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才能在增發貨幣的同時促進消費而非促進投資?

增發貨幣,增加的流通中的貨幣沒有進實體經濟,通貨膨脹率穩定,反倒增加了人們的資產配置,那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增加消費呢?


資本的天性是增殖,所以不存在任何方法能夠阻止生產相對過剩的出現,一切的手段都不過是在推遲災難降臨的腳步,你需要的不是宏觀調控,而是足夠完善的計劃經濟。


謝邀。在我國,普通民眾投資的主要方向是房產股票,由於股票在資產配置中只佔很小一部分,這裡重點說一下房產。房產的主要功能有居住教育醫療戶口以及。。。獲取交配權,其中居住功能只佔很小一部分。取消戶籍制度,真正的租售同權,加大醫療投入,以及正確的引導新聞媒體,禁止渲染恐慌情緒。但是題主,上面說的每一項都是要花大價錢的,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還靠賣地,居民不投資房產了地方政府的債務怎麼轉移?至於消費方面,現在不在搞什麼消費升級嗎,效果還挺明顯的,現在各種營銷號自媒體每天狂轟濫炸給人洗腦消費主義,從資本家那裡賺的錢又還給了資本家然後繼續給資本家打工。還有,房地產就像是一個蓄水池,增發貨幣如果不投資房產而進入消費市場將會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到時候就會有人提問 怎樣看待大米漲價到100塊錢一斤?


理想主義看來的話…大概就是人人都了解並接受基礎經濟學理論,即形成良性的奢侈消費型社會,並且有足夠的生產力支持。

有著無比高的道德感,也就是足以節制慾望的道德高度,理想化的繁榮,沒有投機思想,畢竟如果像這樣全員理想化的話,有一個投機者就會破滅 ,所以現實主義的話在我看來實現不了的吧。(也可能是咱才疏學淺)


從央行的角度,可以採取一系列降利降準的措施。既然貨幣超發,正好通過降低利率將錢從存款和債券引導到M1中。不過在貨幣政策收緊、外部加息壓力的背景下,應該不會實施上述擴張性政策。

從財政部的角度,可以調整稅率,降消費稅提高利得稅等。增加房產稅是其中一例。當然稅率調整需謹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其實最好的答案是停止濫發貨幣。


1,你可以充當買手

2,定規則#無息貸款給國債擁有者,把問題給他們。


增發貨幣這個行為本身並不會提高社會的生產力,在社會商品總量不變的前提下(靜態,或者說是對應於當時生產力的一個小區間內的商品保有量),社會物價會出現上漲趨勢。這個時候最關鍵的問題來了,老百姓如何看待這個事情,按照理論來說物價應該是一次性漲到新的平衡位置,但不要低估老百姓的智慧,既然國家這次開了增發貨幣這個口子,後續會不斷這麼幹下去,物價持續上漲的預期就此形成。此時你鼓勵百姓去消費那不是作死嘛,我想問什麼消費品你能用十年以上,你現在大量消費以後的日子還過不過了。大家唯一要做的是購買各類能保值的資產,盡量減少自身的損失。不管增發的貨幣到少數人手上還是大家平均分,在生產力沒變的前提下結果是一樣的,還是對應那麼多的商品。

這個問題我還想談談什麼是真正的財富,由於紙幣的普遍使用,大家現在有一種錯覺,覺的財富就是手中擁有的貨幣價值。其實看看當初貨幣產生之前大家是如何生活的,早期還是物物交換的模式,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的種類開始大量增加,物物交換的弊端開始產生了,此時大家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發明並使用貨幣這一替代品,貨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是需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只是為了方便物品交換而已,而貨幣的大範圍內使用則需要國家這個機器來提供信用。現在大家可以明白真正的財富是商品,創造財富的源泉是生產力。舉一個例子吧,在一個小島上,大家什麼活都不幹,島上大量發行一種叫「石頭」的貨幣,然後你鼓勵大家去消費。。。(貨幣本身沒有價值)


因為擠出效應的存在,增加政府購買可以擠占投資,如果說是個人消費端,我認為要滿足題主的要求,那麼不管政府怎麼增發貨幣,總之是要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然而隨著收入增加,儲蓄佔比會更低,多出來的收入無非就是投資和消費,只要把投資收益降低也就是提高一下利率,就可以增加消費。

