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是「推理小說的正確打開方式」?

即「怎樣去讀一本推理小說」?

(我讀過一些推理小說,本格推理是比較喜歡的一類。但是推理小說畢竟不是純文學作品,一頁一頁跟著讀下來,然後由衷感嘆一句原來如此什麼的,我覺得,,,是不是不夠呢?反正,到底應該怎樣閱讀推理小說呢?是要做筆記思考嗎?還是就著原文看完了事?還是其他的形式呢?)


我覺得好的推理小說值得讀至少兩遍。第一遍是讀故事,第二遍則是看寫法,而且要比第一遍讀得更仔細。

因為推理小說的寫作過程像是搭建一條由作者到讀者的橋。作者從自己這段開始建起,起點當然就是這個推理案件的全部真相,他通過一點點地交互給出線索和誤導從而通向讀者這邊,最終到達讀者這裡,也就是這個案件的表象。讀者通過從表象出發,帶著想像和猜測一路探尋下去,最終到達彼岸,釋卷沉思。

所以,在你知道了謎底的時候,就要揣摩作者是怎樣構建這座橋,才讓讀者能夠走起來舒服的。給出的「線索」和「誤導」的內容、地點是否恰當,如果更換了,還會不會好看。


這要看你想通過讀推理小說得到什麼。

一種是圖個樂子,純當愛好,那麼讀過就算了,就像某些電影,喜歡可以多看幾遍,記得住以後可以拿出來說說,記不住就這麼忘記。

第二種是以前的我,我想在積累足夠的閱讀量以後自己寫推理小說,我想精通推理小說。但人會遺忘,讀書又是個慢活,不能像電影那樣想到就拿出來看某個段落,書不同,以後你再拿出來,可能就死活翻不到想找的那麼一句話、一個細節。所以我記筆記,詳細地記錄。

推理小說,比較重要的是詭計、情節安排、線索安排、突破口設置、誤導的設計、多線敘事的分合等。需要記錄並學習這些。

我一般自己看的過程中跟著推理,像書里的私家偵探一樣,把我認為重要的細節、線索記錄下來,然後寫下一些自己的推理,當然多數時候是推不出來的,但只求能加深印象。然後邊讀邊記,一直到結束。然後會發現,總是遺漏了一些細節之前沒有注意,再用別的顏色的筆補充到前面。這樣,一個擁有所有線索、誤導、情節、推理突破口、堪比創作筆記的一個梗概就記錄完成了。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腦力,認識了作者排布線索的方法,而且得到了一份縮略版的推理小說,方便以後回顧。

第三種是現在的我,一個是變懶了,一個是熟悉了那一套理論,覺得不用事無巨細地記錄了。現在我讀的過程中不記錄,讀完以後再憑藉記憶輔以回翻重讀某些部分來記錄一份簡單的包括「案情、重要線索、重要誤導、推理突破口」的梗概。最重要的是,審視整本書,總結它的亮點、值得學習的地方,重點記錄下來。我覺得,這個方法在熟悉推理小說後很適用。不用像第二種方法那樣複雜,更節省時間,而且有些書,你不讀完不會知道它值不值得記筆記。

筆記我就不曬了,字丑,筆記這東西又隨意,更丑。

差不多就這些。還是那句話,看你看重哪方面,凡事不用太刻意。有時候享受個過程就可以了。


每個人每個階段的需求不一樣,沒法一概而論

我以前希望看到刺激的奇妙的詭計

有時希望看到醍醐灌頂的邏輯推理

有時又是人性描寫社會展現

有時純粹需要個精彩的故事看得爽

有時又希望它能有超越之處創新之點

有時希望它能超越類型文學進入不朽殿堂

不一而足


如果是研究推理小說,這樣顯然是不夠的。一頁一頁往下看,最後得出真相,學不到東西,最多做個筆記,就沒有別的可幹了。我一般是閱讀之後再看第二次或更多次,反覆研究,研究什麼呢?線索在文中出現的地方,有何用意(推理大師給線索時,一般不是直接給出,還混合別的信息),把特別的東西套在平凡的事物中,以至於讀者看時容易忽略。

布局,大師布局很巧妙。一般人做不到,真正的局從一開始就布下了,讀者在看第一句話時就進入迷魂陣。大師都有大局觀,案件的發展都在繞圈圈,讀者越看越迷糊,這正是案子的高潮部分,等你跳出來,會發現:丫的!作者太厲害 了!這類作品可看《無人生還》、《希臘棺材之謎》


就當成純文學小說來看不好嗎?

我讀推理小說也和其它小說一樣,第一考慮的是文筆、風格對不對自己的胃口


按照順序從前往後看就行了…跟其他類型的小說沒什麼大區別啊。

一定要說特殊的地方的話,我個人的習慣是經常往前翻重新找細節,然後那種很多名字或者大家族背景的小說,前面沒有名字表的話我會自己做一個…


多看吧 隨時間流逝會漸漸體會一些不一樣的的東西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希臘棺材之謎》這部推理小說?
《嫌疑人X的獻身》中「想出一道難題和解出難題哪個更難」和作案手法有關係嗎?
東野圭吾作品《嫌疑犯x的獻身》警察認定被害人身份的情節是否有漏洞?
如何評價《如果蝸牛有愛情》的選角?

TAG:推理小說 | 東野圭吾 | 推理 | 本格推理小說流派 | 島田莊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