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們對自由思想和權威普遍是什麼態度?這種態度是否對科學發展有影響?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這種影響?

問題已修改,原題可參見問題日誌,可從其中一個角度闡釋。


有人綁架了自由和民主,有人拋棄了它們。


首先題主你已經設問了大家要回答:確實阻礙了科技進步,所以你才會問出後半個問題:如何改善。所以,這是一個你心中已有成見的問題,我覺得回答起來對我們都沒什麼建設性。

要反思這個成見,在你提出這個問題之前,我建議你先自問下面幾個問題,看看自己能不能給出完整系統的答案:

1、「中國對待自由思想的態度」是什麼?你做出概括的依據是什麼?

2、什麼是「自由思想」?這是一個名詞還是一個動詞片語?更具體的方面包含什麼要素?

3、「中國對權威的奉承」表現在哪方面?概括的依據是什麼?

4、「科研進步」指哪一方面的進步?——是工業體系的全面發展,還是少數高精尖技術的研究突破?

5、如果「對權威的奉承」確實存在,那麼這些方面是否和科學研究有一定聯繫?

6、如果你定義的各種關係或概念皆成立,那麼這個「態度」或「奉承」更多地與文化有關,還是和政治有關?

如果以上問題你能回答,這說明你能準確定義你的問題涵蓋的每一個名詞的意義和每一個領域的範圍,那麼你知道你在問什麼,想了解什麼,而不是一個純粹希望得到一些答案支持的成見。這樣的問題和回答對我們都會更有意義。

順便開個小地圖炮:知乎整體風向偏右很明顯。對於這種隱含「批評體制」的期待的問題,前面的答主們紛紛按照題主的期待上馬批判。既然知乎標榜理性思考的話,我是不知道你們如何能在這個問題的前提條件如此不清楚的情況下做出合理回答的。


逆向民族主義。

請先問是不是,再問怎麼樣。

動不動中國怎樣怎樣。請不要隨便代表別人,用自己的臆想去代替現實,自己自己套上了籠子,就在要把別人也套進去。

中國對自由思想的態度,我個人感覺問題不大。據我接觸過的號稱自由的地方的人,貌似還不如中國大陸。遇到過幾個台灣人,在車上閑聊,本來好好的,聽說我們旁邊有黨員,直接不跟我們講話了,說不跟共產黨人講話。自由的台灣,連國號都沒幾個人敢提。

在科研方面的話,更是如此,你搞科研,隨便你怎麼想,沒人管你吧。難不成政治態度會導致實驗結果不正確?而且我認識的搞科研的人物中,各種思想的都有,而且大家還都不是很當真,一邊辯論,一邊罵娘,一邊愉快的出去玩。工作上的合作就更不用說了,完全不回受到干擾。

對權威的奉承,現在也感覺不嚴重,只要你能除結果,誰管你權威不權威,當然我們的傳統式尊重權威,所以表現的衝突不是那麼直白。對威權的的奉承倒真有,主要還是為了錢。這個難道國外的那些學界牛人們就沒人奉承了?那些科學家們得不到基金會的支持,不一樣要向別人低頭。人類社會,都差不多,只是方式變了而已。

每天看看微博,微信,天涯,貓撲,凱迪,鐵血,各種言論各種扯,誰管過?每天產生的各種新段子,辭彙,稀奇古怪的惡搞。可有人去限制?

當然也不是說中國完全沒有問題,但影響很小。特別在科學方面。相反,由於中國巨大的人口體量,卻是創新的良好土壤,不管多奇葩的想法,總能找到一群用戶,只要你自己願意努力,願意創新,不違法,誰攔著你啊。

世界本來就不完美,自由本來就有限度,目前的環境有其不完美之處,我們努力去改善它,但也不必因此止步。


這是扯淡,對自由思想的態度和對權威的奉承會影響政治和人文環境,但是對科研領域影響是很小的,別忘了納粹德國的科技直到戰後仍然被列強效仿。


中國人眼中,思想自由是危險品

作者:魏勇

我說的自由是指言論自由、思想自由,我說的中國人是指多數中國人。在有了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之後,中國人仍然沒有顯示出多少對自由的興趣。中國當然有自由主義者,也有反自由主義者,但更多的是旁觀者,甚至連旁觀者都不算,他們壓根兒就沒興趣旁觀,他們感興趣的是掙錢、買房、買車,過自己的小日子。這樣的人存在於我的親人當中、朋友當中、同事當中、學生當中,放眼望去一望無際,他們才是中國的主流,他們的價值觀構成了主流價值觀。

思想自由,在中國人這裡既不是日用品,也不是奢侈品,而是廢品或者危險品,為什麼中國人對安定富裕的生活的嚮往遠遠超過對自由的嚮往?我想,單單歸咎於長期的洗腦是缺乏說服力的。在台灣「太陽花」學運期間,富士康老闆郭台銘批評學生時說:「民主不能當飯吃」;我所接觸過的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曾仕強教授直截了當的說:「西方的民主自由不適合台灣」;這次香港佔中事件,也有成龍、羅家英等演員出來批評學生,說把香港搞得「烏煙瘴氣」;新加坡的李光耀的威權理論更是眾所周知。你能說這些人都被洗腦了嗎?

