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天大部分手機應用的聊天界面都採用了一左一右的對話樣式?
01-14
除去各種細節的話,為什麼都是聊天的對方在左邊,自己在右邊?為什麼都有這樣的設計?這種布局有什麼好處?
1. 這是由使用場景決定的。最重要的原因:人們從左向右的閱讀習慣。
2. 聊天類應用對使用者(自己)的閱讀舒適度要求比較高。同時閱讀對方的消息比閱讀自己所發消息的頻率和需求度要高。
3. 設計必須需要滿足使用者(自己)順利、準確、舒服閱讀對方消息的需求。因此,對方消息,採用左對齊(而非右對齊或者中對齊)。對方所發消息左對齊之後,右邊形成自然地不規則層次。4. 為了清晰區分,對方所發消息,和自己所發消息。設計師,將自己所發消息右對齊,並且不用通的背景顏色區分。5. 隨著人類的而進化和社會發展,右手在生活中的使用頻率遠遠高於左手。我們用右手寫字,握滑鼠,拿筷子....我們會把經常使用的物件,放到右手方便拿取的位置。慣用右手的人數遠遠超出左撇子。關於左右手的研究和理論有很多。但右手在人們心裡有著重要的位置。所以我發的消息(自己)放到左邊去,會不會有點莫名的不舒服呢。6. 久而久之,培養用戶對方所發消息在左,自己所發消息在右邊的習慣。後來的設計師為了減少用戶的學習成本,沒有改變現有的設計。因此我們看到的設計都是對左,我右。精簡信息流的噪音,更易於理解。
如果是桌面QQ的信息,意味著你在閱讀信息的時候要有一個跳過自己信息的步驟而這樣設計之後,你只需專註閱讀左邊即可BTW,不知道在多人聊天場景下,會不會有產品做可以把發言人信息左右拖移的功能,以便於群聊的時候專註於其中某一兩人聊天。- 聊天最少需要2人參與,把消息放在兩側是為了更方便區分自己和其他人的信息;
- 聊天中更重要的是獲得對方的反饋,用戶首先想看到的是對方給我的回復,而不是自己發出的消息;
- 一般人的閱讀習慣都是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的(古騰堡圖表);
所以呢,為了能在第一時間看到對方的回復,就採用了上面那樣的布局。
PS: 古騰堡圖表_運動規律
比較認同靈感來自漫畫分鏡的說法。
靈感應該是來自漫畫的對白, 我想只有有情懷的設計師才能想到這個點子吧。
一左一右的設計是為了容易區分對話內容出自對方或是自己,按照從左至右的閱讀寫作習慣,左側優先關注度較高。而對話中一般更多關注對方的話語,因此左邊對方右邊自己比較合情合理。… 而如今手機上普遍使用這種聊天界面,更多是對先驅者的一種跟隨(抄襲?山寨?)
這種界面首先被人們熟知,是在蘋果手機的iOS系統上。由於iOS極大的顛覆了人們對手機系統的認知,受到了多數消費者的追捧,基本形成了一種潮流。使得後來的系統和應用開發者在沒有設計出更能引領潮流的界面情況下,紛紛向iOS學習和借鑒。
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聊天界面上,包括滑動操作,系統界面,觸摸大屏,手機外觀等,都在蘋果手機和iOS所引發的大潮中,極大的同質化。…可以設想,未來當有一種更好的界面出現並引爆了新的潮流時,那種新的界面同樣會佔據多數手機的屏幕。…以上!大膽猜測下,因為通信中的時序圖就是這個原型,體現了通信幾方的消息時序關係
可以回想一下,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手機簡訊應用,手機QQ應用從以前的分排式變成了現在的氣泡式?沒錯,就是iOS誕生併流行之後。當年人們在看到iPhone之後說:「原來手機還能這麼玩兒。」的時候,我想應該是包括了對那個獨特的氣泡式簡訊應用的感嘆。
之後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Android開始對iOS進行模仿與改變,但是氣泡式是的簡訊應用基本還是照搬了iOS的感覺。然後智能手機開始占著越來越大的比重,而作為智能手機系統的領頭羊的iOS和Android,也越來越取代了功能型手機(比如某塞班諾記)。
然後,各種聊天應用就開始模仿這種氣泡式的設計,於是形成了題主描述的這種格局。順便說下為什麼不是別的設計:因為暫時還沒人設計出更有意思或者容易讓人接受的新形式罷了。因為iPhone的Message是第一個這麼做的。
氣泡框設計是為了讓對話看起來更加形象一些
非常直觀非常容易區分想想漫畫裡面的那些...對話對話 對著說話嘛現在隨便一篇講設計的文章就喜歡拉出古騰堡 我們現在能看到設計肯定是也必須是基於這個運動原理 拿它來解釋一種具體的設計 太泛泛啦簡單點回答,因為發送按鈕在右邊
左手拿手機右手打字或者右手拿手機同時打字,發送按鈕放右邊都是最合適的
對話,顧名思義,體現對話感採用左右格局並用顏色區分是合理的。
因為發送和send 都在右面。。。如果你的對話氣泡,到左面了,就顯得不對稱了。
這是隨著手機大屏化必然出現的產物
推薦閱讀:
※價位 1000 - 2500元,適合中年女性的手機哪些比較好?
※一加3T真的沒有可以完美貼合、不出現白邊的膜?
※為什麼知乎討論手機總是執著於配置?
※如何看待小米6部分購買者是下午收到購買資格?
※部分三星 Galaxy S8 開始出現電池鼓包?屏幕藍線?後續將如何發展?
TAG:手機 | 交互設計 | 用戶界面設計 | 應用程序App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