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GQ報道《喊麥之王:追蹤三個月,看YY快手第一紅人MC天佑如何統治直播江湖》文中的現象?
文章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A1ODAzMg==mid=2651061486idx=1sn=5aec0e5b97387c7329f539cabe98387e
首次讀到這篇文章是在某個新聞APP上,大概讀到三分之一的時候,我就確信,這篇文章一定來自《智族GQ》,也一定出自@何瑫。我前前後後看過幾篇智族的深度人物採訪稿,從范美忠再到鹿晗、MC天佑。這些文章無一例外有這麼幾個共同點:
- 選取頗有爭議但大眾實則並不了解的人物;
- 比起一般性的報道現象,更側重於分析緣由,也就是「這人有多火」和「為什麼他火了」的區別;
- 對主題相關的人物經歷能追根溯源,而與之無關的信息一概剔除;
- 盡量不帶立場的將一切信息呈現給讀者。
在閱讀這些文章以前,我除了他們的名字以外一無所知;而在閱讀之後,我獲得了足夠多的信息,可以自發地肯定或是否定這些人物,並且讓我產生了「想要更多的了解這個人物」的想法——這點是難能可貴的,想想那些你看完就忘的報道吧。
回到MC天佑這篇文章中來。在此之前,我不敢想像自己會對一個滿口粗鄙之語三觀奇歪的殺馬特產生興趣,而在閱讀完後,我還特意去聽了下他的成名作。在喧囂的喊麥中,試著將自己代入天佑的成長曆程,試著去感受佑家軍空虛與狂熱之間的落差,試著去理解背後金主們一擲千金的想法。
無論我對天佑和他的粉絲們有著怎樣的判斷,在此之後他們將不再是一個平面的名字或是一個標籤,而是一個個立體的人,或許是鄰居家的小孩,或許是輟學已久的同學,又或許是某個遠房親戚。我很喜歡知乎的一個宣傳語「發現更大的世界」,而這篇採訪稿也是如此。每次讀GQ的特稿都覺得視界被打開了——鹿晗粉絲、Sky、MC天佑,這些都是我不想知道、不願深究的人生,更為神奇的是,雖然不甚了解,但我內心卻對他們充滿了戾氣(想了下,大概是這些現象破壞了我之前理解世界的方式。
但其實沒什麼不能理解的事情,不理解更多是因為不願理解,拒絕理解的方法就是給他們貼一個標籤,讓思考到此為止:鹿晗粉絲——腦殘,MC天佑——殺馬特。而GQ的特稿把這個標籤撕掉了,讓我忽然很想去了解他們,比如「佑家軍」。
這個問題可以延伸一下:如果現在網路享受話語權的都是通過高考的20%,那麼剩餘80%的沉默的大多數們如今在哪裡呢?他們在做什麼?在想什麼?
有一次我發現表弟在玩qq空間,問他為什麼不玩朋友圈,他支支吾吾不說,然後當我發現他空間里都是TFboy的照片時,我秒懂了——發在朋友圈裡還不被「表哥們」噴死?
把這個例子放大了看就是互聯網世界的分化:享受網路話語權的20%一直在對於其餘80%進行著內容驅逐:
比方說當一個佑家軍聽到有人在討論VR、人工智慧……什麼呀?聽不懂。聽到美劇:波傑克、紙牌屋……什麼呀?看不懂。內涵黑話:蛤?同時他又很明白,自己是沒辦法在互聯網的主流論壇里去說出自己的心聲的:MC天佑?傻嗶殺馬特。
知乎、豆瓣的用戶素質高,佔領著網路話語權,但他們的人數只有20%,那些很少在網路上得到發聲機會的80%,他們已經走進了互聯網時代,他們需要自己的精神角落。而YY、快手就是他們的知乎、豆瓣。
回到吼麥這件事,當大哥、成王成龍聽起來很幼稚、中二、Low,但從內核來說,這些歌詞用自嘲的方式表達就是「屌絲逆襲」,文藝就是「詩和遠方」的雞湯。當然,喜歡文藝的可以繼續文藝,愛好段子的可以繼續自嘲,他們可以用喜歡的話題繼續對80%保持著內容驅逐,維護著階級優越感。
但,MC天佑取得了1%年輕人才能達到的收入。這就好像在淘寶里,精心設計的蘋果式產品詳情賣不過隔壁的紅底白字的一樣。
80%中忽然出現了一個人,他用20%都非常不屑的方式,做出了20%們都萬分艷羨的效果,這種非常「反智」的現實會讓人世界觀崩塌:我這麼多年學習都白學了嗎?
