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作家或編劇,你的生活和筆下的故事有怎樣的聯繫?

比如說,你是否會偶爾沉浸故事中,期盼或試著改變生活的軌跡。或者,生活中遇到的故事,改變了筆下的劇情,反過來影響到自己的思考?等等...兩者間是否有一些值得提到的經歷?


寫作的時候沉浸在故事中,與筆下的角色共命運是必須的,但是我寫過的小說全部都是虛構的,沒有一點點我人生的影子,也從來沒有過碰到什麼事情導致我修改小說劇情的走向,如果劇情有修改,那通常都是我覺得這個劇情不夠好,不能說服我自己。我當然也幻想過拯救世界啊,改變命運啊什麼的故事啦,但是那種先灑熱血,再灑狗血的故事,通常我都不會寫出來,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催眠用滿好的。


以我的經驗,好的編劇,生活和作品,都是有巨大的反差。

(比如,話嘮型的編劇,日常生活中一般言簡意該,

而少用台辭的編劇,平時非常饒舌。)

因為,把自已生活搬到作品裡,是一種無聊的過程。樂趣太低,確實有礙創作。

再者,真正的創作者,都會在作品中,追求自已作不到事,或是達不到的境界。

所以,一般來說,編劇的生活,和他的作品,聯繫極少。

當然,生活是創作的元素,不可能完全沒有作用,

但,一個人的生活,能提供的素材,畢竟太少。

真正的職業編劇,因工作量太大,光靠轉移自已的生活內容,這行飯是吃不久的。


我覺得,職業編劇的標誌就是可以把自己的現實生活和幻想空間區分開……換句話說,職業編劇不是業餘搞創作的,他和所有上班的人一樣,每天上班下班(區別是他很可能是在家裡上班)。下了班他該幹嘛幹嘛……


不管作家或編劇們自己承認不承認,我認為,作家和編劇們筆下的故事或被編輯的故事,都和他的生活有關:他的心理趨向(即樂意寫或改編一個什麼的故事)、趣味、想像、善惡判斷,都會受生活經驗的影響並受其制約。生活決定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人決定了他能寫或編什麼樣的故事。人人都有生活,許多體驗,都有相似性。豬八戒是神話,這個神話中的人物是不存在的,但這個神話人物中的庸常心理和行為特徵,則是大家熟悉的,因此也是古今讀者可以理解喜歡或討厭的,如果作者(這個作者包括了成書前的民間作者)沒有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這個人物根本不可能出現,如果硬要瞎編,當時就被遺忘。我自己也寫過小說,那是我生活體驗的故事化,有些情節,就直接來源來生活。


我記得王朔說過一句話:「平時怎麼說話就怎麼寫作。」


平生第一次寫完一本16萬字的小說是給一個以當白領為榮,沒買房子為恥的人。我眼睜睜看著她從一個快樂無憂的大學生變成一個抑鬱症患者,這期間,我覺得身邊很多人都是這麼被一種類似於「1984」或者「matrix」的風氣給洗掉了,這種風氣不僅讓我變得孤獨,還妄圖來侵害我。我把這個角色誇大,風氣抽象,就成小說了,再一改,就成話劇劇本了。

眼目前,寫作必然是和現實生活有聯繫的,就像劉震雲總寫河南延津一帶的事兒,賈平凹一輩子離不開秦腔一樣。說起來真諷刺,中國嚴肅文學作家的現實聯繫也就到這兒了,再聯繫就得跑國外嘍!


跟自己太近的,或者太投入感情好惡的,往往無法動筆。我覺得,創作中,相當重要的是能置身事外的審視。這個類似於演員的雙重自我:一個投入的進行表演,另一個超乎其上的監控自己的表演。


肯定會有些聯繫啊!不過編劇的生活其實是相當無聊的,每天上午起床後收拾一下就開始寫,寫,寫。寫到下午,收工。一切飛馳的故事都是在編劇那個因使用過度而發燙的大腦里才存在吧!生活太無聊這才去當編劇的嘛,haha


我覺得必須遠離你所寫的那個人物,你遠遠地看著Ta的一切行動,問自己,這好笑嗎,這有趣嗎,這是否能打動我?……我是寫動畫片的。


故事是虛假的,感情和思維模式是真實的


最大的聯繫就是,我覺得,生活必須與作品息息相關。我不同意樓上的扯淡說法,什麼小說一定虛構云云。詮釋小說最確切的一句話是:它來源生活並且高於生活。那麼按照這句話可以理解,高於生活的部分,才是藝術的部分。

讀中學時,我的班主任老師曾告訴我,莫泊桑寫短篇的時候,每天站在街口觀望來來往往的車輛,然後他終於寫出了偉大的小說。他寫小說的過程,就是從車輛中透視生活的的過程。

在現在的世界級的作品裡,無一不是來自於生活,中國的作品我最認可的作品《 邊城》來自於生活,外國的《追風箏的人》來自於生活,《月亮和六便士》來自於生活,所以說小說不建立在生活之上根本是不可能的。虛構的作品《哈利波特》也有生活的影子。

對小說理解比較的淺顯的人通常都會認為網路小說好看、牛逼,認可小說的虛構。在中國,網路小說根本就是站不腳的,完全就是瞎編+湊字數。

然後再來說編劇,我不認同yolflim的說法,雖然他是一個編劇。我認為,編劇的作品也一定來源於生活。只不過在現在泛主流派意識中,一致偏向好看的作品,從而失真了而已。


我覺得作為一個編劇或者導演 筆下的故事或者二度創作的時候和他們生活的和經歷或多或少相關的,有某種影子在裡面。。。就像希臘安哲羅普洛斯說過,他的作品中,他的經歷和影子以及對父親的那種情節( 害怕失去的又突然歸來的情節)包括童年都映射在其中。。。。這樣的導演還有法賓斯德 ,馬丁斯科塞斯 ,伍迪艾倫 ,希區柯克,托納托雷…… 等等……我自己平時也寫故事,我的故事就是我自己的痕迹太重……我無法脫離自己經歷,總是難免把自己的經歷和生活映射在故事裡。。。有時候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


我有時候看到一件事情就會想到把它寫出來,前提是我必須看到或者看到以後聯想到;我要寫故事的主人公,我必須知道和了解主人公所處的生活環境和精神狀態,內心世界,價值觀,這樣我才能把握住故事的情節開展寫作,雖然至今沒開始寫一部作品,這是我為將來寫作做的打算。


藝術不可能不來自於生活,也不可能是生活的全部展現,這種展現不需要任何造作就能創作出作品,任何的作品都來自於作者的頭腦經歷。


推薦閱讀:

「總有一天你會找到一個讓你安心的人,是秋褲扎在襪子里的那種安心」是莎士比亞說的嗎?
有哪些小說是作者用很多年才完成的?
如何評價滄月,江南,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等網路作家作品的文學水準?
如何評價網路作家「更俗」?
寫文章時,哪位有過「精神高度集中,並且很爽」的感覺么?

TAG:作家 | 心理 | 編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