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扒一扒貸款黑幕」文章引起的反思,大家一起來說說貸款這個行業到底怎麼運作的?


最近在天涯看了一篇帖子,文章主旨在從頭到底揭開貸款這個信息並不透明的行業,包括銀行,金融公司,小貸公司,及其從業人員的種種內幕。知乎上的牛人很多,希望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為什麼自古以來這個行業如此坑人?希望有更多的內幕被揭開!

文章部分內容:

作為一個曾經從事信貸行業的人員,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6個年頭。特別是這2-3年來,由於互聯網+金融的概念鋪天蓋地襲來,幾乎所有的貸款機構都披上了互聯網的外衣。消費金融公司,P2P,民間借貸,甚至是高利貸都一下子高大上起來。而對於這個行業來說,互聯網+並沒有帶來信息透明和共享經濟,反而是越做越迷糊,越做違規越多。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物業貸危機,P2P跑路和最近鬧的沸沸揚揚的大學生借貸事件。這篇文字旨在給那些需要資金,或未來可能需要資金的人指點一二,避免在此過程中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借貸這個行業中,我們按照利益如何分配來進行分析,說白了就是你交的利息或手續費都給誰刮分了,這樣也最能體現在那個環節你可能會交冤枉錢。

按照這種思路,大概一共可以分為五方(五種職能):

1. 信貸中介公司

2. 資金提供方

3. 放款機構:(包括:銀行,金融公司,小貸公司,民間借貸)

4. 貸款搜索平台(縮寫:LSP)

5. 銷售渠道:(包括:電銷公司,線上消費渠道,線下消費渠道,無消費場景渠道)

在信貸這個利益鏈條里,大家各司其職。有時候每一家公司只有其中一種職能,只代表一方出現;比如你每天接到好幾個貸款推銷的電話,很可能是某一家電銷公司專職撥打的。他們只負責尋找潛在的資金需求者,提供給中介公司或者信貸員,成功一個就可以收取一筆費用。順便一提的是電銷公司一般都會在電話中自稱是某某銀行的,但實際上95%的放款機構是沒有電銷這個部門的,銀行信貸員根本也不會去打這種電話。主要原因是所撥打號碼的名單來源大多數都是買來的,而買賣個人信息是非法的。正規的放款機構都是有金融牌照的大公司,加上國家在打擊個人信息泄露越來越嚴格,他們肯定不會冒著這種法律風險從事此活動。所以,當你接到號稱自己是中國銀行的,興業銀行的,招商銀行的,各種銀行的貸款推銷電話;背後對接的大多數不是銀行本身,後面會詳細分析。 接著前面的話題,當然一個公司也可能具有以上幾方職能;比如信貸中介公司一般都會有自己的電銷團隊來獲客。不過萬變不離其宗,運作起來都脫不開這5種職能。

先說,信貸中介公司; 總的來說99%的正規貸款都沒有提前收費!!!幾乎所有需要你額外支付的費用,都是中介公司私自收取的服務費。而且大部分的貸款你都是可以自己去銀行申請的,不是一定要通過中介公司,只有小部分的貸款一定需要通過中介公司。

所以,我們可以把貸款中介公司分為:簽約的中介公司和不簽約的中介公司

簽約的中介公司;我們把這類的公司稱為放款機構的代理商。 由於信用貸款風險較大,要做到房貸的融資成本根本不可能。現在大家看到很多理財產品(包括銀行),基本上都為信用貸款提供資金,而且購買了理財產品的資金是不在銀監會的監管之下的。一般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都在4%-6%左右/年,算上壞賬提取,運營成本,營銷成本和利潤,算到一起月利率都要在6‰-9‰,年利率在7.2%-10.8%,壞賬一高就難以承受了。

