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於對職業前景的考慮,「更早生育」對女性來說是不是反而是好事?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姑娘,當心,更多「女性安全」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事實上,我們社會中存在的很多性別不平等現象並不是因為性別歧視本而產生的。加拿大學者Sally Haslanger在其論文《Social structure, narrative and explanation 》中就指出,很多社會不平等都是由於社會結構以及文化背景產生的,而不是由於人們的性別歧視的觀念或者偏見產生的。其中他給出了下面這一個例子: 「 Larry and Lisa are employed at the same company in comparable positions and make the same salary. They have a child, Lulu. They desire to be equal co-parents of the child; however, Lisa is eligible for paid maternity leave and Larry is not eligible for any paid parental leave. They cannot afford to have Larry take unpaid leave. Lisa takes parental leave and because of her experience in the ?rst three months, she becomes the primary caregiver; when she returns to work chooses a more ?exible schedule. Ten years later, Larry』s salary is signi?cantly higher than Lisa』s, which gives him more power at home and in the workplace」 事實上,在這個例子之中,不管是老公Larry還是夫妻兩的老闆都沒有任何對於女性的性別歧視。然而,僅僅由於工作途中懷孕生子導致事業中斷,Lisa之後的職業發展便遠不如丈夫Larry。這種不平等便是由於社會結構與文化背景導致的不平等,與性別歧視的觀念無關。 好了,以上是背景介紹,我想表達的是,即使在西方性別歧視觀念已經不重的今天仍然存在這種社會結構導致的不平等,就更不用說中國這樣性別歧視仍然很重的地方了。所以我個人覺得,就生育問題對於女性職業前景的影響來看,在制度建設不健全以及人們的觀念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最實際的應對方法反而是早生育。因為只有將生育時間提前才能避免職業生涯中斷的情況。比如在二十五六歲就已經生了孩子的話,那麼以後將近三十年的職業生涯就能是連貫的了,更有益於女性事業的發展。 當然這種觀點可能會遇到反駁,即忽略了中國現在仍然濃厚的家庭觀,即如果女性過早生育,反而造成了她以後更沒法回到工作中去。這確實是個很棘手的問題,因此我才在知乎上求答,即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生育對於女性事業發展的不利影響?希望大家理性討論,拒絕撕B。
這個問題的描述其實很好地捕捉了一部分高教育高收入伴侶的困惑,但我們先來看一下在問題的假設中,已經假定了哪些事實:
1. Larry和Lisa都有工作,而且他們在同一個公司工作,收入相同。這意味著兩個人有著相似的教育水平。對於很多中國的家庭來說,妻子的教育水平和收入常低於自己的丈夫。那麼如果必須有一個人放棄自己的職業,不管是這對夫妻自己,還是各自的父母,都一般會假定這個人應當是妻子。
2. Larry和Lisa想要在家庭中承擔平等的責任。對於很多中國家庭而言,特別是在收入較低的家庭中,願意在家庭中承擔平等責任的丈夫並不多。3. Lisa生完孩子以後重回工作崗位,她被允許靈活地安排自己工作的時間。可以靈活安排工作時間就使得Lisa不需要辭掉自己的工作來照顧孩子。但在一個不那麼人性化的的工作環境中,Lisa可能不得不辭職來照顧Lulu。4. Larry和Lisa只有一個孩子。如果有了第二個或者第三第四個孩子,Lisa很有可能不能繼續自己的工作。特別是當社會中對於生二胎的壓力大多施加在女性身上的時候,Lisa想要頂住這種壓力,就更困難了。5. 即便十年之後,Lisa的工資遠低於Larry,她也沒有被要求離開工作崗位如果在一個社會中,對於個人事業的追求有著一種不以為然的態度。那麼「你反正掙的又不多,幹嘛不回家帶孩子」的觀念,很難不影響到Lisa。這些假定的事實都有利於Lisa在職場中發展自己的事業。但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是中國社會現實中,我們還要考慮到職場對於母親的歧視,社會認為養育孩子主要是母親責任的觀念,對於女性發展事業不以為然的態度,雙方父母想抱二胎的壓力,對於「完美母親的期望」等等,都可能會影響到Lisa生完孩子之後的處境。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女人只要生孩子,事業就一定會受到嚴重影響?即便和丈夫曾經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生完孩子之後也無可避免地會逐漸落後,最終在職場中失去權力?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看問題的假設中又假定了哪些事實我們是可以改變和推翻的:1. Larry沒有帶薪產假,所以他決定不休產假不得不說,這確實是絕大多數夫妻要面對的現實。即便丈夫再想和孩子相處,沒有父親產假也是一個硬傷。