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曾經執政70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黨(PRI)?
它的歷史,發展與由來?以及它一度的沉淪和現在的復興
相關問題:墨西哥革命是怎樣的情況? - 民族主義
瀉藥。有空來答。
墨西哥革命制度黨(PRI)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模型。為什麼這麼講?因為它為【國共合作建國成功會如何】或者【1927年以後國民黨左派執政會如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照物。
1910年墨西哥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但1913年革命政府被美國支持的舊軍人推翻,馬德羅總統和副總統等人遭殺害。墨西哥人民不能容忍這種反動政變,發起二次革命。在二次革命中,代表農民的維拉和薩帕塔,與代表資產階級的卡蘭薩聯起手來組織【護憲軍】,在1914年打敗了韋爾塔等封建軍閥勢力組織的【聯邦軍】。然而此後農民軍和卡蘭薩政府之間就發生了激烈的分歧,最終引起1915年的新內戰。
儘管到了1916年農民軍主力就被政府軍擊敗,但此後農民軍轉入鄉間展開游擊戰,政府方面始終未能將其剿滅,反而導致掌握政府軍指揮權的資產階級激進派代表人物奧夫雷貢權力大增。1920年,奧夫雷貢利用人民群眾對卡蘭薩拖延民主改革的不滿,舉兵推翻了卡蘭薩政府,招安了繼續抵抗的各派農民軍,從而統一了墨西哥。奧夫雷貢之所以能夠戰勝農民軍和卡蘭薩,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他與工人階級建立了緊密的聯繫,得到了當時墨西哥最大的工會【墨西哥區域工會聯合會】(CROM)的支持。墨西哥區域工會聯合會雖然也標榜社會主義,但卻是一個右派工會,被一些馬前卒之流的工業黨人把持;這個工會反對激進的【墨西哥總工會】,主張同資產階級合作來發展國民經濟、實現國家工業化,希望能夠藉此先富帶動後富提升勞工福利。從此以後,資產階級和工人貴族的聯盟就成為了奧夫雷貢政權或者說歷代革命制度黨政權的基石。事實上,這也是後來巴西的瓦加斯政權、阿根廷庇隆政權等拉美民族主義政權的基本運作模式。【革命軍將領時期的奧夫雷貢】奧夫雷貢政府組織了所謂的【勞工黨】作為其政權黨,這個黨也可以被看作是革命制度黨的前身。勞工黨採取的政策主要有三條:其一是反對教會,因為天主教會是墨西哥封建勢力的最大支柱,不但擁有大量土地而且跟世俗的封建大地主關係密切。奧夫雷貢政府推行政教分離,剝奪了教會對義務教育系統的控制,建立了國立教育體系,提高了墨西哥的教育水平。後來的革命制度黨政府也是在這方面進一步努力,一步步剝奪了天主教會的財產和特權。這一進程在卡列斯政府(1924—1928)時期達到頂峰,迫使天主教會開始轉入地下,最終引爆1926—1929年的所謂【基督戰爭】。其二是進行土地改革。除了反封建需要之外,這也是為了詔安在南方和北方邊境地區堅持游擊戰的農民軍。不過,新政府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在於扶植富農。奧夫雷貢本人就是一個種植鷹嘴豆發家致富的富農,還擁有自己的農產品加工廠;在他的支持者中,這樣的人也很多。因此,奧夫雷貢政府進行的土地改革雖然重新分配了92萬公頃土地,但既沒有消滅剝削建立集體農業,也沒有讓墨西哥變成一個小農的國度,反而加強了富農的力量,發展了資本主義。最後是在維持與美國關係的同時,推進規模有限的外資國有化。奧夫雷貢為了換取美國的承認,在1923年與美國簽訂條約,保證不徵收任何美國企業。但是卡列斯上台後就撕毀了這一條約,因為這直接違反了1917年《墨西哥憲法》中同自然資源國有化有關的條款。此後雙方反覆爭奪,最終墨西哥在1938年國有化了整個石油產業。從中不難看出,革命制度黨政府既想要反帝自立,又試圖維持同美國的關係。1982年代,隨著石油泡沫的破裂,墨西哥經濟徹底崩潰了:比索完全崩盤、通脹率超過了100%,隨即進口替代政策帶來的大筆外債也就瞬間變成了壓在革命制度黨政府頭上的五指山。面對如此困境,墨西哥政府嘗試通過新自由主義改革來解決問題,結果反而導致危機不斷惡化,到了1987年通脹率已經高達159.2%的驚人數字。此後墨西哥又在1992年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結果是該國在出口端無力與廉價的亞洲商品競爭美國市場而進口端卻遭遇美國商品的傾銷,整個製造業都完蛋了。墨西哥就這樣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乃至三十年,最後淪為了毒梟的巢穴。
