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棒球在台灣韓國日本都很普及而在中國大陸不流行?


其他答案都是瞎扯。

簡要回答:棒球曾經是中國的主流競技體育項目之一。因為它起源自美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政治運動中被清洗掉了。

如果說「場地通用性差」、「裝備成本高」、「規則不直觀」這類理由對棒球的發展有影響,也只造成了「文革後棒球無法復興」,而和此前的「流行-&>被封殺」的過程無關。

在中國,從晚清以來,競技體育開始從西方國家傳入。主要的渠道:

1. 在殖民地/租界/通商口岸,由西方水手、商人傳入。

2. 在學校(尤其是有教會背景的學校),由西方教師或受過西方教育的中方教師傳入。

棒球是典型的美式運動,傳入中國的路線分兩種。

一種是美國-&>中國的學校。

典型的例子是南開中學。南開中學的創始人張伯苓就是狂熱的棒球愛好者,在他的帶動下南開系的學校也成為了中國棒球界的豪門。

一種是美國-&>日本-&>中國。

棒球在傳入日本後被稱為「野球」,是日本最流行的運動。而日本帝國向中國進行的殖民擴張也把棒球帶到了日據地區,例如台灣、滿洲、華北等地。這些地區的一些學校還參加過甲子園大賽(當然選手以日本移民為主)。

一些日本戰俘甚至教八路軍學會了棒球。參見:

為什麼棒球在中國不流行?——美式消遣在社會主義新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棒球一度也是主流運動之一,但是自反右開始的一系列政治運動破壞了棒球在中國發展的土壤。到了文革結束後,棒球才開始重新發展。

所以,中國的棒球玩家一度青黃不接,要不就是文革後學棒球的,要不就是這樣的老前輩:


我是幼年在西北農村長大的80後,5歲離開鄉村到地級市讀幼兒園,小學,但每年寒暑假都是在農村度過,初中也在縣裡度過三年。打小偶爾在電視上看過足球,籃球,但村裡的孩子開始比較流行踢足球,其實是98年之後,甚至是2000年後,因為《足球小將》。我們除了簡單遊戲以外,真正算的上體育運動的是用木屑、毛線、皮革等各種雜物做成一個小毛球,分組擊打,樂此不疲,上壘成功也會興奮異常,歡欣鼓舞!5歲到爺爺家以後,因為家裡都是搞體育的,看了一些書,跟著大人看體育轉播才知道我們打的就是棒球,但我們管自己玩的叫壘球,不知何故,(儘管器械簡單,無法區分,但我記得可以盜壘,確定棒球無疑)看了貝利同志的故事,知道巴西的窮人家的孩子自製足球,和我們簡直一模一樣,只是我們是棒(壘)球,但對於體育的那份單純的熱愛和喜悅是一樣的。慢慢長大才開始詫異我們這樣一個落後地區為什麼棒壘球的群眾基礎這麼好,後來諮詢了下我爺爺得知,三線建設期間,老家遷來了大量的東北企業,是他們將棒壘運動帶到了當地,我們縣也因此成為我們市,甚至全省的棒壘強縣。可惜的是我們這撥孩子之後的小朋友打棒壘球的越來越少,現在更流行足球和籃球。

關於棒壘運動在老家的普及程度我再補充兩個例子,一是小學生們玩一種沙包遊戲,兩組對抗,一組在外圍,一組沿固定路線完成跑圈觸點,外圍一組用沙包投擲攻擊,我後來才發現這是普通打沙包和棒壘結合的產物。這個運動是我初中回縣裡讀書才知道的,在市裡沒有看到過。

另一個例子是我剛回縣裡讀初中,幼稚衝動的年輕人時不時打個架,最受大家熱愛的進攻武器就是從學校體育器材室偷來的棒球杆。

其次在我印象中,中國棒球實力雖然不濟,但女壘戰績也曾非常優異,拿過亞特蘭大奧運會亞軍,曾經有一位投手,投球速度似乎是世界第一,時速我已經記錯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下。在我幼年心中,她們是另一支鏗鏘玫瑰。

如果不是這個題目,我都已經忘卻了我也曾經和小夥伴們快樂的打過棒球,希望這項運動未來在中國能更好的普及和開展,也許是當年是無憂無慮的童年,回想起來,棒球帶給我的快來可能要遠遠大於足球和籃球,真的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運動。


我聽一個同齡人說她爺爺(75+)年輕時,在四川一個偏遠小縣城上中學的時候就在打棒球。當時聽到就震驚了。


日本明治時期西化,同時棒球運動興起,韓國台灣後來被日本殖民,棒球運動普及也不難理解,這段歷史有個電影能夠很好地反應,不過好像被禁了KANO(媚不媚日就仁者見仁了,反正我是看不下去)。