好吧我承認我的回答非常膚淺


控制增發貨幣的渠道,抑制股票房市投資,放寬信用卡還貸時間和利息,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為部分消費品生產廠家或者進口廠家減免稅費,出台鼓勵各種體驗娛樂經濟的實惠政策,前期減少一些消費品的生產刺激市場購買。暫時想到的就這些。 其實個人覺得要讓增發的貨幣去消費而不是投資,主要還是要控制渠道,在中國別讓錢大部分都流入了股票房地產就行。 另外還要增強大家對未來的一個信心,如果大家對未來有信心:工資會更高,工作會更好,看病有保障,養小孩壓力小,失業有保障。誰他媽還存錢投資,趕緊該花就花。題主你說對不對???


消費增長,必然是對各種產品的需求增加,在投資不變的前提下,當前社會供給產量總體不變,必然導致供不應求,這是一個明顯不均衡狀態。這時候,市場會自動調節,將消費帶來的資本流向投資,投資必然增長。所以說,題主問題很難,或者是只能曇花一現的現象。


題主你要是討論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的話,我就無可奉告了。

增發貨幣本來就是當前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原因。

真的要治,必須減少干預行為,大幅度。


瀉藥

我只是個高二學生,不過有四年投資史了,如果有寫的不好還望海涵

增發的貨幣在市場經濟中一定是根據利益最大化來進行配置的,增發的貨幣大多直接由央行用低利率放到銀行裡頭作為貸款,這就是什麼短期中期長期啥啥的,記不清了,人們叫這些叫什麼酸辣粉之類的。這些手段是央行調控市場的工具,市場公開操作。還有準備金率之類的都是用於調控市場流動性,也就是你說的有關市場貨幣存量的問題,提醒一下,不僅僅只有增發貨幣一種形式,這個危害比我上面說的工具要大,包括匯率和人民的腰包,這央行不會亂來的

回歸正題,市場的流動性是按照利益最大化來進行的,也就是資本主義的核心思想,錢。一塊變兩塊才是王道,錢被撒進市場是很難標定錢流向哪了,聰明的人們看到日常nb茅台肯定低息貸款買了,這些錢怎麼可能會進實體經濟呢?央行也沒法指定這一筐的錢必須去那那那的行業,這做不到。實體經濟風險超高,收益一般,沒有看的準的機會誰敢砸錢進去?看看那幫創業的大學生,沒兩年趴一半,還不如搞把茅台騰訊阿里放手上躺著吃肉呢,為什麼要把錢拿去打水漂?

讓錢流向實體經濟一直是全球政府密切關注的事,特別是股市越來越強的美股,耶倫的加息重要目的就是打壓美股。看看標普500,周線看的嚇死人。打壓後回落流出的錢能去哪?包括實體經濟在內的其他投資項目,在全球股市下行的時候,人們會更願意把錢投入實體經濟,從股市裡流出的錢可是很強大的,好的股市釋放出來的流動性那可是很足的,助力實體經濟騰飛那可不難。除了加息,政府還有就是降低中小企業的稅收啊,稅收低,成本低,企業被人看好,那聰明的資本自然就流向實體經濟了。還有的話就是宣傳自我犧牲啊奉獻精神啊,鼓勵人家少掙錢多做貢獻啊,這種洗腦0成本效益大,也不失是一種好方法。另外還有就是政府自己出手投資啊,國企兼并之類的,也是能幫助中企業發展和存貨的

明天還要上課呢,寫的這麼晚,不給我點個贊再走嗎????(?˙?˙?)???


馬克思告訴我們,資本家可沒那麼好心


關鍵是創造新的消費點。非定向性調查確定國民偏好並進行相關擴展,調察結果反饋給生產者,生產者生產符合偏好的擴展商品。


那要看國家的經濟模式是什麼,有哪些經濟增長點。大部分國家的政府都在忙著增發貨幣。而增發貨幣政府就必須高負債。幸好,中國是負載國家中,債務比例低的。同時還有著很高的GDP增長。然而,你看到歐美國家負債比中國高多了,GDP有大的增長么。沒有負增長就已經燒高香了。大部分都是虛擬經濟。歐洲就一個德國還是基於實體經濟發展。

