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再和本田合作開發聯網汽車,如何看阿里巴巴的「無人車」進展?

2017,阿里巴巴汽車方面動作很多,如何看待阿里巴巴在汽車領域的戰略和布局?

上汽和阿里巴巴合作的「互聯網汽車」前景如何?www.zhihu.com圖標如何評價 2017 年 12 月 7 日阿里巴巴同福特展開合作?www.zhihu.com圖標


一句話,太軟。


其它方面我不懂,從技術角度講,無人駕駛要能實際應用基本不可能。無人駕駛不是輔助駕駛,主要因素是無法百分百解決安全性問題。人類可以犯錯,因為普世價值觀接受這一點。而無人駕駛犯錯就很難被世人接受。而實際交通活動中的情況十分複雜,不論是感測器還是處理計算能力,都很難做到哪怕接近百分百安全。所以我覺得無人駕駛要普及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而其中還有一個比較漫長的過渡階段,就是在部分封閉路段實現自動駕駛。比如城市的封閉主幹道實現自動駕駛,在上下主幹道的時候需要切換回手動模式。最後展望下無人駕駛的最終形態,有人駕駛的汽車會成為單純的娛樂活動,城市所有的公共交通都會在一台超級計算機的指揮下有序的運行,不再需要司機。


吳軍先生在《數學之美》當中說,搜索引擎和語音識別,在現有的技術框架內,各家可以做到相當的水平,再想提高就必須依賴大數據。這是一個馬太效應,數據越大,精度越高;精度越高,用量越大,數據也就越大。在人工智慧領域也是如此。

我們再來看數據布局。數據的原始積累BAT是分別從三個角度來實現的:搜索引擎、電子商務和社交網路。有趣的是,三家都積極向其它領域滲透,百度搞百度有啊和百度貼吧,阿里做釘釘和旺旺還有神馬搜索,騰訊做易迅、搜索等等,結果全都失敗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劍走偏鋒的方向,比如輸入法和殺毒軟體,倒是成就了搜狗和360兩個巨頭。

第二場數據大戰是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應用布局:手機、無人機、單車、物流和購物。又誕生了京東、順豐、小米等新勢力。

經此兩役,互聯網和物聯網已經被搶佔殆盡。剩下唯一的,也是最大的處女地就是汽車了。

汽車有幾個優勢:1.汽車的保有量和新增量極大,是非常好的數據入口。2.汽車兼顧互聯網和物聯網。3.汽車連接了人們的多個生活場景,可以帶來豐富的優質數據。可以說第三場數據戰爭是得汽車者得天下,沒有任何一家敢於放棄汽車這個領域。

顯然阿里巴巴走得比BT快了那麼一點點,抓住了上汽,做出了斑馬。利用阿里在地圖(高德),支付和社交網路(微博)等關鍵領域的優勢,阿里巴巴相比百度的無人駕駛、騰訊的車聯網則更直接地搶佔了用戶使用場景。

有些人認為阿里巴巴沒有技術我是不認同的。當今社會,技術的原始積累已經不是非要幾十年的投入,通過高端人才的爭奪可以迅速地掌握相關領域的技術。難點並不在於技術本身,而是技術的應用。而阿里這種巨無霸企業恰恰提供了最好的孵化溫床。

無人駕駛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理論問題。難點在於各家都對自己的系統架構實施了專利保護,諸侯割據的情況下後來者再想繞開各家的專利壁壘則是困難重重。加之激光雷達,計算單元等核心部件的小型化技術尚不成熟,成本無法達到要求。所以我們還無法看到大規模量產的無人駕駛技術。

正是因為如此,無人駕駛領域才更需要博世、法雷奧、Google、Mobileeye或是百度和阿里這種平台企業。可以幫助主機廠迅速建立可靠的平台,節約大量的硬體基礎設施投入。

