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33天》反映了主流社會文化中對什麼的需求?
很多人去看,證明很多人需要去看。這個「需要」分別是什麼需要的?盲從也罷,或者是某種情緒,那麼究竟是什麼需要呢?
一種帶入的需求。一種急需要一種帶入和認同的需求。我頂樓上的缺愛
不覺得《失戀33天》反映了主流社會文化,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主流社會文化還是春晚、趙本山和湖南衛視所把持著。
http://blog.renren.com/blog/220917859/778254015?bfrom=01020110200
昨天下班,參加了豆瓣群組的聚餐,然後去K歌,待到大家都喝多了聽不出音準的時候,我默默地點了一首單身情歌,然後唱了起來。一如。。。我想想。。。。大概是十幾年前。。。。嗯,對,2000年。一晃11年了。那時候我初一,或者是初二,單身。現在也是,單身。
回家之後和喜歡的女孩子聊了許久,然後同步看了一集動畫片,改了下人人網狀態,就去睡覺了。做夢夢見了我孤軍深入北朝鮮,和根正苗紅的朝鮮青年鬥智斗勇。還夢見了好多人,好多事情。一覺醒來就中午了。去超市掃貨。然後去看電影,失戀33天。
回來做飯,然後就那麼半碗飯,就吃撐了,罪過罪過。
這篇日誌實際上主題是影評。
《失戀33天》是個不錯的片子。首先表現在,這部電影沒有弱智癥狀。這在弱智導演汗牛充棟的大陸來說,是個不得了的突破。整部電影一氣呵成,在浪漫主義都市情懷之下,劇情合理,節奏張弛有度,插敘和段子恰到好處,沒有喧賓奪主 。這最後一點很重要,像是白蛇傳說和非誠勿擾2這樣的電影,純粹是段子的結合,電影本身就是段子的拼湊,本末倒置了。
本片沒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難得。
但是這部電影又不見得深刻到哪裡去,更多的是在當下中國時空中,向觀影的人們提供了幾個問題。導演並沒有打算在影片中回答這些問題,我覺得這是導演尊重觀眾和精明之處。
面對背叛自己而忘不掉的前男友怎麼辦?
面對搶了自己男朋友的閨蜜怎麼辦?
在失敗的感情中是反省自己還是指責對方?
以及面對做了不光彩事情的另一半,是依然分手還是寬大處理以觀後效?
這些都需要觀影的人們自己思考答案。
即使是對那個操著台灣腔的河南人,導演的諷刺也內斂低調。不過那個成功男士所給出的為什麼找這麼個拜金弱智的答案,我覺得就富於想像了。
無論是白手起家的成功男士,還是富二代,都不會找這麼個只會花自己錢的弱智結婚的。逢場作戲可以,結婚不可以。除非,這個河南女人,有大筆遺產。
實際愛情就是一物降一物,總有王小賤們去降服黃小仙們的。就是這樣。
至於過去,沒有人有時間機器,就是有,回到過去的你也已經老了。除非時間能倒流,並且你的記憶還在。不過這樣的話,別人的記憶不也還在嗎?
所以誰也回不到過去。只能向前看。就是這樣。失戀了1000多天的我,做完唱起的那首單身情歌,僅僅是為了你,小單純。你聽到了嗎?
PS,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尾幕的採訪視頻。大家都陸續散場,我一直看到結束。想起了很多往事。唉。往事不可追,未來要珍惜。
所謂主流文化,是指起主導地位的文化.在我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我國主流文化。
那麼《失戀33天》反映出了主流文化中的什麼需求呢?
