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俄羅斯和土耳其的百年宿怨?兩國世代為敵的原因何在?
什麼君士坦丁堡、新羅馬之類的扯得太遠了,俄羅斯和土耳其除了文化方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從基輔羅斯被蒙古西征滅亡以來就結下的梁子。
蒙古西征建立的金帳汗國很早就伊斯蘭化、突厥化了。
132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靠著討好蒙古人,得到了弗拉基米爾大公的稱號,一邊假裝做蒙古人的忠實打手和稅吏,一邊勵精圖治,一邊借蒙古人之手把其他俄羅斯公國壓制、兼并,開始了復興的道路。
1357年,金帳汗札尼別被兒子弒殺,開啟了金帳汗國無休止的內訌。
1380年,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頓斯科伊在庫利科沃戰役首次擊敗了金帳汗國馬麥汗的軍隊,首次取得了對蒙古人的勝利。
但是只過了3年,金帳汗國新的可汗脫脫迷失在帖木兒的支持下捲土重來,攻陷了莫斯科,大肆殺掠。
可是脫脫迷失又立刻和帖木兒翻臉,被帖木兒徹底打敗,死於西伯利亞。
莫斯科大公國又過了近百年的勵精圖治、韜光養晦,伊凡三世在1472年娶了拜占庭的末代公主。期間,金帳汗國內訌加劇,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諾蓋汗國、失必兒汗國都先後分裂出去。
到了1478年,伊凡三世正式停止對金帳汗國納貢,金帳汗阿合馬進兵莫斯科附近的烏格拉河邊,由於後院起火,被迫撤軍,莫斯科不戰而勝。從此俄羅斯正式擺脫了蒙古的統治。不久阿合馬被諾蓋人殺死,金帳汗國也在1502年末代大汗被克里米亞人所殺,金帳汗國宣告滅亡。
金帳汗國雖然滅亡了,但是繼起的幾個韃靼人汗國仍然對俄羅斯造成嚴重威脅。喀山、阿斯特拉罕、諾蓋都不怎麼強大,16世紀中期都走向了滅亡,但是克里米亞汗國實力很雄厚,早在1478年就掛靠了奧斯曼帝國,境內的一些重要的要塞有奧斯曼駐軍把守,奧斯曼帝國還支援克里米亞汗國火藥武器。
靠著奧斯曼帝國的粗大腿,克里米亞汗國屢屢發兵北上,1521年,聯合喀山汗國、諾蓋汗國攻打莫斯科。1572年,更是一度攻陷莫斯科,大肆洗劫。平時也經常在俄羅斯和波蘭境內擄掠平民作為奴隸賣到中東。幾百年間,東歐有幾百萬人被擄為奴隸賣掉,死於半路的更多。莫斯科公國和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沙皇后的沙俄,想要過上安穩日子,確保獨立和尊嚴,就必須解決掉克里米亞汗國,而奧斯曼帝國就是克里米亞汗國的後台大老闆。那個階級仇、民族恨,才是最最根本的。
彼得大帝以前,俄國就已經和克里米亞汗國打了近兩百年,奧斯曼帝國早在1569年就遠征阿斯特拉罕,希望幫助阿斯特拉罕汗國復國,但是攻城不下,又遇上了寒流,大敗而逃。這是俄國和土耳其第一次正面交戰。
彼得大帝以後,俄國開始走向西化道路,獲得出海口(黑海、波羅的海)成為國策,和奧斯曼帝國的矛盾衝突更是不可避免。
葉卡捷琳娜時期,終於吞併了克里米亞汗國,徹底控制了黑海北岸,但是黑海的盡頭博斯普魯斯海峽,就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俄羅斯要擴張,要走向大洋,必然還要進攻奧斯曼,不滅土雞,誓不罷休,而西歐列強又極力阻止俄羅斯徹底擊敗奧斯曼,兩國就這樣18、19世紀一直戰爭不斷。
奧斯曼帝國很早就開始走向衰落了,「立法者「蘇里曼一世在位46年,奧斯曼走向鼎盛,死後不久,先是阿斯特拉罕戰敗,接下來是勒班陀戰役,勇敢的米哈伊發起的瓦拉幾亞起義,都給奧斯曼帝國沉重打擊。
奧斯曼極盛時期的土耳其人只有大約20%-30%,君士坦丁堡對各行省控制力有限,各民族時常發動起義。近衛軍雖然戰鬥力強悍,但是只有兩三萬人。面對走向近代化的整個俄國,幾十萬西方式訓練法的俄國海陸軍+哥薩克,自然處於下風。
相關回答:
奧斯曼帝國屬於分封制還是中央集權制? - 土豆燒牛肉的回答 - 知乎
世代為仇的原因是,彼此都清楚,「你活著,我就活不了,至少活不好,於是必須弄死你」,俄土不只是出海口問題,而是小亞細亞關乎拜占庭的正統,而得不到這個正統,俄羅斯永遠只是歐洲門外的野蠻人。土耳其加入歐盟成為西方國家,就意味著俄羅斯永遠的遊離。
中日呢,無非爭的是東亞文明的領頭羊。
法德呢,無非爭的是歐陸文明的領頭羊。在近代歷史中,土耳其算是俄羅斯大國崛起的主要受害者。從16世紀開始,俄羅斯步步緊逼,生生將曾經雄霸歐亞非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拆解成一個偏居巴爾幹半島東南角和小亞細亞半島的二流普通國家。
