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陳氏出身較低,憑何資源炒作到和大貴族潁川鍾氏、荀氏平起平坐?

陳寔父親並非東漢名門,憑何先後娶大貴族鍾氏、荀氏之女?

陳寔(104—187年=東漢和帝永元十六年—東漢靈帝中平四年)不過太丘縣長,死後居然司空荀爽、太僕令韓融執子孫禮,太原郭泰到場。在貴族社會,潁川陳氏(陳寔、陳群)憑何資源,炒作「道德、才學」,和潁川鍾氏(戰國 宋國公族)、800年大貴族荀氏(=春秋荀息、荀林父、戰國荀子家族。源於周文王17子郇侯,後分荀氏、中行氏、智氏)平起平坐?

東漢—唐=貴族社會,沒家族背景,佛陀、孔子再世,也只能轉死溝壑,無人知曉。潁川陳氏是西漢陳平、陳湯後人,憑何在新末衰敗後,沉寂百年,於東漢晚期東山再起?


懶得看過程的可以直接拉到後面看結論。

=====我是分割線=====

潁川陳氏興起於陳寔,在陳群手裡發揚光大,成為魏晉時期的一等高門。至陳泰死後潁川陳氏中道衰落,但衣冠南渡的主要家系也頑強的一直保存了封爵承襲一直到劉裕代晉,而留在北方的分支在北魏孝文帝定天下族姓的時候竟然被定為潁川首姓。唐長孺先生認為,士族基本上全起源於後漢的世家大族,但並不是每一個世家大族都能成為曹魏的世族和兩晉的士族。所以潁川陳氏的興起不是偶然的。

潁川陳氏興起的過程主要是就是陳寔、陳紀、陳群、陳泰。陳寔是後漢晚期時候的人,這個時期已經出現世傳經書、壟斷仕途的世家大族和注重品性道德的清議了,社會雖然重家世,但輿論更重儒學才幹,和品性高潔。也就是說,靠儒學出仕從寒門變成大族的的上升通道並沒有封死。陳寔雖「出於單微」,但少年時任勞任怨、有志好學,被縣令賞識而送到了太學讀書,從而獲得了士人的身份。也就是從此,陳寔開始進入了一生的名士路線。

陳寔在地方任職的過程中,以德為政,名聲極佳。重德行,道德為天下楷模,「荷天下重名」。「修德清靜,百姓以守」見其行,梁上君子見其仁。與一般名士不同的是,雖然他品德高雅,但並不迂腐,眼光獨到,頭腦靈活。第一次黨錮之禍自請入囚,贏得士人階層的廣泛尊重。後來在宦官與士人日趨尖銳鬥爭時,獨自弔唁張讓的父親,緩和了雙方的矛盾。而他又是當時的士人領袖大將軍竇武的手下,官位雖然不高,但往來的都是李膺、李固、鍾皓、荀淑等名士。在重名德的後漢,積累了足夠的名聲和政治資本。從而開始形成了潁川四長鍾皓、荀淑、韓韶、陳寔的說法。

陳寔以儒學和德行名重天下的同時,還與其他潁川世家大族荀氏、鍾氏互相聯姻,結成同一股地域政治集團,也就是後來曹魏集團內部僅次於諸夏侯曹的汝穎集團前身。所以後來陳寔死時,能謚文范,司空荀爽、太僕令韓融執子孫禮,因為他們按身份本來就是與陳寔同輩相交的潁川士人後輩。

第二次黨錮之禍,士人被殺被廢,殘存的名士和其家族挺過來之後想要重新出仕,需要一個家族名望聲譽良好,依然在前台出仕的家族延續社會關係。而曾被張讓多有保全的潁川陳氏就符合這樣的角色。連兇殘暴戾如董太師,也拜了陳寔的兒子陳紀為五官中郎將,後來升為尚書令。至於世家大族領袖,五世三公的袁紹,也拜陳紀為大鴻臚。這個時期,潁川陳氏完成了從地方世家大族向中央世族的轉化。

