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立場接近布爾什維克但實際身份接近小資產階級的用戶在知乎互相指責對方是小布爾喬亞?
民粹主義有一個經典矛盾,聲稱人民群眾是最智慧最偉大的同時,又覺得人民群眾是愚蠢的,需要有人來做領導者。側重於前者,則為網易新聞評論區,側重於後者,則為知乎布爾什維克。後者過甚,倒也不太民粹了,反正也沒什麼民了。
其實縱觀昔日革命黨人的家庭背景,中資小資小布爾喬亞可佔據著相當大的比例,能在知乎理直氣壯布爾什維克的,多是於此。如果是真·無產階級背景,反而根本打不進他們的圈子,畢竟除了政治,他們平常也會聊自己的生活的,真·無產階級對中資小資小布爾喬亞其實相當陌生,不僅插不進嘴,稍有不慎還會被暗地鄙夷,何苦自討羞辱呢?
有的知乎布爾什維克喜歡說自己是無產階級,這有點像他們昔日在重點中學裡競相和男伴們說自己窮,實際還是在炫富炫背景,吸引他人在「窮」這個字後引申對自身的考據,放低姿態欲揚先抑。王思聰還愛自稱屌絲呢。真窮真無產的哪個會把它掛在嘴上的,早躲起來了。
那知乎布爾什維克是真的布爾什維克嗎?總體來看,他們通常既無綱領,也無勇氣,更無對真無產階級絲毫真心的同情。人才雖多,智識也多,可凝聚起他們的,還是這些人的小資背景。可正是他們,最是喜愛批判小資,據某大神推測,此心態其實可以一分為三:一、他們通過批判小資來實現自我批判和鞭策,以獲得思維上的進步,繼而能更快地晉陞掌握生產資料的大資;二、他們樂見挑撥小資內部的分立和內訌,削弱競爭對手們,這也是為早日成為大資;三、做好鋪墊,要是哪天真的布爾什維克了,還能增加成為新統治階級的概率,然後……成為大資。這並非誅心之論,他們的表現,本就是借著一副皮囊,來組構一個排外的話語圈,實際本質還是些普通的精英(?)俱樂部罷了。只是有些人不知是窮極無聊,還是入戲太深,或是充分意識到俱樂部間也是有競爭的,於是,便出現了題主的問題。但至於怎麼回答呢,嘿嘿……
-
小布爾喬亞挺好的。精神布爾什維克更是挺好的。篤定的革命者可以在識字率極低的俄羅斯和上世紀的中國建立起無產階級的工業化政權,恰恰是因為無產者是不識字的,所以才能成功地對其進行階級和革命的灌輸,信仰了階級和革命的無產者是無限真誠和無限忠誠的,然而這種真誠和忠誠的後果是什麼呢?不用我多說了吧。
所以你問我當下識字率百分之百,信息量與有效信息量之比約等於正無窮的時代有沒有可能搞什麼社會革命,這種左右互搏的鍵盤戰爭有什麼建設性後果,哀家的心是崩潰的。
偶不,其實還是有。
成功地將本來就不足以承擔真實世界的大腦攪亂了。在現實生活中的進化運動尚未開始時,思想層面的進化運動就已經完成了。人是首先被切斷了精神上的邏輯性,才導致沒有了現實行為中的邏輯性的。
允許有精趙不允許有精無?
題主敏銳,其實你已經發現了一個重大的事實。
其實歷史上,大多數甚至絕大多數所謂的布爾什維克都是小知識分子一類。很少有所謂的真正的工人出身。你自己去數一下早年布爾什維克有幾個是真工人出身。
列寧是工人嗎?不是,人是貴族家庭出身。專職就是搞革命。其他布哈寧、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也差不多。
只有斯大林確實是個苦出身,問題是他自從中學畢業之後,就開始搞革命了。當工人沒幹過,據說搶劫銀行倒是干過。
在看中共歷史。你可以看一下,中共早年的領導人物。除了陳雲,真的是個工人出身外。就基本沒有了。毛是工人?周是工人?陳獨秀、李大釗是工人?