但當年那個賣不過紅底白字的「蘋果設計師」正是我的一位前輩,這在淘寶瘋狂生長時期是常態,而且這種令20%們感到「反智」、「無法理解」的事情其實一直都在發生:小白文、郭敬明、咪蒙……
碰到這種事該怎麼辦?我問前輩。
前輩說:研究他們為什麼賣得那麼好。
雖然這個答案正常極了,但我聽到了卻很震驚——潛意識中我已經認定這些現象比我所處的「階層「」Low,理解研究他們動搖了我的「階級認知」。
克服掉心理上的障礙,當年的蘋果設計比不過紅底白字,原因其實很好理解:因為紅底白字精準掌握了80%用戶的需求點,並採用了他們最容易看懂、接受的表達方式。
小白文用初中生都能讀懂、欣賞的文字,寫出了那些不時閃現在少年成長過程里的熱血與英雄夢想,這些都是嚴肅文學一直疏於表達的;
郭導用最鮮亮赤裸的鏡頭畫出80%少女們夢想的愛情、帥哥與上流生活的夢想,你沒發現《小時代》的少女元素之齊全前無古人么?
咪蒙用最刺激好玩的文字填補80%上班族們的敢罵敢愛,這種辣味雞湯其實很創新啊,話說我之前從來沒讀過這種口味的啊。
而MC天佑,他在YY、快手這些80%人精神家園裡,用很有感染力的方式吼出80%們內心想說的話,這一點,20%們做不到,20%不知道80%的人們經歷著怎樣的生存狀態,他們在想著些什麼,20%們壓根也沒興趣知道。
放不下優越感又不願深入地去思考,容易陷入不上不下的尷尬。放下優越感去深入發掘80%的需求,郭導、咪蒙、天佑都成了贏家。人們嘲笑郭導、咪蒙、天佑們low、迎合,這是一種貼上標籤停止思考,可為啥不去研究他們滿足了80%的哪些需求呢?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韓信曾經歷胯下之辱,滅七國,被婦人執仗打死,我們應該多關注他的帶兵如神,而不是說:居然讓一個能從男人胯下鑽過去的人掌兵?大漢藥丸! / 我就說這個人不符合大漢主流價值觀,你看他最後死相多慘啊?!
80%們的影響力不強,聲音總是被20%所淹沒,但了解、深入去了解他們真的很有必要:這是90後們80%的生存狀態,他們已經開始在互聯網世界中形成自己的消費生態了。
最後,我認為 如快手、YY這樣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模式真的非常值得研究,所謂的「非主流」們,很可能會是20%們未來需要接納、服務、爭奪的主流消費力量。所以,別老嘲笑,得多思考。我非常佩服GQ的特稿質量,作為稿件它無疑是成功的。但記者關注的往往只是一個典型,作為一個理工男,我卻並不滿足於這些現象,畢竟脫離數據談社會現象都是耍流氓。
天佑已經是喊麥之王了,我按照何老師提到的月入二百萬計算,打一點富餘,也就是每月在直播中收穫價值五百萬的YY虛擬禮物,對於一個人的成績而言,這或許是非常成功的,但以此論證一個廣泛普遍的社會現象,那還遠遠不夠。假設這裡面有50%來自小散用戶的打賞(這個比例已經被大大高估),這也就相當於穩定2.5萬人的每月100元付費訂閱,如果按照何老師所提到的,月入3K花500送禮物的小夥子案例,那就只需要5千人。
可是天佑總共有幾個啊(更別說同時能存在幾個)?要知道,3/4線以下青年男性人口,怎麼說也是大幾千萬啊,他們的精神需求,真的可以被喊麥所代表嘛?
YY的喊麥,給我的感覺更像是羅馬角斗場,只是從圓形角斗場搬到了網路,從刀劍肌肉換成了嘲諷辱罵而已,玩的就仍然是一個斗字,這在人類文明剛剛脫離蒙昧的時期,就被驗證是非常成功的娛樂商業模式。從受眾上看,角斗場是少有的羅馬貴族與羅馬公民共享的娛樂,而YY上有土豪,也有月入3k的小伙。
因此,如果說土豪是為了獲取精神食糧一擲千金,我是認同的,但何老師同時提到土豪自建工會,自砸主播千金作為商業模式的成功案例,我覺得這就未必有那麼美了。如果土豪們砸錢的目的是為了賺新進土豪砸的錢,這可是龐氏騙局的特徵,這會導致第一名的價格飛速膨脹,越過精神食糧的價值直到泡沫破裂,這一點何老師在文章中也提到些許預兆。
這裡面何老師提到的YY年度盛典遊戲規則,在我看來簡直就是專坑土豪的天才設計,它背後是馬丁舒比克(Martin Shubik)設計的一種經濟學家玩的陷阱派對遊戲,名為「1美元拍賣」。遊戲參與者對一張1美元的鈔票進行拍賣,在每次叫價中加價1美分。出價最高者照例得到這1美元。但不同的是,出價最高者和出價次高者都要支付叫價。
起初叫價可能很低,但很快就會接近1美元。最高叫價會迅速達到99美分,第二名達到98美分。此時第二名如果叫價1美元是有利的。這樣他不會從交易 中獲益,但總比損失98美分要好。到此拍賣會出現一個意料之外的結果。競價沒有理由在1美元停止。新的第二名會損失99美分。但如果1.01美元的叫價能 夠成功,他就可以把損失降低到1美分。 第二名總是會再次加價。於是拍賣可能會一直持續到參與者把錢花光。遊戲一定會結束,但從來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據說,有人在舒比克博弈中為了贏得1美 元而支付了200美元。
角鬥士也許沒有成交價那麼值錢,他也許只是角斗場製造銷金旋渦的一個工具而已。
順說,從會計學原理中,凡是這種成本不透明、邊際成本特別低、收入比較零散的商業模式,都有成為洗錢工具的潛力。在過去,有軟體開發,現在有拍電影搞演唱會,而直播用來洗錢,現在來看貌似是多贏結果。所以那些不願意露面的土豪,他們的目的是否只是何老師所講的精神食糧+投資主播這麼白,我也是懷疑的。
所以,特稿要會看,如果你看了GQ特稿,就認為這就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狀,一個沉默的大多數,你就真的輸了。
文章很少提出看法,絕大部分是在剖析這一現象。
不得不說,天佑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人物了。
斗膽評論下MC的用戶和收入的事情。
人數是否誇大?
