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你讀很多書的動力是什麼?現在的你有什麼感想?
你是怎樣克服懶癌,克服手機癮,或者各種借口而堅持讀下去的?歡迎大V帶流量。
我剛進大學的時候,連一本非常薄的KR的《C程序設計語言》都沒有耐心讀完。加上那段時間剛開始刷知乎,我覺得在知乎上我能學「到」很多東西,什麼倖存者偏差、囚徒困境等等啊什麼的,讓人光是看到名字,就覺得哇塞,自己學到了好多東西,自己懂了好多東西,自己不得了,自己真聰明……然而我大學真正讀完了第一本書,是因為思修老師的結課作業是要求讀完布置的某三本之一併且寫下讀後感,其中兩本是小說,而我不愛看小說,於是選擇了第三本,《如何閱讀一本書》。
說實話,剛開始看到這本書的名字的時候,我還納悶,說閱讀這種手到擒來的事還要專門看一本書來學嗎?於是帶著好奇心,我開始看這本書。
然而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穫並不是它真教會了我如何閱讀(在這點上,我對這本書是存疑的),而是在這本書的序言里寫到的,一個當下非常有趣的現象:現代的人其實已經開始覺得讀書並不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以前的收音機、電視,現在的手機、電腦,取代了以往由書本提供的功能,即汲取資訊,增進對世界的了解。手機、電腦確實方便,我們也很喜歡通過手機和電腦去獲取資訊。但這裡有個問題,那就是,在已經可以確定書確實可以幫助我們汲取資訊的前提下,這些新時代的新媒體是否真能增進我們對自己世界的了解?
其實是不能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囚徒困境。你可以在知乎上看到很多答主對於囚徒困境精彩的回答,但這些回答,只能讓你耳目一新,覺得這是個很新奇的知識。
但是各位看客們,我們確實汲取到了這樣一個知識,但是,它並沒有增強我們對這個知識的了解。我們也許可以不看知乎就可以回答囚徒困境,但要是我們換個場景換個設定,不了解博弈論的我們,還可以再次解答出來嗎?
這本書繼續看下去:
我們所提到的這些媒體,經過太精心的設計,
使得思想形同沒有需要了(雖然只是表象如此)。
如何將知識分子的態度與觀點包裝起來,
是當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躍的事業之一。
電視觀眾、雜誌讀者所面的是一種複雜的組成
—從獨創的華麗辭藻到經過審慎挑選的資料與統計
—目的都在於讓人不需要面對困難或努力,
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緒。
但是這些精美包裝的資訊效率實在太高,
讓觀眾、聽眾根本用不著自己做結論。
相反的,
他們直接將包裝過後的觀點裝進自己的腦海中,
不需要思考就能表現得宜
從這點上來講,知乎上很多精彩回答的答主,都可以算是非常有才智的人了。我的意思不是諷刺,這些答主,不論是知識水平,還是文筆,都堪稱一流。
但我從看客的角度上來講,確實,有些答案太過精緻,即使是知識領域有點深的知識,也能被解釋的通俗易懂,讓我們了解到很多高深的理論。但看客不應該產生,啊我弄懂了這個知識,我學習了,我學到了,這樣的一種錯覺。沒有說看完科普書就能弄懂科學原理的吧?那有人又會說啊,我這是碎片化學習。是的,我們每天都在接受大量資訊,很多時候我們稱這為碎片化學習,但問題在於,那些知識它並不屬於你的理解和思考,在接受這些資訊後,你雖然可以很容易就記住,甚至在需要用到它的時候,你可以很容易就從大腦里將那些資訊拿出來,但是當你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你依舊難以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你很容易照搬別人說的話
卻很難說出自己的話。
雞湯就是如此。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什麼我們不喜歡雞湯。
在我們閱讀的過程中,確實經常會看到一些雞湯。這些雞湯源於作者自己的生活體驗(或許是?),我們很容易產生共鳴,產生動力。可這些東西並不來自於你內心真正的悸動,你可以感動一時,卻很難持續。道理懂了很多,卻依舊很難生活。因為那些道理本來就不源於你對生活的理解。
你照搬別人的生活經驗,又怎麼可以過好自己的生活?