在這種情況下,各大放款機構自然見招拆招。會為了避免壞賬率高和多方獲客的渠道問題。很多放款機構會與多家中介公司簽個代償協議,交付保證金,所有需要貸款的客戶必須通過此類中介公司代為申請。在這種代理商模式中,放款機構一般都會收取不等的手續費2%-3%吧,用於支付給中介公司作為傭金,中銀消費金融公司採取的就是這種模式。聽聽是不是覺得很爽,但是不要忘了交了保證金就是要你來代償壞賬的。如果發生客戶壞賬了,中介公司是需要代償的,直接扣除部分保證金,逼著中介公司去協助催收。這樣既保證了壞賬有人兜底,又能以比較低的成本讓業務得以發展,看來真是一步好棋。

不過事與願違的是傳統中介公司為了攤薄壞賬保證金損失,營銷和人員成本,產生盈利。放款機構那3%的傭金根本無法滿足,所以一般都會變著法的另外收取客戶費用。想收費沒有理由怎麼行?這裡列舉最常見的理由供大家參考:

1. 申請人某項資質不滿足貸款申請要求;列如

A. 此筆貸款需要告知配偶知曉(有些客戶出去借錢一般都會瞞著家裡人,理由自己腦補)

B. 需要提供貸款資金用途證明(信用消費貸款會規定此筆貸款你只能用來消費,買衣服,買紅木傢具,買電腦,買珠寶,反正就是各種買買買,且需要你提供對應的購買憑證和契約合同。反之這筆借來的錢不能用與投資,做生意,買房和償還賭債的。)

C. 個人徵信條件稍有不滿足(徵信報告有逾期之類的)

部分中介公司會如實告知你所申請的貸款是如何要求的。比如招商銀行的消費貸款是需要告知配偶知曉的。但是你借錢又不想讓家裡人知道,中介公司就會幫你找人冒充你老婆(老公)接招商風控部門的核實電話。如果有的銀行是要求夫妻兩人同時到銀行簽貸款合同的,中介公司會幫你做假離婚證,證明你沒有配偶來過此關。你不禁要問:我是否結婚銀行怎麼會知道?配偶是誰他又怎麼會知道?你不要小看現在銀行風控的數據採集模型,各種數據匯總以後,基本上你的情況一清二楚,包括你名下的財產,信用卡的使用額度,有沒有逾期,配偶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名下是否有公司都能知道。所以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他們一定回去查的。 更多的中介公司更是會無中生有,比如你申請的貸款是無需提供用資金用途證明的,他會告訴你有,而且放款機構的信貸員會配合他們統一口徑,方便他們收費。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你直接去銀行找信貸客戶經理,他們也會以各種理由說你不滿足條件,進而安排一家中介公司來做,方便他們收費。所以,我們一定要識別真假,挑選收費便宜的中介公司操作。

2. 放款時資金需要打入第三方賬戶

這條規定很多放款機構都會採用,因為「提供貸款資金用途證明」並不嚴謹,可以通過各種手段矇混過關,所以當要求貸款款項支付賬號不是本人賬號,而且是要求打入對應商家的賬號(貸款你不是說要買東西嘛),這樣的話困難度增加了不少,防止風險發生。但是中介公司依舊可以找到對應的收款公司,幫忙套取現金出來,當然這種服務肯定是有代價的。

3. 短時間內同時申請不同放款機構的多筆貸款。

面對資金需求大,急用錢且無抵押物,頻繁需要資金周轉的人來說;信用貸款(無抵押貸款)是首選。在短時間內多找做幾家,除了放款速度快(1-3天),操作手法得當也能解決百萬元的資金需求。 這個短時間內(一般是1-2個星期),申請時間是關鍵,申請順序也是關鍵。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你的每筆貸款幾乎都會上的徵信報告以負債的形式存在。信用貸款產品都會評估一個叫做還貸比的數據。即依據你的流水收入計算最多可以貸給你多少錢而沒有壞賬的風險。舉例來說,你按照最高額度申請了一筆南京銀行的信用貸款後並上了你的徵信報告。然後你再想做招商銀行的貸款時就會考慮你之前貸款所產生的負債,導致額度很少或者批不出來,甚至有些銀行看到徵信報告上有貸款記錄,就足以將你拒之門外了。另外,申請順序也極為重要,順序的顛倒也會導致你整個貸款計划出現問題。

