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Intel 首次推出的應用於數據中心的高速硅光子晶元?

http://www.intel.com/content/www/us/en/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silicon-photonics/silicon-photonics-overview.html?wapkw=silicon+photonics

Intel IDF16上發布新產品:用於數據中心的高速硅光子晶元,可將數據傳輸速度提高到100G/s

是否可以認為silicon photonics的產業化時代會到來?

以及用於數據中心的硅光子晶元有多大市場?


瀉藥,拋磚引玉。

光互聯和光通信產業需要以下幾種器件:

1、無源器件:耦合器、分束器、波分復用器、光開關、光調製器

2、有源器件:激光器、放大器、探測器

基本上,這些東西是這麼連接的:

激光器——&>調製器——&>其他無源器件(也許有放大器)——&>探測器

在Intel之前,

硅能做的有:耦合器、分束器、波分復用器、探測器

不能做的有:光調製器、激光器、放大器

Intel做了什麼?

光調製器。

放一張之前的圖。

除了激光器他們得外接,導致工藝很麻煩,尺寸也很大。

現在的產品應該比這張圖好很多,所以他們出的產品是光發射模塊(transceiver),估計借用某種工藝將其他半導體激光器和硅光調製器整合在一起;硅激光器現在應該做不到。

至於silicon photonics的產業化,上面提到的硅能做的器件基本都用硅做了,很多無源器件應該說已經廣泛應用在光通信產業中了。這次新出的能夠達到100GHz的硅光調製器,我估計在光通信產業中競爭力未必強,因為有很多調製能力更強的調製器,而且還要考慮綜合性能,其他材料的調製器已經比較成熟了;對於數據中心,應該問問數據中心的人,但既然Intel能這麼做,想必有充分的市場調研吧。

其實,科研界已經在硅基光有源器件上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這篇直接在硅襯底上做量子點激光器,http://www.nature.com/nphoton/journal/v10/n5/full/nphoton.2016.21.html,應該說應用性很強,未來有可能真的迎接silicon photonics的大規模應用

最後的最後,畢竟當年是夢想著光子計算機的少年啊~~~~~~~


微軟已經在逐漸使用這項技術了。

不只是Intel,今年早些時候有一個惠普工程師來過浙大,也表示惠普兩三年內會推出相應的硅光器件產品。

個人覺得硅光還是有潛力的,將來相關的新聞也會越來越多,不過未來能否大規模商用,還是要看其他相關技術的發展以及市場的反應。


其實Intel很早就做出過這些東西(貌似沒有100G?),只是沒有商業化。現在把東西做出來了,想必也是覺得時機成熟(其實是工程師總於把器件的問題解決了)。要說產業化來臨,可能不見得這麼快,因為還是有成本,工藝,速率的問題。

之前看過一次會議的slides,大體講的是data center的目標是能做到400G。。。25G單路,分16路傳輸的話可以做到,不過16路也是有問題的(能盡量少幾路效率當然高一些,也不必在波分復用時太密集)。每路傳50G也不行,調製器和ADC這麼高速挺難做。可以在單路上用PAM4調製(四電平),這樣信息量加倍。

Intel這個100G嘛,馬馬虎虎及格吧,算是達到了當前的要求。不過硅光產業化還沒起飛,現在整體來看集成度還是不夠高,工藝誤差大。

之前做過一個微環器件,雖說去新加坡流的片,但是只是停留在微米量級,這和微電子比差大發了(而且工藝誤差大啊。。。這破片子更本調不動,垃圾工藝毀我青春)。

不過數據中心的大量需求是擺在那裡的,低速高耗能還會串擾的電互聯,必然要被光互聯所取代。全球數據化的腳步越來越快了,當互聯網屆都在各種展望未來的時候,如果沒有數據中心的支持,那大家都別做夢了。

說起來,硅本來是個間接帶隙半導體,不適合做光器件,然而也一步步發展到了今天,看來沒什麼困難是科研人員解決不了的嘛 天大,地大,腦洞最大


我記得是三年前也就是2013年思科就推出過基於硅光子技術的100g cpak模塊,不知道為什麼英特爾這個就成了首次應用了。

再看了一下標題,原來是英特爾的首次,那就O了


我來講個小故事。。。

大概前年吧,聽過中科院半導體所集成光電子研發中心主任黃老師的報告,黃老師是做微腔的,半導體波導帶通一類,然後宣傳的學生海報上就寫著『光計算改變未來blabla』。

黃老師為人特別謙虛,然而台下微電子系的教授還是來砸場子了

"您好,您這個光計算是陽春白雪,我不懂啊,我是搞微電子的,但我剛剛聽您說微腔尺度在微米級是嗎,我們做電子的一般光刻尺度在幾十納米量級,intel要做到7納米,這個差距還是比較大吧。這個怎麼取代微電呢"