國際棒球總會雖有120會員國,但棒球運動主要風行於美洲及亞洲地區,當中包括美國、日本(棒球的日語名稱「野球」在中文世界中亦有使用)、台灣、南韓、多明尼加共和國、委內瑞拉、古巴等。

歐洲和非洲棒球運動以荷蘭、義大利和南非較風行。其中荷蘭隊曾拿下2011年世界盃棒球賽冠軍。

也因為如此國際奧會認定棒球運動全球普及性過低,加上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無法參賽。決定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暫時停辦棒球賽。

引自維基百科:棒球 棒球

----------------------------

從中可以看出,其實棒球的流行區域就兩大塊,一是美洲國家,再是日本及其前殖民地。可見棒球在中國不流行並不能算一個問題。再者,現在國內的流行運動其實流行的時間都不長,而且都需要一個引爆點,比如乒乓球,足球,籃球,在歷史上都有對應的事件和人物。棒球呢,暫時還沒有,但也不排除將來會有一個明星球員來引領潮流,就像現在的網球一樣。


說窮是在反對那個只有一個""窮""字的答案,好像已經被摺疊了,知友不要有太多個人想法。

--------------------------------------------

窮是一方面,文化更重要。

先說窮,

棒球手套從捕手到投手,入門的700~1000不等,隊里有高富帥會豪購3000+的手套,而且廠家很少,美津濃已經算是平常不過的了。

球棒,木質,金屬質價格也不一樣,最近朋友買了一個鋁鐵的打擊棒,1400+「再見,rmb」

最後要說的是球,你可能會想,一個破球不會太貴吧,嗯,mlb的球一個120左右還好,但你知道在mlb比賽里那個球哪怕沒打只要沾地,就廢掉或者送給觀眾是不是整個人就不好了。。

嗯,有關文化,運動的普及很大程度取決於人們對它的態度,棒球場為半半扇形,這樣尷尬的造型既不能開年級大會,又不能表彰標兵,還不氣派,沒有足球場籃球場方方正正的寓意,so,誰會在學校,公園特地建棒球場呢,對了,圍欄也很影響視覺,一排乒乓球案多整齊劃一有感覺。我們訓練都是借用足球場,但同是足球隊的我卻不能借棒球場訓練,你是校長你要哪個?

說了半天好像還是窮。。「摔」

韓國,台灣的棒球從高中大學普及之廣現在大陸很難趕上,韓國延世和高麗大學的延高戰棒球基本壓軸,中國呢?且不說有沒有高校文化體育對戰,就是有,棒球能排上名單嗎。。「再摔」扯遠了。。

最後,各國文化決定觀賞角度,也有可能人家單純覺得棒球有意思也說不定。


歷史原因韓國和台灣積累了群眾基礎(日本除外)。

場地等硬體設施要求高,中國沒錢搞普及。

因為是非奧運項目。


因為日本韓國台灣都是美國屬地,崇美媚美的風氣讓棒球在東亞幾個地區火了唄。

中國就沒這個機會了


難道沒人發現,直到今天,我們的很多東西還是繼承蘇聯老大哥,因為蘇聯老大哥沒這麼重視棒球,所以我們也不重視!這只是個意識形態的問題。


我認為是普通人從事這項運動成本高。

一是棒球需要一定的人數和場地,這與兩個人就能找一個籃筐1on1的籃球相比更加麻煩。試想在北上廣外的城市你去哪兒約一定數量會打棒球的人?

二是裝備貴且相對複雜,這是必須的。尤其是球棒與手套很貴,淘寶價也得三四百,好的更是上千。小時候想踢球就去學校旁買一個二十塊的足球,這就沒法比。

三是學習成本高。主要體現在棒球規則比較複雜,且位置各司其職。棒球分上下半局,分別是進攻與防守,所需要學習的傳接球,擊打等基本功也比足球籃球更難入門。尤其是投手這個高難度的位置,一般學生玩往往是四壞球保送,充分顯示棒球基本技術的高要求。

四是央視不播mlb,我們國內也沒有國際級的棒球明星。體育偶像才是原動力嘛。


一個曾經的游擊手說說自己的感受吧,先說說日韓台灣棒球為何興盛。日本棒球的發展其實並不是受洋人推廣,而是日本主動引進,因此日本與美國棒球的區別顯著,比如日本投手更加註重守備,渴望一人解決問題,而美國投手則更重進攻,更希望靠團隊努力,而韓國,台灣的棒球發展是因為日本的駐軍以及殖民,因此他們的棒球是屬於日本系的。 至於大陸棒球為何沒有發展,@解放者莫雷爾 已經說的很好了,就不多說了。