所以,如果立法者可以立法規定父親也有權休產假,或者可以選擇一些給父親帶薪產假的公司,夫妻雙方自然可以更容易平等地承擔家庭和養育孩子的責任。當然,對於男性來講,休產假本身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但如果一個男人可以在自己的妻兒最需要自己的時候陪伴在她們身邊,還有什麼比這更浪漫的告白呢?如果不休產假的唯一顧慮是休產假期間沒有薪水,那麼是不是夫妻可以提前計劃好生孩子的日程,攢下一部分的錢,這樣男性也可以休一段時間的產假,照顧自己的妻兒。2. 在Lisa生完孩子之後,只有她有產假,所以她成為了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但是如果說,在社會現實下,父親就是沒有產假,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母親一定會成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呢?Brigid Schulte在她Overwhelmed一書中提到,很多時候母親在孩子出生後的前幾個月承擔了大部分照顧孩子的責任,所以她們在做照顧孩子時會更得心應手。而父親則因為相處時間較少,照顧起來比較笨拙。這個時候,很多人本能的反應是「這一定是因為女人更適合照顧孩子」。但其實,這完全只是因為母親跟嬰兒相處的時間更多,練習得多了也就熟練了。所以,對於想要承擔平等養育孩子責任的夫妻來說,當父親看起來笨手笨腳的時候,給他機會去練習。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想要熟練地照顧孩子,都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如果從一開始母親變成了主要照顧者,就認為一切都自己來做比較快比較好,在某種程度上是剝奪了父親照顧孩子的樂趣。3. Lisa選擇了靈活的工作時間來照顧孩子。當有了孩子之後,是不是意味著必須有一個人放棄自己的事業?也許不是。
在很多工作環境中,比如說美國律所中,由於性別偏見,如果男律師下午三四點離開了律所,大家會以為他去見客戶了;而如果是女律師同一時間離開了,大家可能就會覺得她去接孩子了。根據每一對夫妻情況的不同,也許我們不需要要求一方放棄自己的職業發展,而是多溝通多有效安排工作時間。雙方都繼續發展自己職業並不是不可能。特別是在中國社會中年輕夫妻的父母一般都願意幫著照顧孩子,這對於很多西方的夫妻來說,簡直是難以想像的福利。回到題主的問題,女性是不是應該儘早生孩子。
我認為不是。生孩子並不是一個責任的結束,而是人生中最大的責任的開始。即便一個女性20歲剛出頭就生了孩子,如果她的家庭中認為養育孩子就是她一個人的責任,這對於她的職業發展怎麼可能不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呢?Brigid Schulte在她的書中認為,想要最小化生孩子對於女性職業的傷害,應當做到以下幾點:1. 找到一個願意平等承擔家庭責任,並願意支持你事業的伴侶。怎麼強調這一點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如果你的丈夫認為養育孩子是你一個人的事,那麼想要在養育孩子的同時,發展自己的事業,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概率,實在太小了。之前寫過一篇專欄文章圍觀美國法律界大佬秀恩愛:最高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和她的丈夫 - 在亞美利加做律師 - 知乎專欄,關於美國最高法院金斯伯格大法官。她和她的丈夫是我見過的最美好的婚姻關係——平等、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在那個對女性非常歧視的年代,他們在一起生育了好幾個孩子,但她依然踏上了美國法律界金字塔的頂端。It is possible。2. 摒棄對自己必須要做「完美母親」的要求
「完美母親」不意味著你要每分每秒都看護在孩子身邊。讓父親也嘗試著去照顧孩子,即便一開始有些笨拙,母親也不是一開始就會照顧嬰兒的嘛!對自己的善意也是對孩子最大的善意。3. 如果你希望你的伴侶做什麼,明確地說出來溝通,溝通,溝通。你也許會驚訝於你的伴侶想要的東西和你以為他想要的完全不一樣。如果你想要他做某一件事,明確地說。當然,即便一個女性找到了完美的伴侶,摒棄了「完美母親」的要求,夫妻溝通非常有效,在歧視盛行的社會和工作環境中,依然很難像男人一樣不受那麼多限制地發展事業。所以最終我們還是要改變這樣體制和文化——給女性更多發展事業的機會,給男性更多承擔家庭責任和享受家庭快樂的機會。但不論在什麼樣的體制下,生孩子一定會對女性職業產生影響。但人生中什麼重大的變化不會呢?人生的每一個決定都是這樣,想清楚你想要什麼,又願意付出什麼;找到適合的那個人,做好一切可能做的準備,然後坦然接受生活的不可預知。現有的回答大多建立在自己的經歷或主觀感受之上,作為一枚未來的女博士,答主也曾深深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並也為此查閱了一些學術研究。簡單的答題目錄如下: Part 1 為什麼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那麼難? Part 2 扒一扒國內外相關學術研究 Part 3 從學術研究延伸出的建議
Part 4 一點自己的想法
(Part 1、2偏學術,覺得枯燥可略看,再跳至Part 3、4)--------------------------- Part 1
首先解釋一下,為什麼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那麼難,為什麼依據主觀感受,或者通過簡單比較自己周邊女性的工資情況來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太靠譜的!除了樣本有偏以外,核心問題是內生性實在太嚴重了!
