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施一公,潘建偉以及許晨陽獲得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


我剛看到新聞的時候,心說許晨陽這名字不熟啊

打開一看照片,我大一高數的助教……


我不想評人,因為不了解。但是生物施一公,知道,上學期還來我們學校一次。如果中國一定要選一個生物學家來領這個「未來科學大獎」,那麼選施一公一定會是眾望所歸,生物學界應當不會有太大的爭議。但是有人酸他開公司不成,來混學術,這是很沒有道理的。你最多只能說他不適合干公司,商業素養不行,但是你不能因此否定他的科研能力。恰恰相反,學術界從來都是推崇那些醉心學術的人。對於不善商業的人給予了充分的理解,而且甚至似乎不太鼓勵商業化的科學家。再談談他的實際科研能力,即便你再反對唯文章論,但是施一公在國內最多的《nature》,《science》,《cell》,說服力是完全足夠的,單單結構生物學,誇張點說吊打國內外一眾生物學家是沒有壓力的,是的,國內外,關鍵是外。

當然,也有人質疑,覺得他的很多工作能夠做出來,憑藉的都是先進的儀器。生物學界的許多儀器都是超貴的,動不動就是一百萬,上千萬,沒有點錢還真是做不了實驗。答主也不得不吐槽,生物也許更適合富人做,光有理想沒有錢錢是幹不成事的。而由於昂貴的造價,許多國外科研機構都買不起。不僅僅是指第三世界國家買不起,美帝,日本的不是超大科研院所的也買不起。但是在中國,有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傳統,政府撥款很多給清華,購買了大量的先進的百萬乃至幾千萬的儀器。可以說,在這些儀器方面,清華是傲視幾乎其他所有研究機構,而施一公幹的結構生物學,就很需要這類儀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這些儀器,文章如雪片一般發出去,似乎是可以理解的。我以為不然,科研看重的應當是結果,不應當是過程。到了現在,你徒手算出pi後面幾千位,和用計算機算出來pi後面幾千億億億位。前者只能說明你刻苦,然而算出來的結果並無用處,後者,則能說明你的計算能力的提高是推動科學的進步。所以,不管你是用什麼乾的,只能評論你的工作有沒有意義,不會要求你一定要條件艱苦,忍飢挨餓,日以繼夜,廢寢忘食。對於先進的儀器,只有羨慕的份,這不應當成為酸的理由。且說近現代以來,由於科研設備的更代,由於技術的進步,大大的增加了科研能力的提高,沒有理由怪別人的先進昂貴儀器。

但是,我們學校有老師談到施一公,都認為他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理由是他的工作沒有太大的原創性。單說超低溫冷凍電鏡技術,在清華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超低溫冷凍電鏡,施一公憑藉它做出了很多成就,發了很多一流的文章。但是,超低溫冷凍電鏡不是他發明的,技術不是他研究出的,他只是利用別人的技術,利用購買的設備做出來的成就,所以諾貝爾獎應該給相關技術的開拓者。我有老師信誓旦旦的預測,超低溫冷凍電鏡相關技術一定會獲得諾貝爾獎,說了快一年了,諾貝爾獎又快頒發了,我拭目以待,但不做評論。

饒是如此,施一公在國內是大牛無誤,而且是國內的超大牛,目前了解的國內生物工作者最多和他齊名,不可能超過他。而他做的工作,也是世界一流,超一流,是相關領域的權威和引領者,所以,他得這個獎實至名歸,不頒發給他,才是有鬼,才說明這個獎毫無公正與價值。

