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奢侈品概念的產品是如何精細定位自己的消費人群的?
輕奢侈品是近兩年流行的概念,尚品網於去年明確定位為輕奢侈品電商。火爆一時的雕爺牛腩餐廳、Roseonly鮮花等亦是輕奢侈品的典型。 via 尚品網:電商怎樣做輕奢侈品?
宣傳上不斷的定義自己是奢侈品,定價上自己是中等。千萬永遠不要說自己是輕奢侈品,一說就沒人要。
要想精細定位,那麼國際慣例,先來分析下產品,也就是輕奢侈品的概念。
輕奢侈品是指奢侈品範疇在價格方面檔次向下延伸的更多人消費得起的高檔商品概念,也可稱之為廣義奢侈品概念。與奢侈品大牌不一樣的是,輕奢侈品牌可能不會太注重於前衛設計,而是遵循品質第一的原則。
以價格為導向來分析,從概念上不難看出,輕奢侈品的定位人群為奢侈品消費者和普通產品消費者的中間層,那麼定位來了,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慢慢正在成長,他們平常會追求高價的服飾和珠寶,但並不是每樣東西都會追尋高價,所以他們在追求奢侈品的同時,也會垂青輕奢侈品;還有一些平常消費普通產品的白領上班族用戶也有能力消費輕奢侈品了,他們更多的是為了在工作繁忙之餘,偶爾犒賞一下自己。嚴格意義上來說,輕奢侈的消費人群還不能清晰地劃分標準,在很多場合,輕奢侈和奢侈品的消費人群是一併存在、時有交集的。
就目前來看,輕奢侈品的消費人群不斷增加和細分,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也逐漸增強。這就需要輕奢侈品企業更加註重產品特色和資源的深入挖掘,做好服務和產品體驗,營造一個良好的自身品牌形象對於接下來輕奢侈品企業的發展是重中之重。
樓上 @陳鑫武 說的不在點啊。然後題主說一個輕奢就想定位,是不是認為定位就是一群人頭腦風暴吹吹牛就出來的?大陸電視劇害人不淺啊! 定位是一個細緻的工作!脫離產品和具體市場的定位是吹牛!所以今天我要答非所問一把,講講很多和題主一樣希望做輕奢品牌的人在定位方面有可能忽略的點吧。 一直以來我都發現有一個點,也是很多國內營銷人都容易忽略的點,那就是產品的使用情境問題,很多營銷人喜歡使用按部就班的定位法則,什麼年齡,文化,收入等等,卻很少有人在意依靠真正的心理需求對市場進行劃分的。為了更清楚闡述我的觀點,舉個例子。 雀巢咖啡的定位,雀巢在國外的消費群體中選擇的並不是什麼白領(國內市場需要教育所以是不同的,具體有問題可以另開一個問題),而是家庭主婦,因為營銷人員發現速溶咖啡能夠節省家庭主婦的寶貴時間用來相夫教子。在這裡,就考慮到了產品使用人群的使用情境問題,哪家咖啡館會去買速溶咖啡呢?(某些小餐館就不要鑽牛角尖了) 然後我們回到題主所說的輕奢,如果要做到精準定位,使用情境是必須要考慮進來的,比如雕爺牛腩,雕爺自己就說過,希望餐館裡面的是三到五個之內的人進餐,防止一群人鬧哄哄,其實他沒有明說的意思是,如果要做定位,就必須要迎合特定消費人群的特定消費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國內星巴克普遍座位數量比國外的星巴克多的原因,國外的特定消費人群也就是經濟過得去的中產,基本都是拿著咖啡走,而國內.....好吧.....都是一群愛自拍和顯擺的文青,你要不提供座位,他們怎麼感受心靈的滌盪...-_-!!是的,拋開使用情境談定位就是耍流氓!聯想到國產凌凌漆裡面達文西發明的太陽能手電筒我就忍不住內心發笑,多少產品悲劇在了這個問題上面.......
特別是輕奢,因為普遍認為輕奢的消費人群是國內的一群「屌絲」(雕爺原話是這麼說的么?),所以年齡往18歲以後選,性別男性為主,然後一大段落巴拉巴拉,最後卻覺得做定位還不如不做定位,大街上一個轉頭隨便扔都可以砸到一個目標消費者,你說你這還叫定位嗎?
行,隨便吐槽了下。存款百萬以下的!
高不成,低不就(購買實力)的消費人群!
高不成低不就+一定的購買力。
推薦閱讀:
※如何在學校周邊賣鞋子?
※台北一點點和COCO哪家奶茶好喝?為什麼前者這麼受歡迎?
※怎樣從消費者訪談後形成的畫面中,挖掘出他們的深層次需要、慾望和需求?
※如何看待最近知乎上冒出的一大票莆田鞋營銷號?
※《報告老闆》和《萬萬沒想到》共用一套團隊,會不會導致資源和精力分散而使作品品質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