1. 生孩子與女性勞動參與率以及工資率低互為因果。
?從勞動參與率來說,一方面有孩子(或孩子個數更多)的女性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照顧孩子,會導致其減少工作時間,甚至最終退出勞動力市場;但另一方面,那些工作本就比較清閑或是家庭主婦的女性,有更強的意願生孩子(或生多胎)。所以,到底是生孩子導致工資變低,還是工資低的人本來就更願意生孩子呢??從工資率來說,一方面,像題中所描述的,生孩子會導致女性的工資下滑(或者是喪失潛在的晉陞機會);但另一方面,工資率低的女性生孩子的成本(或者說是代價)也相對更低,從而她們也會更願意生孩子。生孩子與女性工資率低,孰又是因,孰又是果呢?2. 不可觀察的異質性,也就是說有一些難以觀察到的特質同時影響著女性生孩子和勞動參與的決策。比如說,女A和女B今年都30歲,學歷背景也都差不多,女A天生就比較有事業心,女B則更顧家。有事業心的女A工作更拼,月薪8k,一心撲在事業上,也沒有太考慮生孩子;顧家的女B則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家庭,28歲就生了孩子,但月薪只有5k。表面上看起來,女A沒孩子女B有孩子,所以是生孩子導致B的月薪比A低了3k么?但事實上生孩子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女A和女B的工資差異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兩人事業心進取心方面的差異,但這一點卻是難以觀測和量化的。
因為以上兩個原因,要判斷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生孩子對職業發展的影響,就需要召喚嚴謹的學術研究啦!(也就是說再複製一個一模一樣的你,一個生了娃,一個沒生娃,比較兩者工資的差異才是我們最終尋求的準確答案。但這在現實中是做不到的,但經濟學學者們總還是有其他辦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扒一扒國內外的相關文獻。--------------------------
- Part 2
從上世紀80年代起,經濟學學者們就注意到「生育陷阱」的現象,即女性的勞動力市場表現(如工資收入和勞動力參與率)和勞動力參與率有著負面的影響。為了深入分析這個問題,解決內生性,這些文獻採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類:
1)聯立方程 (Cain and Dooley, 1976; Fleisher and Rhodes, 1979; Hotz and Miller, 1988)2)利用panel data 構建固定效應模型 (Waldfogel, 1995, 1998; Waldfogel,1998; Joshi et al., 1999; Lundberg and Rose, 2000; Anderson et al., 2002; Gangl and Ziefle, 2009)3)工具變數,孩子數量常用的幾個工具變數如下: a. 是否生了多胞胎 (Rosenzweig and Wolpin, 1980; Bronars and Grogger, 1994; Angrist and Evans, 1998; Jacobsen et al., 1999; Ca′ceres-Delpiano, 2006, 2012; Vere,2011; Hongbin Li et al.,2015; Silles, 2016) b. 有性別偏好時,第一胎孩子的性別(Angrist and Evans, 1998; Cruces and Galiani, 2007; Daouli et al., 2009; Ebenstein, 2009) c. 是否患有不孕不育症(Hotz et al.,2005; Cristia, 2008; Agu¨ero and Marks, 2008, 2011; Ashcraft et al., 2013),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不孕比數比」,該指數是從醫學及生理學文獻中獲得的不同年齡段的男女懷孕失敗風險概率的比率,依據父母雙方的年齡測算而來(賈男等,2013)。但是,但是,但是,令人憂傷的是,以上文獻並沒能得出統一的答案!多數認為「生育陷阱「的確是存在的,少數認為不存在。但有2點值得注意:第一,近幾年認為「生育陷阱」不存在的文獻佔比呈升高趨勢;第二,相較於以發展中國家女性為數據的文獻,以發達國家女性為數據的文獻認為「生育陷阱」存在的比例更高。
接下來,我在國內和國外的比較TOP 的 journal 上選取了比較近期的4篇paper,與大家分享。(註:這4篇文章採用的方法都是工具變數,因為個人認為在這個問題上用工具變數比聯立方程和固定效應能更好地處理內生性。)
- 第1篇:中國城鎮女性
賈男等(2013)在《工資率、「 生育陷阱」 與不可觀測類型》(《經濟研究》2013年第5期)討論了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作者做的一個描述性統計。下圖的橫坐標是生育年齡,縱坐標是工資率(i.e. 小時工資)。可以看到, 雖然 25 歲左右生育的女性樣本最多, 但這部分人的工資率卻是較低的, 而 30 歲左右生育的女性工資率最高。
(註:作者的數據來源是CHNS,選取了其中年齡在 17—52歲之間,且生育年齡在 20—41 歲之間的城鎮女性。最終的城鎮生育女性人數為 449 個,樣本觀測值為 926 個)另外,看這個圖的時候,其實我會有些迷惑,為什麼35歲左右生育的女性工資率會下降的那麼快,比25歲生育低那麼多....有點不符合我的直覺...但作者沒給解釋。圖中工資率是根據CHNS 2010年公布的個人工資收入(工資和獎金的總和)插值以後的數據計算而來,並不是每個女性生育當年的數據,所以可比性較差,可以看著玩玩。為了克服之前提到的內生性問題,這篇論文採用了非線性轉換、工具變數和混合密度估計方法。然而,我目前的水平還難以從技術層面評判這篇文章的好壞(羞愧捂臉...我會好好學習的...),但還是覺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文章的思路。
女性的生育時間到底怎樣決定的呢?作者認為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類型(如下圖示)。一種是內生類型,如果有的女性已經預期到生育對職業發展的負面影響,加之避孕手段的普及,那麼她們就可以選擇生育的最佳時機以最小化生育對工資產生的負面影響。因此, 存在一部分女性, 可能會內生地選擇生育的時間。簡單來說,就是生育年齡由自己決定。另一種是外生類型,這部分女性不避孕或避孕失敗, 其生育的最終結果是外生決定的。
