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何畏懼日本?

無論是濟南五三慘案,九一八事變,還是攘外必先安內,還有抗戰初期對日仍然賠款,美國宣戰後才開始對日宣戰,都能看到蔣介石對日本發自內心的恐懼,那麼蔣介石為什麼如此畏懼日本,當時中日的國力差距難道真的讓普通中國人感覺沒有任何勝算,以至於必須卑躬屈膝嗎?


安泰俄斯是大地的兒子,只要站在大地上,就擁有無窮的力量,沒有人能擊敗他。赫拉克勒斯耍了個手段,在空中把他扼死了。

人們用安泰俄斯的故事形容一個人、一個黨不能脫離他的祖國和人民。

蔣介石和他的黨,更看重洋人而輕視中國人民,更看重少數財閥而輕視低層貧民。

所以,在強敵面前他茫然,無力,沒有必勝的信心,懼怕一切外部敵人,自覺任何洋人都不可戰勝。沒有力量的人,恐懼是正常的。

如果共產黨走了蔣的老路,脫離群眾,變成特權階層,也會像蔣一樣失敗。


「日軍戰鬥力放在整個世界都是數一數二」

啊咧,打得過義大利陸軍就是數一數二了?

你讓德國軍隊怎麼看?

你讓蘇聯軍隊怎麼想?

你讓美國軍隊怎麼說?

就舊日本帝國那個窮逼德行,還數一數二,卡車配齊了沒?步坦協同練好了嗎?摩托化實現了嗎?後勤能保證到突破敵軍防線150公里後嗎?馬隊跑一天會不會死啊?

最精銳的戰車師團也不過才剛剛摩托化而已,1-20編號的早期滿編師團還是騾馬化,後期特設混成旅團連12門150榴的壓制火力都保證不了也叫數一數二,那當時就是機械化的大美利堅豈不是天頂星科技?

諾門坎戰役,其實光看戰損比日軍打的不難看,也就是1.2:1左右。甚至雙方武器也沒有代差,日軍89改,95輕,蘇軍也是BT7,T26。但是蘇軍可是有十幾條坦克生產線,20000+的坦克總數,日軍就三菱一條生產線,那一百多輛坦克報銷了兩年的產量就沒了。

而汽車工業的落後直接反映就是摩托化水平低下,遠距離運輸能力不足。一戰的時候德軍靠馬隊運輸就導致右翼攻勢幾乎崩潰,實際上馬恩河再往前德軍幾乎是輕步兵打永備工事。馬匹一天只有25公里的運輸速度,但是會吃掉10公斤草料,相當於自身載量的三十分之一,無法支持遠距後勤保障。日軍主要的後勤保證還是鐵路,頂多就是日俄戰爭磕工事的水平,還不如一戰的法軍。

而你刮民黨菜就是菜,老老實實承認就好,也就懶得揭老底。

1944年全世界都在大反攻,鐵托都快憑一己之力光復國土了,校長門生湯恩伯30萬人對14.8萬人,然後37天丟了38座城,還包括7個美軍基地,36座空軍機場,這能說什麼?

緬甸遠征軍號稱精銳,史迪威當初也有這個錯覺。密支那戰役初,考慮到密支那附近只有18師團一個聯隊的兵力,史迪威讓梅里爾的聯合突擊隊穿越庫芒山區奇襲密支那。

本來開始打的不錯,美軍一營控制了巴馬地渡口和西機場,只要殲滅火車站殘敵就關門打狗了。50師的150團第二營打進火車站居然光顧搶輜重補給,不把日軍傷兵繳械,結果一個營的人被一百多人的傷兵先遣隊打散。。。

第三營營長郭文干在支援路上被日軍分隊打死營長後直接群龍無首,四百多人被二十幾個日軍打的潰敗....火車站又被日軍奪去,奇襲戰打成了消耗戰,最後盟軍傷亡是日軍兩倍。

反攻柳州的時候的175師為搶佔戰果居然謊報軍情,不明真相的中美軍官跑到三都據點被日軍當場打死9人,俘虜一人。

其實常委員長是聰明人,他既了解自己手下這支封建軍隊,也了解日本。這就是為什麼開戰後始終不宣戰,甚至還要繼續賠款,他是真知道日軍雖然菜,但也不是國軍打的贏的。

常委員長真的恐懼日本?也不見得,他其實不怕日本,前提是美國朋友還在。君不見,1941年羅斯福對日一宣戰他馬上宣戰,步調一致,緊跟中央,頗有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洋人怎麼打的過?窮棒子怎麼靠的住?」

但是,他就是不了解中國人民,也不相信中國人民,這就是他跟那個人的差距。

對了,因為當時中國90%以上的鋼鐵工業是日資控制的,開戰後日方撤資,38.39年國府的鋼產量也沒有超過1000噸了。


不光蔣介石畏懼日本,甲午戰爭時清帝國的國事顧問與責任大臣們也都相應的畏懼日本,到中華民國時代的袁世凱,坐擁將近四十萬兵力,卻對日本卑躬屈膝,簽訂二十一條。清朝對日本的畏懼還停留在不想打大仗,雖然打激烈了八成能夠取得勝利但害怕得不償失。而袁世凱對日本的畏懼則因為他的力量甚至還不足以維持國內和平,與日本開戰幾乎沒有勝算。