看完這本書(其實就只是看完序言……),讓我對閱讀產生了新的理解。它讓我脫離了每天能從知乎中學到很多知識的假象。不是說知乎不好,而是知乎本來就並不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地方。知乎更像是一個老師,它拓寬了我對知識的眼界,甚至告訴了我有些知識我該怎麼去學怎麼去弄明白。但它並沒有讓我真正弄明白某個問題的本質。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回歸書本。因為書,毫無疑問是可以讓我們汲取到知識的。
所以我開始看書。我看書的最大目的有兩個:
1、 對世界、自我的了解深入一分。
2、 我想過好自己的生活。
————————————————————————————
回複評論區 @吳展華 :
讀書是如何做到了解自己的。
我大學看的書有三種,除去專業書籍和科普書籍,剩下的一類書籍,我是專門用來進行自我認知的,而這類書是我看得最雜的一類書,有這麼幾個分類:
第一種,心理學。
但從嚴謹的角度來講,我看的書應該還算不上心理學,因為涉及到的心理學原理其實很少,並不需要學習太多心理學專業知識,但是夠用,所以不必擔心專業問題。這類書包括《自控力》《少有人走的路1》。
拿《自控力》來說,這本書里提到了一個著名的「白熊」實驗,即告訴被實驗的人群:「整個實驗過程中,不要想『白熊』是什麼。」
大家可以試試,試試就可以體會得到。
你可能會在思考:「白熊到底是什麼?」也可能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想白熊,不要想白熊……」但不論你怎麼做,這種想法都是揮之不去的。這種想法一旦產生,就會一直存在。是的,人就是這樣,是很莫名其妙。我們是沒有辦法控制某個想法的消失的。
我高中的時候一直特別在意腦海中產生的那些莫名其妙的想法,我想把它們想個明白。我相信大家可能也有過這樣的體會,有時候一個虛無縹緲的問題,會纏住你很長時間,並且揮之不去。我就是曾在這種問題上,浪費了特別多的時間。
直到我看到《自控力》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想法突如其來是件很正常的事情,要學會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並且我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白熊」實驗當中,唯一做到不想白熊的人群,他們一直專註於自己手上正在做的事情。
第二種,小說。
有話叫「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沒看過《哈姆雷特》,但我大概能懂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人真的可以從這種小說當中,了解到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你看到的哈姆雷特是怎樣,其實對應的,你內心深處就是個怎樣的人。注意是內心深處,是你靈魂的模樣,可能並非跟你看到的哈姆雷特是一個樣,但是是存在一種對應關係的。
我也曾經不了解自己是個怎樣的人。直到我看完了《月亮和六便士》——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真的是中了毒一般,早上起床讀,上課讀,吃飯讀,睡前也讀。一邊看一邊想,我跟《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其實一點都不像,在很多問題上我跟他的看法是不一樣的。但是,當我看完這本書第一遍,我居然有點壓抑不住想看第二遍的衝動,因為我內心有種感覺,感覺我就是思特里克蘭德這樣的人;但又不完全是。雖然表面上,我是有點討厭他,但我又覺得我內心深處,就是渴望成為思特里克蘭德這樣的人的。
時至今日,談到思特里克蘭德,我內心仍然特別容易激動起來。我相信通過閱讀,你說不定也能看到某一個角色,能讓你認識到內心深處的自己。
第三種,我不知道怎麼取類名。
其中包括采銅大大的《精進》,秋葉大叔的《不要等到畢業以後》。
讀這種書,能了解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局限性。就不詳談了。
第四種,自傳。
看過奧格威、喬布斯、馬爾克斯的自傳。感覺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不細說了。
因為讀書很爽,不需要克服
謝邀。 讀書越多發現自己不懂的越多,於是想要通過讀更多的書尋找答案,在這種正向循環里,讀著越來越多的書。對於物理學的探索,牛頓說「我好象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時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麗的貝殼而歡欣鼓舞,而展現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讀很多書給我帶來的感想大概也是如此。
-------------------
關注微信公眾號 瀟峰,ID:xuxiaofeng600。
定期分享我的讀書,思考,學習所得,追求真知,讓每一篇擲地有聲。
2014年我第一次出國,去了日本,第一次見識到所謂的發達國家,當時我的感想只有一個「The World is Not Enough」 .