pdd五五開阿怡(之前)同時開播,這三個直播間的人數就可以達到六七百萬。還有小智文森特騷男,雖然我不看這三個主播,但聽朋友說人數也是百萬級的。天佑的開播時間點和他們差不多。萬人空巷啊同志們!主播開播時候,直播平台就會聚了上千萬人啊!
你們信啊!?
中國老百姓的文化建設就這麼差啊?
大晚上7點一到,班不加了,飯不吃了,電視也不看了,lol也不打了,手頭事都放下,看別人打遊戲聽別人唱歌去。收入。
主播真有那麼多錢賺?中國憑空出現那麼多土豪給主播刷禮物?人傻錢多?http://finance.jrj.com.cn/biz/2016/06/11091021054970.shtml
原文地址。資本的炒作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會說這是「泡沫」。我們看到的是「哇塞土豪又刷禮物了」,其實是錢從經紀公司到直播平台再到主播手裡然後重新回到經紀公司的一個過程。(當然,肯定也有土豪和用戶是真的在拿真金白銀送禮物。不然經紀公司直播平台和主播在賺誰的錢?微笑臉。)諷刺的是這個過程玩轉的很熟練,也很成功。我看很多回答是相信了mc的收入和用戶量的。
為什麼會說這些,是因為總有人說知乎er在裝逼,看到mc賺錢了說風涼話,有本事你也掙千萬啊。
誠然,就算刨去這些泡沫,我的工資可能也沒mc一個零頭(廢話我沒工資我窮學生),但是我衣食無憂,我實在沒必要眼紅然後酸諷人家。
但是你說一個mc隨隨便便掙上千萬,我不眼紅但我關心。他憑什麼、為什麼能掙這麼多錢?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是不是泡沫?這要是真的,一個yy和快手,就撐起東三省一半還要多的經濟啊!
哦對了,其實GQ的這篇文章,有暗示收入泡沫的地方,不過比較隱晦。喊麥這個文化產品和天佑這個人在只是一個引子,引出的之下的結構性問題。
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有兩個切入結構問題的角度,一個是解讀為社會階層割裂的顯化,另一個是解讀為資本自我炒作的騙局。
在這兩種結構中,共同的特點是個人和特殊性的消失。在前一角度中,階級認同是關鍵,經由認同感,各個階層從自在的團體變成了自為的團體,此時的天佑不是一個人只是一個符號,但是這個符號依然是有意向的。而在後面的角度中,資本的意向取代了人的意向,天佑在此時連符號的意味都沒有了,純粹是被利用的和可替代的。這才是這個故事內在的意味,結構的力量壓倒了個人,天佑沒有什麼變化,只是被風吹上來的而已。然後後續看看能不能想起來用鮑德里亞的觀點詳細說說這個結構。被文中的金額震驚了,特別想查查YY公司和天佑交了多少稅。
前段時間看到這一篇關於網路直播平台的深度報道,《喊麥之王:追蹤三個月,看YY快手第一紅人MC天佑如何統治直播江湖》。文章作者通過長時間深入挖掘,給像我一樣完全沒有直接了解過直播的人,呈現出了一幅群像。最紅的主播、主播的對手們、「土豪們」、粉絲、娛樂圈人士、商人們,各個有自己的角色,在這個本年度最熱的話題舞台上表達和索取。
對於任何一個只習慣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等等各種文化娛樂產品的人,網路直播都彷彿一個新的世界。對於這個世界,我可能談不上認同,但也談不上批判。一切都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仔細想想,這一當下最火現象還真是很有意思。
1、網路平權,新王崛起。
天佑哥曾經是學校的「社會哥」,也曾經在社會上吃癟,一度窮困潦倒。但是網路給了他重生的機會,甚至是爆發的機會。靠著「喊麥」天佑哥如他自己所願「成為王,成為龍」。他享有的機會只存在於網路自媒體時代,一方面是網路給了他表達的機會,另一方面,網路給了他被選擇的機會。網路發展到今天,甚至更重要的其實是後者。
在網路剛剛發展起來的時期,草根內容就迎來了一次爆發。想想當年的flash,後舍男生,他們的內容得到了網路的廣泛傳播,他們火了。但是,沒有人取得像天佑哥這(zhuan)樣(zhe)的(me)成(duo)功(qian)。原因是這些內容沒有渠道可以兌現成為經濟利益。在那個年代主流的文化消費群體還沒有對內容付費的意識,而廣告商等等一些資源還主要瞄準於傳統的媒體形式。
