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春蘭空調很強大,為什麼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倒閉了?併購了?有人了解么?


2014雙11購買一台春蘭空調,然後發了個微博——

「這個賣空調的好玩,空調上周五就到了,打電話去,說兩三天可裝,兩三天沒一個人來,聯繫客服,說第四天來,第四天等了一天,不來,打電話過去說晚點來,晚到第五天都沒來,繼續聯繫旺旺,貌似總部打電話過來說已經安排,安排到第六天也沒個答覆,明天就一個星期了,請問@春蘭空調 你們公司還招人么?」

後來的劇情也符合大家對這個公司的印象——

他們總公司後來打電話給我說派人來修,終於來了,來了一個人說不能在牆上打洞,

我說給你錢,你打不,他說不打,沒帶電鑽。

我心想,你裝空調的你裝備都不帶你來什麼,那人就走了。

於是我申請退貨,申請兩天後,總公司的人又問我為什麼退貨。

我說你們不打洞。那人義憤填膺的說,怎麼能不打洞呢,我去找人幫你搞定。

然後過一會,當地公司打電話了,說他們依然說不能打洞。

我徹底無語了,說那我退了,他說,好!

於是我又申請退貨,他們淘寶客服居然又問我為什麼退貨。

我又複述了劇情,客服又義憤填膺的說,他去處理!

隔了半天,我見他沒回復,問處理怎麼樣了?

他說,你還是退貨吧!

以微知著,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公司曾經很強大,現在看不到了!


90年代初期,是中國空調發展的黃金時期,空調企業有幾百家,其中春蘭空調是絕對的老大,一度佔據市場份額近三分之一,銷售百萬台。據說春蘭空調財大氣粗,連業務員走路都是昂首挺胸,十分神氣。而當時格力空調不過是個小嘍啰。如今除了部分中老年人,年輕人大多不知道還有春蘭空調。春蘭空調目前還沒有倒閉,但早已苟延殘喘,我們對比2015年春蘭和格力的數據。

2015年,春蘭股份營業收入2.6億,扣非凈利潤為虧損3500萬。

2015年,格力電器營業收入977億,扣非凈利潤為125億。

在1999年,格力營收34億,春蘭營收19億,已被格力超越。而如今,春蘭空調連格力的個位數都不如,確實讓人唏噓不已!

春蘭空調從行業領軍企業到失敗,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沒有長遠眼光和憂患意思,不注重產品的質量、服務和創新。

據格力前董事長朱江洪回憶,90年代初,空調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那時,產品好壞摻雜、良莠不分,只要生產出來,就能賣個好價格,一台普通1匹分體空調能賣五、六千元,普通5匹櫃式空調甚至高達一萬五、六。至今回想起來,仍舊是令人回味和難忘的黃金時代。

春蘭就是這個市場環境中的老大。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格力等競爭對手推行「精品戰略」和技術創新,推出質量更好、售後服務更好、更加多樣化的空調產品後,春蘭的空調質量和售後服務卻沒有跟進,所以競爭力大幅下滑。

二是在空調主業還沒做好的情況下,盲目進入其他不熟悉的行業。

這是中國很多企業的通病,缺乏認真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要麼是成功後的盲目自信,要麼是面臨困境時病急亂投醫,走向盲目多元化的失敗道路。春蘭先後進入冰箱、洗衣機、摩托車、房地產、機械製造、商業貿易等各個領域,這些行業都沒有做好,反而拖了空調的後退,失敗也就成為必然了。

當然,春蘭空調的失敗也不僅僅是以上兩條原因,還有執行上的問題,比如同樣建專賣店,格力成功而春蘭卻失敗了。同樣的行業,企業家的格局和智慧都不一樣。

春蘭這樣的失敗案例還有很多,我們從中也能得到企業失敗的兩點啟發:

(1)注重銷售而不注重產品質量和服務的企業難以長久。

(2)盲目多元化是企業的敵人。


呵呵。作為較早的空調從業者,對春蘭的衰退記憶深刻,可以說是斷裂式的下跌。。。。作為較早的空調從業者,我個人認為春蘭的失敗,是戰略和戰術上的雙重失誤。戰略上,盲目多元化,百度上很多都有資料了,不多做說明。戰術上,也許是時間太久了,百度上基本都沒有講,我就多講一點,春蘭對自身盲目自信,還有國企的通病,領導的瞎搞亂搞,拍腦袋決策。大約是2000年左右取消了年終返利(誤差1年左右,時間太長了,我也記不住了)。要知道,當時的家電商戰已經開始,經銷商基本上已經開始平進平出或者微利運營了,取消了返利,結果讓商家無利可得,最終被商家拋棄,之後的商家開始不願意推薦春蘭,許多商家甚至退出了春蘭的經銷商,要知道,空調是一個極度需要資金的行業,淡季生產,旺季銷售的模式,意味著春蘭淡季收不上足夠的商家預付款,那麼資金會非常緊張。(所以這也是空調行業網路銷售不溫不火的原因,因為網路經銷商無法象專業經銷商一樣,淡季給廠家打款,比如一家專賣店,比如格力,三線城市的淡季打款任務一般是1000萬,沒有1000萬,你根本無法成為他的經銷商,所以網路上的空調銷售永遠是雷聲大雨點小。。。不信你可以去看看上市企業格力電器的年報,預收款都是幾百億級別的)這進一步加速了春蘭的衰退。。。。。簡單寫寫,要寫的話可以寫很長,就不啰嗦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找資料,比如董明珠的自傳裡面有簡單的提到一些。。。。