見識到發達國家的人文素質和社會修養,我不由得感嘆道:世界甚大,而我甚小。
回國後我便決心要考托福去美國留學,去那個有著多元文化交織的國度,去經歷,去成長。
於是我便奔赴在求學的路上,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變。
貪圖舒適的慾望誰都有,但是當你的渴望足夠強烈時,這股力量便會促使你不斷往前走。
PS:1999年的007電影《The World is Not Enough》由Garbage樂隊演唱。——吵架的時候不詞窮 罵得你聽不懂 罵得你上百度
——想發財!!! 看看別人怎麼創業發財的——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這樣應該會有男盆友 ——科普得讓周圍的人開始懷疑人生 ——遇到自然災害或緊急情況能用豐富的知識活!下!來! ——早熟,只能與寫書的人對話 你們這些凡夫俗子不懂我[腦補扣扣微笑臉]感想:——我還是沒讀很多書——太慫 還是不敢和人吵架 ——沒有發財[攤手][再攤手]——嘿嘿嘿嘿 男朋友是有了 但是他說是因為我笑!得!很!魔!性! 怎麼能這樣 所以生日分手了——科普的東西看完就忘 跟看段子一樣 至今也是被別人科普 知道了uber其實不讀「優ber」,讀「污ber」 ——至今沒有遇到自然災害 湖南是個好地方 再說我已經學會了游泳呢 喲、喲、切克鬧 ——我!不!早!熟! 我只想快點起床吃個早餐啊喂知乎 你害死我了 每天賴床都是因為你抓著人家不放 [害羞臉]因為失戀了,想變成更好的人,一直認為文字自有其力量。
讀自己喜歡的東西吧。可能因為我自己就是興趣很雜,所以感興趣的書比較多→_→
只想對著題主的問題回答,(多圖)
提取一下關鍵詞 , 動力,克服,借口,堅持。
想一下,題主的腦海里應該滿滿都是這樣的意象:
這樣的這樣的其實,讀書這件事,你可以這樣看
關於讀書的動力問題,關鍵在於別在它身上加太多個人的索求。
如果你能把讀書跟吃飯看待成一件平常但有必要的事情,就已經足夠了。我發現,有時候一些人輕鬆做到的事情對於另一些人來說,真的很難。我又發現,後者有不少人通過艱苦奮鬥出來後,很熱心告訴同類的後者,你們要學目標管理,精力管理,時間管理。前者還是默默地吃飯,什麼?你讓我教你怎麼堅持吃飯??
有時阻礙我們前進的,往往是自己都不了解的執念。你要想著讀一本書就能迎娶白富美,讀的時候也特別容易走神。你要想著晚上11點下班回到家,哎呀,一天就剩1小時屬於自己了,怎麼辦!結果刷了1個鐘手機,好吧,洗澡睡覺。你要想著知乎找到的好評書單要一一攻破,下定決心只給自己1個月的時間看完,結果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把他們買了回家放著。
對了,今天你吃了嗎?
以上的圖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果有版權問題請私信我,我會儘快處理。我覺得對讀書的看法不一樣,才會有強迫自己這一說。我給大家講講我的故事:一開始讓我覺得讀書是件幸福的事,是在遇到一個可以說是真正的學識淵博的老師,他是東南大學建築系的研究生,聽完他講課之後,就覺得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我以前自認為的學習都不叫學習,可以說他是我的人生導師。在向他請教關於讀書這件事以後,他給我的建議是: /在沒有讀書的習慣的時候你可以同時閱讀多本/然後他教了我如何精讀一本書,挖掘書中潛在的內容。於此之後,我便真正開始享受讀書的樂趣,在其中發掘深層含義,這種做學問的感覺這才初來乍到!當我打開這扇門的時候,每天的感受都會不同,這感覺很幸福!
難道我會告訴你是因為工作嗎?什麼懶癌、手機癮,混飯吃啊,大哥!
在畢業之際和進入萌牙之前,書籍一度被我拋棄。在過去22年的人生里,為了更好地前程,我不得不看相關的書籍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修養自己的身心。說的通俗點,從小學到大學你不看相關專業書籍,那好,你就等著不及格和掛科吧。在畢業那一刻我真的解放了,我的身心需要解放,我的一切一切都需要解放,所以我真的解放了兩個多月,那一刻,書籍對我來說就是多餘的,因為我自由了,不用再被束縛了。然而我進入了萌牙,這家公司有一個硬性規定,就是做文案策劃的每個月必須看兩本書,每天還得寫讀書筆記,其他職位的每個月要看兩本書,若沒有做到,那好吧,就兩個字(走人)。現實是殘酷的,因為我已經走進了這家公司,就得遵守它的一切法則。剛開始由於工作的忙碌看書的時間很少,後來慢慢地我琢磨出了一套方法,就是每天早上早來半小時用來看書,中午少休息半小時用來看書,晚上抽出1小時用來看書這樣(這1小時也是從百忙中抽出來的,因為我還要練車),這樣就有兩小時了。可是好景不長,我的懶癌又發作了,後果真的很嚴重。前兩天,經理找我談話,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罪惡感。我大學時學的是廣告學,也參加了不少全國的大賽,均有獲獎,這讓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不少的自信。可是跟經理的談話深深地觸及到了我,他問我國外著名的廣告大師有誰,我回答了奧格威,他說全名呢,好吧,那一刻,我的確是忘了他叫大衛奧格威,我很慚愧。那中國的呢?葉茂中,還有呢,那一刻的我啞口無言,我的臉因為羞愧而滿臉通紅,我想我當年看的書是真的都還給老師了,那一刻,我想是該好好讀書了,為了自己不再那麼的沒底氣,下回我要跟大家說,你們說的那些我都懂。
你需要看點好書,好書能帶來的有趣的知識比手機帶來的多多了。
我不是一個愛看書的人,懶。可是遇到好看的小說傳記真的是點燈熬油手不釋卷。最大的感想是,真的不想刷知乎豆瓣天涯了,約刷越乏味。知乎上零散信息的獲取就如同擼管,短暫快感後的巨大空虛。而一本好書帶給你的感覺是相愛的人如膠似漆耳鬢廝磨共同迎來生命的大和諧。
比我牛叉的人比我還努力,我有啥理由不讀書?從不後悔培養出愛讀書的習慣,自然還要讀下去。讀書成為習慣之後,就不覺得是在堅持了,而是生活的一部分。讀得久了,各種益處自己都可以感受得到。也能促進自己讀下去。
為了小時候的夢想吧。( ?? ?)