但這些紅了的人從本質上還是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他們也因此爭取到了進入主流價值舞台的機會。而一些像「四平青年」之類,更加鄉土的內容,則只是遭到主流的批判,狗肉上不了正席。因為,在網路上有能力發聲的,更多的還是文化程度較高的一部分人,他們掌握了主流。近年來,網路上湧現了許多氛圍理性、內容質量很高的網路社區,如豆瓣、知乎,並且日益在主流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而那些在門戶網站評論欄里粗俗的罵戰,越來越沒有人去理會。我想網友們不會因為換了地方就從激烈的言語變為理性的探討,而事實應該是那些沒有能力理性表達的人成為了沉默的多數,他們被壓抑了。
直播平台相較於主流的視頻網站(優酷之類)除了內容的傳播是不要門檻的,同時評價方法也同樣不需要任何語言門檻——直接給喜歡的主播送上真金白銀買來的虛擬禮物就好了。直接的投票方式讓那些在網路上沒有能力用文字語言進行理性表達的人找回了他們的表達權。曾經沒有合適渠道表達的一群人開始在他們的平台上建立起一種新的話語方式:老大說的就是我們想說的,我們不會耍嘴皮子,我們用實(zhen)際(jin)行(bai)動(yin)支持他!
天佑哥的作品充滿了夢想、成功、金錢、女人、江湖、帝王、修仙等等一系列網路遊戲中常常出現的意象。對這些東西最熟悉的群體就是從網遊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有些已經開始獨立,他們有一個共同被培養的習慣:他們會拿錢換取點卡或者虛擬裝備。直播里的虛擬禮物似乎天然就是為他們準備的。只有這批人擁戴的內容生產者,才能在直播平台上活下來,才能紅得發紫。網路表達權的再次平等是天佑哥真正搭上的東風。
小結1:
廣大教育水平相對較低人群的文化需求是多麼旺盛,而這個市場上也少有他們真正認同的娛樂文化產品。不是說直播就是一個很好的產品,但是以他們的消費水平,直播是一個合適的產品。人不盡如馬斯洛所說只有在滿足的基本需求後才會追求精神需要,收入相對落後的群體也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直播讓這個問題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他們的表決結果讓世界震驚,市場空間足夠讓人垂涎。
2、少些套路,多點直接
天佑哥的作品表達方式很直接,內容很沖。他的粉絲覺著他的歌夠勁兒,罵的爽,愛聽他的;外人則大多覺得挺有節奏感,詞兒還挺押韻,小伙兒挺沖啊;圈兒里的人可就受不了這種鐵嶺鄉村風「嘿啪」(hip-pop),覺著真是太俗了。他的形象是個耿直的漢子,不管你那些規則與潛規則,一句話:就是干!他的粉絲覺著自己的老大接地氣兒,夠義氣,願意跟著他;外人則會看一眼,說:「這不就是個小混混嗎?」圈兒里的人……呵呵!這也無可厚非,陽春白雪、下里巴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天佑哥的粉絲就是喜歡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喜歡他誰也不怕的那股勁兒。
天佑哥被追隨肯定不是因為他的作品有多麼獨一無二,更多的是粉絲對於他的形象的認同。認同感是這一輪粉絲經濟的心理基礎,滿足了許多年輕的消費群體。認同的來源無非兩條:一是向上看,偶像所代表的生活態度、方式是我嚮往的;二是平著看,偶像有跟我一樣的經歷、喜好和行為模式。天佑哥的經歷和很多教育程度不高的年輕人一樣,而他現在的生活狀態是他們對未來的期許。天佑哥和許多娛樂圈小鮮肉一樣,粉絲的認同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而不像老一輩兒的演員、歌手,作品所代表的專業技能是他們長久經營的重點。
其實天佑哥被大眾關注的核心點不在於他的作品有多麼大的爭議,而是他通過這樣的作品獲得財富的方式和速度讓人驚嘆。粉絲的認同在新的時代迅速轉化為經濟利益,這種生產效率才是直播行業領先於其他媒體娛樂行業的地方。
很多原創內容是很難獲得直接的經濟利益的,那是因為中國網民還比較習慣於「免費模式」。大都數成本都是由廣告商等資源承擔,現在也發展出平台付費的模式。總的來說都是要通過轉移支付的手段,不直接。而在直播模式中,有主播獲得的認同、網遊一代的消費習慣、虛擬禮物投票的設計,這三者共同產生反應,讓獲利不再繞彎兒。這是直播模式獨有的一種優勢,似乎只有直播受眾這個群體才具備衝動、消費欲強、習慣網路虛擬商品的特點。他們都很年輕,但是已經獨立,還沒成家,沒有什麼家庭壓力,對未來也沒有什麼規劃和預期,習慣在網上消磨時間。老的套路在這兒都不需要,直接接受付費吧!
