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進工作值不值?

我在美國讀一個一般的本科,今天參加了一場宣講會,是一個幫助中國人花錢找金融實習工作的組織。宣講會有一些觀點不知道對不對,想請大家幫忙看看,謝謝了。

1. 花七八萬人民幣成為會員,交兩萬(加入會員好像有會員價)找一個摩根高盛 IBD這樣的實習,說是可以直接進入最後的面試,不用一面二面。

2. 還提到了投行里的鄙視鏈,前台鄙視中台鄙視後台。 我感覺後台是做技術應該最厲害的。

3. 宣講會的主講人是一個前二十的美國本科生,學的是經濟,好像並沒有太多的數學基礎,但是說是拿到了摩根高盛的實習,還拿到了香港高盛起薪一百萬人民幣的工作,是不是這些工作networking比數學計算機更重要。

再次謝謝大家的回答。

(補充:看了大家的回答,十分感謝大家的建議,我本身也是懷疑的態度,所以才想來問一下。因為學校地理位置不好,又大四了,大三暑假上了一個學期暑課,沒找實習。所以難免有些心急了。我會自己嘗試網申校招都試試看,如果不行就繼續念研究生好了,爭取去一個career service和地理位置好點的學校。謝謝大家啦)


給你留著面子,還嘴硬呢

行吧,那我就直接掛你了。

其實你故事講的挺好,就是越看越不對味,直到這段話的出現。

真有這種情況,你說說不就得了,寫什麼給你私信啊,跟搞薦股的有什麼本質區別。

我本來早就改了直接掛人的毛病,想側面點點年輕的朋友們吧,聽說你還開始解釋了?

怎麼,放自己的證明材料就是真的了?

現在這個連身份證都能P的時代,誰信啊

看看給你點贊的有多少三無用戶,花了不少錢吧

下次再買贊,記得找個靠譜的中介

也太不專業了,連頭像都照著一個用啊?

用一樣的你就用好了,還連著點贊,也太看不起知乎用戶的智商了吧。

年輕人,下次再來當托的時候,記得挑個我沒答的問題

了解我的都知道,專掛收割年輕人的實習內推機構。

順便啊,也多學學你們這行的前輩,比如那個什麼金融先生

人家吹牛逼,都吹上金庸專門給他題詞了

終究不還是個干內推的

----------------------

謝邀。

以後這種問題,

邀一個我答一個。

看來本地人騙外地人的毛病

到了國外

就演變成中國人騙中國人了

花七八萬人民幣成為會員,交兩萬(加入會員好像有會員價)找一個摩根高盛 IBD這樣的實習,說是可以直接進入最後的面試,不用一面二面。

年輕人

可能你在國外

對國內發生的事情不太清楚

建議你多搜搜傳銷的相關報道

說實話

國內傳銷的話術

比這個要吸引人多了

你覺得

摩根高盛要是收錢就能進?

還能叫摩根高盛嗎?

連國內的「國貿大摩」、「麥子店高盛」

都干不出來如此丟人的事了

不信的話

我建議你跟他們提到的摩根、高盛直接打電話

好好的問問,看有沒有這種事

這些機構,都是見光死

不妨直接舉報給摩根、高盛

也算是造福社會了。

還提到了投行里的鄙視鏈,前台鄙視中台鄙視後台。 我感覺後台是做技術應該最厲害的

這些收割「智商稅」的垃圾機構

有什麼臉提鄙視鏈

圈裡最鄙視的就是他們

年輕人

好好讀書

多跟真正在這個行業從業里的校友和前輩們交流

別聽外邊的中介瞎扯什麼有的沒的

只要你有能力

每一個崗位都能很優秀

宣講會的主講人是一個前二十的美國本科生,學的是經濟,好像並沒有太多的數學基礎,但是說是拿到了摩根高盛的實習,還拿到了香港高盛起薪一百萬人民幣的工作,是不是這些工作networking比數學計算機更重要

本科生?

