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公共設施究竟有多強悍,中國為何沒有像羅馬一樣的完善交通網路,城市下水網路?


古羅馬城原來在七丘之間,有一大片窪地。小山坡上面的地方不夠用了,就得把窪地排水填平,用來給越來越多移入羅馬城的人居住,或者興建公共設施。

大概是因為建城地理條件本身的緣故,他們就很注意城市建設。

至於條條大路,我猜測除了建設的傳統,還與羅馬的政治有關。戰爭,同盟,但不是簡單的征服。而是結盟,施壓,同化。他們打的仗太多了,想像小村鎮和小村鎮之間不停地打架…於是修路也很有必要。

還有,對於羅馬貴族和元老院執政官之類大人物來說,修城建和公共設施有助於拉攏公民的支持。道路很多都以建設者命名,比如via appia,via aurelia…

還有愷撒啦龐貝啦,當了官之後都建設劇院或者circus…話說回來,羅馬共和國也需要拉選票的,所以愷撒寧願身負外債大筆也要建各種牛逼的建築物…

愷撒在高盧戰爭過程中渡萊茵河建橋水平超高。10天建的。

補充一點點中國城建的東西…個人沒有任何研究,只是道聽途說加博物館的嘗試。在古宮殿遺址,殷墟之類也有排水吧。中國古民居,村落也有飲水和溝渠之類…還有中國的驛站和始皇帝的鋪馬路車同軌,貌似是大一統帝國的政治需要。

兩個國家政治形態不同,在興建國家工程上牽頭或者出力出資方不同。呃,這個要扯就遠了,我真的不懂…

以上是個人觀點…


其實哪怕羅馬城也不是全城都有完善的排水網路和道路系統啦。

其實哪怕到帝國晚期羅馬城也只有幾條道路真正寬敞到可以並排跑馬車。

而排水系統也只是接入了少數住房,都是富人的居所。

至於平民的公寓(insulate)不僅住宅面積擁擠,沒有接入公共排水系統,甚至距離街上的公用排水渠也遠到讓人沒動力去倒便溺壺,所以這些地方也是屬於臭氣衝天的,富人們甚至不會在沒有保鏢的情況下進入這些區域。


曹操還沒出生的時候,羅馬人在多瑙河上建了座一千一百多米長的石橋,什麼概念?再長二百米可以拿到武漢來當長江大橋了,這座橋直到十九世紀因為影響航運被拆除。


羅馬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善於建設公共設施,因此2000多年前已經有同時上千人可以洗澡的地方。而且為了家家可以飲水,弄了個自來水系統。羅馬的交通網路是用幾百年的時間打造的,都是為了羅馬軍團快速移動。


羅馬是以一個點開始,以城市發展為目標逐漸擴張的,當城市人口逐漸增多時,排水系統是第一要務,不然就會滋生瘟疫,這個中國古代是有的,只是埋地下太深不見天日而已,我們都挖了京杭大運河了好哇。

至於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大道,這是由於軍事發展的需要,因為羅馬不斷在亞平寧半島軍事擴張,修建良好的交通網路便於運輸軍隊和補給,而且有利於國家統治,一個半島的面積不算很大,修建一個交通網路是可行的。


1,羅馬帝國很強大,羅馬城很壯麗

2,羅馬不斷發動戰爭,征服周邊地區,這樣財富就源源不斷流入羅馬城貴族手中

3,羅馬城市很富有,很漂亮,但被征服的城市就差很多了

4,中國的城市也有下水道,但保存不完整

5,我在博物館見過楚國的和秦國的下水道殘片


誰說中國城市沒有排水設施的,只是不是每個城市都有罷了。羅馬城市之所以建設好,主要是因為羅馬文明是城市文明,中華文明是散落的農村文明,中國的城是用來保衛君主的。然後就是西方民主傳統比較悠久,既然要民主,自然得議事,要議事必然要有公共場所,因此國外有廣場。國外的廣場可不是用來跳舞的,一開始是為了集會議事的。其次,諸如浴室、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你可以看看羅馬遺迹,他們的公共廁所都是坐著的,而且是一圈都可以坐著的,一個挨著一個,這就意味著干大事的時候都能討論問題。。。還有就是西方人對於生活水平比較重視,因此劇院啊、畫廊啊特別多,畢竟人家對文藝比較重視,而且市民一般有點錢的。為了解決供水問題,羅馬造了很多引水渠,你可以查查看,蠻好看的,和高架橋一樣,這就要求有完善的水網了,並且也得以修建大量噴泉。隨著羅馬的擴張,這種城市文明也擴張到了整個地中海世界,影響了西方,這和中國有著根本的不同。


推薦閱讀:

義大利代表美食匹薩餅、意麵、意式燴飯Risotto等食物是由中國食物傳入產生髮展而來的嗎?
歷史上有沒有十二列戰船?
歐盟是否走上了古羅馬帝國衰落的老路?
如何看待古希臘埃及都是造假的,西方文明源自中國的言論?
為什麼羅馬帝國會一分為二?

TAG: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羅馬帝國 | 古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