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群我怎麼看?


1

幾乎所有人都覺得,社群將是下一個大風口,於是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社群、社群經濟。

很多自媒體人和創業者更是直接去踐行,努力地想抓住社群這個大風口。他們看了一本又一本的社群理論,學習了一項又一項的社群運營技能,組建了一個又一個的社群。可現實情況卻是,很少有社群成功了,在商業變現上更是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感覺就像,懂得了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要想"過好這一生","懂得很多大道理"只是個必要條件,你不去踐行這些道理,自然過不好。更殘酷的是,你懂得了大道理,你也在踐行,可是如果沒有找到人生方向,或者朝著錯誤的方向在努力,你依然經營不好這慘淡的一生。

同樣的,你只是認識到了社群的重要性,你只是懂得了許多社群的理論和方法,可是你卻沒有找到社群這風口的方向,或者你是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掙扎,你當然運營不好這垂死的社群。

何為風口?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應該是風吹的方向。可見,要想乘著風口飛起來,找准方向是多麼的重要。

如果說社群是互聯網的大風口,那社群的風口又是什麼?也就是說,社群路在何方?

電商嗎?好不容易把大家忽悠在一個社群里,平時把大家伺候得這麼好,關鍵時刻我賣個東西不是天經地義水到渠成嗎?

我不做電商,我就向群成員收個會員費,不交錢的我不帶他玩,可以嗎?

都可以。作為社群具體的變現模式,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探索。不同的社群有不同的變現方法,可無論是電商,還是收會員費,它們都具有普適性、具有成為"風口"的潛質嗎?

很難說。羅輯思維賣書、賣年貨,吳曉波做"吳酒",依靠的是羅振宇和吳曉波強大的個人魅力,他們走社群電商之路的成功,不好說是電商之路的成功還是個人品牌的成功。對於廣大普通的社群來說,我們很難達到他們的這種個人影響力。

同樣的,很多收費社群的成功,你很難說是收費模式的成功,還是個人魅力的成功。畢竟有很多的腦殘粉為了見真人一面連身體都可以貢獻,現在貢獻一點會員費又算什麼。

那社群的風口到底在哪裡?我認為,社群媒體才是真正的下一個大風口,是廣大自媒體人和社群主應該抱住的大腿。

2

什麼是社群媒體?先強勢插入一個定義:社群媒體即社群化媒體,是針對社群生產內容和由社群產生內容的媒體組織。它的內容既面向社群,又來自社群。

下面我們來分析社群媒體是如何形成的。

普遍認為,社群是一群人基於共同的使命和願景(內容、興趣、目標等)而形成的組織,並通過共同的儀式來強化群成員間的認同感。一個社群形成的基本規律是:首先通過內容來吸引用戶,再通過內容(內容即是圍繞使命和願景而產生的)篩選用戶組成群成員,形成社群。社群成功運行後,又源源不斷地產出優質內容。也就是說,社群通過內容吸引群成員,而內容又是由群成員共同產生。在這裡,群成員間互相交換內容信息,產生強大的威力。我們可以看出,這一切,內容是關鍵。

一切內容皆媒體。我們知道,媒體是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交換內容的載體。在一個社群內部,存在著頻繁的內容生產和信息交換的過程,而且這種交換是所有群成員對所有群成員的,即「多對多」的。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社群即是媒體。

媒體是會隨著人與人之間交換信息的方式的變化而變化的。在「1對1」信息交換時代,我們有電話電報媒體;在「1對多」信息交換時代,媒體變成了廣播電視;而如今的"多對多"信息交換時代,相應地則產生了互聯網媒體。社群是典型的「多對多」信息交換,因此,伴隨著社群的產生而產生的社群媒體,是媒體隨著人類信息交換形式的變化而自然演變出來的結果。

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我們的組織方式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革。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基於自媒體的粉絲群和基於微信的興趣群出現了爆髮式增長,導致人類的組織方式發生了又一次變革,社群成了新一輪的人類組織方式。如今,「人類重回社群」已成共識。