【墨西哥國內生產總值(1925—2015)表】面對這種局面,無法接受新自由主義改革的革命制度黨內左派在老卡德納斯總統的兒子小卡德納斯帶領下集體於1986年集體退黨,最後在1989年組建【民主革命黨】(PRD)。另一方面,昔日的官制野黨【國民行動黨】(PAN,1939年由革命制度黨內大老組建以幫助革命制度黨牽制勢力強大的天主教法西斯勢力)也在大資本家、天主教會支持下打出了「改革還不夠」的旗號從右邊猛攻革命制度黨。革命制度黨在左右夾擊之下左支右絀,日益萎頓,最後在2000年失去了政權。從2000年開始,反對黨國民行動黨開始了其兩期長達12年的政權。【墨西哥主要右翼保守主義政黨國民行動黨】然而國民行動黨上台後,墨西哥陷入了經濟全面崩潰、社會全面解體的狀態。國民經濟方面,墨西哥在1990年代年均經濟增速尚有3.6%,到了2000年代就只剩下1.8%了(與1980年代相當)。從人均角度來說,墨西哥經濟在整個2000年代幾乎就沒有增長。從社會層面來說,墨西哥國家基本上已經解體,至少也是處於解體邊緣。在墨西哥的相當一部分領土上,社會出現了無法律狀態,各種毒梟、黑幫和寡頭取代政府建立了自己的私人國家機器,大有倒退到墨西哥革命以前狀態的趨勢。墨西哥的這種無法律狀態,導致大量人口移民美國,反過來又引爆美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造成特朗普將遣返墨西哥非法移民乃至修建美墨邊境隔離牆寫入競選綱領。
在這種情況下,國民行動黨就失去了民心,而昔日臭不可聞的革命制度黨也隨之捲土重來,在2012年奪回了政權。不過,革命制度、國民行動和民主革命三黨之間差距依舊不大,墨西哥的政治格局和社會狀況也就沒有根本性的變化。迄今為止,墨西哥的社會危機仍然在持續,而且還有愈演愈烈之勢。Pax PRIsta——革命制度黨治下的和平
(這不是一篇嚴肅的文章,隨便寫寫。以前曾在其他地方發過,略有不同。主要寫的是戰後至70年代的一段歷史。)
革命制度黨之興起,還要從墨西哥革命說起。20世紀第二個十年,世界上爆發了很多影響至今的革命。墨西哥也在鬧革命,具體的細節比較複雜,我就不說了。這裡只需要知道革命制度黨(PRI)就是這場大革命的產物就行了。該黨從1929年起曾經連續不斷執政71年,世所罕見,中國知網上隨便一搜,就有一大堆探討其執政經驗的「學術成果」。
這個黨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舉兩個例子:
卡列斯總統幹了兩件事:一是在1929年成立「國家革命黨」(PRI的第一個馬甲),這是將革命成果制度化的產物;二是發動「文化大革命」,鐵血鎮壓天主教會。有部電影《更大的輝煌》講的就是這段歷史,卡列斯在其中是個大反派。
卡德納斯總統(1934-1940):為數不多上了大學歷史教科書的墨西哥人,大左派,搞土改和國有化。卸任之後準備「武裝保衛古巴」,飛機還沒飛出跑道就被政府攔下了。
卡德納斯下台之後,事情開始有了變化。
內政篇:革命已死,「革命」當立
從40年代開始,PRI一心一意搞經濟了(「進口替代工業化」),工作重點由勞轉資,曾經的革命之敵變成了革命之友,曾經的革命之友第一個被犧牲。沒辦法,要發展經濟就得允許有人先富,任何時代都是如此。於是PRI就對勞工們說,中央決定了,就由你們來當「待富者」。
PRI也真是「忍辱負重」,為了發展經濟,寧可背負「美分」的罵名。墨西哥一要吸引外資,美國來得比其他的西方資本家還要快。外國直接投資(大部分是美國)從1952到1958年增長了60%,一半投入到工業領域,戰後20年內,外國在製造業的直接投資增長了5倍。(ps,中國學界普遍認為80年代PRI搞新自由主義才是走資,不認為40年代的改革開放是走資)就這樣,墨政府摸索出了一種能力:即便在利潤騰飛的時候也要壓制民眾對更高的工資和更好的生活條件的要求。當然,比起冷戰時期其他拉美右派國家,老墨已經很仁慈了,臟活請找皮大帥。