陳紀官至大鴻臚,與父親陳寔、兄弟陳湛並稱三君。「兄弟孝養,後進之士皆推慕其風」。董太師最兇猛的時候想要遷都長安,陳紀直言進諫「謙遠朝政,專精外任」,後來見天下將亂,自請外任平原相。大概是這個時候,認識了時任平原令的玄德公,後來先主還多次向其請教亂世之教。在《後主傳》里有「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紀)、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語赦也」的記載。

陳群則是潁川陳氏發展成高門的最關鍵人物,也是在形式上開啟了士族時代的關鍵人物。年輕的時候就折服過讓梨的孔融,後來先主在豫州的時候,陳群第一次出仕,曾經勸住先主不要接手陶謙的徐州。先主敗後,陳群避亂隱居,直到潁川系領袖荀彧推薦,和荀攸、鍾繇等人一起投靠了曹吉利陣營。世子曹丕極為敬重陳群,以朋友禮相交。魏王曹丕升級成了魏文帝,接受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從而開啟了整個士族時代。這個時候,整個強大的世族階層都要感激陳群。至曹丕死後,託孤的三位重臣就是曹真、司馬懿和陳群。陳群最後官至司空,錄尚書事,封潁陰侯。

陳群兒子陳泰的時候,已經儼然是天下世族領袖。但陳泰其人更多在軍事方面建功,兩次擊退姜維,參與平定諸葛誕。連權傾朝野的河內司馬氏司馬師司馬昭兄弟都與陳泰交好。但賈充指使成濟光天化日之下弒殺皇帝,這讓世受曹魏厚恩的陳泰極為不滿,反應激烈,甚至可能嘔血而死。陳泰死後,陳氏開始衰落,但由於陳群制定的九品中正制,惠及天下士族,以及逐漸形成士族無下品寒門不上品格局,潁川陳氏雖然不受皇家青睞,但也沒有驟然衰落,依然在政壇持續了近200年,直到寒門劉裕登上帝位才徹底淹沒。

=====我是分割線=====

結論:潁川陳氏興起的原因

其一,陳寔靠個人的高潔品德和才能,成為名動天下的名士,為家族的興起打下了足夠的基礎,「天下服其德」。當時選官制度的察舉和徵辟都以清議為基礎,以儒學道德為標準,陳寔作為天下聞名的名士,更是打通了家族的上升通道。

其二,廣泛的門生、聯姻,名士間的欣賞。陳寔與黨人領袖李膺、鍾皓等為友,互相交遊往來。潁川陳氏從陳寔起與潁川荀氏世代交往,陳寔拜訪荀淑時,陳紀駕車,陳群坐於車內,荀氏八龍或應門,或行酒,荀彧坐於膝前。後來陳群娶荀氏女,結為姻親。名士間的社會網路,在政治上互相提攜,社會上互相表揚,操縱輿論,成為聲望遠播的世家大族。

其三,靈活的政治態度,順利使陳氏一直緊靠了中央的政權更迭,成功從世家大族進化成了高門世族。陳寔在黨錮之禍後,隱居講課,屈節張讓,從而保全家族;陳紀接受董卓任命,成為中央高官,完成由地方向中央的過度;陳群在看到潁川領袖荀彧悲憤而死後,轉而支持曹丕篡漢,成為開國元勛;陳泰作為世族出身,在高平陵之變中支持司馬懿,在鎮壓淮南三叛過程中擊敗諸葛誕。

其四,儒學精神。後漢一代,外戚、宦官、士人三架馬車支撐朝政。這裡面最靠譜的莫過於士人。作為天下知名的大儒士,陳寔始終是站在黨人一邊的。要知道黨錮之禍的時候,連大將軍竇武都被殺了,士人惶惶之際,依然保持儒學的精神氣概,讓陳氏始終飽有了進取之心。

其五,家庭教育。潁川陳氏十分重視子弟的培養教育,從小很早就開始進行教育培養,所以才能連續四代人名震天下。同時家族內部不斷強調和標榜,激發家族成員的榮譽感,為提高門第而不停努力,維持門第不衰。