而蔣介石對日本的畏懼,在於三十年來差距越來越大,中日之間的局面已成雲泥之別。中國從清末到新中國之間的幾十年來,始終內亂重於外亂,歷代領導人都奉行攘外必先安內,袁世凱、孫中山等人也都傾向於捨棄一些地廣人稀的地方來換取外國甚至是敵國的援助,中國清末的革命黨人始終抱有隻要體制完善了,國家就強大了的心態,立志於捨棄一切來達到使漢地300w平公領土改革,從而建立漢族共和國。

袁世凱只是這個傾向派系中的一個保守黨,他表面上不願丟失任何領土,但很顯然他願意放棄許多東西促使他成功掌握中國統治權,來達到他的目的。

蔣介石時代1937年的中日經濟來看,日本年工業總產值60億美元,中國13.6億美元:

日本年產鋼鐵580萬噸,中國4萬噸;

日本年產煤5070萬噸,中國2800萬噸;

日本年產石油169萬噸,中國1.31萬噸;

日本年產銅8.7萬噸,中國700噸;

日本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輛,戰艦52422噸,而這些現代化武器裝備,中國均無自產能力。

也就是說,當日本已緊跟世界潮流大踏步邁入機械化軍事時代之際,中國居然不能生產任何一種拿得出手的主戰兵器。

無論國家的經濟形態、技術形態還是軍事形態,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遙遙領先中國整整一代。先以雙方海軍軍力對比為例:

「七七事變」前夕,中國海軍兵員共約兩萬五千人,共有66艘艦艇,分為巡洋艦、輕巡洋艦、運輸艦、練習艦、魚雷艇五類,總噸位57608噸。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軍兵員十二萬七千人,共有艦艇285艘,總噸位超過115萬噸。其中作戰軍艦約77萬噸。包括航母4艘(近7萬噸,總噸位,下同),水上機母艦2艘(約3萬噸),戰列艦9艘(約27萬噸),重型巡洋艦12艘(近10萬噸),輕型巡洋艦21艘(近11萬噸),驅逐艦102艘(超過12萬噸),潛艇59艘(超過7萬噸)。

還有練習艦、潛水母艦、佈雷艦(艇)、海防艦、炮艦、水雷艦、掃雷艦數十艘,總噸位約13萬噸,以及修理艦、運輸艦、練習特務艦、測量艦、佈雷艇、獵潛艇等配套艦艇。

此外,又有戰列艦2艘、航母2艘、輕型巡洋艦4艘、驅逐艦12艘、水上機母艦3艘、水雷艦4艘正在建造。其中2艘戰列艦,就是後來名動天下的「大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萬噸以上。換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戰列艦的排水量,就超過了當時的整個中國海軍。

再說空軍。當時中國空軍僅有600餘架飛機,包括作戰飛機305架,全部進口,不僅無整機自產能力,且無主要零部件之自產能力。因缺乏零件的緣故,抗戰爆發時能夠投入戰鬥的飛機僅223架,共編為31個中隊。能執行任務的飛行員只有620人。

淞滬會戰時日本飛機有大約三千架可以參戰,中國只有三百架,十分之一,而且老舊。中國的軍隊人數多達百萬,但大多數士兵沒有槍支也沒有子彈,上戰場之前都得不到多少實彈訓練的機會。日本的金屬產量比中國多的多,但日本的彈藥尚且要節省使用,更別提中國軍隊了。

日本的工業化在亞洲來看已經十分發達,中國則進步緩慢,因此蔣介石比李鴻章更畏懼日本也是很顯而易見的事情。並且蔣介石只是名義上的統一中國,比起保衛中國領土來說,他也更需要確保自己的軍隊無論何時都在中國佔據絕對優勢,哪怕中國只剩下重慶一個市區。


留後路

「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蔣介石曾想逃亡日本 託人在東京買豪宅,事情敗露,派特務殺害朱世明

