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你心目中的前端圈?

提這個問題的想法出現許久了,最初是想寫一篇文章,標題為"我心目中的前端圈",但是和以前某次撕逼的題目太像,想想還是沒有這樣做。後來想想還是作為一個問題更加合適。

期間打開又關閉了很多次,原本想是否此問題同樣也適用於一個更寬泛的領域。比如it,生活,歷史等等,雖然個人認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後面想想。那樣的話對於作答以及查看回答來講,還是不太方便,所以最後還是將提問的範圍限定在前端圈。

為什麼今天下定主意提問呢,因為這兩天微博又談到了關於阮老師的話題,風頭也似乎一浪高過一浪,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這裡採用"人"而非"技術人"或者"前端人")來講,確實是看不下去那些自以為是的"中年政治家"們。

歡迎大家各抒己見。


感謝 @Heaven 邀請,看了 Heaven 的回復,深感慚愧,寫點文字,說下我的想法。

先說題目中的「圈」。我一直有個觀點,微博、知乎、Quora、GitHub 等各種平台上,並不代表各個圈的實際情況,只是各個圈很小很小的一個露出角落。如下圖:

微博反映的,是微博圈本身,與各個圈有關係,是個大雜燴,甚至互相影響,比如娛樂圈會影響技術圈在微博上的交流方式,微博是個全民娛樂互動的地方,不清楚微博圈的全貌,很難評說。

回到前端圈,我看到的國內前端圈,有三種:

第一種前端圈是國內公司的前端工作圈。每周各種項目、各種迭代、做不完的需求,大家最關注的是項目時間、是線上質量、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比較好的質量完成研發任務。在工作場景下,很多時候是沒有選擇技術棧的權利,或者換技術棧需要極大的勇氣。很慚愧的說,當時在淘寶,好不容易把 YUI2 技術棧,推進到了 KISSY,但現在 KISSY 已成為了淘系前端的「技術債」。在支付寶,SeaJS 與 Arale 也成為了「技術債」,雖然大部分業務已升級到 React 體系,但依舊有不少業務,因為各種業務債、團隊債、技術債等因素,升級變成了一件遙遙無期的「渴求」。在這類業務代碼里,需要反覆考慮的是,在充分理解業務現狀的情況下,如何讓技術能實現「區塊式」升級,如何讓部分新功能可以通過新技術實現,然後通過時間的力量,逐步實現技術的升級換代。在這類工作場景中,前端工程師經常討論的,不是 Angular、React、Vue 等類庫框架誰好誰壞,而是某個需求是否合理、時間是否夠用、功能測試應該測哪些點才能保障線上故障最少。稍微有點時間時,更關注的是如何提升單元測試覆蓋率、某些代碼是否可以抽象成業務組件、是否反哺下基礎組件庫提個 Merge Request 、是否把工具腳手架升級下、是否花時間寫篇文檔做點總結分享等等。工作中的前端圈,個人覺得,是國內絕大部分前端工程師花時間花精力最多的地方,是國內前端圈最最真實的本體。這個圈子的活躍性(在公司內部),這個圈子的自我挑戰性(比如全棧與全端的跨界),這個圈子的藝術氣息(美工的自我認定與靜心雕琢),這個圈子對美好體驗的執著,都是最最打動我感染我讓我著迷讓我願意此生就此「沉淪」於前端。這是我最喜歡的前端工作圈。

第二種前端圈是國內外社區的前端圈。這一塊,國外部分,@尤雨溪 等人的回答里已經提及比較多,不贅述。國內部分,非常想提一下 @月影、 @裕波 等人在北京等地區組織的前端會議與走近高校等活動,還有 @sofish 、@賀師俊 等人在上海組織的活動,阿里和騰訊也有一些前端活動,以及 Node 社區的活動。認真去參與去觀察,國內前端圈一直在越來越好,各種線下交流機會很多,交流形式也在多樣化(比如知乎 Live、微博問答等),國內前端社區的整體發展趨勢,並不比國外差。個人覺得,等 00 後成為前端開發中流砥柱時,開源運作、標準制定、會議講師等,中國的工程師將會是主流貢獻人群。經常反思的是,我可以做點什麼?很慚愧,自從 2012 年到支付寶後,就很少為社區貢獻,博客荒廢了好幾年,在 GitHub 上的 commit 數也基本沒有了。曾想著的好多事情,比如前端的西湖論劍、更久遠想做的射鵰山莊、公司內部交流會的外部化、近期想邀請小右來螞蟻交流等等,這一件件事情,做成的寥寥,非常慚愧。但我心中沒忘。

第三種前端圈是微博等國內平台上露出的前端圈。題主對前端圈的不少感慨,跟微博里的前端圈應該有不少關係。微博於我是個熱點資訊網站,最近幾年上得不多,偶爾發言,是因為偶爾較真,想挑戰「微博正確」,有時的確有些沒事找事的「閑心」在裡面。未能做到希言自然,很慚愧。

我心目中的理想前端圈,是第一種前端工作圈與第二種前端會議圈能融合起來,比如在 D2 分論壇里,出現針對具體場景的技術研討會。對於前端微博圈,抱著娛樂的心,就好。

最後,很感動 @Heaven 還記得「自聯網」。我始終沒忘,這始終是我的一份理想追求。很幸運的是,這份追求這幾年已經起步,在螞蟻金服公司內部,我們已經逐步將「自聯網」的概念開始推演外延,開始產品化。腳步一直沒敢停,希望在半年一年之內,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欣喜與寧靜。