事實上,思想自由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首先是危險品。一方面,基於禍從口出古訓。從秦始皇焚書坑儒以來,兩千多年的專制主義統治一直對言論和思想實行殘酷鎮壓,造成了中國人條件反射式的恐懼,以至於過去茶館裡都要貼上「莫談國事」的警示語。而現實中動輒對異議人士以「尋釁滋事」罪名予以逮捕更是加劇了人們恐懼。另一方面,基於對思想自由帶來的不確定性的恐懼。兩千多年的愚民政策造就了中國人的接受性思維,其特點是懶惰,不願意思考複雜事物,喜歡線性的、一元的和善惡對立的簡單事物。因此,對這樣的民眾來說,思想自由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其感覺進退失據,如同溺水者失去了救生圈。清晰明確不容置疑的正統思想就是他們的救生圈,強化正統思想的偉大光榮正確和獨一無二的真理性就是把思想救生圈打造得又大又結實,人人都有安全感。既然有了思想的救生圈,那麼離開救生圈的自由就是不可想像的,也是沒有必要的,思想自由就成了廢品。與其追求思想自由,不如追求財務自由,這是大多數中國人的真實寫照。

另外,生活壓力過大也是導致中國人對自由缺少興趣的原因。追求自由是需要能量的,而中國人的能量大部分消耗在了繁重的工作和對個人未來的惶恐中,已經沒有力氣追求思想自由,下班後只想躺在沙發上象豬一樣睡會兒。一旦精神頭足了,又馬上開始幹活兒。而對處境優沃的權貴階層來說,他們也不追求思想自由,一方面是由於他們的既得利益來自於非民主的體制,來自於對權力的壟斷,思想自由會挑戰他們喜歡的體制;另一方面,他們是暴發戶,他們很多時候還沉湎在對物質的享受中,缺少西方上流社會對藝術和思想的品味。

為什麼會有文藝復興?首先是西方上流社會有對新藝術的追求,路易十四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他本人從小就跳芭蕾,後來建造了凡爾賽宮和法蘭西油畫雕塑學院。國王個人對藝術的愛好決定了法國宮廷的趣味,進而影響到整個國家乃至於歐洲。對藝術的追求必然導致對創作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呼喚。歐洲大陸自由的呼聲不是來自於工人階級,不是來自於貧民窟,而是來自於巴黎貴婦人的客廳。上流社會對藝術才華、睿智思想和獨到見解的追捧,才催生出了伏爾泰、盧梭這些貴婦人客廳里的常客,才把啟蒙思想傳到巴黎大大小小的咖啡館裡,才傳到無套褲漢們的家裡。

從歷史來看,如果一個族群的上層社會重視藝術和思想的價值,思想者就能得到鼓勵,這樣的社會把自由作為普世價值的可能性會比較大,畢竟上層社會的趣味將決定整個國家的趣味,而中國沒有這樣的上層社會。古代中國的上層社會把藝術看作是聲色犬馬、玩物喪志一類的東西,皇帝如果重視繪畫或者喜歡歌舞,那就是昏君,而主流以外的思想是洪水猛獸,不被歡迎;當代的中國的上層,包括一些知識分子,大多是農民的後代,在一定程度上還保留著農民的趣味。農民,是對思想自由最沒有興趣的一個群體。

追求思想自由的人,常常是體驗過思想給自己帶來了樂趣的人,體驗越深,追求就越強烈。尼采說:「思想之美,是美中之美」,這句話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我們體驗過很多具象的美,卻很少體驗過抽象的美,更不用說沉醉其中。追求思想自由的人,常常也是個人趣味高度發展的人,而思想專製造就一種「同一性」。在「同一性」下,人的差異不見了,人的個性被放逐了,人的主體性喪失了。而個別性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對一些人來說,是生活的意義。中國文化尚同不尚異,經過兩千多年的改造,這兩類人已經很少。在當今這個張揚「個性」的時代,中國人擁有的是個性的外在和同質的內在。放眼四周,人們的衣著打扮千姿百態,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癖好,貌似很有個性,而一打量其精神層面,則原形畢露,人們長得一模一樣,毫無個性,就連擇偶的標準都高度雷同——有車有房,父母雙亡。

這樣的族群怎麼可能對自由感興趣?