以上。


不才拋磚引玉

出身卑微的陳寔通過一生努力,已經將陳氏的知名度拔高到一定程度了。

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於家。何進遣使弔祭,海內赴者三萬餘人,制衰麻者以百數。

到陳群時,陳氏早已不能再算是寒門了。

陳寔的成功既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也少不了貴人相助,最終能和名門望族平起平坐,靠的就是他敏銳的判斷力、不錯的運氣和懂得什麼叫趨利避害。談不上「炒作」,陳寔只是很懂得「營銷」自己。

陳寔字仲弓,潁川許人也。出於單微。自為兒童,雖在戲弄,為等類所歸。少作縣吏,常給事廝役,後為都亭佐。而有志好學,坐立誦讀。縣令鄧邵試與語,奇之,聽受業太學。後令復召為吏

平民出身的他很有個人魅力,從小就是個孩子王,屬於扔在人群裡面比較顯眼的那一類。在那個時候,不是普及教育的現代,一個平民家的孩子,又不是家學淵源的士族子弟,很喜歡讀書,還不管走路還是坐著都手不釋卷,這就十分少見了。縣令叫陳寔來談話,一聊,發現果真是個人才,就讓他去太學深造,而後招他做了基層公務員。遇到貴人相助

時有殺人者,同縣楊吏以疑寔,縣遂逮系,考掠無實,而後得出。及為督郵,乃密托許令,禮召楊吏。遠近聞者,咸嘆服之。

楊姓小吏懷疑陳寔是殺人犯,就拘捕了他,而後沒有確鑿證據,又把陳寔放了。有這麼一段恩怨往事,待陳寔當上考評官員風紀的督郵後,卻反而悄悄告訴別人關照這個楊姓小吏。不計前嫌、以德報怨的聲明就此傳開。把握關鍵事件,塑造自己寬宏大量的有德形象。

時中常侍侯覽托太守高倫用吏,倫教署為文學掾。寔知非其人,懷檄請見。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違。寔乞從外署,不足以塵明德。」倫從之。於是鄉論怪其非舉,寔終無所言。倫後被徵為尚書,郡中士大夫送至輪氏傳舍。倫謂眾人言曰:「吾前為侯常侍用吏,陳君密持教還,而於外白署。比聞議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憚強御,陳君可謂善則稱君,過則稱己者也。」寔固自引愆,聞者方嘆息,由是天下服其德。

他做功曹的時候,中常侍侯覽寫條子拜託陳寔的上司太守高倫,安排自己的小舅子當個官,高倫乖乖聽話,就讓那小舅子做文學掾。陳寔知道這個人並不稱職,就向高倫說:「這個人不適合啟用,但咱們也不能得罪侯覽,不如讓我用個人名義從外面按通常辦法推薦他,不能讓罵名玷污您的清譽。」高倫採納了他的建議。這一來鄉里輿論都責怪陳寔為什麽推薦這種人,陳寔始終不予辯白。

高倫後來被任命為尚書,郡中士大夫送他到輪氏傳舍。高倫對眾人說:「我先前因為侯常侍用了一個人,陳寔他秘密地收存了任命書,從外間辦了任用手續。近來聽說有人因這件事而批評他,這過失是因為我這位故交畏懼強權。陳寔先生可謂好事歸於上司而責任留給自己的賢士啊!」陳寔仍然堅持說自己有錯,聞者這才佩服他,從此天下都欽敬他的德行。

陳寔主動承擔罵名,一方面,讓領導高倫不受傷害,高倫自然心存感激;另一方面也算賣了個人情給侯覽,可謂一舉兩得。他曉得主動背黑鍋、而且要背有意義的黑鍋。

及後逮捕黨人,事亦連寔。餘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獄,眾無所恃。」乃請囚焉。

與其畏畏縮縮的躲避,也有可能受到牽連,還不如主動承擔牢獄之災,好歹還能得到勇於承擔的聲名。

時中常侍張讓權傾天下。讓父死,歸葬潁川,雖一郡畢至,而名士無往者,讓甚恥之,突乃獨吊焉。及後復誅黨人,讓感寔,故多所全宥。

中常侍張讓權傾天下,其父死了,歸葬於潁川,雖一郡之人都來弔孝,但沒有一個名士前往的。張讓非常惱恨。獨有陳寔前往悼念。及至後來又一次大誅黨人,張讓感激他,所以多次寬免保全他。朝中黨爭激烈,憑藉這次的舉動,給了張讓面子,又讓他對自己心存感激。在其後的黨錮之禍中,憑藉自己求情張讓會給面子,陳寔救下許多名士,這些人又怎麼不會心存感激。