既然社群成了人類新的和必然的組織方式,而新的組織方式必然會產生新的媒體形式,因此,媒體則必然會演化出社群媒體。通俗點說,社群媒體是媒體的未來方向。

3

我們知道了社群媒體是媒體發展的必然結果,那麼問題來了,社群媒體是如何運作的?在分析社群媒體的運作模式前,我們先來看看傳統媒體的運作方式。

傳統媒體一般都是有一個中心的,由中心產生內容,通過內容吸引粉絲,然後向粉絲售賣廣告。傳統媒體只有產出和傳播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寫,一個看,模式簡單,可持續性也不強,對中心的原創能力要求非常高。比如現在很多的自媒體,還有最近火得燙手的網紅,走的都是這種模式。

社群媒體則是去中心化的,它通過內容吸引並篩選用戶,篩選下來的用戶形成高質量社群,社群通過一套規則體系,又源源不斷地產出優質內容。如此循環,社群持續健康發展。一旦社群媒體大循環形成,圍繞社群所能夠產生的商業模式則非常之多。

在這裡,不僅僅有內容的生產和傳播,還有高效的互動。內容不再由一個中心產出,而是整個社群成員共同貢獻。不僅如此,社群媒體由於群成員的高粘性和高互動,其產生的內容往往是高精準度的,因此內容、生產和傳播的效果將大幅提高,而成本卻大幅降低。也就是說,創業者和自媒體人組建社群後,走社群媒體的道路,流量問題會迎刃而解。

比如李笑來收費的「七年就是一輩子」社群,李笑來首先通過自己的書、文聚集了一大批粉絲,通過收費篩選後組成社群。這個社群乾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麼?與社群成員共同訓練和實驗,並總結出一些方法論,然後共同創作一本書。這很好地體現了社群媒體的運作規律和強大威力。

4

雖然說社群媒體是媒體演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但為什麼說社群媒體就是社群未來的出路?為什麼說社群媒體必將迎來大爆發、成為下一個大風口?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三個理由:

首先,從基礎設施方面來看,互聯網和社交網路的發展為社群媒體的爆發提供了必要條件。

從道路運輸到電話電報,再到互聯網連接一切,人與人信息溝通的效率大增、成本大降,特別是互聯網發展到社交網路時代,Facebook、微信等社交軟體的出現使得創造內容和傳播內容的成本變為0,建群的成本也變為0,社群媒體「內容→用戶→社群→商業變現」的運作模式很容易就能實現並形成大循環,普通的自媒體人和創業者都能達成。

其次,從商業的本質來看,互聯網20年的大機會歸根結底都是媒體的變革,社群媒體作為媒體的未來趨勢,自然是下一個大風口。

事實上,互聯網的演變反映的正是媒體形式的演變:門戶→搜索→社交。

而垂直類互聯網大企業做的更是媒體的生意:旅遊有去哪兒,汽車有汽車之家,房產有搜房網,分類信息有58......是的,一切內容皆媒體,一切媒體皆生意,社群媒體必將成為大風口。

最後,從流量紅利理論來看,社群媒體可以解決互聯網流量枯竭問題,為廣大自媒體人和創業者帶來新的流量紅利入口。

我們知道,流量紅利入口是在不斷變化的。傳統零售商主要依靠的是線下流量,但是隨著社會高房價趨勢和電商的發展,線下流量逐步減少;

進入PC時代,流量主要靠搜索引擎。而搜索帶來的流量,又隨著用戶轉入移動端逐步流失;

來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主要靠APP。但是APP流量如今已被應用商店、預裝、刷機等大家熟知的手段瓜分殆盡,導致現在獲得流量的成本非常高。廣大自媒體人通過辛辛苦苦產出的內容吸引了大批粉絲,卻苦於無法有效利用手中的粉絲資源,如何新增,如何留存,如何變現,一直是困擾他們的大難題。因此,必須要尋找到新的流量窪地。

反觀社群媒體,其「內容→用戶→社群→商業」的運作模式中,內容是流量的入口,社群是流量的沉澱,商業是流量的變現,從入口到變現,很好地解決了流量各階段的問題。同時,我們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流量成本低,精準,而且始終是自有流量。因此,社群媒體必將是下一個流量紅利,勢必成為下一個大風口。