全部都不是。
當然有一段時間,倒是提拔過一個工人出身的總書記,向忠發,可是人革命事業乾的不怎麼樣。腐敗倒是很快。
你可以再去其他國家找找看,會發現,所有早期的CP黨都是知識分子為主體。領導核心更是這些人。
甚至寫《共產黨宣言》的馬恩也不是工人。
從整體來看,國際布爾什維克就是知識分子的運動。工人們對此並不熱衷,理解這一點對於世界現代史,尤其中國現代史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閑得沒事滾鍵盤大戰的都是精神小資,當然也包括熱衷扣帽子和相互開除左籍的鍵盤左派。
什麼是小資產階級?
1.小生產者、小業主(傳統的最大構成——農民,現在農民進城打工成為無產階級),剩下的個體工商業者,小股東,小房東也是不斷分化的。這是小資產階級的主體,這部分人缺乏保障,沒有安全感,大部分隨時有向下滑落的危險,而找不到上升的通道。許多人是沒得選擇,被小資產階級(農民是要種地?還是要當工人?這已經是用腳投票的事情了)
2.掌握一定經營資源(人際關係、業務關係,技術股)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中層領導,業務骨幹,其掌握的資源在收入分配中能起支配作用,屬於資本性收入,但扣除消費後基本上無法進行大額的投資。這部分雖然處於比前類相對優渥的位置,能夠看見上升通道,但上升通道的瓶頸是卡得很緊的。這些人大部分是有能力,務實,並相信個人奮鬥的,但這種信念也時不時被各種憑著優渥資源坐在瓶口上的二代打臉。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對所在行業的衝擊,又使他們同樣面臨向下滑落的風險。
布爾什維克的立場是什麼?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立場,就是通過階級鬥爭用無產階級專政取代資產階級專政,進而建立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制度。
小資產階級的立場是什麼呢?主觀上想通過個人奮鬥積攢資本,向上爬到大資的位置。然而大部分情況下則是上升通道被卡死,反過來面臨破產向下滑落的威脅。小資產階級一旦意識到這點,就會陷入極端焦慮和痛苦,因為他們即不像無產階級已經沒有多少可跌落的空間了,他們對個人奮鬥的雞湯還存著點念想。更不像無產階級,尤其是產業無產階級那樣能夠感受到自身實實在在的階級存在感,具有組織性。所以他們即無決心,也無能力抗爭,一邊忍受焦慮、絕望,一邊採取觀望。
由此可見,布爾什維克的立場(無產階級的立場)與小資產階級中下層的訴求並無根本性的衝突,社會主義按勞分配並無損小資產階級中下層的利益(甚至以其才能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相對於資本主義的無序競爭還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同時小資產階級既然無力自己組織強有力的政治力量,那麼也只能選擇與無產階級結成同盟。
當然小資產階級的這種態度其實是一種保底的心態,只要條件允許,景況穩定了下來,他們的心思又會活絡起來。因而布爾什維克立場中無產階級專政對他們來說又是一件不大願意接受的事情。他們能夠接受「社會主義」,但不大接受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他們希望社會主義給他們留一個「先富」的門路。
=====================================================
掛一個腦補社會的神邏輯精資
原來穩定的工作,有保障的福利不是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實現的?不是無產階級追求的?不是靠鬥爭爭取的?是精資躺床上做夢做出來的?
真是精資一拍腦袋,我們地球人就要發笑。
======================================================
至於某制杖精資念叨的「工人階級消亡」這等連趙老爺家門口的狗都安慰不了的YY,也只有精資自己躲角落裡自產自銷了。
工人階級在「消亡」嗎?