蔣介石秘書回憶:台灣人曾期待共產黨來解放台灣

本文摘自《往事千年》

1949年1月,內外交困、走投無路的蔣介石決定下野,把包袱甩給副總統李宗仁。1月21日,蔣介石帶著兒子及少數隨從離開南京,22日回到奉化老家。

請朱世明回國商談在日本買房事宜

1949年4月初,蔣介石發電給國民黨政府駐日本軍事代表團團長朱世明,請他趕快回國,有要事相商;回國後不要在南京呆,徑直前往奉化溪口。

4月15日,朱世明回到上海,在簡單處理了一些事情後,匆匆趕往浙江奉化。

4月16日上午,蔣介石在溪口接見了朱世明。過去,蔣介石接見部屬時,身邊要員陳佈雷、陶希聖等少數貼身侍從均參與。這次接見朱世明,他不要任何人在場。

蔣介石先向朱世明問了一下日本的情況,然後對朱說:「我這次叫你回來,主要有兩件事,一是招聘日本軍事教官,二是代我在日本找一處住宅。這半年來,我們在東北、華北、徐蚌(淮海)戰役中遭受了大挫折,共產党進軍江南已不可避免。我們在江南、西南雖然還有半壁江山,與共匪的鬥爭仍很艱難。根據目前形勢,我們在軍事上要迅速扭轉不利局面,不大可能。通過這兩三年的作戰,我感到我們之所以連連失利,主因是國軍戰鬥力不強,戰鬥一打響就紛紛潰逃、投降,沒有殺身成仁的決心、精神。這說明,我們國軍以往的思想教育、軍事訓練很不到位,或者說是走了過場。我們要扭轉敗局,戰勝共匪,沒有一支訓練有素、戰鬥力很強的軍隊是不行的。我們軍隊差的就是日本軍人的『武士道』精神。你返回日本後,將我們過去釋放的日本高級軍官一一造冊登記,然後登門拜訪,並向他們表示,我國政府將聘用他們為軍事教官,用日軍的訓練方法幫助我們訓練反共軍隊。

岡村寧次回去只有幾個月,估計他會接受我們聘請的。」

蔣介石還特別囑咐朱世明,最好讓岡村寧次推薦人選。接著,蔣介石對朱世明說:「要你代我找住房的問題,是因為我考慮國內局勢越來越壞,李德鄰(李宗仁)他們正在與中共和談,如果和談成功,等於投降,我就不好住在國內了。桂系四處造謠說我干預政務,又屢逼我出洋,故我想在日本買一處房子。如果局勢進一步惡化,我想到日本住一段時間。如果我將來在國內實在無法立足,乾脆就長住日本了。」

蔣介石又說:「房子的地點最好是東京市郊,既不要太熱鬧,也不能太偏僻,但周圍的環境、風景要好,還要比較安全,大小以能住20人為宜。」

朱世明告訴蔣介石,戰後日本經濟蕭條,東京市郊的房子很便宜,比較好找,他將儘力去辦好這件事。

談完之後,蔣介石又囑咐朱世明:「你先多選擇幾處,然後再電告我,我作了決定再告訴你買哪一處。」

臨別,蔣介石還特別囑咐朱世明:「這兩件事要高度保密,任何人都不能透露,更不能讓李德鄰、白崇禧他們知道。」

朱世明從蔣介石的會客室出來時,蔣介石又對他說:「國內局勢不好,情況又十分複雜,你不要在國內多呆,最好是明後兩天就走。」

朱世明出來後,正好碰到了蔣介石的秘書周宏濤。周宏濤那時已根據蔣介石的指示,將母親、老婆和孩子送到了台灣。前方敗訊不斷傳來,他對蔣介石的每一個行動都極為關注。他深知,主從雖為同林鳥,大難來了各自飛。他想到蔣介石在此時召見朱世明,又不要任何人參與,一定有很機密的事。他很擔心蔣在關鍵時刻將他拋棄,於是將朱世明拉到一偏僻處,打聽蔣介石與他談了什麼。

朱世明愣了半天,不敢說出來。周宏濤拉著他的手不要他走,非要他說。朱世明想,周宏濤是蔣介石最信任的貼身秘書,不會也不敢對外人講,便將蔣介石交代的兩件事說了出來, 並囑他不要對任何人講。

周宏濤聽了,心裡頗不舒服。他心想:再要失敗,蔣介石及家人可往日本跑,那我們這些人怎麼辦呢?他心裡苦極了。

事情敗露,派特務殺害朱世明

朱世明返回日本後,先在東京找到了岡村寧次,談好了聘請日本戰犯擔任國民黨軍隊軍事教官的問題。隨後,他派駐日參事宋越倫等幾名助手,分頭到東京市郊找房。經過數路人馬幾天的尋訪,終於在箱根為蔣介石找到了一處豪宅。

此處豪宅有大小房屋20餘間,是前閑院宮親王的故邸,環境優美,設計新穎,有會客室、花園、荷花池、健身房,價格約105萬?美元。

朱世明感到這處房子很不錯,當即發電告知了蔣介石,蔣介石回電錶示同意購買。朱世明馬上派人向房東交了預訂金。

不料,此事走漏了消息,日本幾家大報,如《朝日新聞》、《讀賣新聞》做了報道。

蔣介石得知此事曝光,十分惱火,大罵朱世明泄露國家秘密,損害了他的形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蔣介石逃到台灣。在這期間,國民黨駐日軍事代表團發生了「掛旗事件」(懸掛五星紅旗),蔣介石對朱世明更加痛恨。為報復朱世明,他以任「國防部副部長」為由,電召朱世明回台。朱世明感到凶多吉少,立即辭去「團長」職務,跑到日本葉山隱居起來。哪知,蔣介石仍不放過,擔心朱世明投奔大陸,於是派特務暗中追到葉山,將朱世明害死。朱死後好幾天,屍體才被人發現。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蔣介石在台灣苟延殘喘,未去成日本。不久,蔣介石在箱根預定的豪宅被轉賣給日本一新貴。