當然,這個星球上被俄羅斯收拾過的國家多的是。小的不說,光說大帝國體量的,除了土耳其,還有中國、德意志帝國以及蒙古帝國三家。但像土耳其這樣,國運徹底被俄羅斯打殘的,除了幾乎亡國滅種的蒙古帝國,也就只能數這個土耳其了。
俄羅斯為何幾百年如一的堅持向土耳其開炮?在雲石君看來,主要是基於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文明體系的衝突。
自伊凡三世起,俄羅斯就成為一個典型的東正教國家,奉東正教為國教。儘管這個國教地位一度在蘇聯時代被官方取締,不過在俄羅斯民間仍舊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蘇聯解體後,東正教又重新回到以前主流地位,成為俄羅斯民族在精神領域的紐帶和支撐。
而東正教對俄羅斯的意義,還並不僅限於其內部。作為一個國際性宗教,東正教在東歐、近東板塊具備很強的影響力,擁有大批教徒。如果俄羅斯能夠將自身塑造為東正教文明的正宗,那麼反映到世俗層面,這對俄羅斯在近東和東歐的地緣擴張,會大有裨益。
可是,儘管俄羅斯是當之無愧的東正教世界第一世俗強國,但在精神領域,它卻從未被外人奉為東正教正宗。一直以來,東正教在政治國家層面的代表,依舊是是那個早在1453年就已滅亡的東羅馬帝國。
東羅馬帝國雄踞東地中海千年之久。正是依託其之庇蔭,東正教方得以發揚光大。政治上,東羅馬帝國乃羅馬帝國的嫡脈傳人;而人文特質上,東羅馬又跟希臘有著十分深厚的淵源。希臘——羅馬在西方文明體系中的至尊地位,使得東羅馬打一出生起,就自帶高貴的氣質和血統。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希望繼承東羅馬衣缽的俄羅斯,卻是個如假包換的土鱉。俄羅斯發跡的東歐北部,跟近代以前的歐洲文明傳統核心區——南歐環地中海一帶相隔甚遠,而且極端苦寒,自古便是西方人認識中的化外之地,而俄羅斯民族所歸屬的斯拉夫族系,也一直是西方主流世界印象中的邊緣蠻夷部落。
說白了,俄羅斯在西方人眼裡,就跟胡人和蠻夷部落在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形象差不多。就這幫子土貨,焉能配得起東正教文明代言人的崇高地位?(想想非漢族政權在古代漢人眼中的形象,就知道俄羅斯在當時西方主流認識中的地位了!)。
所以,單單靠硬實力的強大,並不足以使俄羅斯爭取到東歐、近東等地東正教徒的普遍認可。要想讓自己「化夷入夏」,成未東正教體系內公認的正宗,俄羅斯就有必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而這個實際行動,便是消滅土耳其。
東羅馬帝國正是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滅。土耳其不但在政治上剷除了東羅馬,而且將東地中海的廣大原東正教牧區,改造為伊斯蘭教的勢力範圍。甚至,東羅馬的首都,東正教的核心聖地君士坦丁堡,最後也變成了奧斯曼土耳其的首都,並被取了個伊斯蘭味兒十足的名字——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攻滅東羅馬,是東正教歷史上的最大一次劫難。奧斯曼土耳其雖未直接禁止東正教,但其對東正教的歧視性政策(比如非穆斯林需要承擔更高的稅賦),依然使東正教的生存環境大大惡化。作為東正教國家,倘若俄羅斯能夠消滅土耳其,光復君士坦丁堡,那憑著這份中興東正教的偉業,俄羅斯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在全球東正教徒中,樹立自己的宗主地位。
第二則是族群恩怨。民族(族系)認同跟宗教認同,同為凝聚民眾情感認同的重要紐帶。不管是維持內部的社會穩定,還是對外擴張,如果可以增進目標受眾對自己的族群認同,那政治上的統治與消化難度都會大幅降低。
而在爭取族群認同上,俄羅斯與土耳其也存在尖銳的矛盾。
伴隨著國家的擴張,俄羅斯一直堅持不懈的鼓吹大斯拉夫主義,以此塑造斯拉夫族系民眾的統一情感認同。而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和東北歐的現波蘭、烏克蘭等地,正是斯拉夫族群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而在當時,它們或為奧斯曼土耳其領土,或也受其間接控制。
而反觀土耳其,它跟俄羅斯其實也是一個德行。俄羅斯人鼓吹大斯拉夫主義,土耳其也四處兜售泛突厥主義。而俄羅斯勢力範圍內的南俄、中亞,也正好是突厥語族的主要聚聚區!