「當今發達國家中工人階級是一個正在消亡的階級」,資產階級學者和小資產階級「左翼」一直在散布這樣的觀點,從而否認當代帝國主義國家工人階級的革命潛力。
這一觀點的現實基礎,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中產業工人階級、特別是製造業工廠工人在勞動者中的比重最近幾十年來出現了持續縮小的趨勢,普遍已不佔勞動者多數。而從事商業、服務業的勞動者,以及所謂「中產階級「,即大量「白領」崗位的勞動者成為了勞動者主體。
這一方面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壟斷資產階級為了攫取超額利潤,為了轉移階級矛盾,而向新興帝國主義國家和半殖民地國家大量轉移工業生產的結果,是帝國主義腐朽性、寄生性的表現。這種工業生產的轉移,從全世界來說,是大大增加了產業工人階級的數量,在多數國家增強了工人階級的力量。
但是,這絕不意味著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工人階級正在消亡。
首先,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中普遍仍保持著相當規模的產業工人階級,其絕對數量仍很龐大,並未下降到帝國主義時代以前的水平。比如儘管在2009年以來的世界經濟危機中出現了大規模失業,但美國製造業工人階級數量仍有1000多萬,與20世紀30年代數量相當。而且,壟斷資產階級也已意識到大規模轉移工業生產帶來的經濟空心化的問題,開始鼓吹「製造業迴流」,因此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產業工人階級的數量有可能重新增長。
其次,什麼是「工人階級」?工人階級並不僅僅包括產業工人。工人階級就是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僱傭勞動者。而當代帝國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許多原來主要依靠個體或家庭勞動的部門,現在都已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絕對統治地位了,許多原來「高端」的、只有少數有產「精英」從事的崗位,現在已是以大規模僱傭勞動為主了。因此當代帝國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僱傭勞動者的數量和比例都是不斷增長,達到空前水平的。有學者估算,在就業者中比例普遍達到80%以上,這一比例已遠遠超過了馬、列等革命導師所處時代的水平。
因此,在當代帝國主義國家,工人階級非但沒有消亡,反而是大大增加了。只是工人階級的構成更加多樣了,包括了更多種類的勞動者。
當代帝國主義國家工人階級的主要構成
產業工人階級在當代帝國主義國家中仍是工人階級的核心和骨幹。因為產業工人階級在資本主義生產中地位最重要,集中程度也最高,組織性、紀律性最強,受資產階級的剝削壓迫也相對最嚴重。產業工人階級仍將是當代帝國主義革命工人運動的骨幹力量和先進部隊。
在當代帝國主義國家,商業、服務業中大超市、大規模連鎖店早已取代小商店、小餐館等佔據統治地位了,這些企業中的勞動者,都是資本主義大生產下的僱傭勞動者,和工廠工人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毫無疑問是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
需要進一步討論的是「白領」勞動者的階級屬性。所謂「白領」勞動者,就是主要在辦公室中從事腦力勞動的勞動者。在當代帝國主義國家中都占勞動者相當比例。傳統上認為,「白領」勞動者收入和工作層次都較高,與工廠工人有明顯不同,因此資產階級學者把「白領」勞動者歸入所謂中產階級。但是觀察當今帝國主義國家的「白領」崗位,大多都已發生了大規模僱傭勞動化。而所謂中產階級,也被普遍認為在分化、衰落。這實際上體現了「白領」勞動者無產階級化的趨勢。
「白領」勞動者比例上升實際上是社會化大生產高度發展的必然趨勢。「白領」勞動者的主要活動是通過腦力勞動生產「信息」。而信息生產的大發展,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結果。這些信息生產包括為協調、組織社會化大生產而必須的信息數據的搜集、記錄、整理和分析;包括為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所必須的科學技術的研發;包括日益實現社會化大生產的供人們直接消費的各種有用信息,比如影視劇、電子遊戲等文化產品;包括自動化技術普及後已成為社會化大生產所必須的軟體程序的編程,等等。