小時候沒多少零花錢,家裡書又少,偶然獲得了一些書即使是旅遊雜誌也翻來覆去地看,紅樓夢之類的很早就開始讀了,裡面的故事看了不知道多少遍。那時候暗暗下決心等以後自己有錢了一定要把自己想讀的書讀完,甚至很不理解為什麼有的大人會看不進去書。現在確實也覺得手機的誘惑真心挺大的,但每當讀完一本書心理都是滿足的厚重,而刷一天微博有種偷渡時光的負罪感。
以及,真心崇拜那些文章寫的好的人呀!想像他們一樣,獲取更多知識,不是一個淺薄的人。說話的水平藝術,個人覺得讀過的書是很有幫助的。有時候可以被某些人的一篇文章所征服,繼而關注這個人,當發現他們對某些領域是如此精通時不免有想好好努力提升自己的想法。
有時候讀了一本好書,可能真的會改變人的一生。有本書叫Learn more. Study less,這是我剛上高中的時候逛書店偶然看到的書,感覺受益匪淺,跟身邊的很多人都推薦過。知乎上應該有不少人聽說過這個作者。當時讀完書感覺真是發現了新格局,意猶未盡,還到作者的網站上逛過也訂閱了郵件。從小身邊沒有那種考常青藤級別學校的同學,甚至個人覺得沒遇到過可被稱作很聰明的人,而這本書帶給我的改變不僅僅是學習思路的大轉變,還有對學霸的認識,可以說給我平凡的生活打開了一扇新天地的小窗吧。
所以,為什麼不讀書呢?(′▽`)大學學的是不喜歡的專業,又不想虛度光陰,所以我讀了很多書。各種各樣的,挑自己喜歡的看。剛開始的時候也有人問我,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我說,我也不知道,消磨時間嘛。可是後來,我發現在閱讀中,我慢慢的改變了。看到一個問題,我可以從各個方面來回答。不是有句話嗎?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看出來。所以不要因為暫時看不到成就就懷疑讀書沒有用,堅持下去,時間到了,你就能體會到讀書的益處了。
因為以後的日子裡沒有這麼多時間了。
主要是沒有性生活,只好拿書意淫。
因為讀書是我的愛好。大多數人都很容易把讀書這件事過分神聖化,為什麼讀書就不能是類似於籃球一樣的愛好呢?我不擅長,也不愛好體育運動,讀書就是我的籃球,參考一下周圍愛好運動的同學,他們在打球時是沒有懶癌,沒有手機依賴症的。或許我讀了幾個小時的書,並沒有真正記住多少東西,但讀完感覺很爽,這就已經很好了,每天堅持讀會書,確實有好處,但倘若真的讀不進去的話,也沒必要苦苦追尋,徒增傷感罷了,還不如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這種情況反倒比硬著頭皮讀書收穫更多。閱讀,以及其他任何一種愛好,都值得尊敬,但不要過分神聖化。
大學好無聊…無聊到讀書寫代碼來玩啊,增長見識和技術也很開心是不是
推薦閱讀:
※早就聽說過《浪潮之巔》這本書,還出了第二版,作為門外漢,現在應該讀哪一版?
※《與神對話》這本書怎麼樣?
※有什麼讓人覺得腦洞大開的書值得推薦?
※年輕人讀文學作品的意義在哪?(除了休閑、慰藉與談資)
※尼採的著作按照怎樣的順序閱讀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