然後是其他兩位,我並不太了解,但是稍微搜索了一下,大概他們的工作,至少在國內,是領導者,是最高的那一階梯,所以,對於人員,有小爭議,可以,大體不會有太大偏差。

現在,再說說這個「未來科學大獎」。從本年度獲獎名單,我們知道,他的定位是高標準的,高額的獎金(似乎國內某某巨頭公司也參與了設立)是有要比肩諾貝爾獎的決心。其實,我認為這個獎的設立很有必要,很符合中國的國情。中國與國外有差距,單在生物某些方面,就有十年,二十年的差距,差距可堪巨大,必須認清現實。但是,國家的發展有目共睹,技術日新月異,差距只會縮小,斷然不會拉大。直到中國全方位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或者說歐美水平,我估計時間尺度也就是幾十年的事情而已。說個大概數字,2050吧。2050在科學界可算個大名鼎鼎的數字,有許多科學預測,都以2050為界點,如果活到2050,到時候所見一定會驚呆你的。國家科技在進步,而且是大踏步的進步,有人提問「有哪些重大的變革現在還沒有人意識到」,我以為中國科學家的大爆發是遲早會發生的,這將會真正的震驚世界,不用懷疑,這是一定會發生的,而且不過就是最多一代人的事情,即最多二十年,最少也許也要這麼久。原因很簡單,中國人多,大學普及率越來越高,大清「閉關鎖國」的虧現在不會吃,也不必妄自菲薄,以為國外學術多自由,學生多有獨立思考能力,這些方面,國內外各有特色,不會成為真正阻撓中國科技爆發的枷鎖。而且許多人,看事情沒有宏觀的角度,中國說「勢」,許多人看不清局勢,看不清時代發展的潮流,就把自己關在小圈裡,單以中國由於近代自絕於世界,再加上戰爭,貧窮等原因與世界的落下的巨大差距,以為是中國人智商不行,理念不行,不夠自由,學術風氣不好,總之,先用自己滿意的結論,再去找符合的論據,然而,對於事情發生的悄然變化熟視無睹,等到真正的變革到來,這些人將會被時代教育。如此,中國現在設立自己的大獎,「未來科學大獎」可謂是野心勃勃,但是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中國應當有與世界其他所有國家一爭的勇氣,打破國外的話語權,換掉「技不如人,被人牽著走」的舊樣子。諾貝爾獎很好,中國應當設立相關的「未來科學大獎」與之競爭,現在學習它,將來超越它。《nature》,《science》,《cell》是生物界的權威,中國學習它,羨慕它,但也完全可以自己辦一個,早晚超過它,慢慢積累,時間走向是有利於中國的。

總之,我以為「未來科學大獎」的設立合乎其時,大佬們的獲獎一定會激勵小科研工作者的熱情。原因無它,這個獎讓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對科學,對成果的尊重,這將形成一種尊重科學,支持科研的良好氛圍,而良好氛圍的形成,一定會大大促進中國的崛起與復興。

作為一個將來也想在學術界,科學家搞出點響動的我,雖然不過是個小小小小,小得不能再小的科研見習者,對於中國恢復往日的榮光,我是樂見其成,並且信心百倍的。

學界盛事,國家幸事。


笑死我了,這也能……去給他們點贊吧


好吧,問這種問題就是想讓別人噴點什麼。

首先這個獎是互聯網大佬,資本家掏腰包。獎給誰無可非議,只要給科學家就好。如果是政府出資的話,就有點錦上添花之嫌了。數學家許晨陽實至名歸。但是給這麼多錢人家就能死心塌地在國內發展了么?學術環境跟不上,就算給一個億要走還是要走,本來數學研究用不了什麼錢。

另外兩位嘛,做的本來就是工業化集團化型的科研,這個大獎應頒給團隊。


都是了不起的科學家,也比大部分的知乎er更喜歡施一公,就是想吐槽一下新浪新聞

施一公曾拒絕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資助回國]」 想起了當年很多在美國簽證官面前義正言辭毅然拒絕綠卡的愛國科學家,你花了很長時間申請,排隊到了簽證官面前,突然大發愛國言論,拒絕要綠卡,簽證官會不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你不要綠卡跑我這兒幹什麼來了。

另外就是「施一公曾說,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實現父親在世時未完成的心愿。」 我記得以前看報導,施一公的父親在馬路上躺了很長時間沒人搭理,因此逝世,施一公為此痛苦怨恨,出國深造,後來才改變心結,全心全意愛國。到底哪個報導靠譜一些。


中國人拿不了菲爾茲獎,丘成桐教授就自己搞了一個晨興數學獎,美其名曰「華人菲爾茲獎」。

中國人拿不了諾貝爾獎,大佬們就設立「未來科學大獎」,號稱是「中國的諾貝爾獎」。

中國隊進世界盃決賽很困難,以後大佬們可以辦一個「中國的世界盃」,花巨資請世界強隊參賽,中國隊每次以東道主的身份直接晉級決賽圈。

未來科學大獎號稱是「中國的諾貝爾獎」,至少評委應該國際化,以體現其公正性、權威性。但這個獎的評委都是中國人。在數學與計算機領域的五位評委中,田剛名氣最大、資格最老、所以這個獎許晨陽不拿還有誰拿。

順便提一下,上次北大的史宇光教授拿「拉馬努金獎」的時候,田剛也是評委之一。田老闆對北大數學學科的發展確實是殫精竭慮、居功至偉。

許晨陽教授的水平如何?在國內年輕人當中肯定是數一數二的。但放在國際舞台上看就不大好說了。許晨陽回國前也就是在美國猶他大學拿到教職。猶他大學在美國並不算很好的學校。當然有人會說猶他大學的代數幾何特彆強,那是因為Hacon在那裡。除了Hacon之外其他人未見得特彆強。

