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Revit 時選擇不同的項目配合模式,各有哪些優缺點?

如果大家都用 Revit 輸入信息,你們項目里都使用什麼模式進行配合?為什麼選擇這種模式進行配合(優缺點)?


最近在比較系統地研究這個問題,所以自問自答了。希望這個回答,以及收集的資料,可以幫你得心應手的進行協作,提高團隊配合效率!

項目配合模式,需要在項目開始前就確定,並且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沒法改變,所以合理準確的確定項目合作模式非常重要。適用於Revit的基本配合模式有兩種:鏈接和工作共享,但是實際項目里大家基本上用的是鏈接+工作共享。接下來給大家系統介紹兩種基本模式各適用於什麼情況?實際項目里如何選擇?

1 工作共享的合作模式 這種模式的特點歸納下來就是六個字: 單體,高效,前置

工作共享及工作集這種合作模式,就是項目里的工程師同一時間在同一個模型(中心模型)的本地映射模型上進行合作。而工作集的劃分完全基於項目里的人員分工,一個複雜項目的工作集和一個簡單項目的工作集完全不一樣。

這是Revit特有的一種合作模式,也可以理解是Revit基於BIM的特性創造的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這和我們現實世界中設計施工的配合習慣一致。剛開始接觸Revit的時候,用的鏈接的模式,後來隨著對工作集模式了解的越d越多越深入,覺得這種方式更簡單更純粹。

這種模式只適合於單體,不適合於大範圍里的多單體配合。

因為大家在同一個單體上進行合作,同一個構件只需輸入一次,避免了鏈接的模式下的重複操作。並且你可以隨時知道或者通知項目的最新修改,而不需要等著同事將新的模型發送給你,所以是一種更直接更高效的合作模式。

我們項目里第一次使用工作集進行工作協同的時候,犯了很多常規錯誤,例如:

每個工程師根據自己需要定義自己的工作集。

對這種模式不熟悉,經常有人在中心模型里工作。

想要借用別人的許可權,就讓別人放棄所有權,自己成為工作集的所有者,搞得別人無法工作。

所有的這一些,在我們項目總結的時候,都指向了一個問題:管理前置!我們應該將這些管理+規劃的工作,在項目最開始的時候就討論決定。否則項目開始再修改,會事倍功半!

這種合作模式的基本概念介紹,標準工作流程視頻講解,詳見下述鏈接:

Revit高效配合:工作集及協同之一

Revit高效配合:工作集及協同之二

Revit高效配合:工作集及協同之三

Revit高效配合:工作集及協同之四

2 鏈接的合作模式

這種合作模式和我們在Autocad階段使用的外部參照合作模式非常類似,所以很多團隊最先接觸Revit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選擇了這種合作模式。

例如機電工程師將建築師的模型襯到自己模型里,可以識別建築里已經定義的房間,可以在建築牆體或者幕牆裡放置機電構件,可以為機電構件和建築門窗建立全局參數尺寸限制......

這種合作模式的基本概念介紹,標準工作流程視頻講解,詳見下述鏈接:

鏈接Revit之一: 插入Revit模型的四種方式

鏈接Revit之二: 地點和坐標的常見概念

鏈接Revit之三: 獲取坐標,發布坐標及高程

鏈接Revit之四:共享坐標在實際項目里的綜合應用

3 鏈接+工作共享的合作模式

當複雜項目模型體量超出硬體可以承受範圍的時候,就需要繼續拆分模型。拆分完後,每一小部分內部仍然使用工作集的模式進行合作,而每部分之間使用鏈接模式進行合作。

這種合作模式綜合了兩種合作模式的優點,又避開了其弱點。所以在一些BIM應用比較成熟的團隊里,在稍微上規模的項目里,大家用的都是這種模式的合作。

4 如何決定哪種合作模式

有回答說在一起就用工作集,不同辦公室就用鏈接。其實工作集的合作模式可以藉助於伺服器在公司區域網里合作,藉助於Revit Server在網路里(WAN)里配合,藉助於C4R在雲端配合。地域已經無法阻止工作集的合作模式了。

關於雲端合作,國內因為網路限制用的很少,有時間我會在Revit 專欄里分享C4R的使用經驗!

