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專業的音樂愛好者如何找到和音樂相關的工作?
本人20歲,女生,現在大專二年級,年末實習,從小喜歡音樂和語言方面,唱歌還行,音樂感覺比較好,會尤克里里,吉他接觸過一點,學過一點日語.不喜歡本身的專業,也不打算從事這方面的工作,還是想做和音樂相關的工作,但是不知道途徑,先從零學起我也願意的,就想問問大家,有什麼辦法可以去接觸這方面,並且找到工作,會有什麼要求之類的嗎
卸腰。
建議你多話時間惡補各種音樂知識(音樂史,音樂文化,唱片知識,音樂會相關知識),然後留意各地音樂演出市場的一系誒招聘信心。它們有的時候會招文案或者策劃以及類似的人。但是對音樂知識的了解一定要比較在行才行。比如各個交響樂團、音樂廳招的文案,可能會招中文專業的畢業生,但是招的人本身肯定是音樂愛好者,對各地的樂團和演出市場以及曲目都有很清楚的了解。舊文一篇,僅供參考
———————————————————————————————————————————
以音樂為生
前不久我在某高校的一次社團活動里開了個講座,內容大致是古典音樂行業里的就業指導——這個行業真正的「科班」,說大了叫做「文化創意產業」,往小說則是「藝術管理」。但不論如何稱呼,在國內都是比較新鮮的名詞,因此真正「科班出身」的從業者數量相當有限,絕大多數人都是先有在其它行業里從業的經歷,由於對音樂藝術以及舞台演出的熱愛而投身於此。事實上,即便在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已經相當發達的歐美,以愛好者出身而畢生從事這個行業的也絕不在少數。這種貌似「外行管理內行」的現象也是這個行業的特點之一,因為它需要將運用經驗作出靠譜決斷的能力與如同愛好者一般敏感的審美結合起來,而上述兩者都是沒有辦法完全從書本中學來的。
我也曾經因為既沒有正經學過演奏西方樂器,且是化學專業出身而遭不少人揶揄,特別是被某位音樂家的粉絲圍攻的時候,然而也並未因此自卑——無數大音樂家都是後來改行的,比如指揮大師卡洛斯·克萊伯就曾經就讀化學專業,作曲家鮑羅丁更是將一生中80%的精力用在化學研究上(甚至有機合成教材里至今有以他命名的親核取代反應),只是利用業餘時間作曲以資排遣。無數大音樂家都曾經有過學醫或者學法律的經歷,畢竟過去幾百年來,醫生與律師在歐洲都是最普遍的中產階級職業,也是最容易自食其力謀生的職業,不論是窮人家還是富人家都願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學醫或學法。然而許多對藝術滿懷憧憬的孩子都在對這些專業淺嘗輒止之後就明確了對音樂的熱愛,隨後選擇投身音樂事業。
擇業與擇偶在很多方面都有著相似之處,初戀就找到真愛的可能性無限趨近於零。對於愛樂者來說,能以自己的愛好作為職業,也許不算是最靠譜的選擇,但一定是樂趣最多的,特別是能與自己喜愛的藝術家共事的時候,這種樂趣更是無與倫比。當然這種關係也會產生副作用,那就是音樂佔據生活的比例容易太高。以筆者為例,既要每天至少8個小時工作,還得應付親愛的媒體朋友們時不時下達的樂評任務,晚上不是在音樂廳就是在家裡聽新購入的唱片。感覺就像找了個同行談戀愛,除了工作之外就沒有別的話題了,久而久之自然會產生些厭倦之情。我已經不記得上次走在路上時聽古典音樂是什麼時候了,大多數時候寧可選擇一些流行口水歌甚至相聲段子來略微放鬆一下——這就好比在一段關係緊張的戀情里偶爾偷享與其它異性對話而帶來的片刻歡愉。雖然我因熱愛古典音樂而不至於出軌,但仍會時不時懷念那久違的自由滋味。
這其實就是老生常談的「距離」問題,是在每段關係里都不得不討論的麻煩事。我所敬佩的一位老樂迷似乎就是在這方面的典範,他80年代赴美國讀書,之後在一家國際IT企業工作了一輩子,去年剛剛退休。在過去幾十年里他或是自費或是利用職務之便,滿世界看演出,與眾多音樂家交朋友,奇蹟般地在許多歷史性的時刻在場,活得那叫一個瀟洒飄逸——如果讓他打開話匣子,幾乎可以將20世紀下半段發生在音樂界的大事小事各種八卦全部聽全。在離開這家IT企業後,他短暫地在國內某二線城市劇院當了幾天副總,這似乎是他唯一一份與音樂相關的職務——但很快他就發現距離的改變令這段關係的性質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於是及時選擇抽身而出,徹底成為一名自由的樂迷。這位老先生時常以滿頭銀髮、黑色長外套的形象笑容可掬地出現在各大音樂廳的觀眾席與後台,想必許多人對他都不陌生。