他在意自己的名聲,但當長遠利益高於眼前取捨的情況下,他會捨棄自己的短期利益。這是陳寔眼光長遠,懂得趨利避害的道理。

再加上那個非常有名的關於「梁上君子」的故事,種種細節都建立起一個有德的形象。陳寔就是這樣逐步建立自己形象,在憑藉好聲望來營銷自己的形象,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他是一個長期投資者,同時也選對了很多關鍵的決策點。


能把「太丘長」讀成太丘亭長,還能說啥呢,請補習秦漢地方官制。至於說荀氏追溯到荀林父算「八百年貴族」簡直是搞笑,這麼說陳氏還能追溯到舜帝、陳國呢!新朝的時候天下陳氏還躋身「皇族」,高貴不高貴?

陳寔當過太丘縣官,荀淑當過朗陵縣官,都是在努力積攢聲望的儒學士人,兩個家族都處於發跡時期,正好門當戶對,都算哪門子貴族……請問習宗德是不是清末民初富平大貴族的代表?為何會去屈尊當水煙行的掌柜?


800年大貴族表示一杆子捅的連荀子都找不到哪兒去了→_→

你從荀子算起800年也夠你捅到李二的腦門子了…

前推800年都是土鱉,前推兩千年都是黃帝子。

三公四長這些是名士,誰跟你是貴族了。

你說的貴族也就是有地有房,有錢有糧,有爹叫李剛吧,那跟閹黨沒區別→_→

士族,是名士的家族

壟斷才學名望才是士族能夠掌權的根源。在一個識字率跟書籍普及率低的令人髮指的年代,國家不用士族將無人可用。不客氣的說,拋棄士族背景人士,你甚至連足夠的認字的人都找不全…

好吧,以上都是廢話,簡單來講就一句話,這個社會你能獲得的最高成就看得是你的才學聲望,而不是看得你爹叫李剛


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引用來自趙子曰,侵刪。

1.黨人的那個李膺、陳蕃,陳寔和他們談笑風生。

陳寔出身單微,家貧,為了糊口,年少時作過縣吏,「常給事廝役」,後來還當過都亭佐、西門亭長。

陳家之發軔是在陳寔任都亭佐時。雖為賤役,但陳寔立志好學,坐立誦讀。時任許縣縣令的鄧邵聽說後,就把他召來,試與語,「奇之」。「奇之」的結果就是把他舉薦去了太學讀書。在太學讀書時,陳寔結識了本郡的李膺和汝南的陳蕃,彼此敬重結交。

李膺是什麼人?名門之後,德行高峻,黨人「八俊」之首,「天下楷模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乃是太學生的領袖。士子們把他的家門比作「龍門」,稱那些能被他接見、能進到他家裡的人是「躍龍門」。何為躍龍門?一躍龍門,從此揚名,天下皆知。聲望何等之高!

陳蕃又是什麼人?「不畏強御陳仲舉」,「軒軒如千里之馬」,亦高門子弟,品性高潔,志氣遠大,年十歲即有「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的慷慨豪言,後來當過太尉,是黨人「三君」之一,位尚在「八俊」之上。若把李膺比作黨人的幹將,他就是黨人的護法。

像李膺、陳蕃這樣的人,眼皮得有多高啊!而陳寔就能與他們結交,還不是一般的結交,是如「親友」一般的結交。由此固可見陳寔之德行,亦可見他在和人交往上必有過人之處。

在太學的學習,主要是在太學結交到了李膺和陳蕃,奠定了陳寔日後成名的基礎。在他學成歸縣後,又陸續發生了兩件事。通過這兩件事,他終於使天下人皆知其名,天下人皆服其德。

