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抓周」來測試嬰兒心理傾向可靠嗎?嬰兒在一歲的時候是否真的能形成對世界和事物的喜好?
我是真心的相信人腦發育的巨大差異是從嬰兒時期開始的,而嬰兒對於世界的認識如同給計算機編寫程序,是觸髮式的而不是潛移默化的。
我認為嬰兒不會模仿/學習/接受所有的事情,只有對他有觸發的情境才會帶來效果和作用,但是到底什麼才能觸發,怎樣才能觸發,深度有多少,我並不知道。如同弗洛伊德的理論,人類的所有行為都可以追溯到嬰兒期,那麼是不是一個生命的方向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設定了呢?
《皮格馬利翁和伽拉泰亞》(Pygmalion and Galatea)[法]讓-里奧·傑洛姆繪,1890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這就是我對抓周的解釋。看出來發生什麼了嗎?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普勒斯國王,善雕刻。他不喜歡塞普勒斯的凡間女子,決定永不結婚。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皮格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熱情、全部的愛戀都賦予了這座雕像。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為她起名加拉泰亞,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
孩子未來一生的發展是一個特別大的未知數,縱然爹媽給了孩子特別棒的起跑線,可是爹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沒一個人知道孩子到底會跑向何方,不是嗎?
抓周與外國的draw lots都只是一個就像求籤一般的投石問路。人們想要有一個確定的線索,來應對自身的認知失調,沖淡惶恐。束手無策與一無所知是挺難過的一件事兒。北京兒童醫院重症病房裡過周歲生日的可憐孩子們,有幾個會像模像樣地組織抓周?這些孩子自身與他們的家庭都面對這更大的困難與挑戰,顧不上這些事兒。我可能會遭到反駁——抓周流傳了這麼多年,肯定是有一定預測效度的!我中學同學的二大爺的弟弟的侄子的孩子,抓的是鈔票,長大了真的成了一方鉅賈!
我想說的是,抓到的周,很大程度上,就是皮格馬利翁雕出的像。1966年,時在哈弗任教的德裔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證明了」抓周「背後的心理學基礎——論文的題目中有兩個詞:」醜小鴨「與」白天鵝「。這就是社會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實驗很簡單,羅森塔爾到了一個鄉間小學,給各年級的學生做語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測驗。測完之後他完全沒有看測驗結果,而是隨機地選出20%的學生,再煞有介事地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些孩子很有潛力,將來可能比其他學生更有出息。8個月後,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所學校——他隨機指定的那20%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提高。原因非常簡單:老師們有意無意地增加了針對於這些隨機選出的學生的資源投入、鼓勵和情感投入,學生們自身也有了更強的自我效能感。這就是」期望「所帶來的影響。而」抓周「,給了你一個期望的方向。朝著那裡跑,跑到那個方向的終點的可能性也就更高了吧。
不能。
但是抓周的結果可能會引起父母的傾向性培養。色彩鮮艷的更容易吸引嬰兒
比如鈔票---------------對那些所謂的天才小時候抓周結果與他人生軌跡吻合的傳聞,我認為就和「高祖斬白蛇」、「金正日出生時天現神跡」一樣抓了算盤,現在在瘋狂啃會計書
錢鍾書
我同學說他抓周的時候抓了個佛珠,佛珠啊。。。。。
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確發揮了很大作用,父母會傾向於向培養,或者孩子向此方向發展興趣。但是冥冥之中為什麼你就抓了這個東西,不是也有一點命運的意味嗎。我覺得現代科學能解釋的都是「他為什麼這樣」但無法解釋「他憑什麼這樣」
抓周其實是抓給父母看的。父母需要給自己的養成計劃設立個目標。
父母都知道抓周不可靠,這僅僅是過周的一種習俗,或者說是一個周歲的項目而已
抓了筆,現在是個不入流的作家
我抓的是饅頭………作為一個女的已經胖了24年了………
不可靠。
首先,嬰兒在一周歲的時候,對於外界的事物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認知。ta並不知道抓到的鈔票是鈔票,畫筆是畫筆。嬰兒被一件東西所吸引無非是因為它的外形和色彩。色彩豐富的物體更容易吸引嬰兒的注意力。
因此,嬰兒在一周歲時抓周並不能形成對世界對事物的喜好。而是父母在接下來對其的培養中灌輸的。父母在一直對孩子說你一周歲時抓的是畫筆,因此你喜歡畫畫,父母便依著你將你往這個方向培養。
在中年時取得的成就多半取決於在青年時期從事的職業,而青年時期從事的職業則取決於你所掌握的技能。
抓周只不過是給了父母心理以暗示,這暗示又因父母影響其孩子。
推薦閱讀:
※男人如何讓自己心理變得強大 不自作多情 不優柔寡斷?
※想太多是否真的會毀了自己?
※台北故宮銷售的「朕知道了」膠帶為什麼能得到消費者的喜愛?
※實驗室師兄不願意帶剛進組的師弟/師妹,最好的解決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