蔣介石陰謀逃亡日本的這一內幕,只有蔣與極少數幕僚知道。此事過去54年之後,才由其心腹周宏濤於2003年9月在台灣說出來。

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在東北、南京等地屢屢對其部下講,軍人要有「殺身成仁」的勇氣,並誓言要與上海、南京共存亡。他的部下沒有料到,每到危險時刻,蔣介石總是先逃,他講那些硬話,目的是鼓動別人為他戰死,他自己是不能死的。

蔣介石秘書回憶:台灣人曾期待共產黨來解放台灣

暢銷書作家陳冠任著的《蔣介石在台灣·第一部》中曾提過一段往事,蔣介石的秘書周宏濤回憶,由於國民黨的腐敗、無能,「民國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台灣民間開始產生一種台獨思想。因為既然日本人不好,中國人也不好,那麼最好的出路便是台灣獨立,不受日本人管,也不受中國人管。但至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此時台灣同胞有了第二次覺悟,……對於台灣的未來重新燃起希望,將希望寄託於大陸共產黨,期待共產黨來解放台灣」。

以下摘自陳冠任的《蔣介石在台灣·第一部》,東方出版社。

1950年元旦,蔣介石並沒有在台北過新年。

已經覆亡的「中華民國」政府在年前12月7日就遷到台北,舊時的總督府插上了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門上掛出「總統府」的牌子,卻沒有政府首腦。「有國無君」(實際是「無國無君」)的局面,已經很長時間了。李宗仁「代總統」於12月5日絕望地飛去美國,到紐約割治十二指腸去了,去後即滯美不返。台灣實際的最高統治者還是一年前已經下野的「老總統」、此時僅僅保留國民黨總裁一職的蔣介石。

新年伊始,台北連個起碼的大型茶話會都沒有,一派朝不保夕的悲涼氣氛。蔣介石正與長子蔣經國隱居在台灣中部日月潭的涵碧樓,寄情于山水之間,「興嘆英雄末路的悲懷」。

元旦這天,蔣介石去了一趟教堂。

做完祈禱後,他回到寓所,籌思應付對即將來臨形勢的對策。

過去一年政局的變化幾乎是每個中國人都事先料想不到的急遽。早在1948年元旦,國防部一個重要官員曾經在迎新酒席上大放厥詞:抗戰勝利一年半之後,士兵的信心全部打垮;勝利兩年之後,連統帥部的信心都打垮了。

事後蔣介石聽說此言,發過大脾氣,認為是沒有志氣的背時話。那時候,就是他本人也不認為此言有多少準確性,形勢就這麼糟糕。然而,過去的1949年更是慘不忍睹:1月10日,徐蚌會戰結束,國民黨56個師55萬大軍在淮海大地灰飛煙滅。21日,他本人不得不宣布辭去總統下野,回到浙江老家奉化慈溪。

自從副總統李宗仁代理總統之後,南京政府的軍事、政治形勢穩定了三個月。但由於拒簽國共和談協議,隨後局勢急劇惡化。

4月20日,解放軍啟動渡江作戰,5月27日,上海失守,東南、中原各地猶如決堤的洪水,被「共軍」席捲。從1927年就與蔣介石成為政治敵手的毛澤東,經過22年的艱苦作戰,終於成為勝利者,10月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組成中央人民政府;始建於1912年的中華民國就此在大陸成為歷史,多個國家不再視其為代表中國人民的合法主權政府。12月8日,「中華民國」行政院長閻錫山決定將「中央政府」遷離大陸。

從此,台北成為國民黨繼廣州、重慶後的第三個臨時首都。蔣介石不得不再次出來拯危,從廣州到重慶,從重慶到成都,最後還是一切成空。12月10日,在俞濟時、黃少谷、周宏濤等一批親侍簇擁下,蔣氏父子於鳳凰山機場注視著滿山解放軍的逼近而黯然飛離成都,駐守台北。

後來,被解放軍活捉的國民黨四川省主席王陵基是這樣以現場親歷者回憶蔣介石等人最後離開大陸的那一幕倉皇場景和隨行人員的恐懼之色:

10日清晨,我剛準備睡一下,俞濟時突然派人把向我借的絲棉被子等送還給我。他從重慶匆忙逃往成都時,連行李都沒有來得及收拾,到成都後才向我借了一套。我一看這情況,知道蔣介石馬上就要逃走了。我想他總得對我有一個交待,不能這樣一聲不響就走,便顧不得整夜沒有休息,連忙趕往軍校。我的車子剛到軍校門口,劈面就看到蔣介石等一群人的汽車魚貫而出。他們看到我的車子停在旁邊,也沒有打招呼,直向大街疾馳而去。我便叫司機抄小路繞過文殊院先出北門趕到鳳凰山機場。在機場,我看到蔣的座機和侍從機停在那裡,連一個警戒兵都沒有。本來機場是由保安團守衛,盛文接任城防後,另派有部隊,但盛比蔣逃得更快,所以機場連一個兵都沒有了。

我下車只看到特務頭子毛人鳳一個人立在飛機下。我走過去和他打招呼,他臉色立即變得非常難看,表現出特別驚慌,好像生怕我會扣留他們。我一看他那副神氣,也不願和他攀談,便一人等在那裡。一會蔣等的汽車駛到,蔣介石下了汽車看到我也不打招呼,急急忙忙竄上了飛機。我看他先和駕駛員在談話,我想一定是在問能否起飛。這時胡宗南也來了。蔣站在飛機門口向四面張望,看到沒有什麼動靜,才裝出鎮定的樣子叫我上飛機去,只簡單地向我說了一句話:「你以後與胡宗南去聯繫。」我也只回答了一個「是」。因為已經到這種地步,彼此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剛一走下飛機,蔣介石的座機便立即起飛逃走了。

這是目前可查到記載蔣介石最後離開大陸時最為準確的文字記錄。其中,俞濟時是蔣介石的侍衛長。盛文是蔣介石不久前指定保駕的成都警備司令,已經棄職潛逃了。毛人鳳是保密局副局長。胡宗南為西南軍政長官公署(軍政長官顧祝同)副長官兼參謀長,代行軍政長官職權。蔣介石留下他在西南統領大局,繼續打游擊;3月27日,他倉皇逃到台灣時大軍全無,孤身一人,「光桿司令」連秘書都打丟了。這是後話。

蔣介石几乎是驚魂未定逃到台灣的。

而此時,夫人宋美齡還在華盛頓向美國人哀求美援而不得。他身邊只有蔣經國和幾個奉化老家的貼身侍衛和總裁辦公室的人員。除此之外,身邊幾乎無可信賴的人。

1949年最後一天,蔣在日記中自省:「一年悲劇與慘狀實不忍反省亦不敢回顧。」而最令他感到苦痛且悔之已晚者,乃是「軍隊為作戰而消滅者十之二,為投機而降服者十之二,為避戰圖逃而滅亡者十之五,其他運來台灣及各島整訓存留者不過十之一而已」。也就是說,尚存忠於他且可以指揮的部隊,已不過為大陸時的十分之一。

這個元旦是台灣最凄苦又最看不到希望之光的元旦,全島去年以來的混亂和驚慌似乎還在加劇。

元旦這天,蔣介石只去了一趟教堂,別無往年新年到來與軍民慶賀的熱鬧。然而,時局的凄風苦雨,卻完全還沒有結束之意。如何應付危局,成為蔣介石必須儘快解決的問題。而他按照慣性思維略作思考,憂慮又襲上心頭。

首先,國內政治人心總體崩潰,台灣也岌岌可危。

1949年12月5日,「代總統」李宗仁因其根據地廣西失守,不滿蔣介石和手下鐵杆親信們不放權和處處掣肘,便聲稱「胃病宿疾突發,便血不止」,經香港「赴美就醫」。

按照1948年國民大會通過的「憲法」第36條「總統統率全國陸海空軍」的規定,蔣介石下野後僅有的身份是國民黨總裁,因為軍隊國家化的原則無法公開指揮軍隊,導致軍事指揮名不正言不順。當時滇黔川康渝尚算完整,但大勢已去,高層無政府狀態加速惡化,大西南的局勢也已幾乎失控,原來準備在西南建立的復國基地因高官陸續起義而迅速瓦解。滇黔川康渝城鄉多數地區成為中共的天下,並且各地人民對解放軍十里簞食相迎。

此時台灣也是危疑四起,人心思變,中下層知識分子和部分軍政官員基本失去了對蔣介石及其政權的信心和期望。

按照蔣介石的機要秘書周宏濤回憶,

由於國民黨的腐敗、無能,「民國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台灣民間開始產生一種台獨思想。因為既然日本人不好,中國人也不好,那麼最好的出路便是台灣獨立,不受日本人管,也不受中國人管。

但至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此時台灣同胞有了第二次覺悟,……對於台灣的未來重新燃起希望,將希望寄託於大陸共產黨,期待共產黨來解放台灣」。 更有甚者,「當時有些海邊地方,台灣人民的心理都已準備好,把村莊里的牛車都暗中編好列隊,一待共軍攻台登陸時,即列隊馳往海邊,幫助共軍接應運輸。有的工廠工人也暗藏武器,準備國軍敗退,要來焚燒破壞工廠時,可以保護工廠。還有的軍官信心動搖,便私下準備了便服,以便共產黨攻台時換下軍服喬裝老百姓」。

