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自己喜歡的搖滾音樂人嗎?如果他出傳記,你購買的幾率有多大?
搖滾,音樂,傳記
多大點事 就一本書
謝邀。
作為一個玩搖滾的想必都有自己喜歡的樂手。至於它的個人傳記之類的,也許十多歲的時候還會買,稍微上點年紀或者心智成熟的朋友應該都會比較克制,畢竟內容的真實性不能保證,而且玩的越多你就越覺得你只是單純的喜歡他的風格和音樂,他的人品和個人生活什麼的,你根本沒時間care。謝邀,
自己喜歡的音樂人有大概 2000 個左右,去年我蝦米就關注了幾百個音樂人,如果他們出傳記了,我還真說不好要不要買,這要看我有多愛他。
其實根本就不需要假設,我有個更現實的問題:
這些老東西都出傳記了,你們誰買了?
喜歡 Michael Jackson 么?這書下頭的相關推薦隨便哪本幾個人買過?
《Protecting Michael Jackson in His Final Days》喜歡 Neil Young 么?
搖滾不死:尼爾·楊自傳Pink Floyd 喜歡嗎?
《20世紀外國文化名人傳紀·瘋狂的鑽石:錫德·巴雷特的一生與"平克·弗洛伊德"的黎明》Bob Dylan 怎麼樣?
《沿著公路直行?鮑勃?迪倫傳(20世紀外國文化名人傳記)》 《鮑勃·迪倫編年史(精)》Queen 喜歡吧?
《誰願永生?弗雷迪?莫庫里傳(20世紀外國文化名人傳記)》
The Beatles 別告訴我你們不喜歡啊
《披頭士:唯一正式授權傳記》巴哈
《發現之旅:巴赫·世人稱頌的樂長》Leonard Norman Cohen
《我是你的男人:萊昂納德·科恩傳記》 《萊昂納德·科恩:眾人皆曉》Led Zeppelin
《經典搖滾音樂指南:齊柏林飛艇》《光與影:吉米·佩奇談話錄》
Ozzy Osbourne
《搖滾狂人(奧茲·奧斯本自傳)(精)/歌者傳記》George "Buddy" Guy
《布魯斯往事:巴迪·蓋伊自傳》"Jimi" Hendrix
《滿是鏡子的房間:吉米?亨德里克斯傳》John Winston Lennon
《約翰?列儂傳》Miles Dewey Davis III
《邁爾斯·戴維斯自傳:一代爵士大師的傳奇》
說實話,我在亞馬遜搜完了這些,其中一部分已經放進購物車了。
我不是倡導什麼也不是引導什麼,我只是覺得這裡面有一些人是真正影響了時代的,我想知道他們那個時代的事情,了解他們的痛苦。
同時我相信以我收集信息的能力大概是能夠分清一個音樂人的傳記里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互聯網這麼大,總會有蛛絲馬跡。我的原則是如果一本傳記里的東西是虛假的,我會告訴身邊的人哪裡有問題,而不是勸別人不要去看傳記。
音樂史一向操蛋,因為音樂人死了,留下來的只有音樂,但音樂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一個人,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並沒有受到足夠的尊重。
沒人在乎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在他們的時代做了什麼,影響了誰,只在乎聽他的歌兒是不是顯得自己倍兒牛逼,聽他的歌兒是不是爽,是不是能撩妹子。
這他媽是不對的。
搖滾樂有歷史不是因為搖滾樂手吸毒嗑藥玩兒女人,而是因為他們在用自己的力量改變社會。
你信也好不信也好,不止是艾倫金斯堡、凱魯亞克和愛因斯坦改變了世界。即使他們的音樂響在一個八線城市 15 塊錢的耳機里,搖滾樂依舊是一筆可貴的遺產。1977 年一個記者採訪性手槍的主唱 Johnny Rotten 時他是這麼回答的:
「I don』t give a shit what you think. I know what I think and that』s all that counts to me. I don』t try to impress anybody but myself.」...「I don』t know. But you still think wrong. Why are you asking me all these silly questions, do you really expect me to answer them?」v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5MsfuHfC_svia http://johnlydon.tumblr.com/page/32許巍。
但問題的關鍵不是我會不會購買,而是以他的性格會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給我們這些粉絲一個機會。
但是我覺得李延亮可能會有類似的動作,倒是很期待。
