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5未來商店,繽果盒子,便利蜂,Amazon GO,淘咖啡等無人商店都有些什麼區別?

請大家分享一下這些無人商店的體驗或他們目前的狀況,以及前景,或對傳統7-11,全家等衝擊,它們會轉型嗎


最近,馬雲又搞了個大事情,淘寶造物節,其中「無人零售超市」的體驗成功的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

自打2009年搞了雙十一,成功把「單身男士流淚的節日,硬是搞成了讓已婚男人悲泣的節日」。2016年開始搞淘寶造物節,看來又可能是一波令人「哭泣」的節日。

什麼是淘寶造物節?

淘寶造物節是淘寶繼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之後針對90後年輕人推出的另一個節日。

在淘寶造物節中,可以看到全球最頂尖的高科技、90後明星偶像網紅「造音造藝」、精靈古怪的淘寶店……眾多潮玩、運動等年輕人群體還將以「部落」的形式展示自我。

第二屆造物節於2017年7月8日-12日在浙江杭州G20展館。

從定義上來看有兩個重點:

1、針對90後的年輕人推出的。

作為已婚的男人這下放心了,終於不用哭泣了。

2、針對的商品主要是潮玩、運動類型。通俗點講就是各種稀奇古怪的高科技產品。

其實,說白了,人工智慧+生活產品,可能全新的改變未來人的生活。

總之,未來的生活中,將會出現各種有趣的智能高科技產品。

這次造物節上,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無人零售超市」的體驗。

無人超市的怎麼運行的?

其實。在馬雲搞無人超市的時候,亞馬遜已經搞了個全新的線下商店 Amazon Go。概念差不多,只是具體的結算方式上有所不同。

1、Amazon Go是什麼樣子的?

第一步:刷手機進店(可能是亞馬遜的app功能)

第二步:拿起任何一件商品時,櫃檯上的感應裝置會自動將該商品加入購物車,同理,如果放回貨架則從購物車中刪除。

第三步:選購完成,消費者無需親自結算便可拿著商品直接出門!因為App綁定了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可自動完成結算,電子收據也將自動發到購物者的手機里。

2、馬雲搞得「無人零售店」是什麼樣子的?(淘咖啡)

第一步:用戶打開手機淘寶,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簽署數據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等),通過認證閘機、然後把手機好好放兜里就能購物了,全程都不用再掏出手機啦。

第二步:選購東西,或者在餐飲區點單。

第三步:選購完成,消費者無需親自結算,只需拿著商品經過一道「結算門」,貨款就會直接從支付寶扣除。

結算完成後,整個購物流程也就結束了。

那麼,兩種無人零售的區別在哪?大體流程差不多,僅僅只是付款方面會有所差別。

Amazon Go是通過特殊的貨架(可以感知人與貨架之間的相對位置,還有商品的位移)來計算是誰拿走了哪一件商品。

相比亞馬遜,馬雲的淘咖啡採用的是支付功能設計在了分拆到了離店時的「支付門」上,貨架區則是用視頻信息捕捉來優化運營,幫助結算、數據分析。

總體感覺,亞馬遜的實現難度有點大,人流較少時測試時沒問題,真的運用到像沃爾瑪這樣的超市,人群相對密集的時候怎麼解決。如果你在Amazon Go超市買東西,我拿著手機經過你旁邊,會不會把你的商品加到我的購物車了呢?

還有,就是貨架的成本比較高,所有商品都必須放在這些特殊設計的貨架上,開一個超市就得購買亞馬遜的貨架?

淘咖啡的支付環節相對來說,我覺得可行度比亞馬遜的要好。在支付的時候經過一封閉的小房間(支付門),就會自動結算你購買的商品,無論是藏在包里還是行李箱,都能識別出來。

黑科技就是每個商品需要打上RFID標籤,但是呢,這個識別成本就會提高,而且要改造供應鏈,難度也不小。總之有利也有弊。

縱觀Amazon Go和淘咖啡,目前應該屬於概念階段,真的要到普及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大家都相信, 從技術上來說都不是問題。

主要問題在兩個方面:

1、降低成本,否則沃爾瑪不可能採用這些系統替代收銀員的崗位。

2、整個商品的供應鏈環節可能都需要重新改造,譬如打上RFID標籤、

那麼,無人超市流行以後

人的想像總是無限的,但是變成現實還是漫長的。如果有一天,無人超市遍地都是,誰的影響最大?

其實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超市的收銀員。是的,這部分人將不存在價值。

但是,從整個產業鏈來說,就業的機會並沒有減少,或者降低,只是崗位的轉移。

譬如無人超市的系統維護,物品的擺放、消費者的收據分析(無人超市的數據搜集:當你拿著某一樣商品時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都會被記錄下來幫助商家判斷某款商品是不是讓人滿意。淘咖啡有一套複雜的生物特徵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即使用戶不看鏡頭的情況下,超市也能精準地捕捉到用戶的生物特徵。);供應鏈上游可能需要製造RFID標籤等等一系列崗位。

就像淘寶的誕生,可能導致了現下部分零售店的導購人員事業,但是同時又提供了 諸如物流、淘寶客服、淘寶運營等等眾多崗位。

甚至可能比之前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當然了,這裡有個殘酷的現實。新產生的崗位對人的要求會增加,也就是說只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可能才可以勝任這部分工作。譬如淘咖啡的數據分析、系統的開發等等。