還起薪一百萬

來面試國內券商

我們都不一定收他

倒是真敢說

真能掙這個錢

還來搞中介

要麼就是收割「智商稅」更掙錢

要麼就是瞎吹的唄

networking、數學、計算機

沒有哪一個更重要

只要你在任何一個地方有出彩的地方

這個行業里總有適合你的崗位

年輕人

我真是挺擔心你的

不要著急

踏踏實實的努力

能用錢買到的

都是消費

自己努力掙到的

才是人生的儲蓄啊

最後

該問題下

肯定會引來一些此類中介機構的托

大多是不敢露臉的「匿名用戶」

因為他們還指望著自己的號

能在知乎上繼續關注真正的從業人員回答問題

然後再到線下「引用」這些答案來繼續忽悠群眾

我的關注者里就有不少這些機構的

敢出來露露臉嗎?

再多說一句:

七八萬是騙,

500-2000就不是騙了?

有些回答偽裝的好啊

言盡於此


曙英Shoo-in「皮包公司」,造假詐騙,幾百位留學生聯名起訴

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憧憬美國四大、快消、金融公司的工作。「留學生求職培訓」,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也隨之而生。這裡不乏一些濫竽充數的皮包公司。隨著各大留學求職機構的興起,也有一些背景可疑的包皮公司誕生。這次我們要說的,就是創建於2015年,來自紐約曼哈頓的曙英Shoo-in公司。

造假事件1:作坊式運營,實際員工僅有8人。把孩子放在這些人手裡,能

在Shoo-in的官方LinkedIn上,員工數量為201-500人。

CEO Karen另建立Shoo-in Group,並打包銷售「金牌華爾街實習」,號稱有501-1000個員工。而實際上,在領英上僅有兩名員工:CEO Karen和營銷部Chloe.

以下是Shoo-in公司總部的實際內部的樣子,實際員工僅有8人,擠在一個光線昏暗、雜物隨處擺放、搭著幾張廉價宜家購買的桌椅的廉租房中。

仔細看一下員工背景,更是讓家長和學生堪憂:

公關總監Chris,來自University of Dayton,學校無排名,學校錄取率59%。

上圖是廉租房中的Shoo-in員工,右一是Shoo-in股東之一的Chloe Zhou,左一是Shoo-in公關總監Chris Chen. 全部員工擠在一個昏暗的小工作室中工作,員工也往往不熟悉英文,更不要說怎麼教留學生求職了。

員工教育背景和工作環境令人堪憂,來到現場的學生和家長,往往會打退堂鼓。讓一個公司背景模糊的教育機構幫美國頂級大學的學生進行求職,這能讓人放心嗎?

造假事件2:官方網站的學生」Success Stories」,實為專職模特

Shoo-in CEO Karen Tan專門與國內某模特平台合作,聘用外籍模特進行場景拍攝,並掛名為」Shoo-in成功學生「。

造假事件 3: 虛假offer數量

據悉,Shoo-in的核心策略以營銷為主。在同類求職機構已經有很優秀的學員成績的基礎上,Shoo-in打算另闢蹊徑:誇大offer數量,並模糊導師背景。在其官方網站上,沒有一張學員的offer可供驗證。

而在其微信公眾平台上,這家創立於2015年,僅有8位背景嚴重有問題的全職員工的公司,號稱有9729位學員。並且號稱有「5722張offer」,成功率「高達93%」。有學生反映,這就是撒謊不打草稿:」試問,總共有多少國際學生在美國拿到offers呢?「

造假事件3:「納斯達克採訪「子虛烏有,實為購買的營銷視頻,創始人英文有疑點

創始人Karen購買了一個以納斯達克為背景的」Staged Interviews(假採訪)」,後期收到多方質疑其「掛羊頭賣狗肉」,根本沒有納斯達克採訪Shoo-in這一事件。該視頻已經被從Youtube下架,細心的網友可以在google搜索出來。