根據作者的回歸結果表明,對於不同類型的女性,生育的負面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對於外生類型,生育當年的工資率會下降 17. 6% (並且只對當年工資有影響,前後幾年幾乎都不受影響),而內生類型的工資率雖然也降低了,但這一影響在統計上並不顯著。可能的原因是:內生類型的女性有計劃地進行生育決策, 她們選擇在工作狀態不穩定、收入較低時推遲生育, 而在收入較高時生育, 因此生育對其工資率的影響不顯著。- 第2篇 中國農村女性
說完城鎮女性,來看看農村女性。Hongbin Li et al.(2015) 利用生雙胞胎這一自然實驗,考察了生育對農村父母雙方勞動供給的影響。研究發現,雙胞胎導致的孩子數目增加,並沒有影響農村父母的勞動供給,卻顯著增加了與祖父母同住的概率。數據來源是Chinese child twin survey,調查範圍包含了雲南省昆明市下屬的14個縣級市。
- 第3和4篇 其他發展中國家女性
Agüero
Marks (2008) 在AER上發表的 「Motherhood and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Evidence from Infertility Shocks」 研究了孩子數量對女性勞動參與率的影響。OLS結果顯示,孩子數量對勞動參與率有負面影響。但將「是否患不孕不育症」作為工具變數的2SLS回歸結果顯示,孩子數量對勞動參與率並沒有影響,有孩子並不是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阻礙。補充一點,作者數據來源是秘魯、哥倫比亞、玻利維亞等共6個拉丁美洲國家DHS的數據。
時隔兩年,這兩個作者又在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上發表了「Motherhood and Female Labor Suppl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Evidence from Infertility Shocks」, 研究思路大致相同,但是將數據擴充為了26個發展中國家,同時考慮了測量誤差,還納入了unpaid的女性(上一篇只包含了paid的女性)。全樣本(下表Panel A)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子樣本(Panel C)的回歸結果顯示,生育對女性勞動參與率基本沒影響。但Panel B 和D顯示,生育會降低年輕女性和生活在低收入國家女性的勞動參與率。- Part 3
終於到重點了!前面說了那麼多,根據這些研究,我們得到哪些建議呢~
1. 擺正思想,不要有畏難情緒[微笑臉]。表面上看,孩子數量與勞動參與率和工資率有明顯的負相關,但很大程度上這是女性內生選擇的結果。也就是說,很多女性是因為能從孩子和家庭中獲得更多辛福感,而主動放棄了叱吒職場的機會,而不是被迫為之。再說了,即便你是女強人類型,生育對職業發展的影響多半也沒有你想像那麼大!很有可能只是是一個短期影響!
2. 做好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來子[認真嚴肅臉]。第1篇文獻表明了,外生型女性會比內生型女性受到更大的衝擊。所以大家要儘力避免這樣的措手不及,打亂你原本的人生路徑。
3. 儘早進行長遠規劃,與另一半共同協商生育的最佳時機以最小化生育對工資產生的負面影響,並有計劃地實施。雖然根據描述統計顯示,30歲左右生孩子的女性工資率比較高,但大家所處的行業、職位等等千差萬別,對於早生好還是晚生好,我想並沒有一個統一答案,最好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4. 針對比較有事業心的女性,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請父母或保姆幫助照看小孩。但與此同時,你也會喪失很多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這都需要自己權衡取捨,有舍有得嘛。
其他答主已經提出了很多有智慧的建議,重複的我就不贅述了~- Part 4
最後,還想對這個問題本身發表一點看法。
在中國,家庭主婦(或主夫)似乎被當作一份沒什麼技術含量的身份,很難得到重視和尊重。一方面,可能是長久以來的社會文化因素使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家庭付出的價值難以被量化,不像你在職場上,你的工資能較好的體現你的價值,而我們天生容易去追求做那些價值容易被量化的事情,忽視那些價值難以被量化的付出。歐洲一些國家在制定稅收政策的時候,有這麼一條規定,當夫妻雙方收入差距超過一定程度,就會提高對低工資一方的稅率,以此激勵低工資的一方放棄工作,回歸家庭。因為他們認為孩子是一個國家未來的財富,養育孩子和處理家庭事務也是一項富有價值的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家庭主婦也是一份能實現人生價值的工作,在我們進行職業決策時,或許也可以把家庭主婦納入考慮項。
另外,當我們在探討女性因為生育而「被迫」更多回歸家庭的時候,是否意識到,有一部分男性也「被迫」放棄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更多承擔起養家糊口的責任。題主在題干中也提到,這種不平等是由於社會結構與文化背景導致的不平等,與性別歧視的觀念無關。在進行家庭分工的時候,我們習慣以性別作為劃分依據,囿於「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但是,實際上,我們更多地應該以比較優勢和個人意願作為家庭分工的依據,擅長家務事、能從家庭得到更多幸福感的一方就更多回歸家庭,能從職場得到更多成就感的一方就更多承擔養家糊口的責任。當我們在看到「女強人+家庭主夫」這樣的分工模式,不再投以訝異的目光,不再說男方吃軟飯的時候,或許也是女性的職業發展道路更加順暢的時候。
(完)
懶得整理參考文獻了....相信你們也不會在意這些細節的....並不是。
題主雖然寫了一大段,但觀點只有一句:「因為只有將生育時間提前才能避免職業生涯中斷的情況。」
那麼,對於個人職業的發展前景來說,「中斷」是不是唯一會造成傷害或是會造成最大傷害的因素呢?顯然不是。先看看會對職業發展前景造成傷害的內在因素有哪些(只談內在因素是因為外在因素不受個人選擇的影響):
起步低(天賦、受教育程度、技能掌握熟練程度等)可支配資源少選擇的職業是否與個人特質相匹配進入平台期……等等由此可見,「職業生涯中斷」並非是唯一對職業發展前景有影響的內在因素而以上列舉的很多因素都可能對職業發展前景造成不可估計的重大影響,排名不分前後,情況因人而異那麼「職業生涯中斷」是否一定是壞事呢?