一個好消息:據報道激光雷達近兩年會確定重大突破,估計2020年前我們會看到更多低廉美觀實用的3級無人駕駛車投放市場。


我作為一個年邁的程序員是不敢坐上任何無人車的,/滑稽臉

古人云每寫1000行代碼就會寫出一個bug,無人車ai這種起步沒幾年的東西會有多少未知的bug呢。

而且國內很多城市的路上,路況都不是簡單的交通規則可以描述的。

再退一萬步,機動車內可不是什麼對電子元器件很友好的環境,都不需要硬體宕機,一次運算錯誤就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還是不要想著完全afk交給ai開車這種事了,追新的人死的快不是沒道理的。


對無人車等汽車領域小蒼我不清楚的。

不過看小蒼我可以點一句的是:阿里不是簡單的電商公司,旗下在系統、雲計算等領域都是很有建樹的!


沒什麼特別意義,阿里現在就是仗著體量大什麼都摻和一腳,但是阿里並不是一家有技術基因的公司,成功概率大概是k*資本加成/技術減分


挺湊巧的,我現在在本田做的項目就是跟高德相關的。確實如樓上所言,主要是地圖和智能互聯相關的合作。目前的產品是Honda Conncet,是基於高德地圖開發的一個互聯平台,目前正在豐富其應用。

另外再說一點本田的無人駕駛,目前看進度並不算快,但也不代表其技術落後。相反,在ADAS的系統標定的成熟度來說,本田在量產車中已經做得比一些品牌要好,具體體現在ADAS的介入時機和對人的駕駛干擾比較符合日常駕駛習慣。

對於L3及以上的自動駕駛,可以參考我以前整理的內容

【起源】自動駕駛的第一人Sebastian,也是谷歌自動駕駛的創始人,15年前致力於視覺識別和機器學習的自動駕駛方案,後因為谷歌市場化速度太慢,離開谷歌,創辦Udacity AI教育平台,同時也在自行開發自動駕駛方案

【技術和市場走在最前面的mobileye面臨的壓力】以色列教授創辦的公司,提供晶元級的自動駕駛方案,主打低成本的視覺識別自動駕駛方案,市場佔有率70%。但是收到一級供應商的擠壓無法直接給主機廠配套,沒有實現改變汽車行業格局,今年被因特爾收購。由於視覺識別和AI是開源技術,從一級供應商(博世,大陸,電裝,德爾福)到晶元級供應商(英偉達,高通,飛思卡爾)都逐漸掌握技術。

【國外的走向】一級供應商擁有豐富的整車級系統配套經驗,且自動駕駛技術迅速跟上,留給初創公司機會越來越小。主機廠通過收購初創科技公司、與一級供應商合作繼續鞏固地位。晶元級廠家成為二級供應商。

Uber可能藉助汽車共享,成為最大的汽車購買者和擁有者,有望重新定義汽車行業(因為數據訓練是決定自動駕駛成熟度的關鍵)

【中國的機會】中國自主品牌的沒有牢固的一級供應商體系,留給了初創公司機會。走在前沿的有「地平線」,「馭勢科技」,有望成為中國的Mobileye。滴滴也具有Uber在全球的類似機會。另外,封閉環境或特定環境下的自動駕駛最先可能量產(如倉庫物流車,大貨車在高速公路的自動駕駛)


其實目前的汽車發展方向就是電動車?智能。現在的互聯網大佬們都在買賽道,天天看到BAT,BAT,感覺除了大小便見不到他們,其他什麼時候都能看到他們。。。。,三家把出行領域能買的賽道差不多都買完打包了。以下是汽車領域愛好者的我寫的兩個簡單的行業分析,一份電動汽車?一份智能駕駛。希望能有所幫助吧。

下面是關於無人駕駛的行業報告,有興趣的自己可以去看看。

如何才稱得上一個好的行業分析報告?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 張某某的回答 -

如何才稱得上一個好的行業分析報告?應該具備哪些要素?www.zhihu.com圖標


邀請我幹啥,我就一民工。

我連自己的車都養不起了,還無人車。現在物價拚命漲,工資不見漲,我就看你們怎麼迎接經濟泡沫。


阿里巴巴是要切入整個汽車行業,凈找大企業合作。貌似會有不少收穫。不過目前的戰略是聰明的,只做汽車與軟體有交集的部分,真理往前一步就是深淵。不切入硬體領域,是上策。