造假事件4:逼走前骨幹員工,僱傭網路水軍對其辱罵

Shoo-in前市場部高管被Chloe架空,並離開Shoo-in在2016年創立另一家求職機構。Shoo-in對其進行人身攻擊。一旦Shoo-in在社交網站見到指責自己公司,Shoo-in的網路水軍對該員工大家辱罵。

總結:留學生求職行業興起,無良黑機構也隨之誕生

留學生和家長們在選擇求職機構的時候,需要多做研究,不要被虛假信息蒙蔽。根據舉報的學生和家長信息,已有數位被欺詐的學生打算聯名起訴Shoo-in. 先多加了解再簽約,否則遇到像Shoo-in這樣的公司,再買後悔葯也來不及了。

造假事件更新:2017年7月4號

自上次Shoo-in被曝光以來,多家媒體已經嘗試聯繫這家求職機構。CEO Karen已關閉手機,拒絕回答問題。媒體聯繫Shoo-in郵箱也沒有收到官方回復。目前,舉報學生和家長在等待當地司法機構的進一步答覆。

「這個新年過得好差,「一學生說,」希望我的學弟學妹不要再走我走的錯路。「


可以左右面試的人一般都愛惜羽毛。


一個這個領域內的弱雞拿了一百萬人民幣年薪,那有能力直接讓你跳流程進入最後面試環節的中層怎麼也得三百萬人民幣薪水吧,你覺得他在乎你這萬八的人民幣冒著違背公司規定或者職業道德的風險掙這個錢么?什麼樣的人在乎這錢呢?靠這錢生存的人吧,很大概率是騙子。就算不是,讓你進了終面,你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打動面試的人么?你怎麼解釋自己牛逼之處以至於直接進入終面?


「來來來,只要你充錢給我,我包你享不完的榮華富貴。」

有毛病嗎?這句話。


過來人說句實在話:我在美國畢業後找工作換工作都沒靠過中國人,每段經歷都是那個組織里唯一的、第一個中國人。但我給好幾個中國學弟學妹介紹過實習和工作,初衷是共贏,引進優秀的人才給團隊創造價值,如果你不夠好還搞你進來只會讓我難堪… 另外本人經歷過單打獨鬥的艱苦時光,很清楚中國孩子來美國發展事業有多難,哪怕一個機會都有可能改變人的命運——然而那些要你的錢——會員費、中介費、好處費,承諾幫你進入大公司的鬼話不要信,任何一個像樣的大公司都禁止這樣的「生意」,即便他真的收了你的錢辦了事,你轉身進人事部門報告就可以徹底斷了他今後的所有推薦機會,這還只是最輕的後果。這麼惡劣的風氣,就算靠他進去等於反被控制,等著敬供吧,沒法好好工作了就,捲入這種骯髒的產業鏈,還不如印度人對印度人實在呢。所以大公司往往會根據成功的推薦會給推薦人獎金,目的是期待員工推薦像樣的人才進來,而不是違反規定買賣推薦。

試問真在投行幹得風生水起的人,誰會為這點錢因小失大?哪兒有時間搞這個?多做點本職overtime都比這個划算好嗎。第三點的例子我笑了……總是有人拿著父母的關係說成是自己的優秀努力,不要聽他忽悠了,沒有所謂不需要專業能力的networking,就算有也堅持不了多久。不靠專宰自己人的「協會」你也可以走的很好,真正的mentors是不會伸手要你錢的。


你告訴我那個拿到高盛一百萬offer的人叫什麼?你看他敢告訴你真名字么?


你用別人月薪(大部分能左右實習招聘的人的周薪)要求別人去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

呵呵


這個我先問一下你去的宣講會是Wall Street Tequila么 手動滑稽

順便再加一句 那個百萬年薪的朋友是不是自稱Jerry?

總之中介絕對沒有校友靠譜 實習不是拿了就能留美的 畢業留美可遇不可求 但是靠這種中介肯定不行


如果找工作還反倒要交錢,這份工作要它幹嘛?找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還是花錢?