所以,對於天佑哥月入百萬也並不要太吃驚,前不久大家不還在關心天價片酬的問題嗎?根據那種「估值」,天佑哥還只能算是個「獨角獸」級別吧。
小結2:
直播行業具備的利益轉化效率是領先於其他媒體行業的。沒有想到互聯網內容的直接盈利模式是靠直播平台,沒有想到開始在網上為原創內容直接付費的竟然不是呼籲保護知識產權的高教育水平的人。這個模式具有極強的階層特色,要推廣倒也不是那麼容易。但是這種模式真的具有為這部分群體產生更好精神文化產品的潛力,值得繼續探索。
3、資本逐利,猛獸兇險。
有人說今年是資本運作的元年,太多關於行業、項目的事件都與資本相關。資本其實一直都在,但是經濟步入新常態後許多資金沒了去處,方才顯現出這些資金的新動向。「土豪」們的新玩兒法經過更加透明的媒體報道而公開,我等民眾才大呼「我要跟你們做朋友!」
網路直播里也有「土豪」的身影,一夜豪擲百萬之類的事兒也都是他們的得意手筆。但是一轉身,這些「土豪」許多都變成了主播幕後的老闆。他們在直播間里瀟洒的消費其實是一種投資,從主播的收益里獲得利潤。資本加持使得直播平台在今年產生了爆發。逐利資本的進入足以證明網路直播這門生意的潛力。
資本在這個平台里明面上的玩兒法是投入大量資金打造許多人氣明星,然後讓追隨者在這種刺激、瘋狂的情境中也掏錢出來。豪擲百萬的價碼成為一種心理價格錨定,讓一些真「土豪」也想要表現一下實力,讓屌絲們覺得我投個幾百塊也不是個事兒吧,自然而然巨量的小額消費也產生了巨量。更進一步,他們發明了主播之間的直接對抗、年度盛典的爭奪等等一系列「促銷活動」。直播間的經濟效益在資本洪流幫助下實現了產能飛躍,行業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
不僅是經濟收入實現翻N番,直播人的追求也不斷突破。大主播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買寫字樓成立直播公司,甚至要建直播學校。土豪們也都競相投資到這門生意中來,一棒一棒地接力著。不知道直播學校要怎樣的入學資質,不知道要培養什麼樣的技能,畢業以後是不是包分配,反正聽起來不是那麼靠譜。這門生意在資本逐利的慣性下往前推進,不知道速度是否已經接近失控的邊緣。不過也許還會有新的迸發點呢?
直播行業的數據很難求證,具體的營收結構都是內部人宣稱為主,缺乏透明的機制。有人也說這門生意中不乏一些利益輸送、洗錢等等。這裡面水就太深了,不好說。只希望熱度散去,不要一地雞毛。
小結3:
資本在這個行業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這體現了先進生產力的吸引力。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當下的網路直播行業必然還不是一個終極形態,未來是否能夠產生更強的娛樂文化產品也未可知,但有資源能夠讓行業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有可能目前的發展有盲目性,有泡沫,但市場會在未來給出答案。一個公開透明的環境可能是現在這個行業能夠繼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直播行業的興盛來自於(1)它的群眾基礎,(2)基於核心受眾而產生的盈利點,(3)資本的推動力。存在即合理,並且這門生意滿足了許多人的娛樂需要,這就挺有用處。至於內容質量的提升,能不能不這麼「俗」,應該是一個大眾審美水平的問題,根不在直播上。其實我們應該更在意的是一個更加透明的環境,讓這個新興行業能夠在陽光里成長。避免陰暗面對於行業的影響,讓大家都心中有數。
這篇報道讓我發現了更大的世界,讓我發現了MC天佑和郭敬明的共通之處,那就是——都有更為嗜利的資本推動這樣自帶「吸引力」與「話題性」的人物。
充分說明了我國是個發展中國家的事實。
1.階級分化嚴重,階級鴻溝顯而易見。
曾經我也去下過快手看過幾天,看的越多,越發覺這個國家的複雜。看似不怎麼存在的階級鴻溝,隨著社會的發展,由於經濟基礎的不同,開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分化與割裂。
像天佑的那首《女人你聽我說》我第一次聽是在高中的時候教室裡面一哥們放出來的。當時我就聽到了完全不一樣的兩種態度,一幫人聽起來很爽,另一幫覺得就是個沒本事的屌絲瞎(友善度)亂說。現在回過頭了看,兩撥人的階級與出身相差太大了。
2.左手倒右手
天佑的火,除了自己的本事,還有什麼皇族IR這些工會用錢砸出來的。這些工會真的是什麼底層么?一次大會幾千萬逼呼小資從出生到現在賺的錢加起來有那麼多?