一般來說信用貸款額度在20萬,最高額度接近50萬。所以,當你同時要申請多筆信用貸款來滿足你資金需求時,一定要了解每筆貸款上你徵信的延遲時間。但是,這個延遲數據你非常難以獲得,但是中介公司會非常了解。憑藉著他們與多家放款機構良好的關係,可以在短時間內幫你順利申請到你所需求的資金,並收取你服務費。

還有一種不簽約中介公司,憑藉深厚的貸款資源,以及跟各個銀行信貸部經理甚至行長熟悉,他們不會去簽代償協議,不會繳納保證金。依託人脈關係,熟練運用各種技巧繞開銀行貸款規則,加上銀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幫助一些不太符合資質的客戶從銀行那裡拿到低息貸款,收取高昂的服務費用。如果當你一切資質符合銀行,他們也會巧立名目來收費,銀行默認甚至配合,利益共同體你可想而知。

所以銀行未必不知道中介在包裝客戶,一方面貸款產品的設計要滿足銀監會對資金的監控,另一方面銀行也要獲取利潤。信貸員會評估其中可以接受的風險,選擇性的接受資質不錯的客戶來放貸。中介在提供客戶資源的同時,也幫助了信貸員完成業績,而且大家都從中賺了錢。從銀行信貸部經理和支行行長個人角度考慮,沒有好處的風險誰會去接受,暗地裡塞錢,中介包裝收錢再給出回扣,出現問題中介幫忙催收,利益鏈條才有動力運轉。這也是中介公司那麼多,巧取豪奪而不死的原因。

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

世道如此黑暗,我們怎麼保護自己權益?避免各種亂收費?

首先,千萬不要給急用錢沖昏了頭腦,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資金缺口,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放款機構。一定要從銀行開始,銀行不能貸,在做小貸公司,不行在考慮民間,順序千萬不能錯。

其次,在自己資質不錯的情況下,先別聽中介機構亂忽悠。去各家銀行打聽一下信貸產品,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有貸款產品可以申請。可以在貸款搜索平台上搜一下,你會看到很多銀行類的信貸產品,雖然貸款搜索平台上披露的貸款產品和細節並不充分,但是你至少有了一定的方向。而關於貸款搜索平台的運作模式,和防坑技巧後面也會提到。

接著,當你面對信貸員說你某項資質不符把你轉向中介公司的時候,你就要格外小心。

第一,一定要判斷這個貸款產品是否真的有此項要求;你可以試著多問幾家分行的信貸員,如果大家口徑不不統一,面對同一個貸款產品而給出的理由不一致,那基本就是蒙你了。

第二,如果你真的不滿足貸款產品的某項要求,不同中介公司給出的收費標準也會不一樣,你一樣可以多方比較,選擇較低服務費的中介來操作。

最後,你一定要計算清楚利息和服務費,利息是銀行收的,服務費是中介收取的,這些都是你資金的使用成本。多比較幾家銀行和中介進行綜合計算,不要聽了銀行利息低,不顧及中介收費很高,避免真正拿到錢以後才發現被坑了悲劇。

總的來說,中介公司良莠不齊,需要仔細甄別。畢竟在這個行業從業人員普遍素質不高,甚至混有高利貸性質的人員,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客戶肯定要「利益最大化,榨取你的剩餘價值。」有時候客戶資質不錯,只是在某些細節要求上有所欠缺(例如:資金用途證明之類的)這都不是大問題,有時候信貸員為了解決業績問題自行就幫你解決了,而中介公司帶你去銀行做貸款服務費也收不高,他們就會帶你去4大行或者要求很高的銀行兜一圈,導致你屢屢被拒貸,打擊你對貸款的自信心,加上你用錢也著急,你一看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順利,就會同意去小貸公司做利息比較高的貸款。殊不知其實還有很多銀行是可以接受你這樣的客戶,白白交了很多冤枉錢。有良心的中介公司,或者說有職業道德的貸款諮詢顧問真的很少。這個行業我見過很多額外收費都要在5%-10%,他們帶著客戶過來做貸款的時候感覺客戶只是被牽著鼻子走,客戶已經被轉了好幾手,每一次轉手都會產生不必要的成本,這恐怕也是種悲哀吧。