社群的未來方向可以有很多種,但是成為風口的就只能有一個。社群電商等都是值得探索的社群商業方向,但是它們不具備成為風口的特質。

總之,社群媒體是媒體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群發展的正確方向。一切內容皆媒體,一切媒體皆生意,社群媒體很好地解決了流量枯竭問題,必將迎來爆髮式發展,成為真正的大風口。

文末,借用凱文·凱利的話做個總結: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

社群媒體系列文章

如何運營社群媒體?社群媒體如何變現?敬請期待後續文章。

群冪|中國社群媒體服務商


品牌企業如何設計和運營社群?

社群,是成員在一定的規則引導下實現的自組織群體。個體的行為極具偶然性,不可預知,但是群體會呈現出趨同性和規律性,成員之間基於某種聯繫形成強關係,篤信某種相同的文化或是價值觀,從而凝聚在一起,形成社群。

如何設計和運營社群?

要做好社群,就需要將社群當成產品來經營,需要全盤考慮。不僅要發揮好靈魂人物的作用,也要系統的考慮其他運營要素,如同牧場一樣,有了羊群只是一小步,需要系統的設計和運營。

1牧羊模型

1 牧羊模型社群設計

把社群的構建和運營想像成一個牧羊場,牧羊場里需要有:

牧羊人 : 魅力聯結者,核心人物、精神領袖,把大家聯繫在一起。

羊圈 : 信仰組織體系,把大家圈在一起,防止人員流失。

羊群 : 用戶/潛在用戶,即所飼養的羊群是什麼,是山羊還是綿羊。

牧場 : 社交空間,把羊群安置在哪。

牧羊犬 : 社交客服/鐵粉,協助牧羊人運營,即發現和培養骨幹。

牧草 : 通過內容和社交,建立強關係。

2 社群運營流程

按照牧羊模型,社群的運營流程如下:

其中,「社群養成「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用戶洞察

通過用戶洞察,了解社群目標人群,包括需求、用戶畫像。

第二,亞文化設計

在用戶洞察的基礎上,進行亞文化設計,包括身份體系、生活態度、儀式、鄙視鏈等。

文化的作用在於讓社群成員:

如何理解

這個世界以及個人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

什麼是有意義的,什麼是道德的;

什麼是值得為之奮鬥的;

什麼是應該鄙視的。

亞文化的構建,有用戶參與其中,用戶會格外認同和親近,即「參與感」:

一方面,企業通過設計社群成員共鳴的亞文化,走到用戶中去,和用戶交朋友;

另一方面,用戶對亞文化的影響會反芻產品,這種自發的打磨使產品越來越能精準的滿足這部分用戶的需求,在這類群體中打造好口碑,讓產品本身作為廣告實現傳播。

如伏牛堂,用「紅綢布」包裝米粉,做為吃辣體驗的一個道具,「紅綢布」將吃米粉這件簡單的事情儀式化。

又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米粉節「爆米花」,是小米粉絲文化儀式之一,讓米粉有歸屬感、參與感,同時粉絲活動也是一種UGC內容。

第三,構建社群的組織體系和平台

哥德爾定理指出,「任何一個體系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社群也是如此,用戶自組織很容易失敗,演變成烏合之眾,這就要求構建社群的組織體系和平台時,要設計和引導。

社群的組織體系和架構

設計社群的組織體系和架構,可以借鑒經典的組織模式,如:

簡單的社群,可以借用部落模式,即酋長(群主)+長老制(骨幹)。

學習型社群,可以參照學校模式,將成員組織成年級、班,設立班長、小組長,班組之間設置競賽等,即設計社群的組織結構、角色以及互動規則。

社群平台設計

要考慮用QQ群/QQ部落,還是微信群,還是用QQ空間,需不需要有單獨的APP,與微信公眾號如何配合,等等。

第四,發現/培養骨幹

社群需要靈魂人物示範引導,企業創始人是最好的靈魂人物,要當仁不讓的出面站台。如小米的雷軍四處站台,一度被嘲笑為「雷布斯」。如今,僅僅有好產品還不夠,還必須讓用戶知道產品是誰做的,有了對人的了解和信任,才有對企業和產品的信任感。