但是這些錢,是工會的頭子砸下去的,又從大會裡面分成迴流進工會。有沒有一種左手倒右手的感覺?裡面的泡沫,很嚇人啊看到裡面寫到天佑的一個粉絲「每當月底收到兩千多元工資,豪豪就在 YY 里充值五百元給天佑刷禮物。」的時候,我就想有這五百塊你就特么不能給你爸媽買點米面肉蛋嗎。。。
補充:
關於主流音樂對喊麥的不齒和痛斥,我想說,對藝術和音樂的界定是相對的。大張偉即使抄襲,一邊玷污音樂的原創精神一邊恬不知恥地拒不承認無視道德,還是有那麼多粉絲認為只要他給大家帶來快樂,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其他的都無所謂。這麼說來,喊麥跟大張偉的音樂比,起碼更乾淨純粹吧,根本沒有理由受到如此歧視。難道不是赤裸裸的雙標?天佑看似不可思議的現象級走紅不過是城鄉經濟水平差距的外在表現罷了。物質匱乏擺在那,精神上的貧瘠也就無可厚非了,快手、yy內容偏低俗、嘩眾取寵眾所周知,但這背後反映出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能改善的。廣大出身於社會底層的年輕人,在社會上的話語權實在是太小了,他們需要有一個代表,來發出屬於他們的聲音,把他們群體價值觀端上檯面。 所以天佑的影響力之大也是必然, 根據文中對他的描述,他的言行雖然粗俗不拘小節但也是另類的可愛。但在廣泛影響力之下,他個人的價值觀被全盤灌輸給數量巨大的特定群體,有些令人擔憂。他在一些人心中代表著正能量,意味著獲得同樣財富走向成功人人都有希望。但這顯而易見是誤解,他的成功故事並不勵志,他只是機緣巧合中被捲入了信息化時代的資本運作幸運地成為小部分獲利者。他得到了受眾的認同,但其本質並不足以成為一個精神領袖,他傳遞的東西並沒有學習價值,無法為廣大受眾群體的文明進步提供驅動力。所以在狹義的層面看,把社會階級之間精神文明的差距進一步固化了,但即使天佑沒有出現,這種鴻溝也未必能有所改觀。 所以說,這種異軍突起的娛樂形式沒有必要被那些自認優越的文化人所鄙夷。這隻能說明,那些在社會底層以各種勞動來維持生計的沒讀過書的年輕人,他們的生活也隨著信息的進步發生著改變。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更深的融入這個社會,而這種表現恰好在主流看來是低俗的。 沒什麼好憤憤不平的,在貧富差距有所改觀之前,正確的是互相尊重,從那些平凡而真實的人的行為中領會到一點蓬勃的精神,讓社會少一些戾氣。你們還是要學習一個。MC喊麥的行為,我幾年前就知道了,天佑早就紅了,我至少2年前在熟人的QQ群里說過這個事情,為他的收入感到震驚。而且天佑最火的不是《吉拉拉》么,為什麼文中沒提到呢……
我就直說一句,就是yy上那個土炮什麼mc天佑一家公司給了2500萬讓他代言,反正那天我在直接帶了兩箱錢就是類似於極限挑戰裡面的那種鋁箱子,做訂金,反正我是驚呆了
當然是很好的特稿,是我個人讀到的何瑫寫作的特稿中近乎最有意思的一篇。
何瑫的特稿喜歡講述一個與公眾認知相當背離的故事。比如你以為范美忠是個傻逼,但范美忠不是。你以為mc天佑是個二逼,他也不是。
何瑫的很多稿件都有一個核,一句話或者幾個詞就能勾勒。核清晰明了,所以稿件通常指向明確,骨架簡單,結論專註,讀起來特別單純。作者刻苦練習的寫作範式和選擇的價值取向,最終形成了個人品牌。往好的方面講,何瑫的作品內核是適合電影的,除了需要補充一些無關痛癢的細節之外。但在我看來,這還不夠頂級的稿件。
你以為世界是A,好的稿件告訴你,世界是B。但頂級的特稿告訴你,是灧灧隨波千萬里。你繼續追問,什麼意思,是不是其實是B?難道是CDEFGH?頂級的特稿告訴你,是皎皎空中孤月輪。何瑫的很多故事都有一個背面。
范美忠的背面是范跑跑。鹿晗粉絲的背面是無腦90後。以及這一篇,闖入者天佑的背面是動物般的鄉村流行。但頂級的故事不是站到別人的反面。以太平洋大逃殺作為例子(因為很多人聽說過它)。這個故事有一個簡單的核嗎?沒有,它是一團迷霧。它不是忠誠,但也不全靠背叛,有殺戮,但不是沒有同情,關於錢,不只是錢,沒有法律和道德,但是法律和道德投射的影子揮之不去。
