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德國傑出的總理(首相),俾斯麥和阿登納誰更有個人才幹?

俾斯麥是19世紀德國統一的最大功臣,他精確地分析了歐洲的形勢,並利用出現的各種機會,運籌帷幄,用巧妙的外交手段佐以軍事手段,擊敗了一個個對手,統一了德國,稱為「德國的建築師」,並且以高超的政治邏輯創建了新時期歐洲的新秩序,也預見了德國可能的災難;阿登納則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在和國內外各種反對力量的鬥爭中票為總理,帶領德國人在危難時刻經受住了考驗,創造了經濟奇蹟,論外交,阿登納也有他的過人之處,他以西德戰敗國之姿,半壁江山之勢,在國際舞台上也是利用各種矛盾,巧妙地閃轉騰挪,硬是讓西德在重重阻力中重新走上國際舞台並發揮重要作用,他被稱為「俾斯麥之後德國最傑出的領導人」,也曾被德國人票為「最偉大的德國人」。

在政治家的評論,歷史學家的傳記中都反覆提到了兩人的過人之處,如果只是比較「偉大程度」,「成就」之類的東西,恐怕很難得出一個確切的結論(而且俾斯麥的運作空間要大得多)所以單比較兩人的個人能力,誰更有才幹?


是陰謀家和政治家,馬基雅維利式的統治者和人民的領袖,容克貴族和德意志民族主義者之間的差距!

這是俾斯麥心目中的德國

這是阿登納心目中的德國

不要在乎黑爾戈蘭

非常贊同以上對俾斯麥的統治的評價。俾斯麥給德意志留下的是一個大坑,以至於最終使德國出現了兩次世界大戰失敗的悲劇。不過對於俾斯麥這樣的馬基雅維利式的政治家來說,他應該不會在乎他的是非功過後人怎樣述說


謝邀先來談談俾斯麥。

俾斯麥現在被吹捧的簡直成了半神人,實際上德意志統一是拿破崙戰爭中德意志兩大王朝,哈布斯堡和霍亨索倫向德意志人民發出保衛祖國號召的時候,所作出的莊嚴承諾。統一和自由,祖國和憲法,是1813年德意志民族解放戰爭的前提。人民不是出於對弗朗茨皇帝或者腓特烈-威廉三世國王的忠誠而起來反抗法國的,人民是出於愛國,這裡的愛國不是愛奧地利帝國或者普魯士王國,相反這裡的愛國是君主發布的宣言里鄭重承諾的那個自由的德意志國家。

1815年簽署《維也納合約》的時候,這些許諾餘音尚在,所以簽署條約的列強,宣布了德意志邦聯,還開始制定《德意志邦聯憲法》。無論是邦聯憲法還是維也納最後議定書,都明確宣布,邦聯是德意志國家的基礎,具備國家主權實體的地位。也就是說邦聯是德意志統一的預備機構。列強也紛紛向法蘭克福的邦聯派遣了外交代表。俾斯麥自己也當過駐法蘭克福代表。

德意志統一到1815年實際上已經箭在弦上,在文化上,民族認同感的打造,統一國家的追求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德意志的人民已經在期待一個統一國家了。德意志大學生運動,自由軍團,金黑紅三色旗,在復辟時期都已經誕生了,人民需要一個統一的民主國家,在這個問題上裹足不前的是各邦的君主。

1815年到1848年德意志各邦的政府和君主在政治上沒有為統一國家作出任何努力,但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者們成功的繞過德意志邦聯,締造了德意志關稅同盟,推動了德意志的經濟統一。這種經濟統一在1830年代和德意志鐵路聯運,貨幣同盟,一起實際上在經濟上已經統一了德意志。

而俾斯麥之登上歷史舞台是因為1848年革命,從1815年到1848年德意志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發展,嚴重的刺激了德意志各邦的保守主義者,但是奧地利的保守主義者受制於匈牙利人和斯拉夫人的奇異,小邦的保守主義者勢力又太薄弱,所以實際上唯一能夠採取反動政策的邦就是普魯士。而普魯士的反動政策的旗手就是俾斯麥。

俾斯麥利用了憲法危機,1862年組織了「無賴內閣」或者「蠢貨內閣」。1863年就發動丹麥戰爭,1866年發動普奧戰爭,1870年發動普法戰爭,請問一年時間裡俾斯麥能為軍隊做什麼?三次王朝戰爭里除了兩大強國欺負丹麥的丹麥戰爭之外,普魯士都是險勝,而俾斯麥作為內閣首相實際上是無權指揮軍隊的。而且俾斯麥因為組織的是無賴內閣,他的內閣無法自由的採取對內政策,他能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什麼貢獻?普魯士的軍事改革是陸軍大臣羅恩和國王威廉一世的貢獻,俾斯麥只是軍部的傳聲筒,因為其他有廉恥的普魯士大臣都不願意在耍無賴的情況下組織內閣,國王才最後選擇了能為國王而拋棄尊嚴的「忠臣臣僕」俾斯麥的。