必須提到的一點是,在中國經濟轉型之後,現在的跳槽率和過去相比已經高了許多(暫無數據支持),尤其對於很多非傳統企業和事業單位來說,現在基本上沒有「終生職業」一說了也就是說,在個人的職業生涯中,總會有一次或多次主動選擇中斷事業生涯的時候,就是跳槽這種「職業生涯中斷」很多時候不是壞事,而是作為獲得更高薪資、更好平台的一個途徑和手段接下來看看「將生育時間提前」這一策略。
如果想要職業生涯完全不因為生育而被打斷的話,(舉個極端的例子)生育時間應該提早到進入工作之前,法定生育年齡是20周歲之後,按照8歲上小學的義務教育規定,20歲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大學。那麼一個20多歲的女大學生是否已經做好了生育和撫養後代的準備呢?1、有沒有撫養後代的經濟能力(大部分都無法獨自承擔,需要求助家庭)2、有沒有生育後代的心理準備(中國的青年比較晚熟,因為上大學之前的人生基本都用來接受通識教育了,至於個人人格的完善成型,很多人是在大學期間甚至到步入社會之後逐漸完成的)3、有沒有合適的伴侶對象:一個女大學生遇到的男性對象是否已經具備成熟的人格?雙方是否對對方已經有清楚的認知、決定以後可以共同組建家庭、養育後代了呢?4、假如在大學期間要專註達成以上問題的最優解,對學業是否會有負面影響呢?假如一個女性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並在步入職場之前生育了後代,是否一定是好事呢?
1、有可能因為延長對後代的照顧時間,喪失自己的「應屆生優勢」,導致面臨求職困境2、求職面變窄,對地域和工種的選擇範圍更窄(因為要兼顧嬰兒)3、換工作的自由度下降,穩定性成為考慮的重要因素,這在步入職場初期不是好事。因為毫無經驗的個人在初入職場的時候,馬上找到最適合自身發展的工作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會通過跳槽來進行調整——而跳槽是有成本的。擁有後代的職場新人,對於成本的承受能力,相比其他人是更加低的。4、時間的分配上,家庭佔用了工作和社交時間,對於職場新人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
也就是說,當一個女性選擇生育優先之後,她的職業發展前景很可能會面臨上面提到的其他種種限制職業發展的因素,比如因為喪失了應屆生求職優勢導致的起步低、流動性低導致個人所從事的職業與個人特質並不匹配等等。再分析一種情況,就是題主說的二十五六歲已經生育了孩子,算是進入職場後的1-2年,那麼:
該打斷的其實還是打斷了,那就不是本題討論的範圍了,只是早生和晚生的區別。二者其實各有利弊,看個人怎麼權衡。在職業發展積累期(早生)意味著母體年輕、恢復能力快,但也意味著經濟基礎可能比較薄弱(買房了沒?),另外進入職場的早期其實也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新人在此時顧慮少、可能性多、發展迅速、升職快,此時選擇生育意味著在生育和積累中選擇了生育,那選擇了進行職業積累的其他人可能就會在專業技能和經驗方面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在職業發展成熟期(晚生)則可能經濟基礎優渥、選定並磨合成功的人生伴侶、擁有成熟的一技之長,就算休完產假返回職場也不容易面臨失業的窘境;但此時可能會面臨產婦年齡偏大導致身體狀況不如從前、以及在職場上掌握的資源多,一旦放棄就難以重新撿回的局面。PS:假如女性已經在各方面都做好了生育的準備(有經濟基礎、生育的心理意願、合適的伴侶、滿意的工作),那麼幾歲都是合適的。
看一下社會發展史會發現,生育年齡其實在不斷推後。古代女性15歲就算成年,出嫁時間甚至更早。而在現代社會,越是發達的國家,婚姻和生育的平均年齡越大。當生育不再成為一種硬性規定的時候,它應該是個人理性的選擇。既然題主的目的是為女性的職業前景考慮,那麼其實對於女性來說,「完善自身」應該先於「生育後代」。不要著急,匆忙之下做的決定不一定是正確的,深思熟慮之後會發現人生有更多選擇。現身說法,對於我一個還是渴望事業、工作的女性而言,真心不是。
我27歲,截止到今天女兒還不滿百天。我和先生覺得孩子就是自己的責任,所以我們兩個照顧小孩(免責聲明:沒有說有老人帶不好或者把孩子丟給老人是不負責任的意思),所以我辭職在家。在此之前我已經工作3三年並且工作時間相對自由,業餘寫小說,每年能讀五十本以上的書,還會抽時間學小語種,但是現在卻完全處在一種讓自己陌生的狀態里。我的生活很難回去我自己安排自己時間的狀態,無論我是想寫小說、寫專欄還是看書,都要有個前提:孩子在睡覺或者自己玩兒,否則孩子一哭一鬧根本什麼都做不了,連出門都要計算好時間,提前安排好東西,1個小時務必要趕回來。經歷了這幾個月我完全明白了一個現實,就是有孩子這樣的責任在,你很難回去自己肆無忌憚的日子,無論是拼搏還是玩樂。雖然我並不認為孩子會毀了我的事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你不能生完孩子就覺得自己盡完義務了可以開足馬力去工作了。我不是很同意問題最後中引入的「依然濃重的家庭觀」這個概念,在我看來女人有了孩子勢必會發生變化,將自己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分給孩子,這是天性,也是責任。要接孩子放學還是要加班?要陪孩子玩還是要應酬客戶?能不能離開孩子接受長時間的出差?等等一切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另外,即便你可以長時間出差,出門的時候總會有人跑上來問你,啊,你出差了你孩子怎麼辦?——可惡的是這個問題從來不會有人問你老公。這大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家庭生活的常態吧……
而就進入職場而言,有一個孩子的,會關心這些事兒的公司也會擔心,現在國家允許二孩,你要不要再生啊?