周宏濤與蔣介石家族為姻親,但與蔣介石更為親密的關係是,祖父周駿彥曾任奉化縣龍津學堂學監時,正巧蔣介石正在此學習,與周駿彥有師生之誼。因為這層關係,與蔣緯國同歲的周宏濤幼時就與蔣介石有一面之緣。他就讀東吳大學政經系,抗日軍興時轉到武漢大學政治系繼續就讀,畢業後輾轉進入蔣介石侍從室工作,擔任侍從秘書,接替即將出國留學的俞國華。他侍從秘書的工作是為蔣介石把國外發來的電文譯成中文,以及整理蔣下達的軍政命令,再呈蔣簽核,蔣介石認為需要特別補充的,即在手令上批示,深得蔣介石父子的信賴。他的敘述不可謂不準確。

失民心失天下,蔣介石在大陸失敗的這一因素,在台灣這個孤島照樣存在,且隱患巨大。

其次,戰略軍事壓力日漸增大。

隨著浙江、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的解放,中共進軍台灣的軍事準備也在加緊進行。蔣介石還獲知,早在1948年7月25日,毛澤東就已致電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請求蘇聯派蘇聯空軍、海軍的專家以及飛行員參加解放台灣的軍事進攻行動;「中共二號人物」劉少奇向蘇聯報告,中共準備1950年攻佔台灣。斯大林為此同意提供200架殲擊機和80架轟炸機。但由於解放軍在金門和登步島的登陸戰失利,毛澤東等人才調整戰略,暫緩解放台灣。但是,毛澤東已經委派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將領肖勁光組建海軍,與第三野戰軍部隊進行渡海訓練。儘管這些消息的準確性不得而知,但台灣上下誰都知道,毛澤東和中共解放台灣的軍事進攻,不會太遠了。

第三,國際地緣環境持續惡化。

1949年8月5日,杜魯門政府發布外交問題白皮書《美國與中國之關係:特別著重1944—1949年之一時期》,雖然其代表美國政府認為中國正在「慘遭一個以外國帝國主義利益為前提之政黨所壓制」,但仍堅持將蔣介石集團的貪污、腐化、專制、昏庸一一細數,說明蔣介石的失敗是咎由自取,並保持於2月24日宣示的「對華政策,尚宜稍待」的基本方針,對中國現狀不聞不問。這個白皮書讓蔣介石和「忠貞軍民」恨之入骨,有人甚至指出:「這是杜魯門政府對一個曾經並肩浴血苦戰的盟邦所作的最不公正的缺席審判。」蔣經國則說:「說得難聽一點,無異是宣布我政府的死亡證明書,同時暗示如何辦理後事。」 為了殖民地香港的利益,英國同樣厭棄國民黨。

12月8日,該國大使弗蘭克斯向美國政府抱怨,認為他們不應該重新援華。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不得不出面來打消他的疑慮,不僅否認了美國可能的「援華計劃」,還對英國解釋說:「福摩薩(即台灣)在戰略上並不十分重要,美國不想動用軍事力量阻止其落入共產黨手中。」

其實,蔣公生前,尤其是在晚年,與毛澤東爭鋒的心氣逐漸消弭、平靜了。

當他心平氣和地回首往事時,也時時流露出對毛澤東的欽佩之意。臨終彌留之際,蔣公把當時的軍政大員們召集到病榻旁,一字一句地說:「我與毛先生較量了半生,終於明白了,毛澤東是中華民族的一代奇才,了不起的大英雄。當年,我們在戰場上屢戰屢敗。美國人譏笑我無能。但是,他們又怎麼樣呢?在韓戰中,美國帶領著十幾個國家的軍隊,裝備之精良,遠遠超過中共的部隊。

結果呢?還不是被毛先生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毛澤東指揮作戰,那是藝術。當今世界,還沒有人能夠戰勝毛澤東。中共佔領了大陸,卻把我蔣家在奉化的祖墳保護得十分完好。這是什麼胸懷和肚量?只有偉人才能做到!」圍攏在蔣公卧榻四周的軍政大員,禁不住連稱:「總裁高見!」當台灣的百姓聽到這個信息時,也對蔣公能夠跳出一黨一派的狹隘眼界,立足於中華民族的大局,觀察問題,判斷是非的胸懷和氣度,讚嘆不已。


就像辱母S人案,一個孩子也能殺死黑S會,打傷4個。但是由於對黑S會的恐懼,大家不敢反抗。


蔣介石和列寧的處境有些相似。

列寧當年割讓大片領土,其實也是「畏懼」了,「畏懼」的本質是量力而行。

國家實力就擺在那裡,不是說有信心就能一鼓作氣收復山河的。

反正比要文化自信強調本國教材的做法理智得多。

讓士兵和軍官「小米加步槍」上戰場和鬼子拚命好不好?那不叫勇敢,那叫無腦。


cks,曾是日本陸軍第13師團野炮兵第19聯隊的一個見習士兵。

幹嘛的?養馬的。

干這種軍內的卑微工作的人,肯定沒少被日本軍官頤指氣使吆五喝六大吼八嘎,而且cks又在日本接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日強中弱美更強」的刻板印象深深的刻在了這貨的心底。