所以,請每個一個需要貸款的人一定要多問,多比較。問清楚貸款諮詢顧問推薦你去哪幾家放款機構做,然後自己一定要自己去了解這家放款機構的產品和利率,找不同的信貸員和不同的中介公司了解情況。畢竟現在這個行業競爭也激烈,就算是一個放款機構也會有多家簽約中介,大家相互之間都會壓低手續費率搶客戶的。總而言之,你再著急用錢也不能表露出來,表現的越沉著越老道,讓他們知道你已經找了多家中介機構在衡量,便不會有太離譜的價碼。

貸款搜索平台(LSP,Loan Search Platform)

現在國內做貸款搜索平台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貸款智能搜索引擎」,按照知乎上的解釋為「個人貸款智能搜索引擎,可以為借貸人尋找到最佳的貸款渠道,也能幫銀行及金融機構尋找精準匹配的信貸客戶。」 現在做的比較出名的融360,好貸網都是這種模式。但真的是這樣嗎?

1.平台上的貸款產品:

LSP的確有很多貸款產品可以根據你的,貸款金額,貸款用途,職業身份匹配並展示給你。對於需求貸款的人在收集相關信息上來說的確更快速,更容易,但是並不高效。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平台對於每個產品披露的信息是非常不完整,一般只有最基本的信息,你看完介紹後更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這個產品,還是需要提交申請留下聯繫方式後,等待信貸經理主動聯繫你,這也和他們的收費模式有關。

一般來說,LSP上披露的產品信息不全和模糊不清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貸款額度:一般只告訴你範圍,例如:「5萬-30萬」,但是根據你個人的收入情況,交社保情況到底能貸多少?貸款額度如何計算是不會告訴的。

徵信准入條件:你能不能貸款是要看你的徵信報告的,有的放款機構能容忍你有1-2次很短的逾期,而有的卻一次都不能接受,這個數據你也是看不見的。

還貸比要求:你名下如果還有其他貸款和負債,在審核的時候會考慮你的綜合還款承受力,比如:要求貸款人名下所有負載月還款額相加,不能超過你的月收入。反過來說,比如你月收入是1萬元的話,已經每個月要還5000左右的貸款,此次申請的貸款額度計算依據就是你餘下的那5000元收入。而這些LSP上也不會披露。

貸款的其他依據:貸款除了對你的收入有要求,還會要求你本地有房,要求你有房貸再繳,要求你有車貸再繳。為什麼會做這種考察,因為你有房貸在繳說明你有很好還款能力,可以考慮再借一點給你,這就叫做「加槓桿」。這些依然會被隱藏。 那為什麼不能披露的全一點,讓貸款人自己先做個預判,避免浪費大家時間呢?這個就要從這些信息是誰放到LSP上去來分析。

是誰在LSP(貸款搜索平台)上發布貸款產品信息?

LSP上發布的產品,只有少數放款機構可能會和LSP合作,信息屬於官方發布。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銀行信貸員和中介機構付費在LSP上發布的。為了擴大獲客率,所以在描述貸款產品時就會避重就輕。好處在於:

1. 貸款產品描述門檻越低,要求越少;吸引更多客戶前來詢問,儘可能多的獲取潛在客戶信息

2. 當來詢問的客戶資質尚可,只是無法滿足某個特定條件(比如:需要夫妻共簽)就可以轉手介紹給中介公司操作,獲取利潤

3. 當詢問的客戶基本資質與所需貸款金額相差甚遠,無法操作此貸款,依然會提供其他產品信息或者中介機構供其挑選,收取服務費用。

那為什麼有時候貸款人資質很好,還是會變著法收費?