------

2017-05-14 下午補充下:評論里談到的寫書,的確無心去寫,寫細節很容易過時,寫理念很容易發虛。用產品說話。


我覺得有兩件事情我是希望看到改善的:

Vision: 有哪些問題是現在沒解決但未來兩年可能變得很有價值的?我們需要有 visionary 來指出可能的前路,然後整個社區需要能夠把力量聚集在解決這些真正重要的問題上。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有 Vue 這個級別的影響力。

Mentorship: 如何能夠讓更多人快速成長起來?好的 mentor 應該能夠指出其它人成長的瓶頸在哪,然後專註於幫助別人跨越瓶頸期。只有這樣做才能達到效率最優。如果一個 mentor 只是宣揚自己的觀點和自己成功解決過的問題,那對別人的幫助不一定很大。

這兩件事情都需要大家學會「多聽少說」。只有深入理解了別人遇到的問題,然後才能把別人的問題解決好,然後才有你想要的影響力。


各抒己見. 題主用來而英文標點但是要注意啊, 逗號點號後面不留空格閱讀很累的. 當然完全中文標點會更舒服一些...

很難說心目當中的前端圈是怎樣的一個樣子, 畢竟每個人只能決定自己怎樣選擇所在的社區, 而不能選擇社區里的人應該是什麼樣子. 從前端的整體趨勢看, 我個人的理解是前端作為一個大類遲早要分化, 分化的因素早就存在, 比說 CSS 程序員, React 程序員, Angular 程序員, Vue 程序員, 或者更多... 隨著 WebAssembly 我們將會更加認識到相互之間差異有多大. 每一派人都有自己技術棧的側重點, 選擇某種技術而疏遠別的技術也不算大問題, 要緊的是認清楚自己的立足點. 我們需要討論來溝通有無, 但排擠別的技術就有惡性競爭的嫌疑了.

對於阮老師的事情, 我個人的態度是理解他. 我猜測前端圈很多人包括我對早年的前端技術和其他領域的理解都還不如他. 我隔幾天偶爾會看到他的微博和我在 Twitter 上看到的對應上. Twitter 上發技術消息的人很多啊, 很多還是第一手的消息, 阮老師大概功力有欠缺, 但是那麼多人不去 Twitter 上給牛人點贊, 卻在微博上冷嘲熱諷又算什麼. 如果有更多人能獲得第一手的消息, 更多人傳播高質量的消息, 為什麼還要看他筆記又嫌棄他的質量不讓人滿意.

不過話說回來, 阮老師的 Twitter https://twitter.com/ruanyf 內容和微博基本是一樣的, 大家可能要重新理解一下他是怎樣使用微博的... 個人認為去 Twitter 下評論比在微博上評論發表情有意義, 因為順便能看下是不是老外已經發過對應的英文的版本. 強烈建議 fo 一下這幾個人的 Twitter, 順便點開看下他們的 thread 里在聊什麼:

https://twitter.com/TheLarkInn





https://twitter.com/bobzhang1988

還有晚上看到的阿里去 jsconfeu 的感想, 推薦 https://alinode.aliyun.com/blog/43

我當然是希望生活在一個文檔齊全資料翔實的社區裡邊, 遇到不懂的可以去官方的 Wiki 上查, 遇到新的問題也有人整理到 Wiki 上去. 有人研究新技術吧, 研究的時候在各自的 Channel 里討論, 研究差不多了就整理到 Wiki 上去. 我並不想從微博上學技術, 也不想去圍觀我不熟悉的而且不成熟的技術別人在那邊爭論. 我們學到的技術絕大多數都是某些聰明的人開發出來然後被社區打磨的, 而我只是希望享有技術發展帶來的便利, 順便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做點貢獻. 涉及到 Web 平台的技術那麼大信息量, 我也不敢想著去都學會了, 總要從別人哪裡獲取信息的.


作為一個兩邊混的人,說點感受。

實話實說歐美那邊的交流氛圍確實要比國內好一些。國外也不是沒有撕逼(比如 Alex Russell / Tom Dale 都屬於很能撕的,這兩個人 drama 可多了)和噴子(大部分集中在 reddit / HN 評論區的匿名 id 後面)—— 但總的來說,凡是實名的地方,即使意見分歧非常大,雙方也會用非常克制理性的語言去交流。Twitter 上面因為字數限制所以也會導致一些誤會,但通常雙方發現說不到一起去就會選擇去 Medium 寫長文來說得更清楚。舉例來說 https://medium.com/@gajus/stop-using-css-in-javascript-for-web-development-fa32fb873dcc 這個算是對 css-in-js 剛正面了,但是整體寫的也算得體,不卑不亢,就事論事,利益相關也一開始就提到。Dan Abramov 也可以算是個聖人般的例子,有人懟 React 的時候他都會第一時間出現,但是回應得總是很紳士(這點我特別服)。他的存在對於整個 React 社區的風氣是有非常大的正面影響的。