不過,儘管將距離拉近聽起來如此危險,近年來我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同齡朋友開始因為喜愛音樂而將未來的目標設定在藝術管理行業,希望以後可以在經紀公司、劇院或者樂團里謀得職位,甚至為此而放棄既定的美好前景,這自然是出於對藝術的熱情。就以邀請我去做講座的這個社團為例,他們有一位社員十分熱愛中提琴,筆者曾經聽他以中提琴演奏巴赫小提琴無伴奏中的「恰空」,技術與音樂表達的能力都相當驚人。如今他已經放棄了名校計算機系畢業生的名頭,跑去美國學中提琴了。這個社團中的另一位同學畢業於中文系,後來選擇了去美國就讀藝術管理研究生,假期跑去林肯中心實習,令人羨慕不已,不久之後也許她就會選擇回國成為筆者的同行;我的另一個朋友則剛剛考上同一所學校的同一個專業,這位同學彈得一手好鋼琴,精通好幾門令人生畏的小語種。我常因他們的優秀與勤奮而深感自卑,如果說他們是「毅然」決定從事藝術管理,那麼我只能算是「淪為」一個從業者了。這些因愛好音樂而以音樂為生的年輕人,擁有前輩們難以企及的國際化視野以及前沿的藝術理念,在未來數年之內就將成為中國演出行業的中流砥柱,這個行業的面貌也一定會因此而改變。
不過,也希望他們對音樂行業的辛苦做好心裡準備。比如,每年有一百個晚上在音樂廳里度過,有時在觀眾席觀看演出,有時則是在後台奔波忙碌;加班自然是家常便飯,如果是在劇院或者樂團工作的話,基本與正常的周末休息也徹底告別了;如果是與樂團或音樂家一起巡演,那麼就要忍受早起晚睡的高強度工作,並且身著正裝。當然最重要的是,必須要經受把自己最重要的愛好轉變成事業時難以避免的陣痛——有些時候這就像迎娶心愛的對象一般,婚前恐懼症並不會持續太久,對於有些人來說卻會是比較漫長的糾結。但不論如何,以音樂為生是一件快樂遠多過辛苦的事。我至今慶幸,當時在有機會選擇將自己的愛好變成職業時沒有太多猶豫,使得自己有機會站在產業的高度上重新審視自己的愛好,直到今天仍然每天從那些最傑出的藝術管理工作者身上學到新的東西。卸腰。你讓那麼多音樂專業也找不到對口工作的人情何以堪啊!
再考個音樂學院的研或本科唄……
要求:夠有錢,交的起考進去之前和之後的學費。夠有閑,每天拿得出時間像專業的人那樣去練。
夠有毅力,堅持每天拿出時間練如果想做音樂家,上音樂會演奏的那種,恐怕真的不是特別好辦。也不是不可能—但起碼離賺錢,把音樂當成職業之前,還有二十年的練習。勸題主放棄這條路…:(
可是有很多其他的路子的。
a) 音樂團體的幕後人員。所有的專業音樂團體,尤其是大型的管弦樂團幕後,都有超過演奏者數量的管理人員。比較常見的方向有贊助,策劃,市場,公益,文案等等—看題主的興趣和專業更接近哪邊。我身邊有不少走這個方向的:比如一個經濟和會計的畢業生在做管弦樂團贊助,而且做的真的其實比一般的音樂系畢業生好。
b) 藝術節相關的策劃。和上面的工作都很接近啦。
c) 音樂評論員/音樂節目主持人。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和學習,不過並不是說非要有一個音樂學位才能做得到。
d) Music Therapy。這個最近在蘇格蘭挺火的,不知道國內有沒有—大概可以理解成用音樂做心理輔導,從解壓到什麼很厲害的癥狀似乎都有對策…一般是要求治療師會一門樂器,可是水平要求真的不是很高。
e) 樂器店的工作。這一項不是很激動人心,但是真的切實可行,門檻也不是特別高…尤其是像做營銷或者市場分析這一類的,然而還是跟樂器和音樂家們打交道很多啊。
能想到的大概就這些—但是這些都是我見到過生活中實例的,不是音樂系畢業生現在從事這些行業的。其實我自己也有這個傾向,我自己是個學社會科學的—我身邊最後從事音樂行業的,從商科一直到數學專業的都有,所以是很可能的你知道產品經理嗎?
音樂教育機構的文員,或者客戶經理。
音樂專業的來這裡找答案來了
如果街頭賣唱也算的話……
用盡一生力氣,寫一首非常火的歌
之前有開過一個Live,原題就是:野路子的我,如何進入音樂產業?