"嗯您說的對,那微電子是我們老大哥不能比不能比,我們這是老大哥發展受了阻,小老弟幫幫忙,從來沒想過要取代老大哥的地位," 黃老師扶額頓了一下,"取代微電子是不可能的。"

"不敢當不敢當,體量大而已,現在的學生啊聽風就是雨,領導也是,前兩天我們領導一看這海報就問我,人家都做光計算了,你們弄這些電路板幹嘛啊,這讓我怎麼講嘛你說是不是,微電子遇到點障礙我們還是有很多辦法的blablablablablabla。。。"

看完以上的對話,題主你覺得呢~~~

然而。。。不要灰心,講座結束後我找到了這位微電子系的教授答疑解惑

『老師,摩爾定律是不是要終結了啊?』

『所以你們這些學生啊,動不動就摩爾定律終結什麼的,年紀輕不懂沒關係,多了解了解清楚再說話,』他擰了擰手上的金戒指,『我告訴你,就我這輩子,不對,就你們這輩子,也是看不到摩爾定律終結的那天!!!我們有好多辦法吶~~~』

『老師,我覺得我還是能看到那一天吧。。。』

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能看到這一天,反正我是已經看到了。

跟學生裝逼,何至於呢~

PS:Intel一直在做片上互聯,去年還和Berkeley,CU Boulder一起發了文章,NIST肯定有人在做這塊,R也是。。。我還是勸你學CS hiahia


100G的電已經不遙遠了,100G的光解決了可靠性和成本問題,也不會太遠。


為我指明了未來投資方向,

傳輸速度又不夠用了


準確的說Intel 採用的是內置混合集成激光器+硅調製器方案,第一個推出硅光方案的是lextura,ST代工,他們採用外置激光器+硅調製器方案。

Intel 主推PSM4模塊,這個性能貌似優於lextura的PSM4。對於CWDM的模塊,Intel的確是第一家推出的,但是我覺得intel應該還沒有解決良率的問題,似乎也沒有給客戶送樣。

100G光模塊非硅光的方案早就量產了,但如果Lextura或者Intel PSM4光模塊價格降能到175美元以下,傳統方案就很難與之競爭了。

硅光設計不難,難在工藝!


為什麼是硅光,首先硅光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它可以直接用傳統半導體的製備工藝,所以是CMOS兼容的。其次相比基於電子的半導體,硅光基於光子天然速度就比你快,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技術上來講傳統的與硅光其實很大程度上是通的,硅光要發展主要還是需要更成熟的設計。


硅光的核心是硅的調製器,但是在數據中心,由於距離短,小於2KM,大部分直調的4X25G QSFP28+也是可以用,而且,直調的設計簡單,成品率高,只要直調激光器價格降下來,比英特爾硅光方案有競爭力。硅光真正有意義的地方在200G、400G需要8路集成的時候。不過PAM4的廣泛應用會降低並行數量和激光器的要求,所以,硅光真正的價值是長距離傳輸,城域80-100KM


加一點:

既然確定是用的external modulation,那理論上功耗一定要比普通的比如說avago的模組要大。沒有人會在short-haul用external modulation。而且貌似這裡用的是single-mode,我猜輸出power可能較低。只看速度不看其他性能的話還是很難比較的。

而且,optical link的瓶頸從來都是vcsel本身,而不是modulator(LiNbO3 的帶寬高於現在用的vcsel)。現在器件沒換,只是用硅基材料做的modulator,可以說是有點捨本逐末。比如說,現在完全可以用40G的LiNbO3做一個4x40G的模組,但是一定沒有市場(所以確實沒有人這麼做)。

另外,應當對計算和通訊做出嚴格區分。現在是沒有光計算的技術/市場的。這裡的晶元是用於數據中心短途通訊的,用於替換金屬數據線。現在常規技術發展穩健,100G的模組早就廣泛應用了。硅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00g的產品早就有了 現在百度去年在內蒙建設的數據中心就是用的100g 阿里巴巴今年在建的數據中心也是100g. 騰訊還不清楚,不過也差不多.不知道題主是針對intel問的還是針對這個產品.


Intel很早就做出過這些東西,傳輸速度快,未來能不能大規模應用,看後續開發和市場唄。


推薦閱讀:

32位保護模式下,段基地址應盡量選取16位元組對齊的那些地址,可使訪問的性能最大化?
有沒有可能用3D列印列印出計算機晶元?
IC設計從業者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是什麼因素限制了基於Boost拓撲的DC-DC升壓穩壓轉換器的最低輸入電壓?
英特爾晶元漏洞影響有多嚴重?

TAG:英特爾Intel | 數據中心 | 晶元集成電路 | 光通信 | 納米光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