2.敢同惡鬼爭高下,不向霸王讓寸分。苟利郡中生死以,起因禍福避趨之。

一件事是:他歸來後,鄧邵復召他為吏,可能是眼界高了,也可能是為了「養望」,他辭不就任,避居山中。正好在這個時候,縣裡發生了一件殺人案,縣

吏楊某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或者是和陳寔有私仇,或者是自作主張地要給縣令出氣,你陳寔是受了縣君的舉薦才得以入太學讀書,學成歸來卻居然敢拒絕縣君的召

用,真是狗膽包天!因此,他就說這案子是陳寔做的,把他逮捕入縣獄,酷刑拷掠,欲致其死地。陳寔咬緊了牙關,就是不認。沒辦法,「拷掠無實」,陳寔也有點

名氣了,又不敢妄殺,最後只能把他無罪開放。

這件案子給陳寔帶來了皮肉之苦,不過同時也給他帶來了好處。在他被捕入獄後,李膺、陳蕃都不同程度地表示了關心,這就使郡里知道了他和李、陳的交

情,隨即把他擢為了郡督郵。如前文所述,郡督郵在郡吏中的地位僅次郡功曹,有權逮捕郡部內凡縣令(長)以下的所有吏員。縣令尚在郡督郵的監督之下,何況縣

吏?楊某聞訊後,膽顫心驚,生怕陳寔報復他。可結果,陳寔不但沒有報復他,反而密托許縣的縣令,「禮召楊吏」。「遠近聞之,咸嘆服之」。

這件事讓州郡知道了他「以德報怨」的高貴品德。

3.悶聲發大財

在這件事發生後不久,太守離任,他被罷免了郡督郵之職,因為家貧,「復為西門亭長」。不過很快,又換了任太守,他再度被擢為郡吏,這次被擢為了郡功曹。在他任郡功曹時又發生了一件事。

當時的中常侍侯覽托太守高倫用吏,高倫不敢得罪侯覽,便把他舉薦的這個人署為文學椽。文學椽是學官,其職在管理郡內學校、教授學生,主管教化、禮儀之事,是一個清貴的職務。

陳寔知非其人,知道這人不行,幹不了文學椽,就來勸諫高倫。如果換了別人,可能會對高倫說:「此人才學皆無,品德低劣,且系閹宦所薦,污濁不堪,

怎能任此師表之職?明府應常侍之託而用之,必招天下非議。何不黜免,以全令名?」若是這樣說了,不管高倫會不會接受,至少自家能得一個不懼權宦、直諫主君

的清名。可陳寔沒有這樣說,他很體諒高倫的苦衷,也不願藉此邀名,他推心置腹地對高倫說:「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能違。寔乞為外署,不足以塵明德。」

「侯常侍不能違」六個字說到了高倫的心裡。他豈會不知「此人不宜用」?還不是因為侯覽權重天下,故而不敢違之?「乞為外署,不足以塵明德」十個字

更是讓高倫感動至極。陳寔的言下之意就是:「侯覽不能得罪,可是明府你的清名也不能因此受到玷污。你把這個人交給我吧,我來任用他。」能碰到這樣一個知心

貼意的下屬,高倫還有何求?即便「從之。」

閹宦之流,素被士子痛恨。陳寔在郡中有高德,卻突然用了侯覽的人,頓時就引起了郡人的不解和非議,「鄉論怪非其舉」,以為他是畏憚強御,是為了阿諛權宦,但陳寔卻「終無所言」。

如此,直到高倫被征為尚書,依照慣例,郡中士大夫把他送到郡界處的輪氏縣這個地方時,高倫才把諸人都叫了過來,將此事的來龍去脈詳細地給他們說了一遍,最後說:「陳君可謂善則稱君,過則稱己」。陳寔尚「固自引愆」,一再請罪。「聞者嘆息」。由是,「天下服其德」。

4.你們這些黨人啊,跑的比張儉還快。

再後來,陳寔任了兩任縣長,在任皆有德聞。再又後來,第一次黨錮禍起,陳寔與李膺、陳蕃等黨人交好,也受到牽連。被通緝捕拿的黨人多逃避求免,致

使「郡縣為之殘破」的張儉就是在這次黨錮禍中逃入塞外的。陳寔卻不肯逃,他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了他的勇氣和大義凜然,他慨然說道:「吾不就獄,眾無所恃」,