前一陣風傳MIT挖許晨陽去當教授。個人對這個消息持比較懷疑的態度。許晨陽放在國內是很強,但有沒有達到MIT的水平?可能大部分人心裡都會打個問號。還有如果MIT真給許教授發了offer,許教授為什麼不去?美國的學術環境、生活環境都比國內好太多了。就算許教授最終要在國內發展,去美國超一流名校混幾年資歷也是大有好處的。所以這個消息在許晨陽去了MIT之前可以不必太當真,不排除是炒作行為。現在流行網紅經濟嘛。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許教授真的去了MIT,也不會讓人特別驚奇。數學發展到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所以國際數學圈都很混亂。有高中生髮Transaction的、有博士論文拿菲爾茲獎的。Jacob Lurie寫的論文都沒怎麼發表,還在哈佛當正教授呢。反正現在的數學論文世界上都沒幾個人能看得懂,所以每個人工作的重要性也說不大清楚,只要有牛人強力推就可以了。田老闆在美國耕耘了那麼多年,影響力還是很大的,在MIT也做過教授,所以如果許晨陽真的要去MIT也不奇怪。

除了這個「未來科學大獎」,許晨陽還拿過「拉馬努金獎」。「拉馬努金獎」本來就不是很牛的獎,但許教授的「拉馬努金獎」是專門為發展中國家的青年數學家設立的,所以比張偉、惲之瑋拿的「拉馬努金獎」含金量還要差很多。仔細研究還會發現,莫毅明在許晨陽的「拉馬努金獎」的評委會裡。在那段時間莫毅明評選院士成功了。而在此之前莫毅明評院士一直評不上。

許晨陽教授的榮譽還包括前一段時間很火的「龐加萊講席教授」。按我的理解,這就是一個訪問職位,只不過資金來源是這樣的:佩雷爾曼證明了龐加萊猜想,但謝絕領取一百萬美元獎金。可能是要紀念龐加萊的原因,這筆錢就給了巴黎的龐加萊研究所,用於設立訪問學者職位,起了一個聽上去很高大上的名號「Poincare Chair」。但這終究是一個訪問學者的位置,不是什麼大獎,也沒有什麼很了不起的。就像美國很多教授on leave的時候會去IAS或者MSRI申請訪問一學期或一年,是很正常的事情。龐加萊研究所的申請難度可能還不如IAS呢。

綜上所述,許晨陽教授確是國內青年數學家的翹楚,但大可不必對其期望過高,發給他百萬美元的獎金更是不妥。學術界的貧富差距已經很大了。許教授還很年輕,又沒有什麼特別拿得出手的代表性工作,只不過發多幾篇四大而已。而且早有人指出,他那幾篇拿出來說事的文章都是和國際大牛合作,有抱大腿的嫌疑。總之,自我炒作、自我陶醉無助於我國數學學科的發展,反而會拉大我國與世界頂尖的差距。不過也沒有關係,因為純數學正在走向衰亡,再過一百年可能大家就都差不多了。


施和許不甚了解 潘教授的學術成就絕對夠得上的任何獎項 如果諾貝爾物理學獎能近些年能花落我國 不出意外就是潘教授 潘在研究什麼呢? 很多遊戲里都有的傳送門 嗯 他研究的就是這個


我覺得倒是應該獎勵青年才俊,像施一公教授這類的就不要獎勵了吧,錢太多了,再給也沒啥意思


從知乎上看吧。。。那倆不認識,也看不見。因為以前實驗室跟潘神一個樓過,上下樓經常能碰見,所以我一般打照面的時候直接用眼看。


我和 lyounger 不同,我多年以前在某個社交網站上看到許晨陽的時候我的直覺就告訴我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但那時候我一直以為他名叫:陳揚旭


一個開公司倒閉,被逼學術的生物大拿,僅此而已。

而後到處宣揚,清貧樂道,學術夢。


有本事,會吹牛,你們懂吧。牛人很多,會吹的不多


除了最後一個沒有聽過,前兩個不是實至名歸嗎?

為啥咱中國人的獎不是獎??

諾貝爾獎,明顯在評選上對中國人有歧視好嗎,得到很牛,得不到也無所謂啊,搞好自己的科研就可以了。中國人設立自己的科學研究獎,來獎勵鼓勵中國自己的優秀科學家,有什麼問題嗎??國內的的科研氛圍,大眾的對於科學的尊重,已經很低很低了,民眾對最牛科學家的了解,還不如某個明星的雞毛蒜皮的小事。

真搞不懂,唯國外論的人,心裡到底是個什麼心態,國外的空氣比較甜?


推薦閱讀:

為什麼歐洲人在推48V,而美國人卻推出的是90V?
如何評價王菲的專輯《寓言》?
如何評價部分網友對唐七涉嫌抄襲的51個梗的解釋?
如何評價《貓和老鼠》?
怎麼評價櫻木花道的天賦?

TAG: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如何看待評價X | 未來科學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