會不安全。但是所謂的安全「感」和受尊重的感覺,就在這一分鐘裡面才能感受出來。

手裡拎著東西要開門,只要周圍有人肯定不等我靠近就會有人搶先衝過來幫我把門打開hold住讓我通過,現在我也開始這麼做了。

一個類似的是一群人過一道門每個人都會自動幫後面一個人hold住門

只要是正規商鋪賣給你的東西在退換期之內(一般是一個月)拿著發票去要換要退絕不廢話絕不墨跡。

商品齊全服務到位。

我不是在影射國內商品匱乏。。。只不過這個齊全讓你感到怎麼說呢,很人性化,很可愛。舉栗子:我這邊的超市胡蘿蔔很小,不好削皮所以超市裡有專門的削胡蘿蔔機器賣;賣酒的柜子旁邊一定有賣和酒瓶相應尺寸的禮品袋子方便買酒送人的顧客;稍大的超市裡每個商品都會標出實價和單價供你比較(比方說一瓶橄欖油就會標出一瓶多少錢和100ml是多少錢),英國飲食很多講究所以超市裡面也相應賣很多茶杯咖啡杯裝奶糖的小杯放方糖的小盒澆醬汁的敞口壺(&>&<亂編的名字我也不知道實際上叫什麼總之就是那種有一個手柄好像茶壺上面給削了一半用來加醬汁到牛排上的小壺!)放水果的小盤然後喝酒更是琳琅滿目的細高腳杯圓高腳杯以及叫不上名字不同尺寸型號的各種杯杯。我強調的這種齊全主要給我兩方面的滿足感:1. 感到自己受到很好的照顧,幾乎從來不會出現買了個東西不知道怎麼開或者怎麼裝、找不到相應包裝或者開啟裝置的尷尬,能感覺商店是真心站在顧客角度給你考慮的,而且你可以完全信賴它的質量,出了問題包換包退絕不啰嗦 2. 生活品質的提高。好像我上面提到的這些瓶瓶罐罐,價格也不貴,買回來放得井井有條需要什麼都有看著也很高端,有空閑的時候杯杯盤盤擺出來看著小書烤個小蛋糕喝個下午茶,貴族感就是這麼簡單!

至於服務態度,那真是把國內許多店面超市包括一些大型連鎖理應規範管理的的大超市都秒成了渣!辦事麻利有效率,這邊sainsbury很多有自動結賬的,我在自動結賬機器那碰到什麼問題,不等我叫人10秒左右就會有眼明手快的員工衝過來給我解決;我買雞蛋水果什麼的時候收銀員都會細心打開盒子幫我查看有無破損腐爛,有次一個六個裝的雞蛋散破了一個,收銀員手一揮,馬上有流動監崗人員過來幫我換了一盒完好的還給我的不便道歉,如果在國內的話我已經在拚命解釋真的不是我弄破的。。。每個員工提供服務的時候第一句話都是「hi how are you 」結尾是"have a good day/evening"並且面帶微笑,即使碰到個面色嚴峻的也絕對是做到基本的禮貌熱情。一開始我還有些怕這些看上去很嚴肅的,可是接觸多了就發現外表越嚴肅的其實越呆萌……^3^ 你有什麼問題或者需要幫忙的撲克臉立刻融化然後抓耳撓腮手忙腳亂的想辦法給你幫忙。

可能我說的這些都是她們員工培訓的一部分吧,但不管是自發的服務態度還是專業培訓的結果,顧客體驗都是五個贊。

(我在國內的家對面那家超市收銀大媽每天磕著瓜子聊天結賬的時候正眼都不看你一眼讓你覺得非常惶恐深感自己買東西還要麻煩人給你結賬打擾別人聊天了真是罪過呢。)

買東西/上車每個人都自動排隊,形成一條略帶彎曲的細長隊伍。秩序真的能給人有保障的感覺,一種只要照章辦事事情就能辦好的安全感

外界對你的壓力很小,這個有點不好形容,總之就是隨你的個性伸展。街上有的是愛美的姑娘打扮得和時裝秀的模特一樣誇張,喜歡就染個粉色藍色的頭髮,或者把臉完全塗白穿和服木屐上街,隨你便,決沒有人說長道短指指點點,即使看你也是善意的「這個姑娘真有趣」的眼神,絕不會讓你不舒服。對於我這個原來長期生活在冬天不穿秋褲都會被「裝什麼逼啊不穿秋褲腿還不是那麼粗」的眼神射死的壓力環境的小土鱉來說,這實在非常難能可貴。

啰啰嗦嗦的居然也說了這麼多,要總結的話,我覺得就是國外感覺更安全 自由 人性化。不管是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還是和機構、商店打交道,都能強烈的感覺到你受到尊重,你的利益得到保障,你的需求被重視,你的感受被關心,只要你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別人好好溝通,就能得到好的反饋。


我只能把發達國家限定為美國來講。我覺得最難以短時間超越的是對「人」的理解和尊重。每個人不以身份,官位級別,年齡,身體健康程度,資歷,甚至是長幼次序來表達尊敬,而是純粹的「人」與「人」之間基本的尊重,信任以及交流。