我覺得從技術發展的角度看,阿里,豐田這樣的公司加入這個行列是好事。如果一個企業做事都只看利而不看社會責任,未免有點小氣了。也許他們能成功也許不能成功,但就這項技術而言,是好事。用資本推動技術發展,是大趨勢。


謝邀。

首先題主的問題我個人感覺有一點誤導性,互聯網汽車不等於無人車,更不等於自動駕駛。這個題目下面也已經有很多能人分析了自動駕駛方面的發展,那我就在「聯網汽車」或者說車聯網這一塊說說我的理解吧。

首先,自動駕駛更多的是通過車載設備,如攝像頭,內置晶元演算法等傳輸來的數據去控制車輛的行為(前進,後退,停車,轉向,打燈等),而車聯網的功能是通過車輛或者駕駛員的行為,通過車載網路(手機熱點或車載sim卡網路),將車輛與外界一切你能想到的或者想不到的東西聯繫起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自動駕駛是車輛本身的行為控制,而車聯網側重於車輛與外界的聯繫。這兩點在某些地方是會有重合的,比如當大多數車都能實現自動駕駛的時候,某自動駕駛車通過網路得知其它車輛的位置,可以規划出更優的路線。

一些簡單的車聯網功能,比如蘋果的CarPlay等,將手機上的功能同步到了車載屏上,使得車載機可以擁有和手機一樣的功能;或者直接在車載機的系統里開發如微信、在線音樂播放、天氣查詢等程序,讓駕駛員可以簡單的在車內實現部分手機端的功能。其它的車聯網服務還包括一系列人工服務,比如現在很多裝載著車聯網系統的車內都設置有緊急救援、道路救援、禮賓服務等的按鍵。駕駛員可以通過點擊不同的按鍵實現不同的功能,如在車輛遇到事故,需要呼叫救護車或警車的時候可以按下緊急救援的按鍵;在車輛發生故障,需要呼叫拖車的時候可以按下道路救援的按鍵;如果需要在線預訂賓館、機票、電影票等服務的時候,可以按下禮賓服務的案件。部分具備自動報警功能的車輛,在汽車遇到事故時,車輛的事故信息,如事故地點、事故前行駛方向、車速、氣囊狀態等數據會通過車載網路立即傳輸到某呼叫中心,隨後會有專業人士回呼到車載機或用戶登記的手機上,詢問是否需要代報警、召救護車等,並提供簡單的自救指導。

以上都是目前已存在的簡單車聯網服務。而回到阿里本身來說,阿里目前投資的企業,除了前集團副總裁何小鵬的小鵬汽車之外,並沒有更多的自動駕駛相關的項目。而與此同時,阿里卻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淘寶、支付寶等大數據平台、阿里雲計算平台及體系內高德導航的地圖資源等,與上汽合作,開發出了一款黑科技級的車載機系統,斑馬系統。

要搞懂阿里為什麼要做車機系統,就先要弄明白車機系統是什麼。簡單來說車機系統之於車載機就相當於安卓、ios之於手機。即使現在大多數的車機系統都是基於安卓開發的,但是每一款系統都會對下載、功能等許可權加以限制,任何想要在車載機上部署的程序、實現的功能,都必須向車機系統或多或少的妥協。而今後幾乎所有的車載機,都需要一個專門的車聯網系統支撐。參照安卓和ios,車機系統在將來也一定會面臨洗牌和整合,最終估計也只有那麼寥寥數家能存活並形成寡頭壟斷。車機系統也是目前各大車聯網企業的爭奪目標,搶先佔據了市場,就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在將來站穩。其實不做車、做平台這樣的行事風格也很阿里,試想去年共享單車最火的日子裡,阿里雖然也戰略投資了ofo,但是真正的大招還是直接開放了信用免押金的功能,讓多數共享單車的用戶直接通過支付寶的入口使用單車。阿里不過多的參與到具體某一企業,而是釜底抽薪,直接從入口截流,將眾多單車品牌直接收歸到自有平台上。現在到了車聯網產業里,阿里也是類似的堅持做平台類產品,通過一套標準化的,高可複製性的產品,鋪開市場,通過一套車機系統就能與各大車廠形成綁定的關係。