為什麼期待?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許巍平時不太露面,也極少提及一些事情。
由此導致網路上流傳的各種傳聞故事,以及各類採訪記者編輯給出各種不同版本的「經歷故事」。
數不勝數,並且眼花繚亂。謝邀作為一個百事纏身的中年淫,你可以想像……
謝邀
傳記這種東西大多不是自己寫的 沒什麼可買的謝邀patti smith的兩本書我都買了讀了,非常有文學性值得當嚴肅文學作品來讀最好還是有中譯版 看英文還是動力不足 duff和slash的傳記都看了幾頁就算了 還買過金毛和muse的 都沒中譯版 就不了了之了首先我喜歡的音樂人很多,但我想關注ta的生活的音樂人很少,音樂和音樂人個人生活並不一定要捆綁在一起,不過有一些特別喜歡的人,比如patti smith,yoshiki,axl rose,這些人大抵也是靈魂極其複雜豐滿的,會產生全方位的探究他們的渴望,大概才會認真的讀傳記吧。(axl沒有自傳,yoshiki的沒中譯版,不過後者的內容我差不多都知道了)
當然願意買,也願意看(可能經常翻翻,但是要說細細的讀還是得看時間了)
謝邀腰出我就買萬青會考慮五條人我會買,但是還太年輕並且還沒牛逼到寫傳記,估計不太會出。
李志買
聲音碎片只喜歡音樂,不買雲母逼買買買!謝邀
就我本人而言 可能不一定
因為我自己也從事了文化行業 知道的多了 就會冷漠很多
90%會 10不會謝邀,最近瘋狂喜歡上了X-Japan,昨天去熬夜b站找到了「」we are x的紀錄片,下載下來看完了,對他們的喜歡真心是又加深了一層。其實看完紀錄片,知道的都差不多了,如果yoshiki再出自傳的話,對於taiji,對於hide的過去有很好的交代的話,我還是願意去購買的。反之,如果只是一般的傳記,真的是沒有什麼興趣,因為想知道的,紀錄片裡面都看完了。
買買買
沒機會了。我喜歡吉姆莫里森。
有。
不買。我覺得喜歡音樂是一方面,喜歡一個人是一方面。雖然音樂是人創造出來的,但是我不會因為這個人改變對音樂的看法。ozzy的逗比自傳反正我買了,就沖那個「幾句話就是一個段子!!!(段子!!!)全篇爆笑」的宣傳。
謝邀,一般的喜歡是不會買的
——————前方迷妹預警——————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忍不住掏出了自己封存已久的這本書。
想當年,作為大衛鮑伊的一枚熱血迷妹兒,省吃儉用(高中狗省點生活費不容易啊)買了這本三位數的自傳,在學校上晚自習前飛奔到門房大爺那兒拿的,捧著包裹在進校門那段林蔭大道上呵呵傻笑的樣子至今都記憶猶新。然後現在快五年了,這本書至今看了三頁。
原因應該是醬的:
還有醬的:說好的真愛粉呢?!說好的愛一個人就要了解他的一切呢?!
最後還不是敗給了懶!敗給了渣英語!
哈哈還有,剛在翻書的時候還發現了這個:
原來上英語課偷偷默寫的歌詞。竟然這麼工整應該是當練字寫的哈哈還發現了這個:
各種被我夾在裡面的銀杏樹葉(當時班級門口一棵銀杏樹)所以最後發現當年發誓買來認真研讀細心珍藏的寶爺傳記最後被丟在書架上幾年沒碰過,我這個迷妹真是太不稱職了!
但也挺感慨的,回想起高中喜歡他的好多點滴。花了十塊多錢郵費往英國給他寫信結果被退回了(後來再看當時寫的信覺得還好退回了,英語水平渣的看得我想哭…
學校廣播台有一期介紹他,中午沒吃飯在操場上聽,結果播音員把他的名字念成「大衛·波維」發音還很奇怪,差點衝進廣播室教他們念名字…啊好像扯遠了。
關於音樂人的傳記譯本真的少,在我收藏的傳記里,唯一看完的只有《放任自流的時光》和《我是你的男人》。(不過應該也算不上搖滾吧)傳記什麼的,只要是跟欣賞的音樂人有關的,都會買。一是出於欣賞與支持,二是了解一個人的經歷後,再去聽他的歌,真的會有很多不同的體驗與感受。
而且多年後,當你在箱底拿出這本塵封已久的傳記,眼前浮現的全是當年愛他的點點滴滴啊!如果大張偉出肯定買
看過燦爛涅槃這本,還有紅辣椒樂隊Anthony的自傳。
會買,不是因為想要八卦一個人的生活,而是想把我喜歡的樂手的歌用鮮活的歌串聯起來,拉起一根時間軸線。然後也方便在這根時間軸上看到一些縮影。雖然我並不認為我喜歡的搖滾樂手生活一定有多麼獨特,或者一定有著什麼傳奇經歷,但是喜歡就在某種意義上成為朋友。所以我也希望ta或者ta們不只是作為一個遙遠的存在。再說傳記也不一定非得是自己寫,甚至相當一部分都不是自己寫的。像別鬧了,費曼先生這種(可能有跑題嫌疑)甚至都不是正正經經的傳記,我還是很樂意去讀。寫的是好是壞都可以,畢竟我也不是沒有讀過爛書。歌能吸引我的話,傳記寫的爛我不介意,更何況也很有可能是一本合意的呢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許巍開口是「你」,而汪峰是「我們」?
※為什麼搖滾圈挺多人看不上汪峰?
※如何評價竇唯新單曲《重返魔域》?
※如何評價汪峰的新歌《那年我五歲》?
※美國樂隊30Seconds To Mars有什麼歌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