國內的技術討論,在有一定技術水準的圈子內,其實氛圍也是很不錯的。知乎上前端方面優秀的答案也很多,並不是只有撕逼(事實上,真算得上撕逼的也很少)。但知乎是一個實名匿名混合的地方,這就給了一些噴子發泄和挑事的空間。另外不知道為什麼,中文技術討論中大家的遣詞造句往往不如英文社區來得客氣,整體上戾氣重一些。英文有個詞叫做 confrontational,理解過來就是把對方當做是跟自己對立的,討論的時候是為了是證明對方不行,而不是為了探求正確的事實。另外就是更容易出現 ad hominem(人身攻擊),喜歡給人或者群體扣帽子,因為不喜歡一個東西,去攻擊跟這個東西相關的人。

圍觀者的態度也有關係。在英文社區一旦有人先人身攻擊或是火藥味重了,立刻會被圍觀者規勸或者鄙視。而在中文社區,持有『就喜歡看神仙打架』或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這樣心態的人似乎佔了多數。我覺得吃瓜群眾的態度對於整個社區的基調,影響是非常大的。我自己在中文社區的一些言論,也會受到這種氛圍的影響而帶有一定程度的戾氣。這種感受每當我上完知乎刷 Twitter 的時候就感受特別明顯,用英文打字的時候覺得自己一下子禮貌了很多,思維方式都不一樣了。所以最近我也在反思,是否能從自己做起,為改善前端中文社區的討論氛圍做一點努力。

總的來說,我的希望是:所有的討論能夠就事論事,而不是爭誰高誰低;有技術影響力的人,能夠以身作則;吃瓜群眾能夠對討論者進行監督,而不是煽風點火。

跟以上不相關的一點:希望中國前端們學好英文,多跟外國社區交流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會有恩怨(撕逼),所以題主看到的這一切再正常不過了。

做前端工作其實滿打滿算也快2年了,回國接觸到所謂的「前端社區」「前端圈」也有一定時間。看見過:

@方應杭 培訓機構關於抄襲的互撕
HAX 與 社區 JavaScript 語句後應該加分號么? - 知乎
朴靈 與 阮一峰 怎麼看待朴靈評註阮一峰老師的最新文章這件事? - 知乎
玉伯 與 左耳朵耗子 怎麼看待玉伯和左耳朵耗子之間的論戰? - 知乎
真阿當 與 尤小右 談談前端新技術
真阿當 與 社區 如何評價真阿當的文章:《2016年前端技術觀察》? - 知乎
民工叔 與 Teambition 如何看待民工叔因為 Teambition 是 React 技術棧而離職?

等等等等,硝煙似乎從來沒有散去過,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撕場風騷。

作為吃瓜群眾,我都是「喜看百花齊放, 笑聞百家爭鳴」。

其實這樣也好,「凡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說,以此弛說,取捨諸候。」的圈子,即使有些「學術外」的攻擊,也算欣欣向榮。

哪天倘若真到了「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的局面,「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樣的後半句可真要搬出來了,那時候「前端藥丸」。

當然,國外這種情況也有。正好Medium上看到一篇文章,底下評論:

同樣也是火藥味十足對不對。

想想那個號稱「在舊金山灣區和世界上最美的姑娘一起共度餘生對」 大神 Eric Elliott 也經常撕來撕去,懟完這個懟那個。

可是,我們還要看到:比如Medium上評論大多都是以「Very Nice Article」開頭,即便有不一樣的觀點也都是「先禮後兵」。

我與很多作者的交流過程,雙方也都真誠而誠懇。即便不能回答我的問題,比如這個兄弟,也都是以「Sorry I』m not familiar with the early philosophy references you are mentioning...」開頭。

再回到國內,避開那些紛紛擾擾的撕逼喧鬧。前端圈我同樣看到了交流與分享,和諧與進步。

我很欣賞的一位前端大V @黃玄,這不也都是心態平和、低調謙虛么(如下聊天截圖)。不同團隊的技術交流也都很頻繁,這也是我所處並親歷的前端圈。

此評論背景見:英語是否會成為開發工程師的發展瓶頸?(詳情點擊:知乎 - 知乎)

再說到日常小的前端圈子。這兩年內我的進步和成長,不論迅速與否,都離不開我的同事 @顏海鏡 大大的培養。作為他的同事,日常工作中的每一時刻,我都儘力不斷地向他學習。抓住一切時間和機會同他討論問題、吸取經驗。其實作為「社區網紅」,海鏡本人也更是謙虛善良,踏實大氣。所有大組內的前端工程師,所有我的同事,都共同促成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工作前端圈。

外廠,我與阿里淘寶花名子之的前輩,阿里螞蟻金服花名問崖、花名絕雲前輩,阿里UC @吳沖 兄弟等都有過技術上的交流。

尤其在同絕雲前輩的交流當中,接受到的鼓勵和認可使我學習動力更強,同時對自己的前端發展深有啟示。要知道,當時他是以面試官的身份在我面前出現,溫和耐心,令人如沐春風。只可惜在通過三次面試之後,因為其他因素我還是拒絕了offer,選擇繼續留在帝都,也就放棄了進一步向大神學習的機會。

也就是放棄入職螞蟻金服後的第一個周末,我在看《自製編譯器How to develop a compiler》一書時,才發現作者正是絕雲前輩,才了解到絕雲前輩的資歷。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前端圈,也是一個最壞的前端圈。

