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理解並接受父母長輩犧牲行為?

老一輩會存錢攢東西只為給晚輩,父母輩寧願自己吃虧也要給後輩,如何理解並接受這種行為?是坦然接受?雖然是愛的一種表現但我很反感,我覺得應平等,但是又無可奈何。


在成年之後,應該阻止父母在不經子女同意的情況下,擅自作出很多沒有用的犧牲


父母和子女之間,還是父母要強勢一些。所以如果這段關係有任何問題,責任主要在父母。

如果父母給予子女的不是後者需要的,或者不適於後者成長,那這種「犧牲」肯定是錯誤的決定。

你說錢或者房子不是子女需要的嗎?是,但是如果因為這種不可持續的非良性的付出導致父母期望子女不能達到的回報,最後破壞了感情的責任還是應該父母來背。或者因為過度的付出導致家庭整體的負擔加重,也必然是父母的責任。

不談解決方案,只談正確理解。你自己要先明白這是父母做的有問題。

從道德上說,大家都是平等的個體。每個人要對自己的自願「犧牲」負責,不能引發不良後果,不能奢求過度回報。其實父母的付出大多還是為了自己的基因流傳。



心情可以理解,行為不能接受。

難道只有房子、錢財是留給子女的財富,父母健康長壽、快樂無憂也是一種財富,並且在大部分子女看來都比前者更珍貴。

接受父母的犧牲也是需要成本的,並且這種成本很有可能讓子女承擔不起。題主所說「存錢攢東西」式的犧牲之所以是犧牲,是因為很多時候都是以犧牲其他方面為代價。

在中國,這種案例簡直不要太多:父母為了省錢給子孫,病發初期不去看病。小病變大病,子女舉債幾十萬,老人還是去了。留下懊悔自己無能的子女和四壁空空的家。


我最近也遇到了這樣的事情,其實從小到大一直在經歷這樣的事情

我家境一般,很普通的工薪階層,生活只能管溫飽,從小父母就是為了我各種犧牲。為了我犧牲享樂的時光,為了我打兩份工,甚至在吃飯的時候把肉留給我,自己一筷子不吃,就是為了讓我多吃點好。

其實我內心十分拒絕父母的這種犧牲行為,父母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打算。犧牲是他們的自願行為,到我並不能理解為這是一種平等交換的籌碼,父母的犧牲就讓孩子感恩戴德嗎,孩子就必須理解嗎?在我理解來,父母的付出,犧牲是我的累贅,是我內心愧疚的源頭。

我這種思想在大多數人看來,其實就是一種不負責任,一種自私。這種感覺又有多少人知道呢,一方是內心的愧疚,另一方面是恨,恨我不能改變現狀,恨我有這樣不思上進的父母。

我會贍養善待我的父母,但是也絕不會接受父母以自己的犧牲為籌碼對我限制,特別是我的人生髮展。

犧牲是父母的選擇,但是也不要指望會獲得我同等的理解,我會報答我的父母,但也絕對不是建立在犧牲的基礎之上。


坦然接受,然後對他們更好,不要為了讓自己心安而拒絕,要讓他們心安才是


不需要不接受

道德上強行施壓

我不想感激


在父母眼裡是關懷,實質上是道德綁架。


重點不是你不需要的好意,而是好意背後隱藏的控制欲

你明明能自己做好的事情,他們來插一腳,給你點「小恩小惠」,那好了,這以後你就別指望能好好跟他們說話了。屁點大的事情就開始哭訴:我都如此這般給你還如何如何,你怎麼就不如何如何;或者是你小時候都是我如此這般照料你,現在怎麼就如何如何了…然後balabala一堆,你這輩子都別指望你在他們跟前挺直腰板來

要是親近一點,給你「大恩大惠」的長輩那可是佛祖菩薩,稍有不從你就是白眼狼就是豬狗不如,放佛你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大罪人

好言相勸是不行的,非要逼得人把大實話說出來:我不是因為什麼獨立自主或者什麼不希望你們過於辛勞之類的偉大理由而拒絕你們的「好意」。

而是我不想再欠你們什麼,因為我還不起。


愛不是富裕了想要給予,而是懇切的必須給予。父母總想給孩子更好,你不接受你心安,你接受了父母心安


那些盲目的 適得其反的犧牲先不予考慮

就只說錢的事

人需要花的錢就那麼多

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都給了孩子了

那哪怕只是出於回報等家長需要錢的時候也得管

就100W存款

給你買了房子買了車

等後來病了沒錢了 能不聞不問嗎

不能

問題其實很簡單

提前多花了父母的錢

就早晚有要多給父母花錢的時候

錢 就那麼多


可能父母的犧牲讓我們麻木些吧!