除了創始人之外,在社群里,骨幹或是核心人物也很重要。

如伏牛堂,最開始是張天一的文章和個人魅力聚攏了10萬粉絲,後來伏牛堂開辦500人社群實驗觀光團,要求繳費參加,目的在於從忠實粉絲中訓練一批群主。當這500人學會了微信群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後,就可以把粉絲組織管理起來,在原來的粉絲弱關係中發展強關係,從而保證伏牛堂霸蠻社的粘度和強度。

第五,供應內容、建立強關係和自組織

日常運營要遵循自組織原理

複雜系統中的自組織運動規律,可以通過「耗散結構理論」揭示:

燒開水時,最開始接觸火爐的壺底會冒小氣泡,快沸騰時,水流出現翻滾,熱水有秩序的翻滾上去,把上面的冷水帶下來,水流循環形成自組織,這就是「耗散結構」。

如果沒有爐火加熱,水壺裡只會是一灘「死水」。

社群的自組織遵循同樣原理,要實現長久穩定的運營,不要期望完全由社群成員自己自發運營。

當設置社群組織和角色,以及互動規則後,社群必須是一個開放系統,要有輸入輸出,實現人/內容/利益的流動:

社群人員,有進有出,流動是正常的,即俗話說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內容,群主要組織內容的輸入內容,如講座、產品資訊;也要向社群成員下達任務,產生UGC內容,並編輯UGC內容,循環用於社群內容輸入。

利益,成員進入後會得到什麼利益,社群會輸出什麼利益,也需要統籌運營。

當這些自主的流動形成之後,社群才能夠像沸水一樣運營起來,而不是變成一潭死水。

建立強關係

設計好組織結構和自組織模式後,接下來運營團隊要花時間,來引導社群建立起強關係,讓用戶形成小圈子,自發的組織成一個個小組。(之前說的學校模式的班組,是一種強制性的小組)

要設置階層結構。階層並不意味著不平等,階層是一種上進動力,讓社群成員有梯子可爬,這個社群才會有內動力。

要有門檻和分層機制。會使成員更有身份認同感,增強社群的凝聚力。

當強關係建立起來之後,社群基本就能夠實現自我運轉了,企業只需管理輸入輸出。這個時候才能夠跟別人實現聯盟,像滴滴打車一樣,實現流量變現。

品牌企業的社群化

1品牌企業社群化的優勢與障礙

1 優勢

首先,最大優勢是用戶資源。品牌企業已經默默耕耘了很多年,積累了龐大的用戶量,甚至有非常發達的用戶管理體系。

其次,有完善的企業管理體系、品牌影響力和企業文化體系。

最後,聚集了大批的人才。

2 障礙

以上優勢同時也是品牌企業社群化的障礙:

首先,大企業的科層制,流程繁瑣冗雜,與社群的自組織天然互相排斥。

第二,品牌往往是宣導式的自說自話,企業文化過於追求「高大上」,「虛頭八腦」,YY自嗨。

第三,品牌企業出來刷臉的多是企業老大,比較忌諱部門級老大露臉,這是潛規則。但是,組建產品社群,最合適的社群靈魂人物是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此外,需要全員接觸用戶,像小米提倡的人人皆客服,而且需要培養員工的社交個人魅力。