現在的小本太會騙錢了吧,這都敢收7、8萬,我找工作的知乎live才收50塊錢一大幫人罵我收智商稅,現在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自從川普上台感覺是非黑白完全顛倒過來了。。。

其實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兒子小學一年級數學不好要補課,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數學大神、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收費有點貴,1萬美金一節課;一個是普通小學教師,平時兼職賺外快,收費50美金一節課,你如何選擇?

現在一些文章的觀點有點奇怪,比如說一個牛人,很牛很牛的,馬雲那種,聽他講課,哪怕100句有一句有意義,也是值得的;但那些自己本身不是很牛的人,比如知乎開live賺外快這種,聽了也白聽。這句話聽起來還有點道理,但是結合我上面陶哲軒那個例子來看,你就知道他謬誤在哪裡了。

陶哲軒確實很牛,馬雲也很牛,但他們牛逼的領域,跟你現在面臨的問題,一丁點關係也沒有。陶哲軒好歹也是數學圈的,但不代表小學一年級的問題需要陶大神來解答,他也不明白你為啥不懂,也壓根不知道怎麼解釋給你聽,還不如經驗更豐富的小學教師來回答。


1、第一個問題我不知道真實性,無法回答。

2、第二個問題,我不知道是誰說出來的,一家之言,難登大雅之堂。

3、第三個問題,我怎麼聽著像傳銷呢?

我再看了一下問題,本科起薪一百多萬?

我一口老壇噴出來。


給不學無術的人不勞而獲的機會,總結的對嗎?


老頭子,你懟人之前是不是應該先看看自己,你以為你贊下面很乾凈嗎?來解釋下這麼多三無+准三無是什麼鬼?

真是不明白,究竟是什麼給了你底氣,一口就咬定我是個托?

就請你解釋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其他答案里,從來沒說到過這方面,也從來沒打過廣告?而這個新問題,(現在)才不過139個關注者,何況當時回答的時候關注者更少。我為什麼要在這種沒人關注的問題下打廣告,當托?你有什麼合理的解釋?

再者,你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一而再地誣陷我。沒有證據,就顧左右而言他,拿截圖小號說事,妄圖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指責別人 --- 這是你當大V的技能?

@王大力 好嘛,既然你非說我信息是PS的,我就是個騙子,是個托。那麼我就問你,敢不敢私信交換一下個人信息,然後法庭上解決,最後公開處理結果,這樣不是也很顯得你有打假的誠意嗎?好不好?

(這不是威脅,真的我就是想這麼干,我就是不能忍受自己的人格和信譽被公然侮辱)

我在等待 @王大力 提供進一步信息好早日提交給律師,請儘快聯繫我,謝謝

===========以下是原文==============

咯喀咔

看到這個問題就覺得特別親切,因為這是無數普通美本非學霸非IT類專業在畢業前後或多或少都接觸過的一類職業中介 --- 花錢進四大,花錢進投行,花錢進XXX --- 有趣的是,還特么都是實習崗位。

去年年底我和女票一塊畢的業,因為一些原因拖沓了,OPT到了2月份才申請,4月初才到手,這時候就剩下一個月的grace period。我和她都很緊張,真的,不是美國留學生不了解這種壓迫感,短短的grace period里必須找到對口的崗位,而且還做夢著Sponsorship。實際上,很多公司招聘一個崗位能拖上兩三個月,等過了closing date一周才給發個回執。在這裡給還沒畢業又想留美的童鞋一個忠告:趕緊趁著畢業之前開始投崗位,美國公司HR的效率不是你能想像的。。。

正因為拿到工卡那會兒急急湊湊的,我和我女朋友也試著聯繫過一些歪門邪道,比如「10萬美元包工簽拿綠卡」,比如「3萬人民幣進四大實習」,又比如「點對點職場輔導教育」,etc。看看上面的答案吧,很多人在國內就是不能理解,這種明顯的「騙局」為何能夠吸引到美國留學生?是美國留學生太蠢嗎?也不是沒可能,但更主要的,是在絕望之下想要抓住的那一線希望,抱有僥倖心理罷了。