馬克思曾經精闢地闡述過商業無產階級的發展規律:(由於需要較高的技能)商業工人是屬於報酬比較優厚的哪一類僱傭工人,他們的勞動是熟練勞動,高於平均勞動。但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進展,一方面由於(商業)事務所內部的分工的發展、使得這種技能需求越來越單一化,另一方面由於資本主義生產對此類工人的需求使得國民教育增加了對此類工人的培養,從而使得這種工人所需的基礎教育、商業知識和語言知識等越來越迅速地、容易地、普遍地、便宜地再生產出來,國民教育的普及也使得這種工人來源不局限於原來需要接受精英教育的中上層階級。從而使得這種工人的供給大大增加了。因此,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進展,這種工人的勞動力會貶值,他們的勞動能力提高了,但是他們的工資卻下降了,日益下降到與工人階級的平均工資相接近的水平。(資本論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二版,第335頁)
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白領」勞動者的發展過程都受到馬克思所描述的以上規律的支配。各種「白領「崗位一開始都需要很高的技能,因此一開始只有少數精英能從事,他們往往來自資產階級或上層小資產階級,或是資產階級的親密助手、代理人,或者憑藉自己掌握的獨家技能,很容易轉化為小業主或資本家,因此把他們作為資產階級或者小資產階級的一部分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進展,這些「白領」崗位逐漸實現大規模僱傭勞動化。「白領」勞動者先是成為收入較高的熟練技術工人,隨後隨著具有相應技能的勞動力供給的大量增加,逐漸成為與一般工人階級沒有什麼區別的普通工人。
在當代帝國主義國家,這種「白領」勞動者的無產階級化是在普遍發生的。比如,在計算機行業興起的過程中,程序員曾經成為許多資本家的發家之道,但現在已日益淪為所謂「碼農」、「編程民工」。而之所以 「白領」勞動者被認為是與工人階級不同的「中產階級」,除了資產階級學者的誇大外,也只不過反映了在二次大戰後的新技術革命中,帝國主義國家出現了較多的新興「白領」崗位、而這些崗位的無產階級化要經歷一個過程這一現象罷了。
因此,在當代帝國主義國家,大多數「白領」勞動者都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他們是辦公室工人,或者說是信息生產工人。
當然在「白領」勞動者中,仍舊存在非工人階級成分。主要是中層及以上管理者,資產階級的直接代理人和少數高薪崗位從業者。中層及以上管理者,他們雖然是僱傭勞動者,但他們從事的又主要是作為資產階級代理人甚至職能資本家來壓迫、剝削工人階級,因此他們屬於新小資產階級或者資產階級;此外,一些作為資產階級的直接代理人的高級職員也是屬於小資產階級或者資產階級,比如律師、銷售代理、作為資產階級喉舌的記者、為資產階級出謀劃策的知識分子等等;還有一些需要很高技能的高薪崗位,正如前面所說,由於能憑藉獨家技能攫取超額報酬,能夠較順利地轉化為自由職業者或資本家,因此也不屬於工人階級,而應屬於小資產階級。
與產業工人階級相比,「白領」工人又的確更易受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影響。這是因為「白領」工人在工作中與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接觸更密切,而且「白領」工人上升為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機會也相對較多,此外相當數量「白領」工人作為熟練技術工人收入較高、工作相對穩定。但是從「白領」工人在生產關係中的根本地位上來說, 「白領」工人還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當代帝國主義國家工人階級的構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農民階級相類比。產業工人階級和商業、服務業中的基層勞動者,相當於貧僱農,是革命運動的依靠力量和骨幹。而「白領」工人則相當於中農,雖然相對來說生活水平較高、易受地主富農的影響,但仍是革命運動需要穩固團結的力量,並和貧僱農一起構成革命的主力軍。
(順便貼一下某神棍精資另一問題中暴露的奇葩邏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769284/answer/75620732
不說他第三個饅頭管飽的滯漲邏輯,就說這用PY思考問題的奇葩認知也讓人嘆為觀止。
一共時期城鄉總體收入水平都很低,消費結構體現為高恩格爾係數 ,這就意味著城鎮居民的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於商品糧的消費,而農村居民消費口糧是自給自足並不需要計入商品流通,當然也就與貨幣收入無關。這種情況下城鄉居民收入比大是自然的。用這來證明城鄉不平等的邏輯過於魔幻。
現在城鄉居民收入都提高後,恩格爾係數下降,各類工業品的消費佔了大頭,城鄉居民收入比有所減小也是正常的。而用這來證明城鄉差距縮小同樣匪夷所思。1000是250的4倍,10000是5000的2倍,哪個差距大?