這個故事的反面在哪裡呢?是法制頻道嗎?是警匪片嗎?是家庭倫理嗎?是商業故事嗎?是地心拯救嗎?全都不是。大逃殺是個沒有反面的故事,它自成一體,畫地為牢。這就是空中孤月輪。這是我理解的頂級特稿的框架。普通故事,好的故事,和頂級故事的區別就在這裡。也是我時常覺得,有些挺好的作品缺一點什麼的那點什麼,不在技巧,在於作者去挖掘世界之前,預想的是個什麼框架。
當然這並不妨礙何瑫已經是國內非常好的特稿作者了。我至今都還不記得大逃殺的作者叫什麼名字。我比較關注的一點是,在競選人氣榜時,土豪會砸錢捧自己支持的主播以吸引散戶和其他土豪跟隨,而主播大多數會將收到的「禮物」按價返還給土豪,並且還會吧其他用戶所贈的禮物給「捧主播」的土豪分紅。
那麼這是不是一種龐氏騙局?人氣榜第一的價格會被越捧越高,等起初砸錢的土豪賺的盆滿鍋退出時,泡沫一旦破裂,散戶就算了,後跟進土豪可是要顆粒無收的…
如果不僅僅是土豪們在參與,平台也參與,從後台直接刷出禮物,那簡直堪稱詐騙啊。先說一下這篇文章吧,我覺得這篇文章很棒,大多是敘事體,很客觀,只是我有些許懷疑有些內容是否屬實,他是否真正採訪到了主播本人,有是否真正了解直播喊麥文化後才寫的這篇文章。
下面說一下關於喊麥的個人觀點吧:如今,天佑已經成為現象級人物,他的成功我個人是很敬佩的。1.有求必有供。正如文章所說,很多社會青年在工作之後無所事事,這時恰巧有一位在網路上呼風喚雨,無比風光的萬眾偶像和你稱兄道弟,講著所謂社會上的故事,底層人民的夢想,放著有節奏的音樂,說著押韻的詞句,和自己辛苦的生活產生些許共鳴,再聽著主播大罵一番,應該也蠻過癮的。2.娛樂不論高雅低俗。看著其他答主包括文章說喊麥很低俗,我不敢苟同。當然,內容上會有髒話之類,我想這只是一種日常生活的表達形式罷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就好像有人覺得相聲小品低俗,有人覺得海派清口造作,有人看了綜藝哈哈大笑,也有很多人看了綜藝迷之尷尬。這只是茶餘飯後的娛樂罷了,貶低別人,也抬高不了自己,大可不必批判一番。3.喊麥文化的好處。有人喜歡,就說明有人通過喊麥收穫了快樂。也不排除有人有人真的受到激勵,即使現實中不敢橫刀立馬出去砍人,也可以每天努力工作以後,看看直播消遣一番,再刷刷禮物,精神滿滿每一天。4.喊麥文化的壞處。當然,看直播的也有很多小孩子,他們不懂是非觀念,沒有判斷能力,很容易受誤導,認為只有混社會才有出路。不過社會,朋友,利益,女人,他們還不懂,大可不必擔心。5.致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們。看見回答中有人把喊麥說的一文不值,社會毒瘤,這純屬沒必要。私以為存在即合理,既然有很多人喜歡他,就說明他確實給很多人帶去許多歡樂。況且不得不承認喜歡喊麥的人群不論年齡,大多文化程度較低,你叫他在論語中沐浴人生真諦,也確實不太現實。相比之下,有一些喊麥還是傳播正能量的。還有許多人說喊麥的歌詞三觀不正,雙重標準眾多,放眼望去知乎,這個所謂高學歷平台,這樣的人還少嗎?況且人家敢在觀眾面前說,而有些人只敢匿名回答。所以,我想這並不是批判粉絲的理由吧。有人說聽喊麥的人都無可救藥,都是diao絲,失敗者,社會毒瘤,我也是不同意的。多少名流顯貴,貪官污吏,每天打著高爾夫,恪守著講究的餐桌禮儀吃著高級西餐,儀錶堂堂,卻在私下坑蒙拐騙,知法犯法,賺著昧良心的錢。有多少青年工人,旱著電焊,修著車,操控著機床,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在家裡休息看看直播,圖個樂呵,拿著自己的辛苦錢打賞著心儀的主播,不也是極好的,況且他們還是真心的。僅靠娛樂取向去判斷一個人的品質,我想這是不對的。還有哈,我想不明白直播刷禮物和知乎live有什麼區別?一個獲得了知識,一個獲得了快樂,都是精神上的財富,哪有誰高誰低呢?結合我自身的嫉妒以及小人心裡,我覺得我是嫉妒這些主播的,因為我確實沒有人家有錢啊,老子讀了這麼多年書,卻趕不上初中沒畢業的混子,好氣啊,更氣的是他們錢的來源還是合法渠道。