四年(有些人不止四年)在異國寒窗苦讀,拋棄了自己的舒適圈,告別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花費了大量的金錢,汗水,和時間。就我的個人認識而言,大部分美國留學生都是為了能夠留下來而努力。那麼接下來,問題來了,的確你畢業了,可能還是名校,可能是TOP10的專業,可能有過幾份在美國的實習/工作經驗,可能當過幾回dean"s list student,可能有XX獎狀,XX證書,XX認證。為了一份普普通通的崗位,你可能要修改自己的resume,要查詢半天此公司的資料,要結合自己的理解寫上半天的cover letter,可能要在這些公司的官網上留下大量的信息,猶豫著要不要選「Sponsorship",甚至於要不要透露自己的人種(Asian),再洋洋洒洒地寫下自認為牛逼的工作/學業背景,結合自己對崗位的理解寫上一篇精鍊的essay。最後滿懷期待的想像著HR會打你的電話,然後說:WOW, our manager think your resume is impressive. Let"s schedule an interview!

然而血淋淋的事實告訴你,大公司對你壓根看不上眼,它們每天接受成千上萬封求職信,優秀的留學生和美國人多如牛毛,你精心準備的cover letter和essay淹沒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無法自拔;中小型公司,大部分一看到international student就直接pass了,本地人都在失業呢,還用得著你一個最多工作1年(非stem)的歪果仁?就算勞心勞力,耗時耗材的給你辦H1B申請,你丫也不過30%的幾率拿到工簽,這不是自找沒趣嗎?

這個沉重的壓迫感深深的印在每一位想要工簽/綠卡/移民的在美留學生心底,而經歷過數次失望的人,走向絕望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我個人還算比較幸運,憑藉著高中起的幾份工作/實習經驗,再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技能,勉強找到了份半對口的崗位。而我的女朋友,非常遺憾,作為一個會計專業,沒有在美國的工作經驗,也沒有networking,更沒有CPA之類的證書,美國公司是看不都不想多看一眼的,幾次面試也因為口語能力一般般導致無疾而終,最後我花了200給她買了一個假offer,保住了grace period。我的一個基友,MBA畢業,在佛羅里達找了個風投公司幹活,大半年下來,一分錢工資沒給,最後回了學校讀博。還有一個朋友,畢業後實在找不到對口的工作,決定黑下來在中餐廳幹活。別以為這些是個例,我可以明確的說:這就是非學霸非IT類專業美國留學生的常態,對口的工作很難找,願意sponsor的公司更是難找,可以說是美國版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怎能不讓人絕望和灰心!?

言歸正傳,題主問:花錢進工作值不值?

答案很簡單:如果是真的在摩根高盛,真的在四大,可以說是值的。但是請注意,敲黑板,很多這些所謂的機構並不是真的讓你去那些公司實習,而是搞了個所謂的」合作項目」,實際上你的offer並不是這些美國大企業給發的。在花錢之前,最好做一些切實的調查了解,不要聽信一面之詞,再絕望,也不能失去理智!有一份在摩根高盛的實習履歷,可能對你的future career有幫助,也可能沒有,只是白白浪費了OPT寶貴的時間。具體得失,請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另外,我以前找工作的時候,有過一些中介的聯繫方式,不是吹的天花亂墜這種,而是花500-2000進一些美國的當地中小企業,全日制實習。我個人感覺上,比這些張口就是百萬年薪、摩根高盛的中介更靠譜一些(但是個人不做任何保證)。如果真的很感興趣,私信給我。但是請注意,美國本地中小企業花錢實習也不見得就對個人的職業生涯有幫助,請結合個人情況慎重考慮。

最後,祝願在美國留學的各位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事業,留美也罷,回國也罷,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輕言放棄,堅持就是勝利。以前有個心酸的段子:留學生不投個上千封簡歷也好意思說自己在求職?

sincerely

PS:高票答案說我是偽裝,是騙人。好嘛,我誠心實意的想要為面臨同一處境的留學生做解答和幫助,還要莫名其妙被誣陷。下面挂圖(謝謝好心人提醒,關鍵信息以打碼)

我的SSN,日期是17年4月份,看清楚

我的工卡(美國移民俗稱「灰工」,也就是半黑不白,隨時變黑,聽著有點不爽,不過是事實)

17年3月21開始,我4月初拿到的

大學期間的實習公司,結束後給我發的認證。

詳情見此答案:馬萬鵬:供應鏈、物流、採購到底有什麼區別?