所有先下結論後湊論據,用客觀數據得出制杖結論都是不學無術的表現 。)
是不是小資產階級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對方不順眼。
只有小布爾喬亞才會信布爾什維克,因為小布爾喬亞是一切意識形態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無論精神趙家人、精神小布爾喬亞、精神伊斯蘭國、精神無產階級還是精神布爾什維克,都是意識形態產品,都是小布爾喬亞生產和消費的對象。在這個問題上,《古蘭經》和《資本論》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只不過精神布爾什維克這種意識形態歷來貶低小布爾喬亞,這就使得小布爾喬亞消費這種意識形態本質上是一種抖M行為。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網路上言辭激烈的宅左喜歡頂一個軟萌動漫妹子頭像,個別人線下還是喜歡穿女裝的可愛的男孩子,勾勒出一幅「傲嬌妹子紅著臉不斷地喊無路賽、無路賽」的畫面。
(當然也可能是長期單身導致的人格分裂)
從現實中看是如此,從歷史上看更是如此。最信布爾什維克的都是小布爾喬亞。
有關小地主革命性的問題,毛澤東有過相當深入的調查和說明。他在調查江西尋烏的情況是,就發現:因為小地主占著絕大多數,政治上卻受到中地主階層的統治,「在經濟上受資本主義侵蝕和政府機關(大中地主)壓榨(派款)」,因而他們「接受新文化比哪一個階級(都)要快要普及」,「他們革命的要求在初期革命運動中也表現的很迫切,革命的活動亦很猛進」……另以贛西南根據地為例,瑞金早期的黨員曾經「百分之八十是地主富農」,「上猶黨員八十多人,地主富農佔三十多人」。
——楊奎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
階級決定論在革命中究竟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 江津的梅菲斯特的回答 - 知乎
在解放戰爭期間的分田鬥地主的過程中嚴格按照成分操作,導致鬥地主的過程竟然變成了斗黨員。1947年末、1948年初,三個月中晉綏根據地總共二十五六萬基層幹部中,有四萬人被停止黨籍和撤職[xxiii]。整個晉察冀,這時被停止黨籍者有數萬人之多[xxiv]。在部隊中,同樣也出現了類似的事情,陳賡縱隊中一些出身貧僱農者立即罷免了司令部總支書記、軍政處王步青的黨內職務,選舉了清一色貧僱農出身者擔任書記和委員,並且對出身富裕家庭的幹部進行財產搜查,一直搜查到陳賡本人。當陳賡召集會議怒斥這種做法時,一些人甚至當場散布說:「他(陳賡)是地主家庭出身,不能聽他的!」[xxv]。
從美國社會主義工人黨來看:美國社會主義工人黨成員在1971年的平均年齡為28.4歲,其中25歲以下的人佔了大多數。其中48.6%的托派成員曾經上過大學並中途退學,而34.9%的成員則完成了大學學業。此外,還有一些富裕家庭出身的年輕人加入到托派團體中。這些年輕人沒有生活壓力,也根本不屬於無產階級,他們加入到托派運動的原因不是出於階級因素或經濟問題。由於不必工作,許多年輕的托派成員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激進的政治活動中。雖然他們人數比共產黨少,但是發揮出的能量卻很大。在必要的時候,托派可以為激進運動提供大量的工作人員,而這是那些以職業工人為主要成員的團體無法做到的。美國托派成員中,約有21%的人是全天候地為激進運動工作;另有12.5%的人因為是失業人員,也可以隨叫隨到,還有1.9%的成員則是做零工,時間相對寬裕。至於托派的青年團體,則有更多的全天候工作人員。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托派成員人數雖少,但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卻能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相關數據參見Woolley,Barry:Adherents of Permanent Revolution,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95,Chapter 5.