就像那句對白一樣:

「我要退出江湖,從此不問江湖之事。」

「你怎麼退,這個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所以,既然你避不開這個江湖,那麼就要看見江湖中的美好。就像我一樣,始終感激身處這樣豐富多彩的前端圈子當中,保持正能量,一點點進步。

最後送給題主莫泊桑的一句話吧:

「你明白,看到的一切,既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好,也不是那麼壞。」

——莫泊桑

同樣身處江湖當中的每個朋友:

「一個人如能讓自己經常維持像孩子一般純潔的心靈,用樂觀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腸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

——羅曼羅蘭


與前端相遇的時間並不算長,14年聽說,15年底才開始接觸。從最初的零社交平台,漸漸的了解到了一些平台和一些人。還記得最初在知乎看到玉伯的時候,是關於seajs的一個回答,提到了它是"歷史的產物",讓我頗為敬佩.一個作者能夠這樣認識環境,評價自己的"骨肉",當時確實是由衷的敬佩。

於是從頭到尾,一條一條的看完了他所有的回答,其中有太多到現在我仍覺得非常好的東西,而最開心的,莫過於看到他提到了"自聯網"的概念,雖然已經很久未見他再提起了,但是第一次見到的時候,真的是滿心歡喜,和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大家喜歡拿前端圈開涮,貼上愛撕逼的標籤。每每發微博時,貼上一個二哈的表情,看到時也會不禁笑起來。心底里也沒有對發博的人產生厭惡,同時還想,若能改善前端圈在別人眼中的印象,該多麼好。

可是撕逼就在那裡,你見或不見,不增不減(其實我想用不減反增的,但是不太對稱)。而在微博去看的話,除去框架語言編譯器之爭的,最多的話題,應該就是與阮老師相關的了。這一年多看下來,越來越覺得阮老師多少有些悲情色彩,我在想,他最終肯定是會離開螞蟻的,甚至是離開計算機行業的,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這麼大量的帶有嘲諷/諷刺/譏笑,甚至是謾罵/誅心的評論/回復。不說這些評論是否正確,即便所有的評論所涉及的技術描述都是無誤的,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也仍然難以承受。

很少有人去體會阮老師在想什麼,經歷過什麼,究竟為什麼要分享,為什麼一個人這麼多年面對這麼多"懟"的時候,從未回應過。或許是隱忍,害怕因自己而掀起波瀾,又或許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明白互懟解決不了問題,接受正確的批評,拂去所有的譏諷,追隨自己的內心。

在我看來,當我在看一篇文章/回復/評論/演講的時候,幾乎從未預先設定其一定是正確的或者是錯誤的。我覺得首先,我們應該感激這群願意分享的人們,就像徐飛叔叔說的那樣,"技術人員應當樂於助人,有好東西要主動拿出來分享,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壟斷技術書籍的現象再也不能出現了!"。

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就時常這樣說「哪位同學願意舉手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說錯了沒關係」。我想大多數人應該跟我一樣,是害怕說錯的。很多時候我們知道其中的一點,但是又要回答整個問題。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選擇了沉默。害怕說錯,害怕被嘲笑,即便我們知道的其中一點也許會inspire someone。但這些想法就這麼夭折了,沒有分享。

我認為,只要他們不是故意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刻意的去誤導人,混淆視聽。我們就不應該去責備他們其中的任何錯誤,他們不應該為此負責,只有這樣,交流才會越來越多,行業也才會真正的繁榮。當然,指出錯誤是最好的,對雙方甚至社區都是受益的事情。(注意是指出,而不是陰陽怪氣極盡損人然後什麼都不說)(想到Dan最近在medium上寫了篇文章https://medium.com/@dan_abramov/hey-thanks-for-feedback-bf9502689ca4回答了某個人對React的抱怨,雖然那個人語氣很不好,但是Dan的回復卻絲毫沒有這樣,反而非常耐心細緻,前後一對比,實在令大多數人包括自己汗顏)

當然,對於像我這樣大多數的晚輩而言,前輩在回復晚輩的時候,難免會有些"教訓"的口氣/口吻,這個倒是希望大家理解,同時感謝他們的指出/批評。

在微博上,我時常以為自己關注的不是前端圈的"大佬"們,而是一個"民間政治家""吹比"者聯盟。

看到有人說"玉伯的很多回復自認為自己什麼都看得開,其實是個最大的黑子,他的id就說明了一切",我是氣憤的,但是想想,誰沒有一個叛逆的年紀呢。自己也曾這樣,也更應明白,無論我說什麼。都無法改變他們的想法,唯有時間,或許能夠改變。

我想,大多數人經歷過窮,有的人忘了,有的人還記得。而"大多數"人,卻沒有經歷過絕望。那種類似於像電鋸驚魂七部曲描述的絕望。較為精確的描述,或許是像萊昂納多在&<&<荒野獵人&>&>中的經歷那樣。把你扔在撒哈拉沙漠,而你卻不能自盡,因為一旦如此,你的家人都將死去。很少有人能去體會,甚至去思考這樣的東西,直到他們切身經歷。才會明白有些文章里有人說"我一個30多歲的大男人,哭得稀里嘩啦的"究竟是一種什麼狀態。

