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後,西里西亞西南部有一小塊留在了奧地利?
圖中11即為西里西亞
西里西亞南部多山,地貌複雜,並且此地區歷史以來政治情況破碎,事實上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並沒有很強的統一性,地理的行政劃分還是各種公國伯國。南邊的主要的兩部分剩餘的西里西亞,最南部分可以溝通摩拉維亞和奧地利加利西亞(其再南邊為西喀爾巴阡山脈),西北部分包括簡森尼克山(沒找到對應的中文翻譯)可以調整摩拉維亞的自然戰略狀況。對於普魯士的費德烈大帝而言,他已經得到了西里西亞最富裕和繁榮的地區(北部地貌平坦),並且已經成功阻斷了當時的薩克森選帝侯兼任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三世一個可能的溝通波蘭王國和薩克森選帝侯領地的道路的計劃,所以就無所謂了。同時這作為「並沒有完完全全被擊敗「的證明,可以挽回奧地利外交的顏面。
謝邀。
1745年9月30日,奧薩聯軍在索爾戰役再度與普軍決戰,但又被普軍擊敗。奧地利經過兩次西里西亞戰爭,四次大戰役全部失敗,但是瑪麗婭·特蕾西婭大公的抵抗決心仍然堅韌不拔,1745年年底,奧地利準備集中主力從波希米亞出發,撇開北面西里西亞的腓特烈,向西北方向,越過薩克森,直接攻擊西方的勃蘭登堡本土,爆發凱撒斯多夫會戰。這次敗仗徹底打消了奧地利和薩克森與普魯士為敵的信心,為免損失加劇,奧地利、薩克森在衡量得失後只得在該年聖誕日與普魯士簽訂《德雷斯頓和約》。奧地利以西里西亞全境割予普魯士為代價,換取普魯士承認瑪利亞?特蕾西婭為奧地利大公,及其夫婿弗蘭茨·斯蒂芬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2,退出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宣告結束。 此後,奧地利再與俄國結盟,並與法軍在奧屬荷蘭、義大利北部及海上進行戰鬥,互有勝負。1746年,法國由於知悉俄國援軍即將抵達奧屬荷蘭,決定與英、奧議和,於是簽訂《亞琛和約》3,和約確定普魯士在西里西亞的領土主權;並讓西班牙與薩丁得到奧地利在義大利的部分領地;法國則放棄其在印度的殖民地;統治神聖羅馬帝國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洛林王朝正式建立,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至此完全結束。
1.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這譯名為以往中國初接觸外國時,因不了解外國的實際國情而產生的誤譯,正確譯名該為奧地利領地繼承權戰爭,但因為約定俗成的關係,本文沿襲此名。而因為當時奧地利大公同時亦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所以爭奪奧地利的王位(是民間相傳的謬誤,該為奧地利的大公,但因約定俗成,本文沿襲此名)及領土亦即是爭奪奧地利所控制的神聖羅馬帝國帝位及領土。
2. 因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位不能由女性繼承,因此奧地利大公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並非同一人。此時奧地利大公為瑪麗婭·特蕾西婭,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則是其夫婿弗朗茨一世。
3.《亞琛和約》共有兩條,文中指的是《第二亞琛和約》。
The War of Austrian Succession concluded with the Treaty of Aix-la-Chapelle (1748). Maria Theresa and Austria survived nearly status quo ante bellum, sacrificing only the territory of Silesia, which Austria conceded to Prussia, and a few minor territorial losses to Spain in northern Italy. The loss of Silesia was, in great measure, a humiliating defeat for Austria"s leadership of the German states within the Holy Roman Empire. This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German dualism between Prussia and Austria, which would ultimately fuel German nationalism and the drive to unify Germany as a single entity.[citation needed]
這段歷史其實不熟,所以搬運了一下餵雞,不知道有沒有幫助。
推薦閱讀:
※有大佬能推薦一些分別介紹歐洲甲胄,日本甲胄,中國甲胄發展史的書嗎?
※奧斯曼帝國為什麼沒有成功跟進歐洲的腳步?
※捷克為什麼沒有被德意志同化,領土像一把刀插入日耳曼文化圈?
※如果你卡洛斯一世?
※如何評價戴里克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