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俄國吞併之前,清朝在外東北和庫頁島是如何管轄的?

當時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和庫頁島的行政、民族、人口、居民點、守備等等詳細情況是什麼樣的?


主要說說庫頁島的情況。

根據清代文獻,庫頁島北部居民為費雅喀人(為與大陸的費雅喀人區別,又稱庫頁費雅喀),南部是庫頁人,此外還有鄂倫春人和赫哲人。清廷知道庫頁島的存在,並通過各種手段將其納入到統治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庫頁島的原住民人口非常少。例如三姓副都統衙門的滿文檔案中統計的庫頁費雅喀分為6姓,合計148戶。庫頁人更少,只有17戶。兩者加起來人口也就幾千的規模。如果將黑龍江下游也計入,也才不過「三姓所屬赫哲、費雅喀、奇勒爾、庫頁、鄂倫春、恰克拉,五十六姓兩千三百九十八戶」(《大清會典》)。再加上他們長期停留在原始社會,對於後來俄日的入侵,也就別指望能發揮什麼實質性的抵抗作用了,

清廷對庫頁島的統治首先在於設立專門官署——三姓副都統衙門來管理。三姓副都統衙門的管轄範圍非常廣,還包括黑龍江下游,但最初設立這個機構的用意就是專門管理庫頁島。雍正十年(1732年)衙門成立時規定,「居住海島之庫頁費雅喀人貢貂,則由三姓副都統衙門派出官兵,前往約定之奇集噶珊收集貢貂並頒賞烏林。如不前來約定之地,則令官兵尋入海島,喚起前來,徵收貂皮並頒賞烏林。」(《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譯編》461頁)《大清會典》亦明確三姓副都統衙門對庫頁島的行政管轄:「混同江岸及海中大洲居住之赫哲、費雅喀不編佐領,轄以三姓副都統,統以吉林將軍。」

其次是編戶,編戶的目的在於確定貢貂的數量,「每戶納貂皮一張」(《清文獻通考·輿地二》。三姓轄區的編戶工作早在衙門成立前就開始了,編戶往往還伴隨著招撫,將這些少數民族納為清廷屬民。這些活動可追溯至順治初年。如順治十六年招撫東海費雅喀,「溫屯村以內九村人民,皆願歸順。」(《清世祖實錄》)康熙年間有明確記錄的編戶工作就有三次,即二十九年(1690年)、四十九年(1710年)、五十一年(1712年)。雍正十年(1732年),也就是三姓副都統衙門成立這年完成了對庫頁島的編戶工作,三姓副都統帶人渡海登島,「招撫居住于海島上特門赫圖舍等處庫頁費雅喀人146戶,令其貢貂。」(《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譯編》460頁)。而整個東北邊疆的編戶完成是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庫頁島的編戶工作還走在了前面。在《皇清職貢圖》中,對於庫頁島這些像清朝納貢的部落,是明確視作皇帝子民的。

再來是聯姻。外東北的這些部落與滿族關係十分密切,清廷鼓勵他們娶宗室女兒為妻。特別是乾隆、嘉慶兩朝,這種聯姻達到了鼎盛。這些出嫁的宗室女兒被喚作薩爾罕錐,不過她們並不是真正的皇家血脈,而是民女代嫁,多數是滿洲八旗的賞奴之女。不過聯姻要求很高,必須由皇帝親自批准。男方還要準備聘禮,通常需要三百零四張貂皮,還有各種顏色的狐狸皮若干,而平時每次納貢只要一張貂皮。清廷也會準備豐厚的嫁妝,主要是衣物,但也有「牛二頭,犁、鏵、犁碗各一對」這樣的農業用具被放到嫁妝里(《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譯編》402頁)。另外,迎娶薩爾罕錐必須到京城辦婚禮。而新郎(稱作霍集琿)往往選擇冬天上路,這樣到京城的時候就是春天了。但冬末初春往往容易感染疾病,所以乾隆四十一年(1755年),乾隆帝下諭旨:「嗣後凡有赫哲、費雅喀人來京納婦者,毋庸延至冬季來京,以擇七八九月涼爽季節為宜……則於彼等身體利莫大焉。」(《東韃紀行附錄》)。霍集琿來京娶親,清廷通過驛站派牛車一輛、官兵兩人護送,沿途伙食全包,禮部還要在京城舉辦宴席款待。這種聯姻聘禮高、嫁妝厚、婚禮隆重,是清廷統治外東北的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乾隆年間出嫁的薩爾罕錐共有10名,其中奇勒2,費雅喀2,部爾哈勒2,奇勒爾1,賀齊克里1,賽馬爾1,必勒達奇里1,遍佈於黑龍江下游和庫頁島。

然後就是貢貂賞烏林制。前面說了庫頁島居民要給清廷貢貂。順治的時候是要到北京來交,設立寧古塔將軍後改在寧古塔,離寧古塔遠的就到黑龍江下游的普祿鄉交。三姓副都統衙門成立後又在黑龍江下游的奇集、德愣就近辦理,每年四到六月辦理業務,其餘時間就回三姓城了。清廷同時對貢貂人進行回賞,並賜宴。根據檔案記載,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一次宴會,宴請赫哲人2188人,每人用糧31斤,耗費巨大。另外,貢貂人在路上的口糧也是由清廷買單。貢貂賞烏林制影響十分深遠,它促進了外東北的商貿發展,到十九世紀中期費雅喀人已經能用得上火器了。日本人宮間林藏在他的考察報告中描述庫頁島的交易情況:「各地夷人每日幾百人集聚於署中進行交易,其喧嘩景象無法形容。」(《東韃行紀》)清朝將外東北割讓給沙俄後,赫哲、費雅喀人仍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全部不服從於俄國政權,而服從中國政權」,仍然向清廷貢貂。庫頁島有據可查的最後一次貢貂是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這時距離《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已經過去了13個年頭。


有管轄嗎?只是當地部落給朝廷進貢而已(其實也給沙俄進貢)


十九世紀初日本和俄羅斯在庫頁島發生領土糾紛,為確認日本派人來庫頁島考察,還和當地人一起到黑龍江下游給清朝納貢貂皮,寫了東韃紀行,確認庫頁島是個島嶼,海峽也以間宮命名為間宮海峽,清朝對黑龍江下游和庫頁島管理非常不盡職,把東北當自己的退路後花園,主要防漢人移民東北,但對東北當地卻疏於管理,類似80年代前對南沙群島的管理,只是象徵性的籠統的羈縻,土著用貂皮每年定期到黑龍江中游某個清朝駐點換些布匹日用品,沙俄和日本回去後就劃分了庫頁島,沙俄移民佔領庫頁島和黑龍江北岸烏蘇里江東岸多年後才簽訂北京條約天津條約確定。


外興安嶺地區是和達斡爾等當地民族的納貢和保護。

至於庫頁島,清朝應該不知道有這麼個島嶼。在璦琿條約之前,俄國已經和日本幕府爭奪該島。並非聽說清朝對此有什麼反應。


推薦閱讀:

我來問個傻問題,為什麼相比閩江沿海地區,台灣西部平原也算是不小的面積,為什麼清朝時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
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1924年被趕出故宮後回去過故宮嗎?
外來作物在康乾盛世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清朝皇帝可不可以娶漢族女子?

TAG:歷史 | 地理 | 清朝 | 地緣政治 | 外滿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