2不同類型的品牌企業如何設置目標

1 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企業有自己的用戶管理體系,甚至大數據等都非常發達。

互聯網企業所缺少的,是沒有一些人出來跟用戶交朋友,像小米那樣,跟用戶和粉絲打成一片,本質上還是弱關係,是用戶對企業的關係。

互聯網企業已經有了完善的用戶社區系統,需要做的,是去激活,或者說引爆這些用戶。

2 快消品企業

快銷品有品牌影響力,但是沒有用戶,只有消費者。

第一步,是連接消費者,把他們變成用戶,將對你的品牌和產品有認同感的人聚集起來,從而輸出自己的價值。通過社群實現品牌和用戶的連接,這是巨大的紅利。

3 會員制企業

傳統工業時代,會員制是企業的最高端的商業模式之一。傳統會員制的問題是,它是基於交易的弱關係,根據你的消費給你相應的回報,會員之間沒有社交,沒有建立起強關係。

會員制企業升級,關鍵在於建立強關係。

4 企業社群化

品牌企業內部也要社群化,之前企業內部過於發達的組織性反而會成為運營用戶社群的障礙,這個時候需要扁平化、創客化。

最後,品牌企業做社群,第一步最好說服大老闆親自來做教主,然後做一個小社群(種子社群或社群MVP),讓用戶參與體驗,也讓企業高管和員工觀摩體驗,再發動員工的積極性,複製裂變社群。


摘要:本文圍繞互聯網時代下的網路社群,先從社群以及網路社群的定義入手,對當前存在的網路社群進行分類。接下來討論網路社群給人們帶來的影響,通過這些影響人們得到的啟發是什麼。最後探討一下網路社群的發展趨勢以及個人的總結,表明網路社群是產生社群經濟的搖籃,是互聯網時代下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

關鍵詞:社群;網路社群;管理;社群經濟

1
緒論

1.1 社群的定義

社群是基於社區發展而來,社區是指現實中的地區性的生活共同體和社會關係,強調一定地域空間群體之間的互動。瑞格爾德在1993年提出了「虛擬社區」(Virtual Community)的概念,強調人們通過網路,突破了空間限制,彼此交流溝通,形成「具有相近興趣和愛好的特殊關係網路」。

與社區相比,社群則更加重視群體的交流、分工協作和興趣相投,更加強調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互動。社群成員之間存在著一致的行為目標和規範,類似於凱文? 凱利在《失控》中所說的蜂群思維。社群成員通過長期的互動交流,形成了一定的社群情感基礎。從一定程度來說,社區強調是空間因素,而社群則更加註重人的因素。社群是一個能突破時間、空間,且更加強調實時性、社交性的關係群體。

1.2 網路社群的定義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興起與發展,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逐漸網路化。在各類社交軟體和平台的基礎上,微信群、QQ群、微博群等同步交互的網路社群越來越多,而非同步交互的BBS、論壇等形式的網路社群也在持續發展。網路社群因此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網路社群是由一定的社會關係連結起來進行網路互動的集合體,它有穩定的群體結構和較為一致的群體意識和持續的人際互動關係。從最初的論壇如四通利方、北大清華的校園論壇等到以QQ群為代表的即時通訊社群;從新浪、網易等博客到如人人網、開心網之類的SNS(Social
Network Site)社交網站;從如新浪、網易、騰訊微博等到微信的誕生,各種網路社交平台的發展是互聯網社群發展的基石。

1.3 網路社群的分類

互聯網時代下的社群,是由各種感性的社會人,基於不同的動機、需求,自主創建或自發形成的社群。不同的社群,具有不同的定位和性質。在我們身邊,主要的網路社群類型有:

1.產品型社群

產品型社群的概念源於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是產品,與工業時代相比,產品不僅承載了功能屬性,還承載了趣味與情感屬性。優秀的產品能直接帶來可觀的用戶和粉絲群體,而產品的本質即連接的中介,人因產品而聚合成為社群。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李善友教授認為產品是1、社群是0,產品是基本,但是社群能給你帶來背景,如果沒有社群整體就等於0。

2.興趣型社群

興趣型社群,顧名思義就是基於興趣圖譜創建的社群。互聯網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具有無限延展性,實現了人的自由聚合,人們通過網路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夥伴,從而很便捷地建立各種基於興趣圖譜的社群。因為需求的個性化和興趣的多元化,興趣型社群種類繁多,並各具差異化優勢。在追求自由化、多元化、個性化的社群時代,來自個體成員的非常微小的興趣、非常精細的需求、非常細膩的情感,都能找到同類的人組成社群,個人的興趣因為有了社群的互動而得到共鳴和放大。興趣型社群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是一種長尾市場,具有非常誘人的商業空間。