有志者如周恩來,知道差距之後,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廢柴者如cks,知道差距之後,一把軟骨頭直接慫了,越來越軟,越來越慫,一來二去,不僅患上了深入骨髓的恐日症,還特么的帶出了媚日的臭毛病。

嗯就醬,喵。


中國當時並沒有形成事實統一,地方割據嚴重。指望他以兩江財閥之力對抗日本,真的是做夢。


統一的大清朝,在袁世凱的指揮下仍然兵敗朝鮮半島,在李鴻章的指揮下北洋艦隊仍然大敗。東南省長自己內部問題仍沒解決好,手下既沒大將,亦不如清朝一樣的實力。能不怕比當年更強大的日本嗎?


樓主,很多事不是你看的那麼簡單。

比如有些說原子彈是紙老虎的人,心裡其實最渴望的就是原子彈。

有些看上去符合憤青口味的事情,其實恰恰就是不自量力的亡國之舉。比如同時跟n個國家宣戰的人,一下子就被幾萬人打的西狩了,最後更是量天下物力結各國之歡心。

而有些熱血勇敢的人,念著引刀成一快給侵略者跪了

光頭對日本並不是怕,否則何必抵抗?投降了豈不美哉?你說的那些事例,其實總結一下,不過就是一個忍字罷了


評論有人說抗日英雄,呵呵。張自忠,戴安瀾等人叫抗日英雄,我打心底的尊敬,那些拿抗日英雄洗刮黨那群王八蛋的才是侮辱抗日英雄,才是豬狗不如

拿著砍刀的彪形大漢蹭你幾下米忍著回去掙錢買槍這叫忍辱負重,別人都捅你脖子了你還跪著這叫慫逼。

姓蔣的都幹了什麼事,從濟南到918再到盧溝橋,人都蠶食到北平了。好,我知道你蔣是忍辱負重,那你TM忍出了多少個師啊?怎麼一開戰被打的跟屎一樣,怕是姓蔣的整好軍要從海南島渡海北伐了。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對比解放軍建國後的表現,我就好奇哪來這麼多洗的。

其實要說他姓蔣的也不是慫的多徹底,東北華北反正不是自己地盤,上海拚命的也不是他嫡系,等盧溝橋蝗軍想鯨吞了他姓蔣的也算認真對待了。機智啊,我 蔣蚣英明神武。


我不知道題主是不是從歷史課本上總結出來的蔣介石的態度,連卑躬屈膝都用上了……

如果你是高中以下的學生倒可以理解……

多讀讀歷史書,要多讀,讀對於一個事件的不同的人的多種解讀,抗戰都過去70多年了,現在很多資料已經解密了,去看看中國、美國、俄羅斯、台灣和日本的相關資料,現在蔣介石的日記和當年的很多手令也都解封了,看多了就可以大致還原出當時的真實的情況了……

當時中日之間確實有差距,人家從明治維新開始發展了幾十年,中國從1927年才開始相對問的經濟建設,從經濟體量和發展狀態來說,和現在中國和越南的關係類似,中國當年收拾越南的時候,你問問黎筍是想正面硬剛還是怎麼樣……

多讀點書再來提問吧……


不知道你是如何知道蔣介石深深的恐懼的。在當時而言,中國的國力和日本相比就好像現在的越南和中國相比,無論是經濟,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實力中國和日本之間的差距是無法忽視的。


評論區里龍蛇混雜,有的評論很有道理,我們積極辯論,但有的人只是為了發泄自己的戾氣,隨便給人戴帽子,穿鞋子,實在不可理喻。

再做一次更新,統一回復一些朋友,對於個別人,無視就好。

對於日本,無論如何,抗日是在蔣的領導下最終勝利的。這也是蔣為數不多的功績,已經刻在了主流歷史史冊之上,任爾各種鬼魅魍魎上躥下跳,也是抹殺不了的。你說蔣害怕自己的手下敗將?呵呵!(也許有人又說,又不是你老蔣打贏的,政治家是的勝負並不是非得自己掄拳頭上,要不然當什麼國家領導人,自己帶倆西瓜刀跟小日本單挑最直接了。)

至於有些人為了政治正確非要抹黑蔣,呵呵,雖然各種不喜歡他,但是佔一個失敗的死人便宜,俺真的丟不起那人。

作為毛粉,先貼毛主席對蔣的看法:

1971年12月,毛澤東召集文宣部進行內部談話:「蔣介石有幾個優點是客觀的史實,我們講史必須留心,一北伐統一中國,二抗日戰爭,三收復台澎,四開拓海疆。」

再隨便找兩條國內學者的看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天石表示:楊天石認為,蔣一生有兩大功兩大過。兩大功是北伐統一中國,與領導抗日直到最後勝利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羅敏認為:為保關內安全,蔣對長城抗戰態度堅定,大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勢