——曾淼《世界托派運動》
1971年,美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0%左右,美國托派政黨成員能上大學的佔到48.6%+34.9%=83.5%,你說這意味著什麼?無論托派多麼強調「工人階級的革命主體性」,都無法否認小布爾喬亞才會信布爾什維克的事實。
總之,小布爾喬亞cos布爾什維克不是問題,恰恰是共產主義運動歷來的傳統。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他們只能停留在嘴炮階段,而且還是左圈內部互相放炮,嚴重缺乏社會影響力?
具體的原因有很多,我這裡只講三點:「工人階級」的消亡、歷史包袱、綱領的缺失。
「工人階級」的消亡。1962年法國三分之二的就業人口是白人男性,至於現在。。。
這個過程在中國甚至以更快的速度進行著,當代中國大學每年畢業生數量從212萬增長到699萬也就只花了10年(2016年為756萬),考慮到每年新生兒數量在1500萬左右,18歲後繼續接受全日制教育的人在95後中間已經在50%左右了。
喜歡批判小布爾喬亞的精神布爾什維克的特點之一,就是傾向於依靠工人運動,輕視大學生和白領,並且拒絕接受白領壓過藍領的事實。他們最有趣的恐怕是對待服務業藍領的態度,在誇大「工人」數量的時候,就要把洗剪吹殺馬特算進去,但是搞運動的時候又覺得他們不像產業工人那麼有紀律性。
(明明家門口就有服務業體力工人,卻要跑到深圳的流水線工廠里)
歷史包袱。信布爾什維克的小布爾喬亞整天貶低和批判小布爾喬亞,說好聽點叫「歷史慣性」,說難聽點叫「歷史包袱」。雖然伴隨動漫、美國大片成長的年青一代「宅左」逐漸變多,但是在他們身上「宅」和「左」是完全斷裂的、毫無融合地拼湊在一起,他們並不知道如何用「宅」的語言來宣傳布爾什維克,反而一旦講「左」的話,就透著一股子腐屍的氣息。
倒是民國影星李雲鶴還比較開明點。
綱領的缺失。其實這也算是一種歷史包袱。
面對蘇聯的失敗,當代的精神布爾什維克和土星共同體都表示:這是蘇式社會主義的失敗,而非馬克思主義的失敗。不同的是後者給出了替代方案,前者對制度設計諱莫如深。諸如「如果再來一次社會主義革命,到底是不是一黨制、買米還要用糧票嗎、國有企業如何解決創新積極性」等等問題一概迴避,如果看到別的人主張搞制度設計,還要扣一個「空想社會主義」的帽子。
同時,精神布爾什維克鼓吹完全複製第三國際的革命路線和黨國體制,那麼問題來了:你既說蘇式社會主義不好,又要再走一遍老路,你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共產黨早期是如何發展黨員的? - 江津的梅菲斯特的回答 - 知乎
後工業時代的革命主體危機 - 知乎專欄
文藝先鋒李雲鶴,女權先鋒李雲鶴 - 知乎專欄
如何理解「階級鬥爭已經過時,階級鬥爭並不能帶來經濟發展」? - 江津的梅菲斯特的回答 - 知乎
謝邀。
查了下問題日誌,略有釣魚之嫌疑。不過說到小資,之前有些想要吐槽的隨便發泄下。
如何評價小布爾喬亞cos無產階級互相指責對方是小布爾喬亞?
這是最初的問題,提問者又改成:
如何評價評價小布爾喬亞佈爾喬亞cos無產階級佈爾什維克在知乎互相指責對責對方是小布爾喬亞佈爾喬亞?