……你要生完2個再出去工作嗎?以及,「生完孩子」的概念又要定義成什麼樣呢?是生完了坐完月子,把孩子丟給老人帶?還是照顧孩子到3歲等孩子上了幼兒園?人生沒有捷徑,只關乎各種各樣的選擇。自己覺得開心就好。某種程度來說,開一個永不可能生育的醫生證明對女性的幫助最大。
我相信如果女性生育的早,反而不利於職業前景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在大學畢業就結婚生子,她們並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在孩子落地的幾年,女性可能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照顧孩子的重任。那麼等到她能夠重整旗鼓,走向社會的那一天,她其實已經錯過了最佳擇業時間和職業發展的空間。她在這幾年裡已經不再能夠適應所謂的辦公室生活了,就想曾經在ted演講里看到一場精彩的演講所說,這些女性不僅在心理上會產生畏懼害怕不被認可,而且這也是為什麼再入職培訓日益走俏的原因。那麼我們反過來看,如果一個女人能夠在婚前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那麼即使結婚生子她也能夠在她基本的休假里時刻清醒的認識到,她是屬於公司的。她有一天還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有了家庭的她們,這樣一來也會更加努力得工作,所謂良好的職業前景不就是從此展開了嗎?
首先,如果你想要以後的職場發展順利,提前生育當然是最好的,只是你得保證小孩子吃穿住用行不能太差,所以你老公得有錢。
其次,如果你想要以後能提供給孩子各方面的好條件,晚育當然也是最好的,只是你得考慮那些條件不錯的異性是否還是單身。 再次,如果你想要以後的職場發展順利,又想有能力給孩子提供各方面的好條件,你老公得有錢還要顧家。 不論你選擇哪一個,都有相對要付出的代價,每一個選擇的後果都是有利有弊。個人認為和國家發展以及國家政策政策問題有適當關係,國家如果能給予企業里對於這種人員暫時流失的適當補貼,企業減少了人員流失帶來的損失也就不會在錄取的時候對女性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限制。只是在中國,有很多的社會問題,我們政府採取的方式是國學中的中庸之道,問題沒有爆發之前是不會有很明顯的措施。比如非典和禽流感,在問題剛出現的時候,只是醫院通過媒體讓大家知道這些癥狀是什麼怎麼做措施,爆發以後,有一些必要的公共場合都封鎖了。所以除非所有的女性同胞因這類問題來個大規模的全球暴動,國家就會關注和出台各種政策了,否則,最多也只是現在企業的福利。(PS:我只是打個比方,沒有真的要搞暴動,不要和諧我(?ˉ?ˉ?))像女性職場的這類問題長期存在,解決這類問題困難略大,建議女同胞多發展自己興趣愛好,利於平衡在社會中承擔不同角色的壓力而引起的消極情緒。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一個選擇,人的大半輩子都是在做這樣那樣的選擇。不論是否早育或者晚育,做好準備承擔每一個選擇帶來的後果和責任,遇到那個你願意為之付出而感到幸福的人,很多犧牲你都會覺得心甘情願。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同樣,也沒有絕對完美的選擇。題主問的是一個個人策略問題,即面對社會既有的性別不平等之狀況,應採取怎樣的個人策略減少女性受到的不利影響。
對於這樣一個以「職業發展」為目的的策略性問題,最佳的策略就是不生育,或生育後把撫養責任拋給父母,再或等到女性事業穩定到一定高度時再生育。然而在中國當下的社會現實中,無論怎樣都無法徹底避免因生育造成的對女性的職業損害。這便說明,社會現實中的性別不平等狀況非常嚴峻,難以逃避,不能用簡單的個人策略來解決。
題主的問題,我猜測是對於某些觀點背景提出的。這些觀點背景,想必是泛女權輿論提倡生育時間自由,反對父母親戚等人催促女青年儘早結婚生育。在我看來,泛女權輿論之所以對這種早生育的傾向持批判觀點,主要是由於:
1. 女權主義反對以生育和家庭價值衡量應作為原子個體獨立的女性。父母親戚的催促生育的言論往往將女性的價值功用化為生育的機器和家庭的零件。
2.女權主義反對社會將女性與婚姻和家庭捆綁,因婚姻和家庭的紐帶而否定女性的事業前景,並將家庭和撫養責任單方面施加到女性。
這些觀點是基於一個理想目的,就是女性作為獨立個體的徹底解放。題主的個人策略顯然無法達成這種理想狀態。因為總會有些女性在當下階段就是不想生,這當然所屬於個人自由。所以題主的策略在泛女權輿論面前是不討巧的,甚至會被一起批判。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要解決,還要強化社會制度促進「考慮到差異的平等」,即基於女性因生育而收到的不公正待遇,採用適當手段進行優待作為補償。但這種優待當前在題主提到的那篇論文的事例中,顯然是無力和不足的。所以問題就在於,如何衡量不平等的大小,如何進行恰到好處的補償,以及如何去除人們根深蒂固的偏見。不是,早生育意味著沒有掌握嫻熟的工作技能就中斷了職業生涯。那麼等到她回歸職場時,她既沒有優於別人的技能,又背負著各種因孩子和家庭帶來的負擔。她甚至比不上一個畢業生,因為畢業生工資低,負擔小,可以加班,可以為工作付出更大。一般女性掌握越多的經驗和資源回歸職場時阻力才會越少。