在流行音樂越發產品化的當下,除了歌手、詞曲編等音樂製作人才的貢獻,更不可忽視的是唱片公司里那些「非音樂戰鬥人員」,通過 MV 、視覺的包裝,及事件營銷、渠道營銷的 push ,讓樂迷最大化地接受到唱片所要表達的理念,形成對歌手更大的向心力,即「行銷的創意與運用本身就是跨域的理念實踐」。
本次 Live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 非音樂科班生的我,最初是怎樣進入到唱片業?
* 基本和高薪無緣的唱片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什麼?
* 我從唱片業中獲得的終身受益的核心技能是什麼?
* 大家對唱片業有什麼誤解?
* 沒有音樂製作(創作)專業背景的人,唱片公司里有什麼適合的職位?
* 在大量熱錢湧入下,唱片業 / 音樂產業會帶來什麼新的機會?* 有什麼值得推薦的可供工作、學習的音樂公司?
我是這麼說的。
也是這麼做的。
有興趣可看回放:https://www.zhihu.com/lives/776386923500429312我大學在一所三流大學學工業設計,本科畢業。之前喜歡金屬音樂,在學校組過一個樂隊,學了點吉他,只知道在吉他上怎麼按和弦(連哪一格是什麼音都不知道)。
好了,我的樂理學識到此為止。後來喜歡上了電子音樂,我想:不錯,我也想做。於是我開始做了。我沒看過書,但是我通過不定期打開fl studio和logic pro來稍微琢磨一下類似「這個按鈕/旋鈕有什麼用?」之類的問題,那時也不太上論壇。
我用一台破dell和盜版fl studio做了幾首很無聊的曲子,後來一想不行啊,我得換個蘋果電腦,因為牛逼的人都在用蘋果電腦!於是我讓父母買了一個蘋果電腦(當時大四,自己沒錢)。再然後,我想既然花了這麼多錢,就得賺回來。於是我用蘋果電腦做出了一首很滿意的曲子,在電子音樂好友圈裡收到了很大好評,也因此受到國內幾位大咖的微博關注。於是我就這麼莫名其妙的小小的成功了。之後還出了幾首不錯的曲子,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後來畢業發現音樂不賺錢,找個音樂相關的工作吧,於是去了一家小遊戲公司做音樂音效。然後我發現我更喜歡音效(更裝逼的職業名字應該是聲音設計)。然後我開始盡量系統的自學聲音設計,只能說盡量,我知道自己考不上研,只能自學。然後結果不錯。現在在一家大型公司做聲音設計,報酬不上不下但我很滿足了。因為我喜歡這個工作,且生活物資齊全。所以第一是自信,確定自己有天賦。第二是樂於研究。第三做出自己滿意的作品。第四知道自己哪裡不對。第五不要被傳統思路困住(比如樂理到什麼程度才能做音樂,別管這些)。第五運氣。等...如果興趣變成了賺錢工具,你會慢慢發現變了味道,慢慢你會忘記當初喜歡音樂僅僅是喜歡
雖然沒有人邀,但我也強答一下吧!哈哈哈,說句正經的,你可以去樂團啊,當個樂務,那你身邊都是和音樂有關的事兒,發譜子,通知音樂家們排練演出時間,和這些音樂家們吃吃喝喝玩玩樂樂的。挺有意思!如果你喜歡流行樂,去個娛樂公司啥的吧,這個就不太懂了!
還有就是,你可以在家飼養一個演奏員(所謂音樂家)~比如我就飼養了一個,經常可以聽到他在家吹號,他在吹號我在做飯,覺得好享受啊!幫他整理演出服,經常穿西裝,好帥呀!還有各種搞音樂的朋友,也都是性情中人,在一起特開心!還有一點點藝術家特有的浪漫氣息,當然這個是非常非常偶爾的!
會樂器,會外語,喜歡音樂和語言。這些條件很適合做一名廣播或網路電台的音樂節目主持人啊。前提是還要學習一些傳媒方面的知識並進行訓練。
現在音樂就業情況非常差,沒入坑的就不要入了。做點啥工作都行,音樂嘛,當個愛好就好了
一人我飲酒醉,醉把佳人成雙對 ~ 這種算不算從事音樂專業的
長得好看!
我高中時也這樣想過,要找和音樂有關的。題主加油
唱歌還行,音樂感覺比較好。
應該也不會啥樂器。想到了很多草根選秀節目,題主可以去試試惹,畢竟你說你唱歌還行(?????)っ。
也不是學音樂出身,現在從零學起肯定拼不過音樂專業的學生,而且很多音樂專業出身的人還找不著相關工作呢。
把作為業餘愛好比較好吧。推薦閱讀:
※哈韓族都是從哪了解到韓國明星的?為什麼不哈的人都沒聽說過這些人?
※李宗盛的唱功怎麼樣?
※日本的很多歌樂器太多甚至bass都聽不清,根音也就聽不到了。不好扒,有什麼辦法?
※如何評價竇唯的《送別2017》?
※學樂器,但是在琴行很難遇到認真教的老師,自學又太慢了。這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