編輯戰不去管了大概重要的就是這兩次編輯。
知乎er吹牛起來年薪怎麼怎麼樣,然而已經被某次大數據打臉。實話說,互聯網才是最屌絲的娛樂方式,一個紅米一千左右,一個月話費50,比什麼玩車玩表(或biao)便宜多了。互聯網已經如此廉價,無產階級這一社會人口的主要成分,廣泛參與其中很突兀么?就算有一部分職員高薪,但是一旦失業不就一無所有了,如最近華為裁員,講道理他們工資也掙了我快十倍了。學生不在生產關係中,但按照階級社會的人口比例,還是會大部分走到無產者里去的。
階級分析做完了,接下來就是帽子問題。不知道什麼時候,首先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情調,成為小資名詞的關聯者。接著,小資又成為左圈不堅定者和批判論敵時的帽子,或者精緻利己主義、懦弱、小確幸等等。說的就好像無產階級是天生正確說不得是的,又不可能內部出了資產階級,只能去找同盟軍小資的問題了。我倒是覺得,由於掌握文化生產資料的是資產階級,這個社會意識總是為資產階級所用的,這種對精緻生活方式的羨慕自然是由資產階級文化引導的,儘管小資也的確以高級設計師、專利持有者參與構建中去。
無產者,還是要認清自己的問題,怎麼從自發走向自為,這是鬥爭實踐的問題。我覺得列寧很坦率,比如怎麼辦里就說工人天生會墮入工團主義,自發性這些意識是資產階級的。
利益相關:產業工人中稍微出賣複雜勞動,做工藝那種。
不謝邀,知乎還有自稱自己是布爾什維克的?請介紹幾個這樣的仁兄的光榮事迹給我開開眼。
我自己倒確實是小布爾喬亞,撐死是精神偏左,所以我非常清楚自己沒什麼先進性,還得多工作多學習多接觸勞動人民好好自我改造才成。
不過身為小布爾喬亞,用布爾什維克來做學習和進步的榜樣,並互相指正對方自我改造的還不夠好,小布爾喬亞的階級本性還很明顯,還得繼續努力,對人是提點,對自己也是自省,這難道有什麼不對的么?
所以就這個事情本身,我倒覺得是知乎的一個積極現象。
反而是這個現象的反面,一群小布爾喬亞紛紛COS統治階級成員去指責他人行事不夠叢林法則和刷下限,踐踏別人踐踏的不夠狠,以及給大家亂灌帶麻醉作用的毒雞湯,這類情形倒比較可怕,而且在知乎也要普遍的多,建議題主還是多去關心一下這些人的心態和惡墮趨勢的好。
歪個樓,「佈」字一般用於分佈、佈置等詞中,音譯外語辭彙用布,而不是佈。應該是「布爾什維克」、「布爾喬亞」。
淫夢廚適可而止!(棒讀)
小資有什麼不好?我也想當小資!不是說你小資你就真小資了。
按照某學理論,這就屬於資性未脫,德行堪憂。
我也不是批判一番,有些人用黨國的理論反黨國,用馬列黨的術語反馬列。
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搞革命,而是一種心理代償。「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我就擺開來說:政治挂帥,鬥爭為主。
如果想要改良,要妥協,那為什麼不學督公明明白白說我要修?心裡清楚我就是修,就是托,就是社民黨投降主義,還嘴硬什麼呢?再挑明了說:我要當馬拉,而不是羅蘭夫人!這個題目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小布爾喬亞當然也可以成為布爾什維克,革命前布黨中央委員會名單不貼了,大資、小資、無產家庭出身的大概各佔到三分之一(個人的經濟地位此時都已經是職業革命家了,就不多說)。布黨黨綱從來也沒有說小布爾喬亞不許入黨,根據列寧的灌輸理論,最初的革命知識分子出身非無產階級反而是正常的。當然30年代黨章里小布爾喬亞入黨需要更複雜的條件。
布爾什維克指責別人是小布爾喬亞也很正常,還可以自我批評自己是小布爾喬亞呢。這又不稀奇。批評與自我批評嘛。有批評的對的,也有批評的錯的,都很正常。
如果說有什麼問題就是知乎上其實並無布爾什維克(據我所知沒有,當然也可能是我無知),如果真有人COS布爾什維克就顯得很搞笑。不過我也沒有看到有人自稱布爾什維克黨員,看來題主說得最多也就是我沒看到的個別現象。
因此,沒啥好評價的,都是正常現象。批評得對就看看,批評得不對就當放屁。當然題主也可以覺得這些人不幹正事,不組織無產階級運動,都是在放屁,這也是一種態度。話說上知乎不就是這麼一回事,難道還有別的方法?
