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在「家庭」中發生的變化是上一輩人始料未及的?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01-14
比如結婚年齡延後、生育率低、同居率相對較高…等等,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本題已加入圓桌 ? 即使獨自生活,更多「獨居」、「單身」的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大概是,兒女和父母,從服從與被服從,變成了一種純粹的牽絆 小的時候,爸媽管理你的一切,但我覺得我們八零九零這一代,覺醒自我意識比任何一代來的都要早,我們不甘於盲從於父母,不甘於被親情和家族左右命運,我們是一群所謂,吃父母的,穿父母的,不聽父母話的人。
我們是第一次對「都是為你好」發出集體性的質疑的人。
幼時,父母養育我們,長大,我們反哺父母,但是僅此而已了,我們不再服從於傳統的家族主義,不再接受父母的領導- 互聯網時代,眼界更開闊了。想看美女網上隨便一搜都有,包括步兵騎兵,外加現在還有各種直播網紅。
- 房價飛漲帶來的結婚成本和風險的上升。
- 對後代教育質量的重視也阻礙了資源匱乏的人的結婚生育慾望,所謂養不起。
我是結婚不是嫁,夫妻平等。我是屬於我自己的。
結婚年齡延後應該算一個,尤其是女性,只說自己,女性擇偶標準取決於女性接受文化的程度,與個人經歷,如今社會並不把女性視為弱勢群體,甚至很多時候唯女不歡,所以更多的女性為實現自我價值而拼搏奮鬥,輾轉於職場之中,見慣了人情冷暖,社會現實,不再僅僅懷揣愛情美夢一路向前,而是抱著肩膀冷眼觀世界的態度,戲劇看待。現實麻木,精明。同時開始了封閉式的自我保護,從而把婚姻看成完全可遇不可求的期許。
我都26了別說生孩子,藍朋友還不知道在哪呢……這肯定算我的家庭始料未及的事實嘍!以及我上高中時我姥姥就說能不能穩重點,我在你這個年齡娃娃都帶了好幾個了~~哈哈哈哈哈哈
回答有點跑偏。
我自己不是同性戀 但媽媽可以接受同性戀 並且如果我是 她也願意尊重我 我覺得這一點還蠻好的
而且她也不會插手我的感情事 她經常說 是你和他過一輩子 又不是我她對生死看的很從容 她說她離開我了也讓我不要哭 把她的骨灰裝在小瓶子里埋在房前 上面種一棵樹所以始料未及的是 自己的媽讓自己的孩子可以自然的長大 懷揣著對世界的好奇與從容吧 真的沒有想到我媽這麼好哈哈哈哈哈哈看到這個題目,我腦海里第一個蹦出的答案就是「結婚要買房」。
作為一個生活在一線城市的26歲女單身汪,最近思考的最多的就是找對象,結婚,買房和生孩這幾個問題。 感覺所有這些現象的變化來源都可以總結為來自於這兩點: 1.經濟變化 2.精神變化 之所以用的是「變化」而不是「進步」或者「發展」,是因說不清變成這樣到底算是「更好了」還是「更壞了」。在二、三十年前,我朝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大部分人基本都是一窮二白,思想比較單純,生活的目標就是能吃飽就行,於是按照生理自然規律,到了時間就相親,結婚,生小孩,慢慢的,一步一步也就走過來了。
現在,經濟水平產生了變化,人們也逐漸根據擁有財富的多少分出了三六九等。如果是一個人過活那還好說,如果是兩個人的結合,那就開始變得複雜起來了。自古婚姻都是結兩姓之好,把兩家人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實力結合在一起,變成更大的力量。在幾十年前,因為大家都半斤八兩沒什麼可說的,但是現在,各個家庭之間存在的差異,又導致了婚姻這件事變得有利益可交換了。
在一線城市觀察到一些現象,與大家分享(可能有些偏見,歡迎指正)。
許多城市蟻族,早早的就同居,父母同意了的就結婚(一般都是跟同鄉),雙方都沒錢,收入也不高,但是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有了個相互照應,降低了生活成本(一起負擔房租和生活),婚房什麼的對他們來說不重要,因為反正雙方都買不起,也不存在誰嫌棄誰了。 然而,許多城市白領,收入不錯的小康-中產階段的人,大部分過著獨身的生活。感覺小康-中產一直是個感覺略尷尬的階層,他們有些資源,但是也並不多,比起一線城市的眾多富豪們,他們的資產似乎略微微薄,但是也不像蟻族們一窮二白,於是他們在婚配問題上出現了許多由雙方資源不完全對等造成的問題。其中包括買房,房子寫誰的名字,買車,聘禮,戶口等等諸多實際問題。尤其在買房的問題上,雙方(更多的是雙方的父母),都在避免被對方佔便宜,同時還希望能占對方點便宜。而從去年開始暴漲的一線城市房價,更是將這種矛盾進一步推高。