前段時間有人在微博發了一個人在上海(記不清是不是上海了)的地鐵里啃著麵包流淚的視頻,很多人轉發,看了之後,我感覺,任何一個經歷過"很多"人"覺得沒什麼,矯情做作而他們自己又從未經歷或只在電視上見過"的事的人,都會產生共鳴,即便這不是電影,只是一段錄像,卻仍然切切實實的傳遞了"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理念。他缺少電影的很多東西,卻仍然讓人們切身的體會到了主人公的感受,想到了自己。

鳥哥說,技術人要敢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我覺得說的挺好,但很多時候,很多人面對對自己"也許不久就將被趕出舒適區"這種徵兆,不聞不問。不去思考,反省,甚至逃避。又或許,根本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

技術圈常常拿PHP開涮,不管是拍黃片還是最好的語言。我認為,一個領域/行業當然需要這樣的調侃,這既是蓬勃的標誌之一,也是滿足大家日常談資娛樂的一種方式。但玩笑有度,而有的人,卻掌握不了甚至抵抗這個度。

一個人應該知道有些東西是不應該在內心去認可或者反對的,換句話說,無論是PHP|jQuery|React,Vue|Webstorm,Vscode,Sublime,我們可以對他們開玩笑,玩梗,但切莫把自己玩了進去,從內心瞧不起/貶低它們。如果你非要這麼做,或者看到別人在這麼做,請相信,大多數人一個工具也用不好。他們只是想證明自己不喜歡,用不好的工具都是垃圾,從而掩蓋自己無能的事實,活在自己的夢想鄉中。當然,也有極少數確為大牛者,那麼當他們評論,一一列舉總結的時候,就抓緊時間記筆記吧。

當你旁觀,甚至被捲入或者主動參與撕逼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要明白,這個世界,甚至國內,有太多太多的默默耕耘的大牛們或者組織,當然,他們中的很多人都不被人所熟知,因為他們很少在社交平台上發言。玄武實驗室我也是從一個搞安全的朋友口中才得知。

我仍記得第一次看到畢玄博客時候的開心,甚至將很多文章都保存到了本地,擔心哪一天那個網站不在了。

從前端來講,無論是html,還是css,js規範。以及各種協議,框架的制定者,維護者,貢獻者,黑魔法的發現者。他們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下一階段的奮鬥目標。如果你watch過這些repo。你應該知道一項提案從提出到落地到維護有多麼的不容易。而當你在那裡"指點江山"的時候,又是否曾感到過羞愧。

前段時間玉伯提到過鄭淵潔給市長寫信的事,在他發微博之前我已經了解過了,因為那段時候麗江的事鬧得比較大。他欣賞鄭淵潔的做法,認為抱怨只是完成一件事的第一步。我也非常認同這種看法,只是作為個人,我確實做不到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去完成促進美好的事情發生。希望將來能做到。但我認為至少在自己工作的領域,是完成有能力做這樣的事的。

記得在antd的issue裡面,看到過幾次純抱怨的issue,甚至出現了"這麼出名的antd就是這個樣子?","這什麼垃圾"之類的描述。是的,都是國人發的。這裡我覺得某些"敏感"的人會覺得我瞧不起國人,但是如果你就事論事的話,如果你經常watch antd的issue的話,你應該大致了解在所有issue中,國內和外國人在提問時的規範度,準確度,友好度之間的比例。

antd的member也多次回復過"抱怨解決不了問題"。其實,也何止是antd呢,各個規範協議框架,我們又何嘗不能盡量去嘗試提出方案,解決問題呢。

還記得前段時間紫雲妃發過一個連接,談到了facebook與chrome進行交流,解決post請求被緩存以及改變refresh button默認行為的事,公司現做調研,發現需求需要瀏覽器廠商的共同努力,於是開始協調,最後落地。抱怨,確實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但是這條微博評論和轉發都不是很多,讓我想到了一絲姐姐發技術微博也常常如此,不禁有點心酸。似乎撕逼才更能引起大家的興趣。當然只是感嘆下,無論個人博客,知乎還是medium上,還是有非常多的國人的優秀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說來也挺巧的,剛剛alinode的新文章也談到了這個,我覺得寫得非常好,建議大家閱讀---柏林紀行(上):整體感受https://alinode.aliyun.com/blog/43。

想想像Domenic和Dan這樣的人,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非要憑技術,談吐優雅,卻也不過才20多歲。不禁又想到了佐藤歉一和程浩,耐心交流討論,促進自身行業甚至國內水平的發展,那樣的前端圈該多好,就像reactflux的discord那樣。

最近知乎上也有個問題問"英語對於程序員到底重不重要",建議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最後,我們無法要求那些前端"政治家"大牛們少"談"政治,畢竟這是每個人的權利。但是,我還是希望在技術圈內的交流中不要充斥任何一絲絲的政治氛圍,希望有爭論,但不要有黨爭。

說來也挺巧的,今天HOHO哥發了一篇文章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06484316251133,雖然是DOTA2的,但是不妨礙大家閱讀。確實像海濤評論的那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相信,肯定會有人對這個回答"看透"了,發出諸如"明著吹,實際黑了個遍,6666","連阮都能讚揚的人能說出什麼好話","吹完國外吹react,舔你的外國爹去吧","這年頭還有人吹佐藤謙一"這樣的評論,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恕我無法一一列舉。我只是希望,能夠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的朋友,能夠不去回復這樣的評論,感謝。