和李膺、范滂一樣自請入獄。

——李膺時年已經六十,當時也有人勸他逃跑,他說道:「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死生有命,去將安之?」

——范滂時年三十三歲,正賦閑在家,郡督郵奉詔書至縣,把傳舍的門關上,抱住詔書,伏床而泣。范滂聞之,說:「必為我也」,即自詣獄。縣令郭揖大

驚,不出解印綬,要和他一起逃亡,說:「天下這麼大大,哪兒不能去?咱倆一起跑吧!」范滂不肯,說道:「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累君!」他的母親和他訣別,范

滂傷心地說:「弟弟很孝敬,足以供養阿母。兒子今赴死,要去黃泉見阿父了。存亡各得其所。請阿母不要傷心了。」他的母親也很傷心,但強忍淚水,說道:「汝

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李杜,李膺、杜密也。杜密亦黨人「八俊」之一,被時人稱為「天下良輔杜周甫」,他沒有自請入獄,而是選擇了自殺。

——士子重名節,三代以下無過兩漢。兩漢士子的重名節如泰山,兩漢士子的清厲風骨,道之所在,九死不悔,在黨錮之禍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入獄後,李膺、杜密受拷掠而死。陳寔運氣不錯,沒死在獄中,「遇赦得出」。和李膺、杜密、范滂的耿直不同,陳寔雖也不怕死,但因為出身低微的關

系,與人交往較為圓滑。又後來,中常侍張讓的父親死了,張讓是潁川人,便把他的父親歸葬郡中,雖一郡畢至,可「名士無往者」,這讓張讓覺得很恥辱,「甚恥

之」。唯有陳寔「獨吊焉」,很給張讓面子,他去弔祭了。

弔祭雖給他帶來了一點不良影響,可也給陳家帶了好處。第二次黨錮禍起後,「復誅黨人」,因他給過張讓面子,「讓感寔」,「故多所全宥」。

總而言之,陳寔是一個品德高尚、大節不虧,同時在為人處世上又不失圓融的人。他出身單微,沒有根基,在處世上若不圓融,恐怕也不會能有如今的盛名。又也因為他沒有根基,他又好結交朋友,汝南名士許劭曾說他「道廣」,道廣的意思就是朋友多。


誰說的,陳氏也是千年大貴族。不知道田齊嗎。齊王姓田,也姓陳。


陳氏是舜帝後裔被周天子冊封陳國 這麼就不是貴族了


關於荀氏所謂「貴族」的觀點樓上溫體仁說的已經夠好了,題主「潁川陳氏出身較低,憑何資源炒作到和大貴族潁川鍾氏、荀氏平起平坐?」這種傾向性很重的問法純粹是扯淡,沒什麼可說的,倒是問題補充裡面「陳寔不過是一個縣長,如何能名揚天下」這個問題有點意思,試著回答一下吧。

閻步克先生在《察舉制變遷史稿》裡面說過東漢末年察舉變化的一個很有趣的傾向,由於東漢末年選官腐敗的現象十分嚴重,加上士人與宦官之間的鬥爭也十分劇烈,所以當時的士大夫逐漸不滿足於朝堂的選官標準,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評價體系,這也就是所謂的「清流」和「名士」產生的原因。又由於當時王朝選官的對象主要是士大夫群體,因此士大夫群體所推崇的「名士」在選官過程中就逐步佔據了優勢,當時所謂李元禮、郭林宗、許氏兄弟之輩,品評人物,甚至可以片言斷人前途。比如李膺留下了「登龍門」的典故,許邵作月旦評,連曹操都得「卑辭厚禮」以求一個好評,可見當時士人的「士名」多麼重要、掌握評判「士名」權利的所謂「名士」地位又有多尊崇。