重複式勞動密集型的人力需求在人工智慧的不斷升級優化之下, 將會逐步被淘汰。

社會的進步、人類的進步,總是需要「犧牲」一部分人的。

公眾號:歪全(xxyquan)


現在市面上出現的無人商店總體分為四類,第一類是以Amazon Go為代表,體驗超好,運用智能貨架,深度學習,遙感系統,重力感應系統等高科技技術,能真正實現拿上即走。 第二類是以淘咖啡,繽果盒子為代表,借用FRID來實現結算的無人店。第三類是以F5未來商店為代表,運用多種大型的自助購物機械櫃組成的無人店,第四類就是以一七閃店為代表,自助掃描條形碼以此來結算的無人店。至於便利蜂,我認為算不上完全的無人店。下面咱們來一個一個的說。

第一類:Amazon Go

就跟上面說的一樣,亞馬遜GO的購物體驗是最好的,直接用手機掃碼進入,之後就完全像我們現在逛超市一樣,拿上東西直接裝包里,然後出門。錢會在APP上進行扣款。但要實現這一行為,需要用到的技術太複雜,太難。現在實體店也只在亞馬遜內部開放,據說店裡進到了十一人以上系統就會發生錯誤。而且其硬軟體的造價太高,根本不可能實現規模化複製。現在應該還在繼續研發。

第二類:淘咖啡,繽果盒子

國內的無人店就是靠著馬雲爸爸的這個淘咖啡起風的。造物節上僅出現了三天,也僅僅是個體驗店。在進門時需要用手機掃碼,相當於綁定了支付寶,也就是識別了你這個人。(因為現在一個人在支付寶上的數據有太多太多了)。結算時有個支付門,看著很高級,其實也就是用了FRID電子標籤,就是在所有的商品上都貼一個電子標籤,然後結算時會識別這個標籤,就能識別到你買了什麼東西,多少價格,買了幾個。繽果盒子也是運用的這個結算技術,只是淘咖啡的系統相對來說要高級些,因為他能夠透過書包,箱子等東西識別,但繽果盒子不行,而且繽果盒子一次還只能放五件商品,稍稍放歪了還有可能識別不到。

但是使用FRID有幾個較大的缺點:

1、成本變高。本來零售業的利潤就不高,傳統零售業平均凈利率只有2%-4%之間。在每個商品上再貼上一個電子標籤(一個電子標籤最低的成本也要兩三毛。)成本變得更高。要麼漲價,要麼能有很高的銷售額,不然怎麼賺錢?

2、技術不完善。不是說運用了FRID就能完美的解決防盜等問題,如果有人使勁捂住電子標籤,系統也是識別不到的,而且電自標籤是可以撕的,一旦毀壞或撕掉,那也識別不到。

3、供應鏈。都知道做零售業,供應鏈是重中之重。想想上百上千種商品,不同的供貨商,每個商品都需要貼個電子標籤,誰來做這個工作?供應商願意配合么?要不就自己公司負責,又增加了人力成本,說好的無人工呢?

所以FRID這個解決方案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是在技術還沒有達到相應要求時,這個方案又是目前看來最穩妥的。就現狀看來,繽果盒子是發展最好最快的,現在已經開放加盟,已經在上海,北京,成都,等7個城市實現落地了。

第三類:F5未來商店

F5未來商店是以四個大型的自助售貨櫃組合而成的,與其他最大的不同就是,你觸摸不到商品。有點像飲料自助售貨機的樣子。值得一提的是裡面有賣鮮食,也就是像關東煮,包子饅頭,咖啡之類的熱食。但因為並不是人工操作,所以裡面的鮮食,大多是提前製作好,需要的時候直接加熱就行,所以大多不太新鮮。而且加熱需要時間,排隊的現象比傳統便利店還要嚴重。

第四類:一七閃店

一七閃店是運用小程序,自助掃碼購買。相當於自己就當了收銀員的角色,稍顯麻煩的是,每一種商品都需要掃描條形碼。但其系統設施的成本和商品的成本相對來說就會低一些。如果老闆良心,其售賣的商品價格還可以低於市場售價。一七閃店在九月份也開放了加盟,現在在重慶和成都落地三家。

至於第二個問題,對傳統便利店如7-11,羅森,全家等的衝擊。

我覺得衝擊不大。就無人店本身的技術和盈利模式還有待完善外。傳統便利店還有著無人店無法超越的一點——自有品牌商品(至少近幾年無法超越)。其實不難發現,做的好的便利店,都有自有品牌商品,特別是熟食和鮮食這一塊,便利店40%的收入都來源與這一塊。而無人店由於其無人的特點,想要做好熟食和鮮食是很難的。而且商品品類又是零售業一個較大的競爭點。所以我覺目前來看,衝擊不大。但傳統便利店肯定也會為了迎接未來做相應的準備的,如7-11,羅森其實都有在做自助收銀台等這方面的嘗試。所以未來如何,咱們還是靜靜的等著看吧。

認認真真寫了這麼多,不點個贊么?( ??ω?? )


Amazon Go再也要不要顧客排隊結賬。

其他方案都還需要排隊,用戶體驗稍遜一籌。


推薦閱讀:

TAG:7-Eleven | 零售行業 | 全家便利商店 | 無人零售 | 新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