講真,很不喜歡國人的一些思維。你談到錢就是騙,甭管大錢小錢,也不分個人情況和實際的社會環境。我為什麼要做這個回答,為什麼要說到中介和錢,一來是這個題目本身就focus在這點上,第二是我明白留學生在職場上的痛苦,很多時候就是沒辦法的辦法,你說找不到工作,200掛個OPT(實習),和找中介花更多的錢找個實習,有區別么?

有!就是掛的OPT,你根本不會去參加工作,也漲不了一點行業經驗。而花錢買的實習,多少能增長一些閱歷,雖然不是能人前說真話的閱歷。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不斷嘗試去求職,美國的市場太殘酷,尤其對處於身份劣勢的留學生來說。我個人的建議是,先嘗試求職,多爭取interview的機會,尤其是在學校里的career fair上,這其實對國際生來說是最友好的機遇了。如果實在不行,先掛個200的OPT(這特么都在百度關鍵詞第一個搜索了,總不是我的廣告吧),然後繼續找。最後實在實在是找不到的情況下,再去考慮花錢買一個,無論是幾萬的也好,幾百的也罷,總歸不能一直荒廢時間,因為在美國的時間太珍貴了!

最後請問覺得我是騙子的,去我高票答案看看,有任何一個打過廣告嘛?不要把世界看的太黑暗好不好?真是謝謝你了。


這個是測試智力的。而且不是很准那種,但是交了錢就證明你一定是個傻子。交七八萬加二萬,一共10萬獲得百萬年薪的工作。

你信嗎?高盛大摩在華爾街是投資機構是吸血鬼,不是慈善機構。你一年那人家100萬你要創造一年上千萬的收益。是滴不是業績是收益。你覺得你行?

真覺得中國人好騙?以為你進國企呢?那是股份制企業股東看的是收益,花錢養你?他瘋了?

能去高盛,大摩的沒人上當,上當的基本就是傻子。當然也有一種可能你進去了,那是因為你可能有一個國務委員的父親,或者有一個在中南海工作過得的爺爺。如果沒有,還是好好學習吧。

人家不需要沒有價值的人。


大小摩根高盛之類一年才收多少應屆生,其中就那麼幾個華人留學生,全都是頂尖級別的,那些收費幫你找工作的公眾號是不是經常會曬各種Top簡歷,簡直是誤人子弟啊


說個自身經歷吧,國內的,坐標帝都。

記得當年大學期間,經常去公司實習,後來臨近畢業得確定工作了,自己也完全可以找到工作,偶然間看到張斌的內部動態(特意網上搜了一下,還真有他的信息)

(多說一句,宇宙中心的學子應該聽過「過來人商學院」吧?對,我當初就是他們的學員,當時覺得挺nb,後來也不過如此,就是花錢買點社會現狀的,張斌就是他們的一個講師)說可以推薦給北京銀行總部的工作機會,於是私聊後被告知說要給他40萬的介紹費,我擦…坑爹吧,40萬北京銀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後來朋友推薦到某行的對公部,在兩個副行長手底下幹活,沒轉正前老爸說要給兩個副行長送點錢…後來我一想算了吧,即使送了錢,給我轉正了又能怎麼樣?後面的工作還是需要自己打拚的(銀行嘛,櫃員就是拉存款,對公也得拉存款和放貸款),並不是說進去就享福了,何況還白白送那麼多錢。


會不會交了10萬塊,發現去的是Goldman Sucks實習?