還有很多答主說從喊麥現象能看出我國階級矛盾,您好厲害啊,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我是什麼階級,按文化?按收入?我是學生,我現在確實沒有人家初中就去讀技校的人賺的多呀。況且我們覺得他們幼稚,他們也覺得這些每天為了噴人而噴人,為了捍衛自己的觀點扣這字眼,上綱上線的知識分子很無聊呢。而且上來就給自己定位高人一等開始批判,那些平日里大談歧視的朋友們可要謹慎回答呢。所以,我覺得做好自己最關鍵,大家都在各自找生活下去的動力,都在找樂子,不論什麼方法,大家都開心快樂了,那不就是和諧社會了嘛。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謝謝。這充分說明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已經在互聯網世界中實現。
我很喜歡這樣的報道,足夠中立又不乏克制。但是如果這樣的文化佔據了中國的主流,可能社會真的會戾氣叢生。我喜歡這樣一句話:我讀書是為了能和傻X好好說話,健身是為了能讓傻X好好和我說話。就是我有報復的能力,但是我會克制。我是東北人,我心目中的東北人不是拿著砍刀,一言不合就拚命的黑社會,不是為了所謂的面子就可以肆意欺凌別人的社會渣滓,而是有血性、有文化、在別人惡意欺凌的時候能夠有力的回擊,就像是長白上下的一顆頑石,剛硬有稜角。我心目中的東北人是熱情、守諾、待人以誠的實在人。
反對 @陳振宇 的回答。
這種俯視的態度導致不能去理解這個現象的產生,是階層撕裂的體現。雖然我也無法欣賞喊麥這種形式的文化,但是我尊重他們的需求,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活生生的人。
報道中已經指出喜愛喊麥的人大多是中下層甚至是底層。「白天端盤子總得給人裝孫子,晚上看直播跟著老大出去埋汰人,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他們在生活中過的不順,自然需要發泄情緒,於是MC這種粗俗但又直抵他們心聲的音樂形式就得到了三四線城市人民群眾的狂熱喜愛。
而那些金主也往往都是非高智商、高學歷類型的土豪,他們需要的地位感、權利感能在YY這個平台上得到滿足和放大,和早些年的傳奇很像。Trump選擇參選美國總統時,美國主流發聲人群根本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腦殘」支持Trump。同樣MC天佑的現象也是沉默的多數人的一次反擊。
文章的作者 @何瑫 真的很厲害,能客觀看待這個現象,是個明白人。
再說階層撕裂的問題吧。喊麥這種形式,對於大部分受過大學教育的人來說,毋庸置疑地是持貶低態度,非常粗俗、低劣, @陳振宇的回答在這方面是正確的。但是如果主流發聲人群用這種輕視、訓斥的口吻去和喊麥人群說,那麼彼此間的關係將會越來越惡劣,毫無疑問對於解決這個現象是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是起反作用的。不要想著去教育這些三觀已經定型的成年人,你們可以去試著教育下自己的老爸老媽就能知道有多難。把教育好好用在孩子身上吧,這些可塑的未來中堅力量才是影響問題的關鍵。喊麥還只是階層撕裂在文化上的表現,階層撕裂的恐怖力量還沒真正地展現在中國人面前。未來階層撕裂導致的很多社會問題,只有教育才能解決。美國的社會撕裂已經非常嚴重了,在這方面是我們的反面例子。只是因為普通人還能過的不錯,所以讓人感覺風平浪靜。同時他們垃圾的基礎教育會葬送這個國家的未來的。不過居然出了一個Trump,真是天佑美利堅。在這裡向這位老人表示敬意,希望未來的中國也能出現這樣的脊樑。推薦閱讀:
※澎湃新聞的創新點在哪裡?
※如何評價此次維密大會期間國外媒體的評論?
※如何評價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不知風險來臨的中國中產階級」?
※如何看待濟南大學新生被砸死一事?
※這條新聞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