3.品牌型社群

品牌型社群是產品型社群的一種延伸。當產品型社群發展到後期時,消費者群體將對產品所歸屬的品牌產生信任和情感關係,熱衷於追逐品牌旗下的產品,並對品牌文化產生很強的認同感,於是品牌型社群開始形成。品牌型社群是以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體驗為聯繫紐帶的,消費者由於認同品牌的價值觀而聚合在一起,通過交流、互動產生強烈的心理共鳴。品牌型社群的本質是一種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關係網,其存在的意義在於為消費者提供與品牌相關的獨特消費體驗。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線上品牌社群迅速發展,比如星巴克的品牌社群運營非常成功,通過互動網頁、論壇、博客、在線遊戲等創意營銷,建立了強大的粉絲團;而人民日報2015年在Facebook上的粉絲人數就達到330萬,為中國媒體中之最。

4.知識型社群

知識型社群,狹義上是指企業組織內的員工自動自發組成的知識分享和學習的團體,其凝聚的力量是人與人之間學習的興趣和交流的需求,而不是正式的工作職責或任務。知識型社群能促進企業組織內部的隱性知識的傳遞和知識的創新,激發員工的知識經驗分享和學習能力提升,形成企業組織最寶貴的人力資產。廣義的知識型社群,不限於企業組織內部,是指個體出於學習興趣,為了獲取和分享知識,而聚合的互聯網社群。從本質上說,知識型社群是興趣型社群的一種。2010年年底上線的「知乎」也是典型的知識型社群,通過網友問答和知識分享,為社群用戶源源不斷地提供高質量的知識信息。近期微信上湧現出各種類型的基於微信平台的分享社群,通過邀請行業內的前輩及專家來進行講課分享,從而聚集一部分粉絲。其中比較典型的如起點學院、鳥哥商學院、立知以及VIT菁英匯等。

5.工具型社群

各種社群工具和社群應用,為人們進行社群交流提供基礎性工具。微博、微信、QQ都是典型的社群工具。在社群無所不在的今天,社群已經滲透到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成為一種普遍的日常狀態。在這一趨勢中,社群成了加強實時溝通的一種靈活方便的工具。比如阿里以來往群代替組織架構,實施內部項目管理。越來越多的公司用微信群組織會議、協調項目和處理工作。當一個工作或者學習項目成立時,一個社群就組建好了,整個項目的信息溝通、統籌協調和效果檢測,都可以在社群中實時地進行。朋友聚會時,參與者也臨時建群,來加強交流感和互動感。工具型社群,具有應用性、靈活性、場景性等特點,完全服務於人們特定場景的溝通需要。

2
網路社群興起所帶來的影響

2.1 網路社群的正面影響

首先,由於網路社群的虛擬化的組織形態打破了傳統的緊密型的組織結構基礎,使得社會結構層次更趨於複雜化和多元化。人們通過網路社群構建各種社會關係,展開相應的社會活動,逐步形成了以網路社群為主題的信息社會的基本結構,這是對傳統社會組織結構的有效補充。

其次,在網路社群中,社群成員獲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所獲得信息的豐裕度和即時度也都有了較大提高。人們能夠在各類網路社群就某類問題展開討論,社群所凝聚的群體力量引發的輿論也將是對政府工作的反映與監督。同時各類專業網路社群所交換的各種信息將是一種資源,從大量信息中提取出來的有價值的信息將是知識經濟社會所需要的。而各類基於購物類、遊戲類的網路社群對經濟的發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再者,各種特色的網路社群為人類創造了新的文化載體,它同時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和娛樂節目,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為人類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巨大的文化空間。

2.2 網路社群的負面影響

首先,當網路社群中某些不當言論「先發制人」且逐步佔據主導地位時,一些有責任感的網民的聲音就會被淹沒在狂躁有煽動性言論之中,此時網路社群即成了混淆視聽的擴音器,在某些熱點事件中成了媒體逼視的協從犯。

