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句話涉及到是哲學原理是什麼?

這句話的關鍵是涉及到辯證的轉換?

還是事情本來是就沒有所謂真相?事情本來就沒有本質?


無為有時有還無這句話,還是非常高深的,意思就是無和有某種時候是一樣的,什麼時候呢?比如「無卵用」和「有卵用」,意思其實是一樣的。


如果所有人把假的事物當成真的,那麼真的事物就被當成假的了,如果所有人把沒有的事物都相信了,那麼真有的事物就被當成不該有的事物了。

我不是專門研究紅樓夢的,只是自己無聊的猜測,覺得對就給個贊,覺得不對就說說你的理解。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出自紅樓夢的幻虛夢境?的對聯……

曹公可是諧音之王啊。假正經,賈寶玉,都是假。

翻譯過來就是假寶玉是真的人才,那麼真的人才便成了假的人才了……怎麼說呢,被人家認為是人才的一種觀點,然後另一種正確的觀點便不再被人認可。又牽扯到歪理說一千次就成了真理。那麼原來的真理就成了歪理。

舉個簡單的例子。日心說與地心說。原來地心說是假的,但是人們信,那麼就真。後來日心說替代了地心說,那麼地心說便被人相信,日心說是真的,但不被相信。

無為有處有還無……你認為一個東西沒有用,但別人可能有用……大概就這樣吧。

哲學道理……就是道家的那些思想,互相轉化的感覺。

以後再補充。


哲學原理都是關於世界的,關於人的,關於社會的,不是對一句話而言的,與其脫離問題而只了解這句話的「原理」,還不如實際對一個問題作思考,有的放矢。不然的話,很空泛的,也沒什麼意思。


此對聯出自《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是《太虛幻境》牌匾的兩側的楹聯。顯然,欲解讀此聯需從「太虛幻境」著手。「太虛幻境」是小說中描述的一個神仙的聚集地,在常人看來就如其名既「虛」又「幻」,即不真實,也就是「假」的。(人們已習慣認為神仙是虛無縹緲的)然而置身於其中的人卻會認為自己所在的地方是真(實)的,進而否定了塵世的真實。這即「假作真實真亦假」的第一層含義(表意);而作者想表達的第二層含義(內涵)則是:當世人把許多真(能感召人類內心深處的真善美之真)的東西當做假的來看待時,則會同時將假(會麻痹眾生神經表皮的假醜惡之假)的東西當做真的來看待。即世俗的人常把肉體上的滿足當成生命的價值所在,而忽略了生命的內在意義在於精神上的追求。就像哲學上「為吃飯而生存還是為生存而吃飯」的命題一樣。

當人們像賈政一樣只看重仕途經濟、宦官之道而「沉醉不知歸路」時,便會把寶玉這種以詩詞歌賦陶冶靈魂的、在精神上有更高追求的人視為「孽障」、「不肖之徒」。


當人們都認假的是真的時候,那麼真的就是假的了。狼人成功悍跳預言家,推死真的預言家。


空穴來風 還是 空穴來風


「假作真時真亦假」有其哲理,但說現實點就是當今假貨頻出時,人們往往把許多真貨也當成了假貨。舉個例子:一個朋友買了這個真的LV包,但總有人背後說他那可能是地攤貨,因假冒名牌太多,真的也被假的影響了。引申到其他事物也是這個道理。


個人生活,一般是可以分享的,不是用來交待的,只與自己有關;如果要講一件事,時間地點人物,都講清,比模稜兩可更被信服;如果想較真,道德審判,證據鏈要清晰,如果證據鏈不清晰,邏輯清晰些也好!

這個答案不適合放在問題下面,顯得模稜兩可,不過題目很有意思!


推薦閱讀:

如何正確地,全面地理解柏格森哲學中「綿延」這一概念?
請教關於《社會契約論》第一卷第四章論奴隸制部分原文的理解?
如果人的肉體在瞬間湮滅,那麼在無量無窮恆河砂數劫後,周圍100光年內的所有粒子又重新相聚,這個人是否又復活了?
自由 平等 博愛 歐洲最早的出處是哪裡, 為什麼認為這3個最重要,是嚴謹思考論證的結果嗎?
什麼是客觀?有真正的客觀嗎?如果有,怎麼才能達到?

TAG:哲學 | 本質 | 真理 | 辯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