能在知乎整天撕逼玩的哪有布爾什維克啊…
我就是典型這樣啊,有點葉公好龍,批判著資本主義和小資的時候享受著它的好處。大一某個教歐洲史的教授口頭上經常講:「左翼是一切良心的來源」。有點偏題了,因為我不是也不完全支持布爾什維克,不知道斯巴達克同盟算不算,如果不算的話就把我開除左圈吧。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恨?不對。
反同反得最厲害的,往往也是某些同性戀者。在中國,小資們總喜歡將自己打扮成無產階級,而無產階級,卻又喜歡將自己打扮成小資,所以你可以看見,無數的小布爾喬亞不予餘力將自己打扮成無產階級,然後大肆批判自由主義和美分,而又有不少無產階級,憧憬小資的生活並且將自己打扮成小資,接著無限制的批評Tg和五毛,自干五。荒謬么?一點都不荒謬。因為在中國網路文化的鄙視鏈裡面,小資是處於鄙視鏈下游的,也就只有那些拿著慘淡收入的真·無產階級們,幻想過上小資的生活,而真正的小資們(姑且定義為受過良好教育且收入可以充分保證基本物質需求和娛樂需求的人),為了我不知道的目的(雖然我可能知道,但是為了避免誤傷就說不知道了),卻將自己打扮成為布爾什維克,並且為蘇聯,為Tg,為馬恩站台搖旗吶喊。而至於相互拆台……恩,不拆地方台怎麼顯出他們才是真革命呢?別忘了幾十年前的年輕人,也喜歡互相拆台的,而且喜歡用生命來拆台
共運首先是由知識分子之類的人帶起來,但是其穩定必須依靠足夠比例的人民具有共產主義意識。
小布爾喬亞出身的布爾什維克,自身很容易帶有固有的布爾喬亞風格,互相指出問題沒什麼不好,爭執一下也沒什麼不好。
這個問題的風格稍微有點費拉,因為一個處於變動和進步的團體總是充滿了爭執的,只有躺著費拉等死的才會一片祥和。
昨天逛了下姨淆堆,給他們提出了一個:「你們可以做內部批評嗎?」的問題,回頭我打了個5塊錢的賭:不可能,一堆公知黃金期的殘渣,用不說人話的方式框起自己的圈子的極低傳播性團體,費拉至此就必然祥和等死。不管身處什麼階級,都應該有階級自覺,這屬於「修身」的一部分。
至於能否「治國、平天下」,就要看個人的奮鬥和歷史的進程了。
學習和實踐共產主義的相關理論,正是擁有階級自覺、積極改造世界的極佳途徑。換句話說,有了階級自覺後,管你反不反動,對你個人都是有利的。
沒有任何理由證明同一階級就應當同一立場
另外我覺得原教旨式的使用術語是智力上的偷懶
知乎語境下的「小布爾喬亞」,私以為更接近布迪厄的敘述。
推薦閱讀:
※政府創造的壟斷如中國石油,移動等必定是一種糟糕的公共政策嗎?如果不是那麼有哪些利益?
※至道學宮和白雲先生為什麼有人恨又有人愛?
※漢宣帝時國力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