有好些犧牲,是本能的護犢,畢竟孩子是自己基因代碼的延續,是永生的另一種可能。

另有一些犧牲,完全是父母自己想不開,認為孩子的幸福與自己的幸福是完全對立的。比如,孩子吃好吃的自己就得餓著或者吃剩飯,反襯出自己對孩子的「好」。這種我覺得就是矯情,順帶著展現了「最美**」那種扭曲的價值觀。如果說父輩因為經歷過饑荒和動蕩所以有這種價值觀還情有可原,那現時代的父母們就不要延續這種「犧牲」精神了。


不要接受!

十動然拒即可。

比如說,你自己的錢就好好花,不要摳摳巴巴地省給我。你省下來我以後也會把你掛在ICU天天續命,或者我會給你買個續費100年的超豪華墓地,哪怕捐給紅十會讓貪官買豪車,反正你的錢我是一分也不會花到我自己身上的。

簡而言之,所有他們覺得應該節省下來的錢,最後都會被揮霍掉,而且比現在的揮霍方式還要糟糕一百倍,讓他們看著辦。


強力反對讓父母意識到你真的不能接受。

其實父母只是閑的沒事幹,想為你做點什麼,你也可以給他們找點事干。

PS.父母年齡大了,訓練時間比較長,要有耐心,要反覆訓練。


這個很正常啊,跟父母講道理他們不會聽的,他們覺得都是為了子女都是對的,可他們哪去想子女能不能接受,是不是能承擔。不過也沒辦法,誰讓他們是父母呢,只能說

「你們開心就好」


自以為的對讓人更難受


&<&<天下糧倉&>&>這部電視劇還有多少人記得,乾隆初年,天下大旱,千里餓殍,管理大清糧倉二十餘年的二品大員米汝成,平素謹小慎微,生活清貧,二品京官貼身衣服居然多處縫著補丁,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是「空心」糧倉的發明者,誰也沒有想到,他的貪污源於對兒子的愛,劇中只是借用劉統勛和龐管家的口說,貪污的數字觸目驚心。米汝成以清廉著稱,又是兩朝重臣,為什麼要貪污?為了他的後代。其子米河身在閣樓讀書時,他為的是米河一旦功不成名不就,而給米河積攢足以富貴一生的財富;當米河逃出閣樓闖蕩世界,並有所作為時,這位父親因勢利導,不惜毀掉自己一世的功業,在身後將自己舞弊手段主動捅漏,為的是把自己變成兒子飛黃騰達的踏板,出於愛的角度,對於米汝成的「貪」,我同樣恨不起來。

這個「貪」官的心中都深深藏著一種情,這種情是父子之情。這個情,米河卻沒有感受得到,相信如果歷史上真有米河這個人,只要他活下去,他終歸有一天不會憎恨米汝成的「貪」,他一定會發自內心感激他的老父給予他無私的愛——父愛。


大部分來自外地,在北京工作的人,買房子的話,都是跟家裡要錢。這個比例是很大的。很多人為了自己的生活,才不管父母呢。


直接說明

你們的「犧牲」是你們的事,我不會管,但我是否會按你們想的來回報你們,那是我的事。

你們自己想好,別到時候又bb什麼不聽話不孝之類的


推薦閱讀:

怎樣的人才可以稱之為高冷?
為什麼有時會覺得不想幫助別人,我覺得很麻煩,這是什麼心理?
獨自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裡是什麼感受?
看書看多了,為什麼感覺自己表達的慾望反而沒有以前那麼強烈了?
結婚兩年,妻子不肯同房怎麼辦?

TAG:心理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