-----------------------------------------------------2017-05-13------------------------------------------------

今天起來(由於時差永遠都只能看聊天記錄~~)看了下Discord - Free voice and text chat for gamers,每月一次的react的member與大家交流的聊天記錄,氛圍依舊很好,也許國內也可以借鑒這樣的方式。


貴前端圈真亂,還好偶不是前端。

不忘初心去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好的氛圍是大家一起創造的,平常的心去討論,千萬別人生攻擊。再弱的也有其自身的強項,只不過是你我沒發現而以;再強的也有其自身不足,只不過是你們都沒看出來而以。

大千世界,萬物都是兩極的,有因必有果,有得必有失。


謝邀,我說說我希望的國內前端圈吧

1. 英文是主要交流語言。看到 @張秋怡 在 node 圈已經進入交流自如,倍感高興。其實還有很多國外的中國人在技術圈交流,這裡很感謝 @尤雨溪 給國內前端圈建立了橋樑,我更希望身在中國的開發者們也可以互通共融。

2. 技術影響力。希望更多開發者可以開發出像 vue 這樣的優秀『國際化框架』,也希望更多國內大牛可以進 tc39。國內公司在布局技術標準上很晚,有意識投入在基建上的公司不多。大數據,硬體,資料庫這些領域都走得比前端要前面多了。一方面這些領域起點比較高,海歸很多,直接和業界方便聯繫。當然,國內前端小技術圈的交流氛圍還是很好的。

3. 技術培養。大學很多年沒有前端課程,但看到360,阿里雲,百度都在做前端課程,非常棒。但今天中高級斷檔也是比較嚴重。今天前端跨界很多,計算機基礎越來越重要,前幾天現在面試一位前端,非常了解 docker,遊戲開發,php,演算法,真的很全能。

讓我想到學術界,工業界還要和學術界互通,之前和陳為教授聊可視化,最新的理念和理論還是要看大學。


對前端圈貢獻最大的有三類人:一種創造者,一種是佈道者,一種是宣揚者。第一種人的貢獻不言而喻如 @尤雨溪 @玉伯;第二種人讓前端後繼有人, 如阮一峰 @大漠 @方應杭;第三種人能維持前端的熱度讓大家跟著有飯吃 如各種前端大 V。

-----------

這裡容許我小噴一下前端圈亂象...

當年 jQuery 出來的時候火遍全球,現在來看已經大勢已去,你去罵 John Resig能力不行?

當你 SeaJS 出來的火遍國內,如果用到現在可能也是一地坑,你說玉伯能力不夠?

現在 Vue.js 在 國內火的不行,可以預計三五年之後必被新框架取代,是不是到時候也要罵尤雨溪是老古董?

你罵張鑫旭連前端都不是,充其量算個美工

罵阮老師技術菜,都是小學生文章

請問:你算老幾,你資格夠嗎

請問:你享受著別人的勞動成果的時候,花了一分錢了嗎? 吃著、用著、罵著很爽是不是?

阮老師的文章最早是04年,那時候你高中畢業了嗎?2010年以前有沒有前端還不好說?難道讓他能預知未來?文章簡單?你寫的呢?有幾篇?又臭又硬的文章遍地都是有幾個人在看?帶來多少價值?你保證裡面沒任何錯誤?你那些同學找個阿里的實習都能被你崇拜上天,你竟然說人家技術不行?

你想想當一個七八歲的毛頭小子某天在你家翻出你小時候寫的日記,嘲笑你日記里有錯別字嘲笑你是文盲的時候,你是什麼心情。

看到上面的回復有再次提到阮老師的,心痛,給他正個名。 和阮老師有過或多或少的接觸,給我的感覺是說話做事很謙虛、務實、交流起來平等舒服,沒有程序員的臭傲氣。以前在學前端的時候阮老師的博客也是從頭到尾看一遍,偶爾別人在回復區指出文章中的錯誤時他都很客氣友好的承認解決,嚴重的錯誤會再寫一篇文章澄清。即便現在很多時候遇到問題都養成了搜索『阮一峰 關鍵字』的習慣。

噴完了,很暢快

--------

這裡說一下我的小小觀點,也算是我心目中前端圈的價值觀

1. 關於能力

程序員的能力發展有

1. 按要求完成需求(前端)

2. 業務熟練、能熟練解決本領域問題(資深前端)

3. 能帶著大家一起成事(高級前端)

4. 在技術上給大家指路鋪石(前端專家)

5. 脫離技術,著眼全局

如果我們只是盯著『前端』、『框架』、『代碼』,說白了就在1、2層級徘徊,就不要『鄙視』後面層級的人了。就跟小學生學霸在你面前顯擺『我的小學乘法比你好』,是,那又如何呢。或者你會說 xx 技術大牛一天到晚也在爭技術聊框架啊,那是他們茶餘飯後的消遣而已。

2. 關於文章和技術

我們為什麼要寫文章? 無非是想把自己的觀點分享給他人,讓他人有所收穫。所以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受眾越多,理解起來越容易越好。能用簡單直白的語言把複雜的問題講簡單反而更有難度,又丑又硬的炫技除了孤芳自賞沒人會喜歡,我們在框架對比的時候不是也都把通俗、標準、易於理解的文章教程作為考慮的重要因素嗎