這就成了針尖對麥芒。俄土要搞對外滲透,都得打對方的主意,而要想穩固自身統治,又必須防止對方挖自家牆角。這種你死我活之下,俄土想和平相處,那真是難如登天!
最後,則是地緣結構上的利益衝突
土耳其的地緣區位可以說是至關重要。首都伊斯坦布爾,既是巴爾幹——小亞細亞這一歐亞大陸傳統幹道的中樞節點,同時也是連接黑海——地中海兩大板塊咽喉要津。只要拿下伊斯坦布爾,就扼住了東歐、地中海紐帶的命門。
而這對俄羅斯來說是堪稱致命的。
地中海地區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尤其是在工業時代來臨前,由於人類文明發展水平有限,歐洲中北部的大片土地開發程度不高,所謂歐洲文明體系,其精華主要還是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的南歐。雖說近代以來,隨著中北部歐洲的大規模開發,地中海板塊的實力相對下降,但仍舊是極為富庶的板塊之一。對俄羅斯來說,黑海——地中海航線,堪稱是維繫其國家生存發展的海上生命通道。可就是這樣一條生命線,作為其咽喉的伊斯坦布爾,卻是土耳其的地盤,這等於是將自己的七寸,交付到土耳其的手中。
俄羅斯對此當然不可能接受。因此,光復君士坦丁堡,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就成為歷代俄羅斯——蘇聯統治者夢寐以求的戰略目標。
文明體系對立、族群關係矛盾、地緣政治衝突,俄羅斯和土耳其,這兩個國家在三大戰略層面同時構成直接衝突。尤其是對俄羅斯來說,它要實現大國崛起的宏圖偉業,相當程度上,必須從土耳其手中虎口奪食。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對土耳其數百年如一日的攻伐,也就在情理之中。
不過,縱觀俄羅斯跟土耳其的百年戰爭,我們會發現一個十分特別的現象:俄土兩國交惡之初,土耳其是當時的超級大國,領土覆蓋歐亞非三大陸,甚至對整個西方世界,形成泰山壓頂之勢。而反觀俄羅斯,不過是剛剛衝出莫斯科平原的一個新興小公國罷了。雙方的國力之差可謂判若雲泥。
以土耳其當時只勢,莫說抵禦俄羅斯入侵了,就是反手過去將它剷平,按理說也是不在話下。但事實卻是,幾百年爭鬥下來,俄羅斯一次又一次的讓土耳其成為其手下敗將,最後硬生生把自己發展成了超級大國。而作為作為老牌強國的土耳其,卻一次又一次的被這個原先毫不起眼,甚至被自己瞧不起的蠻夷鄰居蹂躪,大量本屬於自己的領土,也被俄羅斯奪為己有。到最後,曾經的超級大國,直接敗落成了一個普通的二流國家。
堂堂超級大國的奧斯曼土耳其,何以被一個當時屌絲般的俄羅斯挑落馬下?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下一節《地緣政治42:土耳其為什麼會敗給俄羅斯》一節中,雲石君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41章——俄土戰爭之第1節。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讀者,可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雖然自問自答是不太好,個人覺得更好地形式是專欄,但是改來改去也更不大好吧~~~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說好的馬來亞呢
俄羅斯要找出海口搞大航海,而且俄羅斯極具侵略性。於是俄羅斯周邊的國家都要倒霉,瑞典被打敗、波羅的海被吞併、波蘭被瓜分,土耳其也不例外。只不過土耳其是當時牛逼的大國,還是能抵抗一下毛子的,然後就被說成是宿敵了
俄羅斯自從伊凡三世後便自命為第三羅馬,拜占庭的繼承者,肩負著毀滅奧斯曼奪回君士坦丁堡的歷史責任。這是從政治上的原因,由此俄土之爭具有道義性。從民族利益上來說,彼得大帝之後,俄羅斯一直積極融入歐洲,進行深入的西方化進程,為此急切渴望得到出海口。在北方,跟老牌帝國瑞典打得你死我活終於得到了波羅的海出海口,由此可以與歐洲北部沿海區域展開貿易往來。而在南方,就是與奧斯曼土耳其爭黑海出海口,經過幾次俄土戰爭,俄羅斯終於得到了亞速要塞、克里米亞半島等黑海出海口,由此打通了通往歐洲的任督二脈。
1444年 奧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亞教給莫斯公大公伊凡三世 ,第三羅馬遲早是要還於舊都的。
1.毛子總想要君士坦丁堡,順帶把小亞拿了也沒意見。2.如果你玩過鋼鐵雄心你就知道,毛子黑海艦隊除了解散和打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也沒什麼用。3.英法不能坐視毛子把手放到中東,現在換成了美國佬。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土耳其參加北約軍演,發現假想敵是自己?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衝突背後,與政治有何關聯?
※土耳其紡織概況?
※自建立以來敘利亞羅賈瓦的黨政軍權力結構與內部關係是怎樣的?
※如何評價坎特父親與坎特斷絕關係,坎特改名葛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