其實棒球的規並沒有那麼難懂,技術要求也並沒有那麼高。可是參與的人實在太少了,棒球這種團隊運動如果沒有人一起玩,實在太無聊了。


想像一下 一群人穿著統一制服 手持棒球棍 戴頭盔 手套走進廣場里 接下來的還是算了吧


空地在哪。。


國內好像連專業的足球場都沒有,一切都是按照多功能的標準來的,棒球場的功能太單一了所以。。。


我是大陸這邊一個小地方棒球圈子裡的人,簡單說下發展棒球有多困難:

1. 宣傳途徑少:很多人壓根不知道我們城市裡有打棒球的,甚至連這項運動都未曾聽說。基數上就落了下風。

2. 場地不夠

城裡但凡有塊空地都會成為各項體育運動的競逐之地,就算有專業球場也因僧多粥少而奇貨可居。有一塊學校操場啊空地什麼的給用就偷著樂吧。常年打游擊,很多新人的熱情都會被消耗殆盡。玩家經濟實力還是有的,買手套棒子各種裝備從來不吝嗇,給場地費也願意出,但根本沒有那麼多場地給你用!這才是最關鍵的地方,空地都拿去蓋樓了好伐?好不容易找到個操場還要擔心旁邊有沒有汽車有沒有行人有沒有容易被砸到而碰瓷的遛狗老太。

3. 玩家素質兩極化分野:

由於國情,在大陸大部分來打球的國人都是八零九零動漫一代,和之前就已經接觸過棒球的體院或專業隊人士(這部分人是國家投入體育力量的代表)。這兩種人代表兩種截然相反的體育態度,前者覺得玩玩就好,消遣,後者天然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競技水平,然而這邊並沒有那麼多教練可用,老人不願意帶新人,僅有少數愛好者願意帶帶新人,然並卵。新人自己的姿勢水平和素質也夠低,基本上都是來幾次看看獵奇,完了就走人。老人付出時間和精力去教純新,純新卻沒有成長或者乾脆來幾次就覺得訓練枯燥不來了。有誰願意去教?一項運動,沒有新人進入成為砥柱中流,永遠都只能在小圈子裡孤芳自賞自娛自樂。這也不怪人家老人不願意投入,棒球是一項入門十分困難的運動,很多都需要童子功。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夫,還是不要去湊那個熱鬧了。在大家都還沒入門的情況下,很多隊伍都希望把上場隊員換成有經驗的少棒隊員,新人只有坐板凳。坐一兩天還好,一年兩年地坐冷板凳你還有心思琢磨怎麼玩不?

4. 圈子太小:

因為前三個原因,棒球圈子是個非常小的圈子,任何圈子一旦太小就容易形成一家獨大,或者容不得他人的狀況。其他城市我不知道,我們城市的棒球永遠是台日是先鋒,專業湊熱鬧,國人愛掐架,撕逼我最強。打個棒球動作都沒對還不能說,誰也不服誰,都覺得自己是正統。不愛棒球愛撕逼,還是不要玩這個了,棒球好歹是個團體運動誒。

綜上,除非城裡有足夠多的地,國民經濟和素質整體上一個台階,棒球的發展依然是舉步維艱。


第一,棒球的趣味性不強,不像足球和籃球這麼吸引年輕人

第二,一旦足球籃球吸引了年輕人,場地就會受到限制,棒球的空間被極大壓縮了

第三,雖然不了解棒球,但是看到棒球需要的裝備條件比籃球和足球高太多.比如足球場就兩個門,我們高中連門都是單車臨時撮合的,然後就需要一個球,一群人就可以去玩.籃球也一樣,每個學校有籃球場,學生只要一個球就可以去參加.這種簡單的條件很容易讓這兩個運動普及.反觀棒球,需要的裝備太多,在早期中國還比較窮的時候,很少有人可以裝備得起,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四,社會沒有棒球文化,國家也不提倡這個運動,這一點很致命

第五,棒球的場地和裝備要求與參與人數成反比,就是說棒球的條件很高,但是參與的人數卻不多,這直接和中國眾多的人口形成了天然的矛盾.

第六,中國的其他運動實在太豐富了,誰沒事去玩個棒球,還容易把臉砸了

第七,我學校後來有類似棒球的場地,這個場地的結局是什麼呢?大大的場地擺在那裡,很少有人玩,直接空著,空著,空著,或者被學生們拿來當足球場羽毛球場


難道不是因為美國人嗎?

韓國:美國駐軍

日本:美國駐軍

台灣:美國協防。(台灣的話更多應該是甲午之後被日本人所影響,那部電影Kano就是講這個的)


因為規則太複雜,無群眾基礎


主要是因為大陸沒啥美軍


小學的操場只有玩棒球的,根本沒人玩籃球,足球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台灣前「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
在台灣東海大學讀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猜猜看台灣會怎麼報道台鐵起火爆炸?
如何評論台灣地區民進黨的保防法草案?
台灣的PTT版面怎麼像DOS系統,沒有美工優化下嗎?

TAG:日本 | 台灣 | 體育 | 中國 | 棒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