我還想說一說文章和教程的差別。分享一篇文章很自由,完全不用考慮受眾的水平高低、理解能力。但做一份好的教程不一樣。在一開始用戶在基礎薄弱什麼都不懂的時候你講的再嚴謹都沒有用,反而直觀的粗糙的解說更好理解,等學到後面用戶基礎紮實再使用更嚴謹規範的語言重新對該點進行講解才有效果。

關於文章中的錯誤。天下誰人不犯錯,真正需要關心的是對待錯誤的態度。是否把錯誤或者失誤當回事、是否誠懇、是否立即有反饋。大師之所以是大師,師德要佔50%以上吧。

換個角度來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是很好嗎?有的人喜歡聊框架,有的人喜歡聊業務,有的人就喜歡做知識普及。

3. 關於交流

『文章寫的很贊,有個問題你看我的理解是不是和你有些偏差』

『文章寫的很贊,這塊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討教一下』

『文章寫的很贊,但 xx 觀點我保留意見』

連這種話都不會說的人,就別提技術了


不請自來。

我眼中有兩個前端圈,一個是國內,一個是海外,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江湖。

國內前端圈,充滿各種撕逼,開發者不光要考慮支持IE低版本,還要考慮如何支持360、UC、QQ等雜牌瀏覽器,普遍認為前端就是瀏覽器中的技術,在這裡如果多說幾句英文就會被噴,社交平台多種多樣。

海外前端圈,偶爾有撕逼,開發者不再支持IE,只用英文,社交基本靠推特和github。

我的肉身在國內前端圈,工作主要面向海外前端圈,看遍兩端風雨,飽受兩端之苦。


抄襲一下。@Away0x

美女多,且單身

可加班,能結對


現在太浮躁也太亂了。

現在的前端圈各種東西都在追求著所謂的「快速」,卻忽略了穩健。所謂的快速開發快速迭代,的確很快就可以拿出樣品甚至成品給老闆交差,但是這並不能保證程序的質量。產品需求一改再改,程序員被折騰的累死累活,實際效果可能還不如提前做好規劃,稍微多花點時間打磨一個經過精心雕琢而且問題更少的產品。現在產品迭代快了,bug多了,用戶也被養刁了,要是啥時候幾周都不更新一次的話用戶就要開罵了。

為了所謂的「快速」,前端庫層出不窮,於是導致前端程序員的技術棧需要不斷更新。本已經被產品搞的焦頭爛額,還需要不斷了解所謂的新事物所謂的更好的解決方案,雪上加霜,惡性循環,越來越累。這時,「基礎」是什麼似乎已經沒人在意了。仔細想一想,最終瀏覽器里運行的不依舊是js、處理布局的不依舊是CSS、描述頁面的不依舊是HTML么?

我個人的觀點是,沒有什麼絕對最佳的解決方案。當你使用別人寫好的庫來實現自己想要的功能時,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實際上一就需要寫一堆外圍代碼,甚至是對庫本身進行tweak進行dirty hack的代碼。這時候我為什麼還要使用甚至去追求吹捧某些現成的方案呢?了解最根本的東西,你才能從最適合項目的角度出發,選擇合適的方案或者選擇自己造輪子。

但是沒人願意這麼干。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前端圈的鍋,但是它在前端範圍內造成的影響最為明顯。雖然可能回答的並不是問題想要的答案,但目前我也只能找到這個地方來發發牢騷了。。要是影響了各位的心情,在此我先說一說抱歉。。


對於急切想進入這個圈子的人。我希望他們問的問題是「我學了什麼什麼但什麼什麼就是不明白」,而不是「請告訴我怎麼學習」。很多時候我想很想說「你已經二十多歲了,你已經工作幾年了,其實應該知道怎麼學習了,無非就是找書看,找資料,做練習」。後來我意識到是我理解錯了,他們問問題的時候,並不是在問「該怎麼學習」,而是在問「那個」答案是什麼,「那個」絕對正確的,「那個」不會錯的答案是什麼,「那個」標準答案是什麼。於是我把「標準」答案告訴他了,他的回答是「但某某說那個已經如何了」,所以我發現,雖然他想得到「標準」答案,看上去如此好學,但其實他並不打算相信任何答案,也不打算相信任何人。他只不過在貨比三家,就像買東西,讓商家把價格曝出來,自己卻未必打算買下。只有當所有人的回答都一致的時候,他才會放心地認同這個答案。所以從一開始,他的學習就是收斂的,對他來說學東西就是一場考試,而不是探索,感謝我們的基礎教育。他們想請一個游泳教練,不是教自己游泳,而是替自己把50米遊了。我希望他們不那麼貪婪,但我知道已經太晚了。感謝我們的基礎教育。

技術層面上,中文的技術圈不可能蓬勃發展,只不過是不斷複製推翻擴大規模,因為它是不斷收斂的,不是發散的,所有人都在做的事,就是找到標準答案,東西不斷興起,但答案只有一個,所以推翻得也非常快。很多東西不應該那麼快承認,哪怕所有人都這麼說,很多東西也不應該那麼快推翻,哪怕所有人都這麼說。