阿里的車載系統前景如何?別的不說,看看上汽榮威rx5的銷量就知道了。阿里的優勢在於整個阿里系的資源,尤其在車聯網這一塊,阿里子公司高德的地圖數據處理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在車聯網行業內也是口碑很不錯,目前高德還收編了美行導航專門做汽車導航這一塊業務,而車輛的位置數據也是車聯網數據集中最重要的數據,沒有之一。除此之外,阿里的支付系統可以讓車輛輕鬆實現車內付款,產品預訂等服務,如檢測車輛駛出某合作停車場的時候,可以自動從支付寶賬戶扣款,車主不需要停車支付;在加油站加油,油站油泵實時檢測加油量,車走自動扣款等等。這一系列支付行為,其實反而是這次本田和阿里合作的重點(強行點題),他們想把本田打造成一個移動的支付寶,提高用戶體驗度。

阿里通過本田(在中國的銷量確實喜人)實現用戶量和數據量的增長,開拓車聯網新的領域,本田也借用阿里本身的客戶群擴大自己的品牌吸引力,搭上無現金支付的快車。本人預感這會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很少在知乎答題,寫得很亂,各位將就看,歡迎討論。

文末推薦《上汽和阿里巴巴合作的「互聯網汽車」前景如何?》問題下 @lingjuan wang 的回答,


國外的互聯網巨頭類似Google、Apple等公司已經搞了這麼久無人駕駛車的項目,無人車的開發依然處於道聽途說的階段,距離走進我們的生活還有很遠很遠吧。

可能以後的無人駕駛的核心技術估計會像ESP等被某幾家公司掌控,然後賣給主機廠來實現該功能吧。

有很多項目,大家都在做都在競爭,但是真正活了的沒幾個。

不過還是為阿里能跟大企業合作開發這樣的項目點贊啊,為中國的互聯網以及車企培養更多的人才


無人駕駛汽車實際上是一個技術活,雖然阿里巴巴技術也是一流,但以馬雲的秉性,馬爸爸只想搞生態,既阿里巴巴應該不會造車,會在汽車上搭載智能購物系統,想想自己的汽車自己會跑到盒馬鮮生店裡買著早餐回來給你吃,那才真可怕,嘿嘿,阿里巴巴在汽車領域應該還是主要打造一些生態閉環,而不是單純的開發無人車!


謝邀~~~~~~~~,作為一個物聯網開發者,我想先解釋下背後的一些小秘密,然後再談戰略布局這些高高在上的話題。

為什麼互聯網巨頭們會紛紛看重汽車?

這一年,造車新勢力紛紛登台,其中三家小鵬,蔚來,斑馬 非常醒目,而背後的支持者,就是BAT的各路財團,各大巨頭都加碼了新能源車的投資,相信這是一項未來會大力普及的產品。

汽車,是工業時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擁有近萬個零件,覆蓋機械,電子等眾多的領域; 汽車的組裝工藝算不上是最複雜,但絕對是要求最高的行業之一,為了保證眾多組裝產品的質量,汽車行業衍生了複雜的PLM 管理流程,從原型,設計,到組裝,過程式控制制,都有詳細的文檔來控制。在馬斯克創立 特斯拉之前, 我們聽到的都是大眾, 豐田,本田, 通用,福特等 知名的汽車製造商, 他是非常傳統的行業。 在今天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互聯網巨頭都盯上了這樣一個產品及行業?

