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刺史郭貢是漢朝派遣還是袁術所置?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正月,袁術手下的豫州刺史孫堅進攻襄陽城,被劉表部下黃祖(疑似黃承彥)部曲小兵所殺。繼任者不知何人。

同年春,袁術入侵兗州陳留郡,被曹操打敗,逃回豫州梁郡的寧陵,又被打敗,進而入揚州,打敗其所置揚州刺史陳瑀,派孫賁打敗九江太守周昂、袁紹所置豫州刺史周喁,周喁逃往老家會稽郡,途中被吳郡都尉許貢所殺。袁術上表孫賁領豫州刺史,但很快,就緊接著「轉丹楊都尉,行征虜將軍,討平山越。」

同年秋,曹操征陶謙,下十餘城,謙守城不敢出。求救公孫瓚所置青州刺史田楷,田楷與劉備一起前往救援,後劉備棄公孫瓚(田楷)依陶謙,陶謙大概在當年冬天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駐軍小沛。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父親和兄弟被殺,夏天,留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征陶謙。此時,張邈、張超兄弟聯合陳宮、許汜、王楷等人迎潁川太守呂布入兗州,也招來了時任豫州刺史的郭貢,郭貢率兵數萬來到鄄城城下,求見荀彧。在荀彧的一套說辭之後,郭貢就帶兵撤了,從此史書再無記載。

那麼,問題來了,以當時的形勢,郭貢到底是漢朝派遣的正統豫州刺史(當時劉備應該還未接手徐州,仍為陶謙所表任的豫州刺史),還是代替孫賁袁術所置的豫州刺史?歡迎大家一起研究討論當時的局勢和得出判斷。


謝邀。這是我第一次接受邀請回答。以前的各種話題實在沒什麼興趣,這個話題有點意思。

如果覺得文章太長,閱讀不適,建議直接跳到最後看結論。

1.第一段話中有個信息,說黃祖疑似黃承彥。

這應該是從志吧的那份考據帖里看來的吧,那份考據說服力不夠。

原作者連干支曆法都不會推算,只要一個「黃承彥碑文」就可以推翻他的推測了。

所以我說,這兩人頂多同族,絕不會是同一人。

至於我為何要說這件事,我是不希望「謊言被傳播了很久就當真」了。

2.孫堅卒年問題。

題主是直接肯定"孫堅卒於初平四年(193年)正月",這是有問題的。

裴松之也發現了問題,給了參考意見,並沒徹底解決。我們可以看史料情況:

范書《獻帝紀》:初平三年(192年)正月。

范書《袁術傳》:初平三年。

陳志《孫破虜討逆傳》:初平三年,孫堅征劉表。後,死亡。

袁紀卷27:初平三年(五月)。

裴注引《英雄記》:初平四年正月七日。

裴注張璠《漢紀》及《吳歷》:初平二年。

范書《劉表傳》、陳志《袁術傳》、《桓階傳》:無明確時間記載。

我以為:按從眾處理,三年>二年>四年。

裴松之是以孫策奏章中提到的年齡問題,支持「二年」說。

——二年(17歲,與奏章吻合),三年(18歲)、四年(19歲)。

題主採納《英雄記》的「四年」成了孤證,與孫策奏章的年齡差距更大,更不可取。

3.「繼任者不知何人。」

——這個疑問不應該存在。陳志《孫破虜討逆傳》明確說了,孫堅死後,是孫賁接管軍隊,袁術再表孫賁為豫州刺史。

(孫堅)兄子(孫)賁,帥將士眾就(袁)術,(袁)術復表(孫)賁為豫州刺史。

但是按照孫賁本傳,我們可以看到細節:孫賁率殘部護送孫堅遺體返回吳郡,等到四年(193年),袁術入揚州,孫賁又歸附他,並替他擊敗九江郡太守周昂(袁紹置)。袁術這才表孫賁領豫州刺史。

陳志《宗室傳》:

(孫)堅薨,(孫)賁攝帥餘眾,扶送靈柩。

後,袁術徙壽春,賁又依之。

術從兄紹用會稽周昂為九江太守,紹與術不協,術遣賁攻破昂於陰陵,術表賁領豫州刺史

於此,孫堅卒年為二年或三年,孫賁領豫州刺史,是在四年(193年)。

4.袁術棄南陽,入揚州是四年事。沒有問題。

在這個時間點,有一個豫州刺史是袁紹置周?,隨著袁術入揚州,開始攻擊九江郡太守周昂,周?率軍從豫州至揚州九江郡支援,戰敗後(孫賁贏了),周?返回家鄉(會稽郡),被許貢殺害。也就是說這位豫州刺史周?,再也沒有機會返回豫州了。

陳志《孫破虜討逆傳》裴注引《會稽典錄》:會次兄九江太守(周)昂為袁術所攻,(周)喁往助之。軍敗,(周喁)還鄉里,為許貢所害。

《孫賁傳》後記載的「轉丹楊都尉」,這個時間點很難參考出來。

題主說的「但很快,就緊接著」,這個表達是有問題的。

多說一句,此時丹陽太守應該是吳景(孫策的舅舅)。

5.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父親和兄弟被殺。

這個曹嵩之死案,我是做過考據的,我是傾向於時間在: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一伐陶謙之前(秋之前)。