因為在LSP上發布信息需要收費,拿到一個客戶的信息也是要收費的。所有向LSP提交諮詢意向的客戶,在LSP後台都可以看到,不過信貸經理能看到你填寫的個人信息判斷出你的基本情況,但是沒有聯繫方式。要獲取「心儀」客戶聯繫方式,需要付費。既然獲客有成本,既然大家都在收費,這就是利益最大化的結果。

客戶只能向網站提交貸款意向,提交後只能等待對應的人員聯繫你。我稱之為「黑箱模式」。客戶的信息是被LSP變賣了,有償提供給需要的人。而客戶更本沒有辦法自由地,匿名地與信貸經理高效的溝通。要知道貸款是一件極為隱私的事件,大多數客戶是不願意讓人知道的。


先佔個位置,空了來寫點。


其實我是上來想搜索相關問題的,但是看到這個問題,目前只有三個回答,決定把我的知乎首答留在這裡。

那篇帖子我看了一遍,可能是因為有行業經驗,所以比較能理解。我曾經做過半年的小貸公司信貸經理,個人原因一直比較抵觸,我簡單的從一個信貸經理的角度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借貸過程是如何完成的。雖然我是掙錢的,但是我的內心其實一直都很掙扎,我沒有那麼高尚,但我一直覺得掙的這些還不足以買走我的良心,於是後來選擇離職。目前還沒選擇好去做什麼行業 。

首先講客戶來源,我當時做的是直銷的信貸經理,一般獲客方式有電銷、外展兩種。電銷比較簡單,就是簡單的話術就可以,但是話術也有兩種,一般剛入門的會說,「您好,這裡是XX金融,請問您有貸款需要嗎?」,如果幹的時間長了,就會知道這樣的話術,很少有客戶會搭理你,然後會改成「我這裡是XX銀行,能為您提供多少多少信貸額度」,但是這樣的話術也很少會獲得客戶的信任,這時候如果有門路的,就會弄來一批不合規的話單,可能出自哪哪銀行,或者哪哪保險或信用卡。這樣如果直接問是不是做過或辦理過什麼銀行,客戶馬上會產生信任。進而其他營銷都會很容易。這裡面不得不提,這樣的話單也是有好有壞,最便宜 一萬能買一萬多,正常一點的 一元一個,更貴的10元一個電話號碼。號碼你沒撥打之前都不會知道好壞,所以被坑的小白也很多,可能社會就是這樣吧,哪裡都有空子可鑽,比起貸款還有光明的一面,那倒賣話單的要屬絕對的黑啦。 後邊掙客戶錢的時候,有時候做這個的可能也會考慮 我買一批話單花多少錢,而從裡邊又出來多少錢。話說多啦,可能這件事的初衷就不對,所以不值得同情。 還有一種獲客方式,外展。 這包括簡單的陌生拜訪,發傳單,貼電費小票,插車卡等等等。就是你們常看到的那個小廣告啦,不過這個我還真沒貼過,主要是我懶。下邊重頭來啦,外展也包括到其他貸款公司展業,就是常說的同業合作,這個是客戶費用很多的主要原因。 如果是其他貸款公司介紹來的人,我會把我自己的提成分給他一部分,當然這也是看人,有的就不會給他我的提成,因為他本身就會管客戶要很多的點錢。 最長收的就是 百分之三,百分之五,百分之十。 一般他們會看客戶資質來決定要多少。而可能送來的這個貸款公司本身還會收取一定的費用,比如我之前的 收取前置的違約金,百分之三。


這種平台完全不透明化,需要整頓!


推薦閱讀:

銀行貸款,投資商鋪,每年租金剛好還貸款,日後租金看漲,而貸款固定,豈不是賺了?
銀行對於逝者留存的貸款都是如何處理的?都有哪些程序?實際中都遇到過哪些問題?
樂視與易到的 14 億聯合貸款是如何操作的?
銀行信貸中的「穿透原則」是什麼?如何理解?

TAG:銀行貸款 | 貸款 | 抵押貸款 | 信用貸款 | 小額貸款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