汽車百年來並沒有技術上大的突破, 本質上內燃機驅動的交通工具, 各大整車廠在提升內燃機的效率方面,做了許多的改良 ,讓汽車有今天的表現。 如果你去斯圖加特的賓士博物館參觀一次,你能有清楚的了解,為什麼賓士能傲立百年,這顆心臟是絕對王牌。反觀電動車, 他的核心是電動機, 這是大家都熟悉不過的東西,製造複雜程度比內燃機低了好幾個數量級,以及於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已經不是動力部分, 反而是電池 和 驅動了。(以下圖片來自百度圖片搜索)如果真的是這樣,還真得佩服以前李書福造車時候的豪言壯志: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幾個沙發嘛, 但事情永遠沒這麼簡單。

電池的故事不是我們今天的話題, 有較真的童鞋可以移步汽車板塊了 ~~~~~~~

看看下方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中控台(圖片來自百度圖片搜索)。 當一個產品或者一項技術脫胎於前一代時,往往會帶有濃厚的前代印記, 就好比100多年前,剛開始的汽車轎廂,他們就非常象馬車轎廂,或者說,乾脆就是馬車轎廂。 電動車出現的這個內部布局,也是因為他的剛剛誕生,帶著濃厚的前代記憶。 能想像,由於人和車的交互在未來變得越來越頻繁,中控台的這塊屏,會是未來的重點。 這難道是一個放大版手機? 你可以這麼認為,畢竟我們作為消費者又不造車,你能接觸的就是操作和交互部分,而人工智慧普及以後, 操作也交給了機器,那我們還剩下什麼: 唯一的交互!

這果然是一個裝在輪子上的手機 ! 下一個時代的流量紅利,就靠這一部手機了,巨頭們不能夠丟掉的市場。

車聯網 操作系統:

車聯網 這個詞的熱度雖然比不上AI, 但仍是2017年熱詞之一。其實用車聯網這詞,在我看來有一些局限。 安卓和IOS, 大家都知道他們是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 而到現在為止,並沒有出現一個電動車操作系統,或者說 , 連個名詞都沒有, 姑且用車聯網操作系統代替。

車聯網的操作系統, 著重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 1. 車的互聯; 2, 人機的交互。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 各位的手機如果不能上網,不能利用APP買買買, 要他有何用,磚頭一塊, 諾基亞功能機一部就足夠了。

車的互聯:

比上手機的聯網,車的互聯有一些相同,也有一些特殊性。相同的地方是都要通過通訊供應商的無線網路。 不同的地方, 首先,車一定要跑的,手機絕大部分時間是靜止的。 可能有童鞋會鄙視我一下,這個是問題嘛? 大家可以試試車子移動的時候打打電話,是不是有很酸爽的切斷感覺。這是因為基站的切換導致的 。 其次, 車的互聯不僅僅有人發送的信息,也有機器自己的信息, 也就是物物互聯。 考慮到這兩樣的差別, 很難把手機通訊那一套照搬到車聯網上。 車聯網,更加傾向於物聯網, 現有的幾大類操作系統,都採用類似Mqtt, Coap 等物聯網上採用的協議進行通訊。

人機交互:

這個交互,不僅僅指的是 你在使用時,點擊APP出現的交互界面(購買,點餐), 還有你和這輛車之間的對話。 畢竟,這是一個機械加電氣的複雜系統, 他需要制動系統,需要動力總成,需要溫度控制... 車開動以後,車內部就產生了許多的數據, 有些是正常的,無需你關心, 但有些可能是致命的, 比如, 車輪漏氣了, 空調不工作了...,象這樣的信息, 車聯網 操作系統需要清楚的高速使用者。

車聯網背後的入口之爭:

回到答題, 阿里雲一直在發展物聯網技術 , YUNOS 為代表的物聯網系統; 在 2017的雲棲大會上,阿里公布了自己的新物聯網操作系統 AliOS Things , 其中就有了福特,上汽等整車企業等戰略合作夥伴,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看看 官網介紹:

阿里雲IoTiot.aliyun.com圖標

車聯網的發展仍然處於比較早期, AliOS Things目前較為成熟的應用僅僅是車載語言服務。 這項技術可以解放你的雙手, 開車時候,可以替你打開關閉車窗, 播放音樂,接來電等等。 這仍然是比較初級的功能, 和自動駕駛不是一個份量的技術。但阿里一貫發揮自己在商業領域裡的長處,打造生態圈,拉攏合作夥伴,一個合作的AliOS 生態已經初步成型 。

在AliOS 之外,整車廠家都在閉門打造自己的車聯網操作系統, 比如寶馬的IDrive, 通用的OnStar..., 這些系統的長處是和自己的車非常切合,壞處是幾乎沒什麼用。和電腦上的windows , 手機上安卓一樣,如果沒有標準化的系統,來整合整個供應鏈的資源,整個社會的開發力量,這些系統都將淹沒在科技發展長河中。


一直覺得無人駕駛是一個偽需求。

Auto Pilot 還是看 Baidu,Google 和 Uber 等廠商吧,而且最後能實用的幾率並不大。即使最後可以上路了,各大廠也應該解決保險問題。

至於車載 OS,這方面的需求還是有必要的,發力的方嚮應該是作為輔助司機或者乘客開車或者消遣的,也就是說,個人認為作為一個 Assistant 的角色存在會更合理。


既然有人說我不能代表其它本田車主,最後一句修改為「至少本人和本人認識的本田車主以及汽車之家論壇的本田車主本人加的車友會微信群和QQ群的本田車主都是不看好的」

PS,至於帶情緒這個,我是想不通作為一個本田車主,從買了車導航就不能用,還要繳費,怎麼能不帶情緒的去評價這回事,至於展望未來,只能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吧,如果想給阿里高德唱讚歌,是不是先解決一下歷史遺留問題,你們能毫不猶豫的拋棄幾百萬的第一代Honda Conncet車主,怎麼相信你們的第二代就對用戶負責呢?

………………………………………我是分割線………………………………………………

謝邀;

本來是不打算回答這個問題的,畢竟我也不是技術流,不敢去大言不慚的去展望無人駕駛的未來,不過看到 @寧莽 也回答這個問題了,那我就隨便說兩句把;

目前阿里和本田合作正在推進的項目就是寧工程師說的Honda Conncet,它名義上是「互聯平台」其實就是一個車載導航而已;

對於車載導航,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爛」,第二印象是「不能用」,這個Honda Conncet也沒逃脫這種命運,而且更不可理解的是,其它稀爛的導航人家好歹不收費把,你阿里研發的導航還一年八十塊錢,還不能用……;

長達幾年的時間裡對幾百萬的本田車主不聞不問,任由這麼爛的導航在車機上面還不升級,現在直接說要研發「2.0」,至少個人和幾百萬本田車主,都是極度不看好的,寧工程師你說呢?


科技公司和傳統汽車企業的合作,應該說是技術和經驗並行的組合,非常理想的模式,至於能不能有驚天動地的突破?表示難度很大……不過賣概念的話,是足夠了的!反正未來一段時間內,概念還是超前於實際技術


現在互聯網造車或新能源造車方興未艾,這肯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至於哪個互聯網公司和傳統車企的組合能形成優勢,還得看對方的技術基礎、資金投入、合作深度等等。阿里和本田在各自領域都是不錯的企業,但兩者是否能進行大的資金、技術和人員於互聯網造車上,還需要確認。


不喜歡阿里總是和日本人合作


推薦閱讀:

物極必反,科技的未來是否會導致自取滅亡?
人腦開發100%會發生啥事?
投資幾萬元在繁華地段做3D列印是否有可行性?可以選擇列印什麼項目?
技術的發展對會對音樂創作產生哪些影響?
據搜狐新聞報道:國人成功用牛耳克隆牛犢!新聞報道如此隨意是否經過審核,新聞編輯責任心、相關素質又在哪?

TAG:互聯網 | 阿里巴巴集團 | 科技 | 電動汽車 | 自動駕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