因為目前動輒首付1-200萬的房子,要花光大部分小康家庭的全部積蓄,甚至舉債才能購買。於是,這個階層的年輕人們,如果不能接受租房結婚,那就必須接受分手,男人選擇再奮鬥幾年多存點錢買房, 女人選擇另找一個已經有實力買房的人,然而這樣的人並不好找,於是又剩著了。(時間就這麼流逝了) 對於一些幸運兒,家裡經濟條件不錯,脫離了基本物質需求(房和車)的,面臨2個題,一是,要找到一個跟自己實力相當的(不被佔便宜),二是在精神方面有了追求。 古人云,保暖思YIN欲。現在社會的人滿足了基本需求之後,就開始有了精神需求,生活不單只有麵包,還要鮮花。夜深人靜的時候喜歡思考「人為什麼而活」。找到的伴侶,不單只希望只是一起吃飯睡覺,更希望能有溝通交流和心靈共鳴,「老公老婆」也上升到了「靈魂伴侶」。然而,想在城市裡遇到一個和自己思想一致的人,比找一個經濟實力匹配的人要更難,因為思想的一致代表這對方與你有大致類似的人生經歷和社會關。於是那些覺得「沒人能理解我」的人,又單著了。而對於精神有需求的人,往往生活也是不將就的,對伴侶的質量,孩子的質量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於是即使遇見了一個人也會通過拉長時間(延後結婚年齡),去觀察對方(婚前同居),以避免閃婚閃離帶來的成本。即使結婚以後也會晚生孩子(累積更多財富保證生孩子後的生活質量),少生孩子(優生優育)。因為他們的生活,不僅僅是為了完成生育任務,更多的是注重自己的人生經歷,體會生命中的美好和苦難。(我好像是在說我自己╮(╯▽╰)╭) 大致就是這麼多吧。最後祝願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感覺最舒適的生活方式。晚婚 甚至不婚。這應該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因為人們的經濟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別是女性),人們不需要組成家庭來降低生活成本。還有就是其實人們對於人生的意義的認識。是不是一定要結婚,生孩子,買房子,買車子?這個答案應該會更加多樣化(希望)同樣,我們的時間可以花在其他的地方,而不僅僅是家庭或者家務。 我覺得還是生活發展和人們受教育程度的問題(整體,但不是所有人)。
公交車上寫的答案,勿噴或者輕噴,哈哈。家庭的成員隨著年代的發展和觀念的變化逐漸減少 從多生到獨生 不過現在的二胎政策開放了所以還是挺好的╭( ̄▽ ̄)╮親戚和親戚之間原本的血緣親情關係只停留於童年和青少年了 當嫁的嫁 娶的娶了關係便開始越來越淡了(我剛剛是把回答寫進評論里去了?!!( ??_? ?)知乎新人 )
更加關注自我精神世界,也許是對外界不斷增強又無從適應的壓力自動地選擇一種自我保護的形式,增加與自己對談機會,去更清楚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獨居使人更從容。
能住有自己的房子,而且是樓房。還居然是電梯房樓房。我媽和我爸剛打工時。每天去工地要騎兩個小時自行車!一趟就兩個小時,現在居然還有了汽車。雖然房子不寬敞而且不是大城市的,車子也不好。但我媽說這是她和我爸當初想都不敢想的。
我三歲父母離異,一直跟母親生活。今年我20,在我媽媽那個年代離婚還不太普遍,從那以後家裡所有人都覺得我是拖油瓶,只要有一件事做的不符合大家的心意就會惡言相對。我只知道從離婚以後只要我媽媽散頭髮出門或者穿短裙我姥爺姥姥就會對我媽說什麼都離婚了這是什麼樣子。真的很不理解離婚怎麼了好想我做錯了不可饒恕的錯事,然後我媽媽開始出去從不散發,不穿短裙很卑微的在家裡生活。17年了,她沒有再婚,我上高中開始就一直勸她再婚,跟別人一起生活,但是她總說我逼她。現在我好想理解了,我也好想是這樣早就不會和別人相處了,我渴望戀愛,我也可以勇敢的追求,但是我不會相處不會愛。
爸爸媽媽小時候,都是一大家子一起生活,兄弟姐妹五六個。長大了讀個高中、中專,然後在家附近找個工作,結婚生子。到了我們這一輩,就是三口之家。小孩讀大學遠離親人,就更是極平常的事了。主要就是家庭人口的變化吧。以前一大家子,結婚後也離得不遠。現在,從小就小家庭,長大就遠離家鄉了。
不想結婚更不想生孩子,一個字,累。
推薦閱讀:
※現在婚戀時間普遍推遲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這對個體、家庭而言有什麼影響?
※動物會不會有「末日的狂歡」心理?
※如何看待「法律只是一種智力和利益的遊戲,並不神聖,也不能代表正義」一說?
※為什麼人們喜歡給別人貼標籤?
※人類會被自己玩死嗎?人類社會的發展會趨於崩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