能不能不生,=_=
生孩子有什麼好的=_=我要雇保姆。=_=寶寶三歲,我現在就是事業中斷的狀態,身邊朋友談到我的狀況都覺得可惜。原本我的收入高於丈夫,但兩家父母覺得我,作為母親,能更好照顧孩子,所以我成了全職媽媽,曾經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法語,現在連買個菜都算不清了。你們或許會說,很多媽媽帶著寶寶,一樣有自己的事業,我也很羨慕他們,我寶寶作為早產兒,除了十分體弱多病,就是需要做康復,所以我需要投入幾乎全部的精力,孩子爸爸在寶寶一歲的時候就去外地工作,一周回家一次,很多次我覺得其實這樣的婚姻唯一的意義是,周末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是倆個人。但是,僅此一點,就讓我對這樣雞肋的婚姻做出保留。我想,在彼此不論是經濟還是精神更成熟的時候去生育,對彼此還是孩子都更好。這是我的切身體會。
更早生育你是想把養孩子的責任全扔給父母?
如果女性早早生育,首先財力無法支撐,其次學歷低事業起點就低,第三家庭和事業無法平衡,必定家庭付出更多。我認為女性晚婚晚育就能解決些個問題。女性先打拚事業10年,擁有足夠的事業成就,財產地位,再結婚,那麼成功的婚姻也水到渠成,35歲左右生孩子,也會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哪怕歇2,3年也不會影響事業。 不同追求的人當然有不同的選擇。簡單分為兩種人:一,職業女性 認為培育優秀的下一代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自身發展更重要。這類女性在30~35歲事業小有所成之後生育最有利。二,學歷低還沒有上進心的女性 對事業無所謂更重視家庭且自身價值隨著年齡上升而不斷貶值,當然早婚早育更好。為說明職業女性舉三個栗子:何澤慧,屠呦呦,吳健雄。這三位有傑出成就無需細說。她們生第一胎的年齡分別是34,33,35。她們都工作到了80歲且都很長壽。另外,中國社會的女性家庭本位的傳統觀念還很深,短時間難以消除。女性被迫付出更多精力在家庭上。我認為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是:男女在子女教育上應承擔同等的責任。社會也應保障女性帶薪產假。任重而道遠……
怕生育年齡影響職業前景的女性,大部分應該是比較重視教育的吧?早早生了孩子,在教育上得花時間吧?其他女性生育的時候她是不用餵奶了,但是她比同齡人更早得投入到對孩子的教育進程中了啊。養孩子要花精力,那放到工作上的精力就少了。
如果只是怕因為在27、8的生育受到不公平待遇,23、4或者33、4生育就好了。如果要想在職場大展拳腳,只能晚生。人啊,別太貪心。對家境一般的人來說,頂好的職業發展和頂好的家長角色不可兼得。如果兼得了,八成得透支生命。我想把這個問題換個角度來回答,如果要在早生育和職業上找到一個「相對平衡」的點,需要哪些方面的條件?
回答問題前,先簡單介紹下我的情況。我大學本科畢業後在諮詢公司工作了四年,因為一些主客觀原因,2015年懷孕後即辭職,現在在國外獨立全職帶寶寶,坐標倫敦。我們是普通的小康家庭,在英國生活期間基本沒有依賴家裡面,即使在我辭職以後。我自己本人目前在積極的尋覓新的工作機會,希望在事業方面重新起步,所以在事業和生寶寶的事情上思考了很多,也做了很多研究,在此和大家分享。
其實無論女性自身的教育程度高低,總是有早生育的,晚生育的,和不選擇生育的。而在這幾類裡面,我個人覺得早生育的女性可能遇到的各方面的挑戰是最大的。因為早生育意味著你要更早的去承擔養育孩子的責任,這對於一個家庭的經濟能力,教育能力和自我心理能力要求還是蠻高的。跟這個相關的Stakeholders(利害關係者)有哪些呢?他們可以起到啥作用?1.女性自己
不要抱怨現在的狀況,去積極的尋求改變,更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該放棄地不必要的娛樂就丟棄吧,把一切當作挑戰來面對。不要輕易盲從一些建議,比如女人生了孩子就安安穩穩地相夫教子,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想上學,就去申請。在信息如此發達地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利用在線平台完成更多內容的學習,夯實自己的競爭力。如果你想凱歌公眾號,就開吧,即使你沒有堅持下來,但也曾經踏出了這一步,知道自己需要改進提高的地方。不要去顧及和擔憂更多的事情,把自己可以努力地地方做好,堅持下去。那些細枝末節的與長輩們可能會爭吵的頭痛的尿不濕該不該穿,孩子應該這樣那樣,去年糕媽媽,大J小D的微博上找到那些科學的文章給他們看。既然要講道理,就科學地回應吧。我在當媽媽後,碰到了好多特別棒的榜樣,包括奴隸社會的李一諾, 年糕媽媽和大J小D的大J,還有Helena Morrissey,吉田穗波以及Sheryl Sandberg,當然還有更多的人。 讀讀她們的故事,學習一下她們的方法,總是醍醐灌頂,給我新的力量。要讓自己心情好,更向內聽自己的聲音,堅持,給自己更長久的時間去成長。只有我們自己好了,家庭才會好,寶寶才會更好。我這裡特別想說,因為現在常常感覺社會的不平等,但也必須要承認信息化帶來的扁平化社會又創造了如此多的機會,作為媽媽,也不要忘記給自己充電,知識真的還是非常有力量的。同時,作為媽媽,我們也會可以選擇不同的工作類型,兼職,自我僱傭。這些機會在多元的社會下會越來越多。然而,我們也確實需要更多人的支持,比如:
2. 丈夫
丈夫應該更多的和妻子一起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比如定期陪孩子玩耍,帶孩子散步。更重要的是,丈夫能夠理解妻子在工作或者家庭問題上的心理壓力,去適當的傾聽。在英國,我常常看到爸爸帶孩子出去玩,踢球,游泳等等。有越來越多的新生代中國爸爸也在做同樣的事情。當我們經濟條件開始改善的時候,這種情形應該會越來越多。我覺得HeforShe還是很積極在做這方面的努力的,希望有更多的國內的男士們能夠花些精力在這樣的公益活動上。3.政府和公益組織
我在英國找工作期間,加入了一個非常棒的組織,叫Women Returner。這家組織幫助很多有兩年以上工作間歇(Career Break)的媽媽們找工作。因為Women Returner的號召,現在非常多的公司都會設立針對於Career Returner的實習項目,幫助她們重新回到工作狀態中來。Women Returner的創始人Julian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評論過,這群希望重新回到工作中的媽媽往往都是非常有熱情和韌性的。我非常贊同,因為大多數決定重新回到工作中的媽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對於自我的時間管理和情緒管理會非常傑出。我覺得中國真的也需要有類似的聲音來幫助媽媽這個群體。間接而言,如果小朋友有良好的託兒所教育條件,玩樂空間,那麼媽媽也會在精神上更加放鬆很多。即使是長輩帶寶寶,也可以有很多有益於教育寶寶的地方可供選擇。我自己在英國帶寶寶,就常常帶他去社區的Childrens" Centre, 那裡會有免費的玩具,會有老師帶領大家唱歌,玩耍,引導小朋友畫畫,說話;社區的圖書館;社區的遊樂園(Playground).除此之外,社區還會給媽媽定期上課,尤其會給予一些心理輔導支持。我知道國內這種玩樂的設施和條件也越來越好了。當然,必須承認國家發展階段不同,還有很多方面有待提高,但我相信會越來越好。
4. 科技
如果要平衡家庭和事業,就要提高做一切事情的效率。我覺得我們一定要感謝並且擁抱科技的進步。該用掃地機就用掃地機,改用洗衣機就用洗衣機,讓科技幫我們節約花費在家務上的時間。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然,對這個問題有所影響的還有企業,我只想說,如果你碰到了不尊重女性的企業,就果斷地選擇離開吧。沒有什麼好值得留戀的。而作為女性,大膽的發聲,如果你有所疑慮,可以去讀讀Sheryl Sandberg的《向前一步》。
我覺得,無論我們如何準備,還是會有很多早生育的媽媽,晚生育的媽媽。我們可以更加積極地去面對這件事情,因為有很多我們可以去做的選擇,也有很多我們可以去控制和規避的情緒。
娃睡覺期間狂碼以上一通亂言,不順之處望諒解。共勉~ ~早生育然後把孩子丟給父母當留守兒童?不然工作時帶著孩子隨時餵奶把尿?
母親的天性決定了不生育才是對事業最無影響的。
為事業考慮,女性不生孩子最好
94年末今年快22歲,大學畢業,因為個人原因不打算參加今年考研。原來的時候覺得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跟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做全職太太,然而現實告訴我自己曾經的想法是多麼可笑。快22歲的自己一直告訴自己,不怕三十歲之前嫁不出去,就怕現在的自己不努力,讓十年後的自己後悔。女生別聽所謂的勸言女孩子過了25就找不到男朋友了,或者一定要在什麼時候生孩子云雲之類的。社會是個現實的大染缸,你要找優秀的另一半自己就得優秀,因為我始終相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你要讓你的小孩有優質的生活條件與自己能夠有強大的精神世界去培養和養育一個小孩。那麼你就該爭取讀書,工作和旅遊的機會,只有有足夠的強大的內心以及充實的物質你才能有更好的條件去培養下一代。女孩子經濟一定要獨立,所以我覺得晚婚晚育沒什麼不好。
推薦閱讀:
※為了幸福可以犧牲掉自我嗎(美麗新世界)?
※如何評價網頁遊戲The Evolution of Trust(信任的進化)?
※為何理髮店的理髮師一般都是男的?
※為什麼「轉基因」的爭議聲音在中國如此之大,可以引起這麼多論戰,而在其他國家只存在於專業領域?
※中國現有多少兔小將小粉紅黨棍五毛和自干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