中國主流文化現在的主要方嚮應該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主要可以分為教育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兩個方面。《失戀33天》這部電影顯然從反面揭示了當代青年男女的愛情觀,事業觀,社會觀都在危機當中,影響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當代青年男女的社會主義科學觀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都亟待加強,要讓歷史的下一代不能沉浸於小我,以科學文化教育提高自身,把自身價值投入到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洪流中去,為歷史創造價值。不行了,我吐槽不下去了.....以個人粗淺的認知表達一下真實感受。片中的男女主角各種經過很不錯,但是最吸引我的其實是那個與白百何有過一次約會的富一代,當時白百何問他:「你看啊,像你這樣一個中青年男性,硬體過硬,軟體也很不錯,總之是個優良品種……你選擇的餘地應該很大,層層過濾下來,最後入選的,會是什麼樣的一款姑娘我不知道,但我總覺得不應該是李可這樣的一款。但其實你不是唯一的案例,你和李小姐的組合特別類型化,我見過太多優質的小夥子,身邊配著一個這樣的姑娘,張口LV,閉口prada,你想跟她談談愛的真諦,她直接告訴你,你給的信用卡能透支的額度就是她愛的真諦。我就是好奇這個問題,為什麼,為什麼固定搭配都變成了這樣?」
魏依然想了想,然後突然一笑,「你想知道為什麼?其實特別簡單,就是兩個字:省事兒。」
「跟這樣的姑娘談戀愛省事兒,你明白么,首先,我知道她們要什麼,她們目的特別明確,就寫在臉上,我不用前後左右的去瞎琢磨,我給了,她們就開心,相應的,我也能收穫一種滿足感,簡單直接,又利落又爽快。但如果,我跟黃小姐你談戀愛,就會很麻煩,我看不出來你想要什麼,比起一個LV的包,可能一個小盆栽更能打動你,但我不確定,不確定的事我就沒法兒去做,我得先花時間揣測你,觀察你,然後再出手打動你,可是這段時間裡,我能做的事兒太多了,意義也遠比談戀愛這件事兒大。」「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對李可來說,愛情是奢侈品,LV是生活必需品;黃小姐這樣的人呢,可能LV是奢侈品,但愛情是生活必需品。你自己想,一個男人要結婚,會和那種姑娘結?LV集團不會突然就倒閉,但愛情這東西可是說沒就沒的,我總得確定我有資源能一直提供對吧?從這個角度想,我們還是很靠譜的。」這段話對當時的我簡直如醍醐灌頂,我瞬間明白了成功男人沒有時間經營感情和婚姻,他們有太多事要做,卻也渴望穩定長久的婚姻,便只能用錢來買。但是他們付出的代價是在婚姻中永遠孤獨寂寞(小三二奶不在討論範圍內),他們的太太根本不會在乎他們是否快樂,今天過得好不好,也無法從精神層面給予他們安慰和鼓勵之類的,可是能給他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他回家的時候她永遠在那裡,沒心沒肺只在乎錢便不會隨便背叛他,他因此得到安全感,可以繼續努力事業。
也許這樣的婚姻中的雙方是真的不在乎孤獨和交流這種尋常百姓在乎的事,但他們顯然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能夠付出多大的代價,是理性而清醒的。有一句話:求仁得仁,便是幸福。人性是多樣化的,以感情為基礎的婚姻,和以物質為基礎的婚姻,哪個更穩定,很難單純地得出結論,但是了解自己只要物質,那麼感情就是多餘的了,比如李可這種人。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這部片反應了主流社會文化中的富一代與拜金女彼此對另一半的需求問題。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喜歡看這樣的電影,是想給自己一個相信愛情,有勇氣繼續愛下去的理由,讓我們相信每一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王小賤。。。
這個世界充滿愛~~~
看的人多久一定反映了主流文化的需求么,即使觀看人再多,也只是十幾億人里的少數再說觀影人次問題,一個電影的票房和宣傳關係真的很大,子彈飛是這樣,失戀也是這樣,宣傳到位了,買單的人就會變多
缺愛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電影質量不高,與哪些因素有關?
※為什麼現在的華語電影大多質量不高?
※為什麼現在世界主要電影市場只有中日韓印四國本土電影佔有率能過半超越好萊塢?
※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有哪些有趣的細節?
※華語圈最有說服力的電影獎項是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