花錢進國企我信,花錢進投行我不信


說一下我的親身經歷吧。

今年土澳master畢業,想著畢業前沒有相關的實習經歷,在最後一個學期去參加了幾場專門為留學生準備的所謂的「招聘會」。

為什麼說是所謂的「招聘會」呢?因為去到現場根本就沒有幾個是正兒八經的有招聘崗位的公司(當然也有一兩個華人公司招賣房的、搞信貸的),全場80%都是留學移民公司,求職中介公司。這些公司本身極少是招聘他們本公司的員工的,主要做的就是幫留學生介紹工作,主要是實習!對!就是跟題主遇到的一個套路,只要交錢可以給你先培訓幾天,再保實習offer。

當時遇到了某職介公司的大佬級人物,給我介紹了回國保offer的項目。看了一眼我的簡歷,嫌棄的不行,還說沒有相關實習經歷進不了金融行業,當時我說我最快九月份才能回國,他說太遲了,七月份秋招就開始了,九月份秋招差不多已經結束了,我回國肯定趕不上秋招(EXM??!)…… 但是他話鋒一轉,說只要趕緊參加他們公司的回國保offer項目,先參加他們的培訓,他們會幫我聯繫走動一下關係,以我的資歷可以進四大當審計,他還說他們跟瑞銀什麼的大公司也有聯繫……

當時看我一臉虔誠的樣子,讓我加了他的微信,說我回去之後可以繼續詳聊。當時給我談的價格是小几萬,說不成功可以退款。然後我讓他發了一份合同。看了一眼合同,內容漏洞百出,比如:開頭是以個人的名義而不是公司的名義跟我簽的合同;沒有拿到offer可以退部分款(沒說明部分款具體是多少錢);保offer限中國內的地區,如果我不滿意地區的話是不可以退款的;保offer的公司限金融行業,包括但不限於瑞銀這樣的大公司…… 總之看了這個合同,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公司可以拿出手的合同。我當時提出了我對合同的一些疑問,他說他剛在國內成立的是新公司,跟澳洲的公司不是一起的,但是他可以採納我的意見,說給他們公司的律師看一下再做修改。

一天後,他給我發了所謂的經過律師修改後的合同。最大的改動就是把個人改成了公司的名字,其他的漏洞條款依舊還在。我當時以讓家長看一下考慮下後再答覆他為由婉拒他。後來他又微信找過我幾次,我都沒怎麼搭理,再後來他就把我微信刪了。

而我呢,畢業前雖然焦慮不安,但是我還是厚著臉皮在土澳投了幾份實習簡歷,很幸運的是收到了幾個offer,最後在一家公司實習了幾個月。九月回國也剛好是國內秋招開始,狂投了幾份簡歷參加了幾次筆試面試後,現在也成功拿到了待遇不錯的offer。

回過頭想想,慶幸當初沒有花這個冤枉錢,自己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差,原來靠自己也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的。

所以呢,這些國外的職介公司都是利用我們留學生對國內就業市場的不了解,還以為我們留學生是不差錢的傻白甜,就敢出來賺錢了。

最後建議題主在國外的時候還是好好學習為主,刷績點,考點相關證書,在當地盡最大努力找個實習,不要眼高手低偏大公司不去,先從小公司一步一個腳印做起。在國外有了實習經驗,又有證書在手,回國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只要努力,你想要的歲月都會給你的!


推薦閱讀:

高盛、美林、摩根大通等幾家外資投行的資本市場部是設置在投行內部體系還是與投行平行的部門?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哪家更厲害?
我今年28歲,未婚,剛從某證券公司某營業部離職,一直有一個上研的夢想,為了我的夢想要不要先備戰考廈大?
滬港通會引起中資券商對香港券商的收購潮嗎?
有一家中小公司的若干股份,公司預計兩年之內上市,現在轉讓價格不錯,該繼續持有還是轉讓?

TAG:投資銀行 | 美國 | 實習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