決定合作模式需要遵循的原則是:一樓一模型!

  • 一個模型里不要超過一棟建築單體。工作集的模式特別適用於多用戶在同一單體上合作。
  • 對於校園或者住宅小區類多單體項目,使用鏈接Revit來進行項目合作。
  • 複雜項目單體模型若因為硬體限制仍需細分,可以根據幾何位置或者專業進行分割(分成地下地上,或者分成建築+結構+機電三個模型)。
  • 需要合併模型的時候建議創建一個空白模型,來整合所有模型。

另外我想要強調一點的是,無論多好的工具,都無法和親密無間的同事關係相比。所以,團隊成員多溝通,再加上靈活應用Revit的工具,大家在項目里才能更高效的合作!!

自己研究了很久的總結,如果有異議歡迎留言溝通;如果覺得有幫助,歡迎點贊;尊重別人的勞動,引用請註明出處!

參考文獻:

1 圖片來自:

https://veominfotechusa.wordpress.com/tag/quality-link-building-services/

Effective Link building strategies


工作集加鏈接聯合

網好配revit server

有錢且網好上BIM 360

小項目單機鏈接


工作集和鏈接相接合

如果在一個辦公室里,就用工作集了,如果異地,用鏈接為好

如果是同一個公司,就用工作集了,不同公司間,用鏈接為好

如果是同一個專業,就用工作集了,不同的專業,用鏈接為好

如果是文件不大,就用工作集了,文件超過50W,用鏈接為好

可以看一下《江蘇省民用建築信息模型設計應用標準》,裡面有模型、子模型、任務模型、拆分模型、集成模型等術語解釋,非常好。

最終合併驗證,可以建一個集成模型,裡面設定工作集,工作集下面的文件全部採用鏈接,這是一個很不錯的合併檢查方式。


主要還是看項目規模和網路環境。

首先網路設備必須滿足軟體的基本需求。

其次伺服器必須有足夠快的hhd陣列或者ssd(安全風險*)

建築方案公司:

視技術能力而定。

設計院:

單體小於1w建議全模中心文件

單體建築小於2w平建議土建和mep分兩個中心文件

2w到天5w建議多中心文件

單體大於5w放棄revit,轉入cad二維協同

住宅項目建議視為多個單體

施工單位:

網路環境堪憂,適合單兵作戰,各專業互相鏈接

幕牆:

平面或弧面,族+dynamo。鏈接。

異形項目放棄revit,偽BIM。鏈接。

(注意:需要捕捉的文件不能使用附著!)


這個題目都能寫一章幾十多頁了,我們單位做過這類課題,已經結題了,具體可以上CNKI搜尋相關論文,大概是要考慮以下幾點。

項目文件架構的協同

文件協同的意思,就是項目不同類型文件的一個整體架構。對於Revit模型,要根據專業的獨立性、對模型文件進行拆分,然後採用互相參照的形式進行。這個在大體量項目是必須的。對於族、靜態資源等,也會有所指定。

專業內協同

一般是工作集,工作集是以人為單位,而不是以子項。具體在Revit裡面的操作也就是中心文件+本地文件這種方式。

專業間協同

場地模型的外部參照、專業之間也是外部參照、軸網的複製監視、模型內不同構件的歸屬等。比如板是先由建築模型建立,通過各階段的提資同步到結構模型內。預埋套管是由設備專業建立後傳遞到結構專業上。要求見第一大點。

與外單位協同

一般指Revit信息如何階段性綁定成一個靜態的文件,更加深入的有信息傳遞統一性等內容。


伺服器?中心文件


架伺服器,中心文件,剩下的看單機性能


我沒有具體參與項目配合,因此無法給出實踐體驗。但之前確實聽說過各種方式的都有,而且各有各的優缺點


推薦閱讀:

請問REVIT在水電工程中能用么。 可不可以將大壩、隧道、地下廠房之類給建模出來並指導工作?
Tekla 與 Revit 模型的相互轉換如何實現?
有沒有人來講一下關於Revit的跨區域協作的Revit server?
關於 BIM 遇到的技術、流程、軟體上的問題,應該去哪裡找資料和答案?
Revit 究竟有多神秘?

TAG:建築 | 建築設計 | BIM | AutoDeskRev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