若還不夠,你們可以去翻你學過的歷史教材,再貼,我能貼一百條。

至於台灣,或者美國的說法,免的你們又說我果粉,我就不貼了。

~~~~~~~~~~~~~~~~~~

以下是原答案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

深懼日本人的是汪精衛而不是蔣公。

正因為不懼日本,才有了攘外必先安內。

正因為不懼日本,才有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等

歷史不是由幾件慘案來書寫的,這很殘酷,但是事實。

對於蔣來說,那種條件下抗日是要亡黨亡國的,而最終的歷史證明,確實是亡黨亡國了


當時日本的戰鬥力放眼整個世界都是世界前列,憑當時的中國憑什麼跟日本正式宣戰剛正面?剛正面的結局就像淞滬會戰,太原會戰。當時中國是個弱國,而且當初是世界大戰,不唯獨中日開戰。用外交手段摻雜抗戰拖著等其餘同盟國來一起干架,當時蔣介石是親美的。蔣介石跟毛主席的思維其實是一樣的,持久戰,能拖就拖。。至於攘外必先安內,見仁見智了。先攘外的結果是丟了政權。

PS:日本戰鬥力世界數一數二被說教了,改回世界前列,這下總沒槽點了吧。


8月22日,蔣介石又在南昌宣稱:「中國亡於帝國主義,我們仍能當亡國奴,尚可苟延殘喘,若亡於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發誓3個月內肅清江西紅軍。

與其說是恐日 不如說是擔心抗日消耗自己實力 而gcd趁機坐大 使得他和kmt失去統治地位 最後的歷史不正是這樣發展的嘛


畏懼日本就是畏懼日本,不過畏懼並不等同於不鬥爭,儘管當年中國軍隊打的的確很窩囊。蔣的一些看起來很沒有骨氣的行為是由他代表的階級決定的,與蔣個人關係不大。蔣介石本人並不是一個膽小鬼:在重慶,遭遇日軍轟炸,他並未表露出明顯的慌亂與膽怯,西安事變中也保持了元首應有的尊嚴。

但蔣絕對稱不上是一個偉人,他既沒有扶大廈於將傾的能力和條件,也沒有救萬民於水火的遠見和胸懷。蔣更像一個民族主義開明軍閥,但是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候,代表中華民族的人只能是他,儘管很遭人嫌棄。

趕鴨子上架,我覺得蔣的表現還是在及格線上的,也有同行襯托的成分在。

買本外國人寫的蔣介石傳又不貴…


因為他的仰仗是他的地位,財富,權力,以及他的盟友,而不是他的人民,朋友和國家。前面的擁有了可以讓人更強大,但是如果失去了後面三個,只能是一敗塗地。


大陸、台灣對於近現代史歷史觀念及相關敘述上很多都是幾乎完全相反的。嗯,無意冒犯題主,不過題主多方面接觸各種史學觀念和敘述觀點,應該也會有很大幫助的,尤其是題主有興趣研究這段歷史的話。

嗯,簡單說說個人愚見。日本當時軍事確實可以算前列,因為當時除了歐洲蘇聯美國等主要大頭……其他也沒有幾個是比較發達的。題主說蔣中正公畏懼日本,客觀的說,應該是有的,但是有多少不太好說,在他們那個角度,很多事情不是個人的角度考慮就行。中國當時與日本經濟沒法比,工業產量沒法比,軍事上,中國好像人多,但是日本準備充足,備役軍隊人數也有幾百萬。(就別說什麼海軍空軍這些了,沒法比……)更何況蔣中正公並非真正一統中華民國,只是各方面勢力上的妥協,各個派系爭鬥也都有。

再看蔣中正公的策略,從國民黨和蔣中正個人角度上看,安內確實很有必要。(後來抗戰勝利後,共產黨實力發生了巨大的擴張,就是因為抗日中共產黨得到了發展。但於國家來說,就難說了。)不過其實國民黨內部很早也有了打持久戰的觀點,所以啊,題主呢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回答起來太複雜了有很多很多要說。不過可以很明確的是,蔣中正公是抗日的,否則國民黨不會死那麼多人,他畏懼日本的話,也有的吧,愚見倒更多不是因為個人。還有當時的中國與日本,差距真的是相當相當大。


剛出的時候是不怕的,甚至還可以反推,但等到東亞dlc出來了,就不得不怕了


推薦閱讀:

古代日本女性穿內褲嗎?
關於日本手機到底能不能單獨辦卡的問題,明年四月即將留學想搞個明白?
日劇梗有哪些?
在日本身上有紋身可以去溫泉酒店泡溫泉嗎?
日本傑尼斯事務所(J家)給了你什麼正能量?

TAG:日本 | 蔣中正介石 | 抗日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