我希望這圈子的人多一點務實的態度,多一點獨立思考,這是中文技術圈和國外技術圈的根本區別:人。但其實很明白人如何基本受限於教育如何,所以也就罷了。能帶幾個是幾個,不指望自己能培養出對大多數人的耐心來。

人生有太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它們只是你的選擇。


排除css都用不6的菜鳥,排除只會寫幾行html的各種半吊子。

剩下真正會編程,真正有編碼水平的工程師

這大概就是我心目中的前端圈,會少了各種浮躁,跟風,但是撕逼肯定是有的。不過有撕逼才有發展嘛。

但是以國內前端圈子的現狀,按我的心目中前端圈子的要求,能保留10%(可能都不到,-_-)

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什麼時候國內前端圈子沒這麼多人號稱自己為工程師。


As a famous Markdown programmer,我來說個國內前端圈的一個蠻嚴重的問題:看不到大牛的書,不止是前端。

性價比低、沒時間是一方面的原因,還有呢?你猜

中文技術書的性價比真心低。我在寫第二本書《全棧應用開發:精益實踐》的時候, 差不多花了半年,預計到手的收入還不如當時兩個月的工資,遠不如開一場 live 來得多。一本技術書的版稅大部分都在 8% 左右,好一點的作者應該可以拿到更高。而一場 live,你可以拿到 90% 以上的收入,哪怕是只賣 9.9,那麼也遠比一本書的版稅要高。

兩者間對於大牛的投入產出比,你就知道這個差距有多大了。所以,像我這樣的 Markdown 程序員,只好寫各種電子書來賺 star。

我寧願在 GitHub 上花一兩個月,寫一本免費的電子書

我寧願在 GitHub 上花一兩個月,寫一本免費的電子書

我寧願在 GitHub 上花一兩個月,寫一本免費的電子書

致敬 RMS~。

這樣一來,我可以幫助大部分程序員進階,還能多出四五個月的時間來學習別的知識,如我最近寫的:《我的職業是前端工程師》,啊哈哈哈~~。

如我,我的前端水平來說,應該是在中等偏上 ,離大牛的距離還是有些遠的,差不多還有 20分 的差距。剩下的 20% 的水平,大概還要花同樣的時間去學習。我覺得有些不值得,便轉向學習軟技能:分析問題、溝通等等——國內大環境決定只能如此。

於是,對於新手來說,他們沒有別的選擇~。

所以,我實在看不下去了,要上一番我寫在 GitHub 上的那些電子書。

  • 《Phodalamp;#x27;s Idea實戰指南》
  • 《一步步搭建物聯網系統》
  • 《GitHub 漫遊指南》
  • 《RePractise》
  • 《Growth: 全棧增長工程師指南》
  • 《Growth: 全棧增長工程師實戰》
  • 《我的職業是前端工程師》


為什麼做ui的這些人非要弄個什麼ui圈?


說點其他的

確實有那麼一幫人在做「黨同伐異」的事,很多人也不知道為什麼,盲目從眾,然後在很多時候有某種族群的代入感

其實這幫人,說白了,就是為了利益,這也沒什麼,本身這個社會,就是創造利益,追求利益的

可我們也得看到只要是認真思考過,實踐過的人,真正務實的人不是追求技術本身的利益(我格局比較小),而是通過追求在業務場景下不同技術的運用,追求產品和功能的最大利益

任何行業,任何圈子的人,都是類似的,放到IT行業,爭論哪個語言最強;放到NBA和五大聯賽,爭論哪個球星最強等等。

百家爭鳴可以,互相吸取精華,共同進步

無腦黑,腦殘粉,你越和他爭論,就越容易陷入他的邏輯思維

所以千萬不要和這類人爭論,他會把你的智商拉到跟他一個水平,然後用他多年當傻逼的豐富經驗打敗你

這樣的人,只有一種方式,拉黑,屏蔽,方式簡單粗暴,但是管用

如果github沒有的話,可以建議他們搞個功能了,哪怕付費


難道不是這個? http://www.javascript.fun/


就一點:少點撕逼。


因為快畢業了說一下自己比較熟悉的,主要是和應屆畢業生有關的。

希望選擇以前端為職業的理由不是 「卧槽演算法編譯操作系統我都不會,找不到工作了我要去干前端!!!」

希望選擇以前端為職業的心態不是 「我是前端啊,什麼資料庫啊演算法啊那是後端的知識,別問我了那是後端的知識!!」

希望選擇以前端為職業的畢業生不要這麼想「前端應該不算工程師吧……」

說這些,主要是發現在校招的時候這些思想比較普遍,希望大家畢業選擇前端為職業的時候可以以 「前端還有那麼點意思,值得發掘」 為理由,感興趣學一學其他領域的知識也沒問題,保持心態開放,理想中的前端圈子就是湧入這個圈子的新鮮血液可以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心態開放。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異鄉好居老闆娘控告程序員刪代碼?
去一些技術大會上,自己是很菜,怎麼去認識牛人?
前端遇到瓶頸,從一個入門如何過度到中級開發?
為什麼python beautifulsoup解析網頁後網頁內容丟失?
使用Flexbox碰到了什麼樣的坑?

TAG:前端開發 | 前端工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