科學精神本身要求獨立思考,和自我否定。

倘若官僚橫行無自由精神,二者必然不存。


我補充一下關於後一個問題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想要改變這種狀況,要從大學入手。如果有人建立一所完全脫離當前教育體制的大學,哪怕學歷不被承認 (我認為這樣的機構還是很有市場的,並不是每對父母都願意吧自己的孩子送到公立學校接受「正統」教育) ,只要它可以健全的發展壯大起來,必然會影響到當前「教育產業鏈」的中下游,使得中學小學教育也會隨之改革,如果規模大到一定程度的話,我想多半可能有改觀。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些極為幼稚的想法,不足之處請多多指點。


  1. 私以為,自由思想也是有規矩的自由思想,貌似問題中的「隨意亂想」的意味更多些。就像市場經濟的全稱應該是有規則的市場經濟一樣,兩者差別很大。
  2. 官僚主義是恐怖的,對任何事物都是。因為在下覺得官僚的心理是怕失去。權力,地位,身份,財產等等。基於此,更要得到權力,同時,什麼代價都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思想解放有威脅權力的可能,當然可以犧牲掉。沒有思想解放這個因,何來科技進步這個果呢。
  3. 其實,這又何嘗不是普通中國人的心理?大多數人都擔心改變,有吃有住的不好嗎,隨意改變可是會失去什麼的哦,很痛苦的哦。呵呵,想改變?從這裡開始吧。


題主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已經帶著立場了,而且我不認同你的立場並且給唐克峰點了贊,不好意思沒按照你預想的回答


科學進步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否定,不斷挑戰權威的過程,而中國是行政和威權主導,絕大多數人骨子裡都是官本位意識,覺得位子高的人(領導、學術權威)說的話我們只能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所以你說呢。環境如此,思想根源如此,不存在什麼改變的可能


誤打誤撞,聽了魏勇的「開腦洞歷史課教學法」以後,找到了這裡。閑話少說,來正經的:

「」事實上,思想自由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首先是危險品。一方面,基於禍從口出古訓。從秦始皇焚書坑儒以來,兩千多年的專制主義統治一直對言論和思想實行殘酷鎮壓,造成了中國人條件反射式的恐懼……另一方面,基於對思想自由帶來的不確定性的恐懼。兩千多年的愚民政策造就了中國人的接受性思維,其特點是懶惰,不願意思考複雜事物,喜歡線性的、一元的和善惡對立的簡單事物。」

以上是樓主轉帖魏勇的原話,細細一看,基本上都是放屁。

首先,歷史上對言論和思想殘酷鎮壓是有的,但強制推廣也是有的,比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不管鎮壓還是推廣,中國人裡頭熱衷於在言論和思想方面當「異己分子」的人消滅過嗎?哪朝哪代沒有幾個出類拔萃的「瘋子」跟朝廷逗悶子?

其次,所謂兩千年的愚民政策,太扯了吧,糊弄了兩千年,還能GDP世界領先?還能七下西洋引得萬國來朝?是中國老百姓的腦子有問題,還是外國人民的腦子有問題?嚮往這麼一個「愚民了兩千年的國家」?

再次,魏勇所說的「喜歡線性的、一元和善惡對立的簡單事物」這樣一種國民心智特點,讓我們怎麼相信呢?最起碼我從身邊許多對的婆媳身上,就沒看出「線性」、「一元」、「善惡對立」之類的思維特點,恰恰相反,倒是很多絲絲入扣的小心思和細緻入微的權衡,讓人不由得驚嘆女人了不得。女人都如此,難道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男性精英,就只落得個「線性」、「一元」、「善惡對立」這般蠢到豬都看不下去的境地嗎?

因此,結論很簡單,魏勇的話說過了,好好的話說成了個屁。

也許是說的太過太明顯,幾位回復的朋友都不約而同地要求魏勇不要在文章里代表自己,這也說出了我的心聲。我也略讀了四書五經中的一些經典片段,也了解過諸子百家、宋明理學、實學等等歷朝歷代中國人智慧的結晶,雖然都是用拗口的文言文寫的,但絲毫不影響我對他們的推崇:牛人就是牛人,不論他是男人還是女人,是古人還是今人,或者或者死了。對於某些人來說,抱著幾個翻譯過來的新詞兒,用上幾手看起來頗為俏皮的邏輯推演手段,就不知天高地厚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指點古今,代表這個代表那個,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其實,他最應該看不起的就是自己,因為在菜市場買菜的大媽,對於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智慧都要比他理解得深刻得多得多。

插一句,對於很多知識分子來說,學術辭彙、形式邏輯、論文等等這些東西,歸根到底的作用主要還是為了安撫他們那顆焦躁不安、無所安放的心,讓他們在自己創造的虛幻小世界裡時不時地陶醉一下,以平復現實世界造成的不適感。如果有幸改造了世界來適應自己,那就更好了,可以神氣一輩子。

回來再說,正經地講:中國人的言論與思想自由,是在心裡而不是嘴上,如果只是陷在幾個看起來閃閃發亮的抽象概念中,不去關注生活的細節,不去體會人與人交往中活的思想碰撞,就憑著「1+1一定等於2」的邏輯思維豪情指點江山、對中國人和中國文化品頭論足,結果就是被正常人忽略,連受批評的待遇都沒有,就是被忽略了。

醒醒吧,魏勇!還有魏勇們!


推薦閱讀:

解決問題的思路是怎樣的?
一個可以被反的烏托邦,還是烏托邦嗎?
學習外國不是崇洋媚外,那麼學英語是崇洋媚外嗎?
父母不能滿足你的理想狀態,給你帶來的最大悲哀是什麼?
內心的邪惡?

TAG:科研 | 思想 | 自由 | 態度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