考證複雜,全文以後我會轉發到知乎來的。

6.豫州刺史郭貢的出現時間在興平元年(194年)夏(按陳志《武帝紀》),在史書上就露了一下面(陳志、范書《荀彧傳》,袁紀)。

按照這個時間點來看:

a.袁紹置周?死亡具體時間未知,袁紹方面接任者亦未知。

b.袁術置孫賁領豫州刺史具體時間未知,只能知道是在四年及之後。

c.陶謙置劉備領豫州刺史具體時間未知,按通鑒排序,可以放在興平元年(194)初。

d.郭貢是長安朝廷派來的嗎?我覺得:可能性非常高。

袁紹方面:

周?卒後,袁紹會不會繼續染指豫州?——可能性還是有的。

繼任者是誰?——沒有明文記載。

推測一下:陰夔。見陳志《袁紹傳》袁尚部分。

袁術方面:

孫堅卒後,至袁術轉至揚州這段空窗期,有沒有設豫州刺史?——無明文記載。

初平四年(及之後),孫賁領豫州刺史,什麼時候轉的丹陽都尉?——亦無明文記載。

如果孫賁在四年末就轉了丹陽都尉,豫州刺史繼任者又會是誰?——亦無明文記載。

以袁術派孫香任汝南太守,可見染指豫州是必然的,然而控制區域恐怕只有汝南這一塊地了。

以《江表傳》看,孫香任汝南太守時,孫賁已經領將軍了,很可能就是本傳的「征虜將軍」。

陳志《宗室傳》裴注引《江表傳》:(孫)策族兄(孫)香亦為(袁)術所用,作汝南太守,而令(孫)賁為將軍,領兵在壽春。

陶謙方面:

劉備至徐州的時間,不知道是在初平四年(193年)末還是興平元年(194年)初,退一步說,至少在興平元年,劉備肯定領了豫州刺史,但是控制區域確定有沛國(也許只有小沛),陳國(以舉陳郡袁渙為證)兩處。

陶謙表劉備為這個豫州刺史,可以證明當時豫州刺史之位很可能空缺,甚至有爭議。

陶謙與袁紹本是敵對,袁術入揚州,自稱「徐州伯」,染指徐州南部,陶謙表劉備為豫州,也是對抗二袁的手段之一,噁心他們。

按范書《陶謙傳》,陶謙在初平四年(193年),派遣趙昱前往長安進貢,獲得徐州牧。

所以陶謙表劉備,純屬聯合長安,對抗二袁。

長安方面:

雖然沒有明文說郭貢是二袁或者長安朝廷的人,但是還是傾向於後者。

1.按照史書上,荀彧所言,都是說郭貢與張邈「分非素結」,張邈是反董聯軍的重要一員,既然郭貢都與他不熟,那麼郭貢為長安指派來的傾向還是多一些。(二袁畢竟也沒參與酸棗聯軍,雖然多有書信來往,所以只能說「傾向於」)

2.郭貢意圖奪鄄城,應該可以排除為袁紹置的可能性。

3.按照行文習慣,如果是袁術所設官職,應該都會在官職前加註一筆,從陳壽到袁宏到范曄,都沒人加上這一筆,可見長安朝廷任命的可能性更大。

4.長安朝廷派金尚染指兗州,金尚為曹操所拒,投奔袁術(袁術與曹操敵對)。以此來看,郭貢也許也是如此,拿著長安詔書,帶著袁術的兵馬在豫州、兗州(鄄城)活動。

於此,袁術也沒有必要再任命豫州刺史了,甚至可能是郭貢跟隨太傅馬日磾抵達壽春,袁術就免了孫賁,讓他擔任丹陽都尉了。

(插播畫面:袁術:「馬太傅,你的符節借我看看可好啊?」)

綜上所述,我傾向於:郭貢為長安朝廷所任命,但是與袁術聯合,縱橫在豫州、兗州一帶。


雖然不懂,但既然被邀請了,總還是要說說。

袁術表孫賁為豫州刺史,孫賁尚在,郭貢自然不會是袁術所置。

且兗州之叛前袁術已同袁紹、曹操等多次爭鬥,甚至為後者擊破南逃,假設郭貢為袁術所置,所部數萬眾這等規模,袁紹、曹操等不會坐視,荀彧也不會判定郭貢尚有洽談餘地。

真要說起來,郭貢或為袁紹所置,袁紹前表豫州刺史周喁已遭敗亡,加上董卓之禍後,漢廷東遣的諸官員屢遭袁紹、袁術等劫殺,曹操更是擊破正兒八經的兗州刺史金尚。這麼看的話,郭貢能站穩腳跟,或為袁紹所置,既然是曹操盟友袁紹所置,荀彧認為尚有迴旋餘地的緣由也是情理之中。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同樣是蠻族,漢朝可以滅掉匈奴,羅馬卻被蠻族所滅?
楊過見過馬可波羅嗎?
西漢與羅馬軍事力量對比,誰更勝一籌?同一時期是否就這兩個文明最為繁盛?
黃巾軍既然是官逼民反順應民意的事情 應該得到廣大民眾支持 但何解劉備所謂「破賊安民」又得到廣大群眾支持?
古埃及王朝的年表可信嗎?

TAG:歷史 | 三國 | 漢朝 | 袁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