其次,網路社群的成員習慣於網路交流,這就導致了一切事物都數字化了,各種知識不再是可供批判的體系,而是變成數字化的可操作的工具,一切不能數字化的知識都可能不再受到重視。

再者,社群成員長期在網路中的行為會反過來影響其現實行為方式,使得現實人在實際活動中自覺不自覺地以虛擬人的方式行事,嚴重影響了其人格的發展,尤其是對青少年人格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3
網路社群帶來的思考

當社群變得無所不在,當社交成為隨時隨地的生活狀態,當線上社交和線下生活能夠實時打通,社群就徹底改變了原有的傳播邏輯、社交方式、商業規律和營銷生態。以社群互動為核心的社群經濟迅速崛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社群創建方面

移動互聯網時代,社群無所不在,人們可以更便捷地拓展弱關係,獲得更具廣度和深度的信息交流和資源交互,從而不斷拓展自己的社交網路,提升自己的社會資本。社群的運營者,要善於利用自身的社會資本來塑造明星、樹立標杆,並提升其影響力,獲得粉絲追捧和信任是打造社群的基礎;此外,社群運營者需要不斷地激發粉絲的活躍度,讓社會資本不斷變現成影響力和凝聚力,活躍的社群才有價值。

2.在傳統企業管理方面

在現代管理學中,信任被深入運用到企業組織內外的管理中,改善傳統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不透明競爭現狀。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指出,組織建立的基礎不再是強制力,而是信任。個體與組織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組織與社會之間的誠信關係及其信任度,已經成為影響個體、組織成長及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之一。企業要通過不斷產出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來創造社會價值、獲得社會信任,並且贏得產業鏈上下游各利益相關方的共贏關係。

信任不僅限於改造傳統企業的組織運作形式,在社群時代的組織中,信任更是至關重要。社群的自組織和再生產,必須基於信任才能維繫。社群組織運營的三要素包括信任、互惠和社群情感。在信任的基礎之上,社群用戶之間的交互,能夠進行信息、意義和情感等價值的再生產;通過信任機制、互惠原則的確立,社群成員形成共同的社群情感,進一步加強信任關係。

3.在情感價值感知方面

「理性人」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理性人」是指人都是利己的,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但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充滿習慣、信仰、聲望、信任、情感、衝動等眾多的「非理性因素」。感性選擇根植於日常生活之中,人的感性實踐,包括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體驗感受、心理積澱和行為模式,比理性更能左右人的決策行動。隨著物質商品的極大豐富,感性選擇超越理性選擇成為主流,體驗經濟順應而生。社群經濟是對體驗經濟的進一步深化和延伸,圍繞體驗為核心形成全新的商業生態和運行規律。在社群經濟中,審美意識和情感因素佔據主導地位。人們的本性里天然有對社群的情感需求,在社群交互中產生極大的身份認同和情感滿足。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無時無刻的社群交互,大大激發了用戶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感性得以極大的釋放。粉絲因為認同社群創建者的品牌和人性光輝,才聚集在一起,並且參與社群互動,發揮自主性、貢獻創造力。對社群成員情感體驗的滿足,成為社群運營的核心。只有緊緊抓住用戶的心理體驗和情感訴求,才能形成一個個不同凡響的社群,這也是社群的「魅力人格體」的意義所在。從蘋果到小米,從喬布斯到雷軍,從「羅輯思維」到鎚子手機,都有著獨到的個性主張和豐富的情感表達,其中都蘊含著人們所追捧的「情懷」二字。

4.在社群經濟方面

粉絲經濟興起於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選秀節目,泛指架構在明星和粉絲關係之上的經營性行為。粉絲經濟,是以明星為中心點,數量眾多的粉絲群體對明星周邊產品的消費行為,其本質仍然是一種針對特定產品或明星的單向的消費行為。社群經濟和粉絲經濟有本質的區別。社群經濟由粉絲經濟發展而來,其發展初期具有粉絲經濟的基本特徵,比如「羅輯思維」運營初期,就是依靠粉絲對於羅胖的信任和喜愛而累積知名度,最終讓粉絲買單(支付會員費)。但真正的社群經濟,必然是社群成員之間的多向互動關係,因為這種交互,社群發展到一定程度會自我運作,不斷分享、自主創造,從而進行各種產品和價值的生產和再生產。從這個意義上說,SNS社交媒體因為大量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原創內容生產),就具有社群經濟的屬性。社群能激發社群成員的參與度和創造力,催生多種類型的產品出現,社群內的交流互動和資源配置,因為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催生群體智慧和價值再造。