從這樣的尊重中才會衍生出許多問題,比如對兒童的保護,等等的差異。


空氣質量,當然我國西藏海南那些地方的空氣肯定相當不錯,但一旦大城市和大城市比的話,那麼肯定就不行了。

腐敗問題,這個是制度上的事兒,我就不細說了。至於官僚主義,每個國家都有,所以這個不能算。

還有綠色環保,比如說垃圾回收啊,不過我相信再過幾年這個應該能夠普及起來,只要GOV重視這個絕對不是辦不到的事情。

其實我在英國待了四年,印象國內外差距最大的也就是空氣了,其他的話,說真的英國沒感覺好到哪兒去,有些比國內要差,有些國內在10年內應該就能趕得上來。。。因為怕離題,所以我就不舉例子了。

但說真的我們國人對自己實在是太過苛求,一旦出現什麼醜聞就歸結到民族性上,什麼我大天朝怎麼怎麼就不如別人啊,中華文化已經被GOV給毀掉啦,這種典型的妄自霏薄看著真讓人很受傷;我有時在網路上看到小屁孩在那兒叫,真想看看這小朋友的IP是不是日本那邊得。。。

有時候人真的要出國後,才會發現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了多麼牛逼的巨人;而我們網路上的很多人,卻還抱著自己國家處於半殖民地時候的狀態;爭著把全世界人都有的劣跟性都攬到自己身上,而且有時連國家媒體都在幹這種事情(比如說之前CCAV說的``中國式過馬路「),把老祖宗的榮耀都給忘記了,這真是讓人悲傷;連SB棒子沒歷史都給自己硬造出個6000年歷史出來,我們呢?日本人說」崖山之後無中國「,我們有好多傢伙還真TMD信了。。。

如果硬要說的話,這種沒來由的自卑感也是我國在短時間內無法和發達國家相比的一點吧。。。


為什麼沒有人說半導體行業呢,那真的是差的不止一點兩點。


只從小事兒上說:

1. 買東西只要是正常商戶(不是街邊小攤)都是包退包換,一般14天到一個月之內。理由可以是「老娘不喜歡」。商家也會毫無抗議地退換貨品。

2. 我的錢包丟了,當天下午有人刷我的信用卡花了一千刀。信用卡公司當天就發現了給我手機打電話。這一千刀賬單我不必付。我朋友被釣魚網站騙了,銀行賬戶里的存款被全數提走。發現之後銀行把錢全數給付她,她沒有遭受任何經濟損失。

我覺得這種事情在中國,大概是很難想吧?


素質


人與人之間的尊重。這一點是我最在乎的,其他答案提了很多具象的東西,我想大多會歸結到「尊重他人」這個基本理念,無論是排隊、問候、專利、校車設計、政治制度、科技產品…無不體現出「respect"這個詞的分量。

在美國和歐洲學習工作過一段時間,感慨那種熟人之間,家人之間,陌生人甚至對手之間的尊重。在這些歐美國家與人相處,是基於把對方作為平等的「人」為前提,而無論對方的資歷、地位、背景等後天附加物。

在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下,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國家等級分明,甚至鼓勵通過個人努力爬上social ladder頂端。有人說西方國家就是一小撮牛逼的精英領導著一大波傻逼的平民。然而,這種身份與財富的不平等並未造成人格的不平等。一個餐館的服務員不必在一個富翁面前卑躬屈膝,一名路人可以在大街上當面指責內政大臣的不作為(前不久的英國南部洪水),地鐵上一個奇裝異服的人不會被圍觀,同性戀不會被投來異樣的目光,你的工資、感情狀況不會被三姑六婆問來問去,你的房子不會被當權者強制拆除。

羅爾斯說,終生未出小鎮的康德卻顛覆了整個歐洲。正是因為他主張:待人之為「人」,而非待人為所達成己之欲。

其實「尊重」便是以人為本,這不僅是居廟堂者的執政之本,也應是每個人的日常行為準則。

在美國迪斯尼樂園實習的時候,看到五六歲的小孩即有排隊的意識,我就想,我們的下一代能做到嗎?


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律師說了是法律,作家說了說是文化,社會學家說了是國民素質。

個人覺得是能孕育出各個領域質變的事物,即教育。

先不說思想這個東西,這是一個見其本質的東西,但又是一個具有個體差異的東西。我們絕對不能站在思想的制高點上說是思想的落後,這種偽精英式的東西很要不得。

為什麼說是教育呢?

人體裡面的有一種能分化為人體各種細胞的細胞,稱為幹細胞。而人在受教育的時期就像這些幹細胞一樣,育優則優,間接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未來。但是教育的優勢顯現出來的效果是一個很長的周期。

真的是像標語宣傳的那樣: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所以,在國家的戰略投資裡面

教育是最不見效的最有效的投資。

要發達,必開智。


推薦閱讀:

你讀過哪些兼具專業與文採的辯護詞?
關於中國歷史究竟是一部漢化的歷史還是胡化的歷史?
想短時間內體會到上海的本地文化和特點,應該如何規劃遊玩路線?
如何看待印度青年被人綁架逼著結婚?
現在我們國家還有什麼項目適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TAG:文化差異 | 文化 | 社會 | 中國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