個人愚見,沒有實體經濟的增長不是穩定的增長。你給華爾街大佬再多的錢他們也是扔在金融產品上,屁民還是屁民 。但我國就不一樣,因為建廠,修路都需要勞動力,創造無數就業機會。有了收入才能有消費。當失業人數增加時,你發再多的購物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所以,增發貨幣的規模是有限制的。發達國家這麼玩是因為他們處於經濟體的上游。不然就玩成了辛巴威這種國家。促進消費則是要增加整體收入,尤其是中下層收入,增加就業人數。沒有收入,就不能促進消費。至於,投資問題不是促進或抑制的選擇。而是投資投向何種經濟類型手中。你投資到促進就業的行業當中,自然就促進了消費。但你投給華爾街大佬呢,窮人必然會罷工。所以,這就是觀海和建國為什麼都喊著要重振製造業的原因。

我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很大,但需要辦的事還有很多,畢竟發展中國家。這三樣東西長時間持續增長。所謂國家宏觀調控就是盯著他們,並想辦法讓他們存在於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瀉藥

根據邊際效益遞減原則,增發的貨幣應該給予窮人更能提高消費的機率和比例

比如,1000萬給有錢人,給不給都一樣,因為他要買的東西不給他也有錢去買,不買的給了也不一定會去買

如果平均分配給1000窮人,那麼很快他們就有可能購買肉食改善營養,購買衣物改善保暖等直接影響其生存條件的方面

綜上,增發的貨幣給窮人更能提高消費的比例,使資本進入實體經濟


你如果只是想增加消費,那麼發代金券就是最好的了。


稅。某些國家並沒有資產過熱。


謝邀,我連題都看不懂,實在慚愧。╭(°A°`)╮大寫的懵逼。


增發貨幣保持微弱的通脹,本身就比通貨緊縮更能刺激消費。

因為大多數人的投資能力是比不上通脹速度的,所以錢留在手裡越來越貶值,還不如花出去。

如果停止增發,隨著生產力提高,商品數量增加,貨幣會升值。那麼對所有人來說,錢放在手裡就好了,非必要情況不需要花出去。因為大家都知道,今年花1塊錢可以買到的東西,明年9毛就能買到了,那我又不是急用,幹嘛現在買?這種情況下銀行存款也不會有利息,甚至是負利息了。


可以通過限制投資的方式去促進消費了。打個比方,限定個人和機構理財賬戶倉位,限定個人和企業的融資規模,限定每個人只能買一套房子等等。所有比較常規的和大眾的投資渠道都做出限制,同時將印出來的錢由政府以各種名義補貼給企業,也就是變相補貼給消費者。消費者知悉央行又印錢,考慮到貨幣的貶值預期和商品比原來便宜了,大家就傾向於跑去消費了。當然限制投資和促進消費這兩者都不能做的太絕對,沒有投資,產品就做不出高精尖。沒有消費,高精尖的產品沒人買也是白搭。政府能人很多,自然有的是辦法做出平衡。


瀉藥

促進投資有什麼不好?這點不明白

但通過小字部分來看我覺得題主不是這個意思。題主應該是希望大家花錢而不是增值。

這樣的話,

一,邏輯上來說

1是要讓更多願意消費的人花錢,

所以就需要減少資本家,增加中產階級

2怎麼讓中產階級多花錢?

改變大家的觀念,推崇及時行樂

二,政策上來說

鼓勵消費比較好的方式就是

取消商品稅,甚至進行商品補貼

不過這樣政府財政就炸了,

必須找到替代品

最好的替代品就是房產稅和遺產稅

都實現的話那我們國家主要矛盾就解決了? ?(?ˉ???ˉ???)?」哇哈哈~

顯然這個就是黨和國家努力的方向


特定消費品抵稅+投資性資產徵稅


當然有啦。消費部分直接抵扣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同時增加高額的投資收益所得稅。簡單粗暴,直接明了!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米爾頓·弗里德曼的「通貨膨脹歸根結底是個貨幣現象」?
論EVE國服通貨膨脹 和平抑通貨膨脹的可行性措施 是外在因素還是遊戲本身調控的缺陷?
民間資本融資還能走多遠,實體經濟的機會在哪裡?
房價過高、負利率、通貨膨脹、低收入, 這些是輿論誤導,還是實際情況?
王健林說89年的1000萬相當於現在十個億還多,是否屬實?這樣的話通貨膨脹率是多少?

TAG:貨幣 | 通貨膨脹 | 消費 | 宏觀調控 | 貨幣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