看到上面有人提到華寶。那就扯一扯華寶吧。當年空調有北春蘭。南華寶的說法,華寶作為中國最早的空調廠家之一,創造了很多行內第一。(順便扯一扯,海爾那個所謂的一拖多技術,就是華寶最先搞的,為的是解決空調價格貴的狀況,本身就是一過渡技術,後來被海爾發揚光大,我也是醉了。。。不得不服海爾的營銷。。。。)。。。他的失敗。我覺得真的有點搞笑。。。用現在時髦的話就是「停下你的腳步吧,等等你的人民。。。。」

華寶的失敗的源於盲目引進,90年代,當時他們家花巨資從東芝引進了全球第二套全機器人生產線,主要資金都靠貸款。。。於是乎。。。。每年的利潤都用來還本付息了。。。然後這玩意還時不時出點問題。。。每次出問題,都得日本工程師來修。。。。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被科龍合併了。。。。()

然後科龍的失敗,有開啟了另外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與資本有關,跟一個叫顧雛軍的男人有關,感興趣的自己去百度搜搜下。。。。這段百度比較多,就不多說了


1999年大學剛畢業進了春蘭集團,試用期半年馬上就要到了的時候跑掉了。本科生剛進入工資第一年一個月650,第二年一個月800,第三年才定級1200~1400。真當成是學徒工了。當年入職100多人,半年不到走了大半。


還在苟延殘喘。當年春蘭是很牛逼,那時格力美的都是渣,但是空調發展關鍵的幾年沒把握住,公司領導層瞎搞,得罪一大堆經銷商,建全國銷售門店也沒堅持下去。到現在只能說nozuonodie.


盲目多元化。

具體請看2017年CPA考試《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官方教材第76頁 案例3.5 《CL公司的多元化經營戰略》


有幸來到泰州讀書,去看了一下春蘭的總部,如今外觀是這樣的:

基本上沒有人,而且有很多玻璃已經碎了


寫過關於它的論文。

作死大規模發展多元化戰略。

樹大招風,擴張太快了,企圖一口吞個餅。


還隱約記得上世紀90年代(或是80年代)春蘭空調在中央電話台的廣告,好像一開始的鏡頭出現了一張撞球桌,母球撞到一堆綵球中(不確定記憶是對的),那時春蘭空調到處到是,現在唯一知道春蘭這個品牌是因為還有春蘭杯圍棋賽,但市面上看不到任何春蘭的產品,不知道這家公司現在是靠什麼賺錢。之所以在這裡留言,也是因為看到春蘭杯圍棋賽,突然想起來好像很多年都沒看到春蘭空調了,於是到知乎來查,就跑到這裡來了。


80年代知道春蘭空調挺好的。前年買了一個。其實我並沒長用,今年剛用不到一個月就外機不轉。打客服。來看了看。也沒換零件,要了50元錢就走了,剛走不到1個小時就又不轉了,在打客服好多次也沒派人來,春蘭售後服務太差。再也不會買春蘭了。


家裡1996年買的春蘭空調現在還在用,一直沒壞過


本人85後一枚,對春蘭最大的印象就是小時候中央一套播它的廣告,那廣告詞,「春蘭空調,把春天留在家裡。」那個年代,對於當時幼小的我而言,覺得這廣告詞寫得真好。扯一下,類似於當年豐田那句眾口傳唱的廣告詞「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豐田車」一樣。

現在衰落的都見不到了,我估計現在的90後,00後壓根都沒聽過還有這牌子。


記得後來造過摩托?

我是江蘇人,80後,印象中牌子有春蘭空調,香雪海冰箱,容聲冰箱,華寶空調,小鴨聖吉奧,小天鵝,建武音響,海爾。

到現在好像也只有海爾還經常聽到了


推薦閱讀:

在一個小房間里擠滿了人並開著空調,把窗戶和門全部關著,這種做法正確么?
如何看待售價 4399 元的智米空調?
空調製熱原理是什麼?
如何看待格力舉報美的空調造假?
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空調為什麼會打價格戰?(問題有點多,不管您多晚看到,題主都會長期關注的!)?

TAG:企業管理 | 空調 | 營銷案例 | 經營管理 | 春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