4
網路社群的發展趨勢

4.1 基於社群的媒體化傳播

當互聯網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從中心化傳播到碎片化傳播,新媒體讓信息交互傳遞,人們正在以一種高效的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連接,社群的基本單位是人。未來信息傳播的單位將不再以人單位,而是以社群為單位,每個人在不同的社群中有著不同的屬性,基於社群的媒體化傳播不僅能夠提高效率,節約成本。重要的是而社群作為一個系統存在,其本身也將具備一定的媒體屬性,傳播內容,並生產內容。

4.2 產品型社群進一步發展

小米的成功讓更多的人開始探索產品型社群的建設與意義。「用戶智造」、「參與感」成了產品型社群的代名詞,產品型社群要做的兩件事情,一是把粉絲變成消費者,二是把消費者變成粉絲。以往企業培養的是用戶,現在企業培養的是粉絲,讓產品和消費者或潛在消費者進行聯結。建立一個產品型社群,不僅是培養一批用戶,更是一種借勢營銷。

4.3 全民參與的商業模式

當相同價值觀的一群人產生強關係後,將會產生新的價值。產品社群讓每個人參與到產品的設計與創造中來,眾籌的模式將創業者和投資者聯繫到一起,但這種模式仍然不夠成熟。當社群推動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方式效率不斷提高,很可能推動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的形成,即社群成員高度參與的創業模式,每個人既是創造者、又是投資者、又是用戶。

5
總結

網路社群是互聯網時代下的產物,它代表著一種新型組織形式的產生,而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也變得格外容易。為什麼在社會網路中關係和連接如此重要呢?因為有了社群,就有了用戶,有了用戶,就有了連接,有了連接,就有了機遇。從事物本身去考慮問題已經與這個時代脫節了,應該去考慮與這個事物連接的一切可能,用互聯網的思維來做遠離互聯網的事情,而網路社群就是這樣一個入口,也是一種商業模式的趨勢。

參考文獻:

[1]王琪.網路社群:特徵、構成要素及類型[J].前言,2011,(1):1-4

[2]孔劍平.社群經濟:移動互聯網時代未來商業驅動力[M].金韶,何川,邱恆明.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50-90

[3]周健.網路社群的影響力探析[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4(5):1-5

[4]周健.網路社群的社會組織特徵淺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1,9(5):1-5

[5]張品良.全媒體環境下網路虛擬社群發展及社會管理創新[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5):1-8


社群,在我的理解當中

可以說是一個在互聯網時代被挖掘出來的一個新的金礦

是一個基於人本身而產生的一個寶藏

這個寶藏的源頭就是人的需求,或是慾望

學習的需求,探知的慾望,社交的慾望,等等

出於不同或相同的目的

一群人聚集起來

這樣就叫社群

同時也就形成了集群經濟

關於如何通過社群賺錢

最為初級的就是那些微商,通過簡單粗暴的銷售來進行變現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就是知識變現,

通過雙方的知識不均等進行知識傾銷

進行變現。

說到社群知識變現

勢必會藉助到一些工具。、

市面上有千聊,荔枝微課等等一些工具

對於微課來說是比較好用

但是他不能運營社群

我個人在用粉絲圈,

給大家種草一波

因為這個粉絲圈我感覺功能蠻全的

適合那些人數多的公眾號

做粉絲經濟

也方便促活

投票啊,熱議話題啊等等

大家去玩玩就知道了~


來點實際的,可以參考下這個論題

一個理想且存在的社區

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希望對你有幫助


推薦閱讀:

社群運營有哪些好的破冰方法?

TAG:社群 | 社群設計 | 社群經濟 | 社群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