所以回過頭來看陳寔,題主的疑惑就可以解決了,從官職上來說,陳寔的確沒做過高官(雖然曾在中樞任官,但是只是為人椽屬,後來曾數次被徵辟為三公,也未應徵),但是就士林輿論來說,他從來都算是最頂尖的那一批「名士」,其聲名可以與以上所說的幾位名士分庭抗禮,如著名的「名士教科書」《世說新語》開篇的《德行》一篇,劈頭下來講的就是陳仲舉、李元禮、郭林宗、陳太丘幾位的言語行為,陳仲舉是陳蕃,李元禮是李膺,以官職論都是中樞高官,以聲名論陳蕃列於「三君」、李膺列於「八俊」、郭泰列於「八顧」,都是士人中的擎天巨柱,陳寔能與這幾位並列,其在士人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所以他死後受當時朝廷和名士的禮遇也就不奇怪了。

問題回答完了,關於題主說這些人是「炒作」而得來的地位這一點倒是有點雜感要說,東漢末年的名士品評時事,從思路上來說,大概類似於晚明的那幫東林一樣,是想通過士林的輿論來改變黑暗的現實,雖然結果遠遠不能達成他們的預料,但是就當時的士人來說,他們的道德水準還是高於平均線的,只是東漢的「清議」流弊所及,到了魏晉甚至產生了「作達」邀名以圖仕進的現象,才可說「炒作」,僅就東漢來說,說他們「炒作」是不夠公允的。

比如譚嗣同曾作詩說「望門投止思張儉」的張儉,據黨錮列傳所載「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甚至到了「其所經歷,伏重誅者以十數,宗親並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的地步,可知當時的士大夫同氣相求,確實是有為理想而獻身的覺悟和舉動的。

在陳寔這裡,黨錮列傳裡面提到「其辭所連及陳寔之徒二百餘人,或有逃遁不獲,皆懸金購募」,陳寔的本傳說「及後逮捕黨人,事亦連寔。餘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獄,眾無所恃。」乃請囚焉」,後面又說靈帝時「大將軍竇武辟以為掾屬」,說明他本人在黨錮之禍中主動承擔責任,後來又積极參与黨人活動,所以才能享有大名,姑且不論他的行為有多少投機的成分,就說這種所謂的「炒作」可是真的拿性命去搏,這種氣度或者賭性(如果你一定要認為他是投機的話)是常人遠遠不能望其項背的。

當然,在談論陳寔的成功之路時或許還要論及東漢的風氣還是「以名取人」而不是「以族取人」,因此徐稺、黃憲這樣的寒士都有出頭之路的大背景,因為題主不知怎麼的居然覺得當時的背景是什麼「貴族社會」……

話說一個提問這麼多硬傷,題主你應當多少了解點背景知識再問問題吧。

補充:看了看,樓上幾位關於陳氏的觀點貌似略微有一點偏差,陳寔時代的陳家或者是荀家,的確稱不上後來那種「門閥」,也談不上「貴族」,這一點是不錯的。但是這幾家的地位卻並不如樓上所說只是普通家族,本人地位也比樓上幾位說得要高,如陳家陳寔、荀家荀爽都曾經被闢為三公,荀淑號稱「神君」,也是士林清議的領袖。在東漢的社會風氣下,家族地位和個人地位都不是單憑官職就能斷其高下的,還要考慮他們在士林中的地位。


齊國滅後,部分田姓改回陳姓。

或者是漢高祖遷移田氏的時候更改的。

(類似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產生。)

在外手機打字,沒有去確認。

陳寔就是這一支的後代。

據說這是新唐書有載。

起碼比荀家跟荀子近的多。

陳寔就是陳太丘。

陳太丘與友期行,這是初中課文。

元芳入門而不顧,元芳就是陳紀。

難兄難弟,

說的就是陳寔兩個兒子,陳紀和陳諶。

這個時候,陳家已經達到了極高的聲望,

荀氏八龍就可以和陳家互相刷聲望了。

但沒有完,

陳紀的兒子陳群,

這就沒必要詳述了,

不但陳家達到頂峰,

也開啟了士族社會的大門。

到了陳群的兒子陳泰,

絕對的曹魏柱石。

評價甚至超過陳群,

但有認為咳血而死是後人貼金,

畢竟以陳泰的身份,

當時的人怎麼美化他也不覺突兀了。

陳家在陳寔時,確實普通。

漢末陳群出仕時,也與袁楊之類望族相差甚遠,但和荀氏鍾氏差不多(互相刷聲望),僅僅讓陳群的路能好走一點。

到了陳群發達的時候,陳泰出仕,就是正經的名門望族了。

等到陳泰發達了,就是天下誰人不識君,想在改朝換代中低調都不行的——國之柱石。


東漢時候的高門和寒門之間的落差還沒到兩晉之後那樣懸殊啊。真正變成天壤之別的開始就是這位陳寔的好孫子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


閣下想必不知陳群高達94的政治屬性?


