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論語 孔子說的一定對嗎 我們一定要朝向做聖人努力嗎?

閑來無事 在書架上拿了一本論語看 初中時候的書

現在看起來容易一些 但看了這麼多 論語中都是希望我們往好的方向發展 變成聖人 這樣真的好嗎 當然我也不是希望變壞 在追逐成功和聖人的途中是很辛苦的

乏味的 況且當今時代成功並不簡單 何不直接過上清新的小生活 你也許會說我 找借口 偷懶 但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你怎麼看?


現代是多元價值觀的時代,如果有人說一定都要做聖人,那是他的問題。但有人說想自己做聖人,那正如你不想別人強迫你做聖人一樣,你也應該是不反對

一個社會,當啥都沒有的時候,大家一定是齊心協力的努力奮鬥,當有點家當了,有人想輕鬆點,有人想繼續努力,有人想偉大、有人想這有人想那,這很正常啊,不正說明我們一窮二白的時候先輩們的努力沒有白廢嘛

但作為一個社會,收穫要和付出成正相關,雖然不能說付出一定要有收穫,但不勞而獲是一定要反對的,所以,鼓勵努力者、鼓勵奮鬥者、鼓勵想偉大者是必須的,不但是鼓勵還要讓他們多勞多得才行,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啊

想躺在空調房裡舒服,那起碼得給烈日下的努力奮鬥者鼓鼓掌吧。自己想當米蟲,總得給種稻穀的農民些誇讚吧

多元價值觀,只意味著我們尊重個體自由意志的選擇,但不意味著所有的選擇就都是正確的、不可批評的,有些選擇可以容忍但不可以鼓勵,比如,當米蟲


儒家樹立的是道德模範而不是道德綁架。

子貢從其他國家贖回魯國人,本來可以在魯國政府那裡報賬,但是子貢沒有。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孔子批評了他,因為這就是道德綁架,你不要報賬,那置那些報賬的人於何地?以後就沒人做好事了。


下棋的人都想磨鍊棋藝,越高越好上不封頂,是所謂棋聖

寫字的人都想磨鍊書藝,越高越好上不封頂,是所謂書聖

修身的人都想磨鍊自身,修養越高越好也是上不封頂,是所謂聖人

所以無論是藝還是道,投入其中並追求越來越好,這是非常正常的過程。所謂的「聖」只是目標的一個稱呼而已。

對於沉浸在自己投入的事業、興趣中的人來說,追求成「聖」是基本,樂在其中是狀態,並沒有題主說的「是不是一定要」這樣的疑問。

但對於讀論語之類儒家的書只是為了了解或研究的人來說,做聖人則不是必要的。這個要看個人的想法。

另外,孔子說的一定是對的嗎?不見得。

王陽明就說:「即便是孔子說過的話,自己覺得不對,也不能盲目遵從;即便是一個很普通的人說的話,自己覺得對,也不能刻意無視

所以綜上所述,我給題主的回答是:

若你有志於修身,那麼立下做聖人的志向是必須的。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萬事皆如此,修身當然也是這樣。

如果無意於在日常生活中去做修身的功夫,那麼不立下做聖人的目標也無妨。

至於孔子的話是對是錯,按具體事情,審視自己的內心來判斷即可。

以上。


一本書的內容,認可多少,批判多少,需要自己的判斷。

若認為對,和自己的價值觀能產生共鳴,可以去實踐它。若在實踐的過程中,產生了疑問,發覺有不靠譜的地方,就去尋找自己認為靠譜的答案。有做聖人的志向,就去實踐。若沒有,也不必強求。

讀書不必拘泥於文義。


題主還沒進論語的門,只站在門口是看不出好壞的。只是問自己每一句在不在理,不在理便不理好了。常思常問。


誰告訴你論語是教人做聖人的?論語是教人在日常待人處事中如何做真正的「人」。

我隨便抄幾句: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君子不器。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等等等等,這些都是人情世故,都是人生的智慧,誰說論語是要培養聖人?

再說了,儒家思路是內聖外王,修身的目的是齊家治國。今天大多數人把儒家煮成了雞湯,一提儒家就談修養,像某些解讀論語的人,別有用心地把儒家等同於父慈子孝,等同於忠君愛國,只能說這是買櫝還珠了。


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當我們對一本書所述的道理心存疑慮的時候,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驗證方法。

反其道而行之!

不贊同的地方只需要在生活中,反著試試就清楚了。

如果試驗後的結果我們願意承受,書扔到一邊。

如果試驗後的結果我們不願意承受,那就不妨細細品讀。

但是,反其道而行之有個關鍵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我們『真的』讀懂了書中的意思才可以啊。

以牛為馬,然後說馬如何如何,顯然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借用《新三國》里耿紀攻殺五鳳樓失敗被曹老闆抓到後,曹老闆對他所說的話:要是聖人之道有用,那麼聖人早就自個兒一統天下了。


不一定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只是百家之一,並不代表正確的方向,也沒有權利來規定方向,說到底這只是一種思想。

孔子說親疏有別,墨子說兼愛平等,楊朱雖一毫利於天下而不取。這都是不同的思想在生活上的應用。

莊子中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反對孔子的禮儀教化,這也是一種思想,沒有對錯。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同的思想來生活,但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除非你選儒家思想,因為現代社會就是由儒家思想傳承下來的,其他的思想不在主流之內。

如何選擇,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孔子說的當然是對的啊,聖人一言定對錯。

論語也的確是一部教人成為聖人的書,聖人不教人成聖還教什麼?而且給你清晰的羅列出來了要分幾步走,就是九字箴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若真能做完這四步自然成為聖人,可惜普通人做不到,沒有任何可能,不會有奇蹟。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真不是妄言,我買了論語,經常會看一下,也算讀了不下百遍,卻自認為連一句話都沒有理解,更別說做到。

修不了身,齊不了家,治不了國,更平不了天下。


推薦閱讀:

《論語》中「不患人之不己知」的「知」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早的《論語》是用什麼文字寫的?
如何理解"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這句話?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如何理解孔子所說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TAG:哲學 | 論語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