俾斯麥在民主的大德意志,聯邦的小德意志,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和畸形的德意志帝國里,選擇了最糟糕的第四種道路。既不真正統一國家,又用皇帝的名號,帝國的旗幟來糊弄民族主義者。既用普選的帝國議會來糊弄民主派,又千方百計的架空這個帝國議會。承認了帝國的政黨政治,又否認帝國的政黨有推動政策的權利。

設計出一套在國家層面錯綜複雜,普魯士陸軍和巴伐利亞陸軍彼此獨立,海軍卻屬於德意志帝國整體,普魯士把三級選舉制保持到二十世紀,帝國議會卻是普選的。帝國宰相對帝國議會代表皇帝,獨攬行政大權,各機構都沒有國務大臣只有對帝國宰相負責的國務秘書,帝國也沒有政府只有對帝國宰相負責的宰相辦公廳,但是帝國宰相的權威又不來自帝國議會,而是仰賴於皇帝的授權。其結果就是只有當皇帝是威廉一世那樣一個沉默的老人或者腓特烈一世那樣一個病入膏肓的臨終之人,宰相就是俾斯麥自己的時候,這套制度才可能有效運轉。

一旦威廉一世和腓特烈一世相繼離世,歡蹦亂跳的威廉二世登上舞台,俾斯麥馬上被一腳踢開,然後繼任的皇帝和帝國宰相都無法有效的運用俾斯麥制度。

俾斯麥在1871年到1890年的外交上也毫無建樹,德意志帝國的外交毫無建設性。也沒有任何具體的目標。唯一的口號就是安全,不要被包圍。俾斯麥預設了歐洲列強都要扼殺德意志帝國的局面,然後想方設法打破這種局面。但同時俾斯麥又不肯真正在經濟上和俄國合作。取消對俄國農產品的保護性關稅。其原因無非是因為俾斯麥的執政仰賴於普魯士容克的支持。而容克的農產品利潤經不起俄國農產品的挑戰。

德俄之間因為德國對農產品的保護性關稅已經陷入冰點,在俾斯麥還在位的時候,他兒子就對別人公開說所謂《德俄再保險條約》,一旦戰爭爆發大概能拖住俄國一到兩周,因為「它終究是一個條約」,但是也最多能拖住俄國一到兩周,因為「它終究只是個條約而已」。

繼俾斯麥之後的卡普里維帝國宰相沒有續簽再保險條約的原因也是看到了這一點,而俾斯麥立刻跳出來攻擊卡普里維,好像是卡普里維把德國至於兩線作戰的困境。而絕口不提他自己對俄國農產品的保護關稅,何等嚴重的破壞了德俄關係。而當卡普里維想要取消這種保護性關稅來實現德俄妥協的時候,又是俾斯麥所代表的那些普魯士容克們跳出來反對帝國,要跟天主教中央黨合作來反對帝國宰相。

德意志統一是整整幾代德意志人為之努力的事業,但是在民主派力量不足,自由派又不肯發動徹底的革命的情況下,普魯士人傳統的專制主義和普魯士人的奴性,給了俾斯麥這種人以機會,在關鍵時刻以戰爭來扭轉德意志統一的道路,把他所捍衛的君主,教會,小邦獨立的所有對德意志國家有害的東西都帶進了二十世紀。在導致兩次世界大戰方面,俾斯麥的責任一點不比威廉二世小。


俾斯麥修建了普魯士德意志帝國大廈,而阿登納只負責看前門。


俾斯麥給了德國戰勝的驕傲,阿登納帶領德國走出了戰敗的恥辱。


俾斯麥是歐洲繼黎塞留、梅涅特之後的地緣大師。德國就是在他的謀略中誕生的。

基辛格評價:「他奠基的德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40年的冷戰分裂,仍然保持了統一。」

相反,阿登納算個球?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2016 年 1 月 12 號伊斯坦布爾發生的爆炸?
如何評價特朗普取消與古巴單方面協定?
俄羅斯和美國冷戰,中國現在持什麼態度?
如何看待安理會表決涉耶路撒冷決議1:14,遭美國一票否決?
一直對「目前世界只能支撐10億人過上發達國家水平」的說法表示懷疑,有誰能解釋或者給出論據嗎?

TAG:歷史 | 德國 | 國際關係 | 國際政治 | 奧托·馮·俾斯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