我只知道九品中正制就是陳群提出來的。


額 齊王田齊 陳氏祖先。這個國是買過來的。所以論高貴 荀氏真不行


齊國田氏主脈 夠嗎?


名門望族-陳姓,傑出名人多得嚇人!

之前功德君給大家講過陳姓文化,大家是不是對陳姓有了些基本的了解呢?今天,功德君繼續給你講講陳姓名人的故事吧!

周朝陳國第一任君主--陳胡公

陳胡公,生卒年不詳,名滿,字少湯, 舜帝之後,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諸侯國陳國第一任君主。

陳胡公在位期間,修築陳城,以抵禦外敵入侵;以周朝的禮義德行教化百姓,使陳國成禮儀之邦。陳胡公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位居十二大諸侯國之列。

陳胡公死後,謚號胡公(一說胡公為生前尊號,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城),其子犀侯繼位,是陳申公。陳胡公的後王莽稱帝後,追謚陳胡公陳胡王,廟號統祖。

西晉史學家--陳壽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10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

佛門高僧玄奘大師--陳禕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俗姓陳,名褘,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一說貞 觀元年),從涼州出玉門關西行,歷經艱難抵達天竺。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歷代民間廣泛流傳其故事,如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西遊記》小說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陳氏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

陳王廷(1600-1680),字奏庭,好拳習武,《陳氏家譜》說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陳氏太極拳創始人。」但族譜、墓碑、《溫縣誌》都作「王廷」,故應作陳王廷。

新文化運動倡導者--陳獨秀

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原名慶同,字仲甫。安徽懷寧(今屬安慶市)人。1915年創辦《新青年》雜誌,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幟。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在共產國際幫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織,進行建黨活動。1921年3月24日,陳獨秀受陳炯明之邀在廣東建黨。7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局書記。

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

陳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08月12日),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人(今廈門市集美區)。

1949年應毛澤東主席的邀請回國參加政協籌備會。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等職。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陳嘉庚一生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晚年的陳嘉庚,請人在鰲園刻錄「台灣省全圖」,念念不忘國家統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陳毅

陳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新四軍老戰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文革期間,與四人幫鬥爭,被誣陷為「二月逆流」。 1968年,下放石家莊。1972年去世。

「黃埔三傑」之一--陳賡

陳賡(1903—1961),原名陳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於湖南湘鄉。出身將門,其祖父為湘軍將領。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國家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領導者。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他的一生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終年58歲。

黨中央重要領導人--陳雲

陳雲(1905.06.13-1995.04.10),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出生於福建福州,中國當代數學家。陳景潤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9月被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73年,他發表(1+2)的詳細證明,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1996年3月19日下午1點10分,陳景潤在北京醫院去世,享年63歲。


說句題外話,如果按照樓上所言,陳氏就是代齊田氏,那就畫面太美,司馬穰苴是他的支系,孫武是他的同族,更不用說是舜帝後代


潁川鍾氏拜樓頂帖


世說新語曰:陳乃桂樹生於泰山之阿。


在下潁川劉氏。

讀書少,露個臉湊個熱鬧。

好多都是潁川前人,頗有感慨啊!


你都曉得有陳寔這個人了,陳寔陳紀陳群陳泰一路百度下來不就歐了


推薦閱讀:

漢末的士大夫階層對於黃巾起義是什麼態度?
為什麼總有人說奉孝是被捧出來的?
如何評價FC《吞食天地2》中的漢化翻譯?
郭嘉的抱負?
如何去客觀的評價三國時期的郭嘉?

TAG:中國歷史 | 三國 | 中國古代歷史 | 魏晉南北朝 | 東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