右轉歸右轉,但這還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在反對黨中,有一個真·右派「國家行動黨」。PRI的經濟模式是低福利是壓制勞工沒錯,但推動墨西哥經濟的引擎恰恰是政府;外資不能如願按照完美的市場規律運行,而是要由政府引導到符合其工業化計劃的部門,還要為墨本土資本家和國有資本留出空間;所有制方面,國有經濟佔大頭。還有個所謂的「墨西哥化」政策,原則上要求在墨企業至少有51%的股份歸墨西哥人(但在實際操作中,美國人可以找墨西哥人建個子公司,鑽法律空子)。然而,由於利潤極高,所以即便政府干預經濟,美資也願意來。
除了經濟外,墨西哥革命的另一項承諾也沒了,這就是MZ。表面上看來,PRI實行了一種職團制,下面有工人團、農民團、民眾團(非工非農的群眾),形成了生命的大和諧,但與領導層談笑風生的當然是JY階層。某秘魯籍炸藥文學獎得主將PRI的體制稱為「完美獨裁」。總統的權力至高無上,也可以欽點下一任,選舉基本是百分之八九十的支持率,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打打醬油。大名鼎鼎的刑罰第145條,專治各種不服。從罷工怠工,到宣傳任何外國政府的理念,都有可能被扣上瓦解社會的罪名,具體怎麼執行看我心情。犯了這一條,不一定治你,一旦想治你的話,他也有法可依。什麼50年代末鐵路工人大罷工、1968年的特拉特洛爾科事件、1971年基督聖體節事件,那都是血的教訓。這樣的大新聞並不是年年有,但監聽、喝茶是常有的事。對待異議分子的態度也要由其經濟社會地位而定,卡德納斯這樣的大左派就活得好好的,一般的大學生和罷工者就沒這麼滋潤了。
比起其他右翼獨裁國家,墨西哥又算比較MZ的,二戰後都是文人總統,總統不能連任,幹完六年就另請高明,還允許反對黨的有限存在。如果甘心做「忠誠的反對黨」,那就賞你幾個國會席位,給你一些物質好處。有個叫「真正的墨西哥革命黨」(PARM)的反對黨,別看名字是故意挖苦PRI是假革命,實際上內政部居然為它報銷開支。(其實吧,保留了MZ框架,也是為PRI自己備了條後路)
面對成為「叛徒、內奸、工賊」的PRI,那些傾心於墨西哥革命「神話」的人可謂是被水淹沒、不知所措,紛紛大呼「革命R.I.P.」。難怪卡斯特羅領導古巴革命後,這些人找到了共鳴。古巴革命激化了墨國國內對墨西哥革命「正統」的爭奪——左派讚揚革命並不稀奇,奇葩的是,已經走保守主義的墨政府也是如此,這一點下面我們還會談到。
很認真的說,PRI的體制有沒有好處,有!
1.政治穩定。沒有軍人獨裁,沒有政變,沒有內戰,每6年平穩換屆,比很多拉美國家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2.經濟發展。數十年GDP年均增長6%,被譽為「墨西哥奇蹟」,這個數字在邊緣國家裡已經算不錯了。同樣認真地說,活在美帝的眼皮底下,選擇親美是一個現實主義的選擇,而卡德納斯的反美才是不可長久的。
那麼,PRI是如何對待曾經的革命史呢?這個黨名字里畢竟還有「革命」的字眼,哪能公然反革命呢?所以,PRI沒有用後X年否定前X年,也沒有用前X年否定後X年。它借用並「重塑」了革命,以整齊劃一的版本融入到官方的歷史中,積極宣傳革命之「神話」。甚至連阿萊曼(1946-1952)這樣極度保守的總統,也要在演講中「保衛墨西哥革命的原則」。簡言之,「墨西哥政府學會了如何展示、宣傳、表演革命」。
除了意識形態外,經濟發展也為PRI增添了合法性,證明了只有革命制度黨才能保障國民經濟的論調。否則,PRI的手段就只剩下暴力或暴力威脅了。但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後來的墨西哥究竟發展怎麼樣,我們也都看到了。
外交篇:嘴上說不,身體誠實
PRI在革命的過往與保守主義的現實間處境尷尬,半夜都要被自己曾經的歷史嚇醒,這種艱難抉擇也反映在外交中。
由於歷史情感、地理位置等原因,拉美諸國的革命中,古巴對墨的影響最大。卡斯特羅乾的很多事,是墨西哥曾經追求但現在放棄的事。古巴成功後,墨西哥的工、農、學紛紛要求自己的政府找回革命的根。洛佩斯·馬特奧斯總統(1958-1964)既要穩住國內驚人的左派浪潮,又要維護PRI的革命正統性,故而不得不公開捍衛卡斯特羅,還把古巴革命和墨西哥革命相提並論。1959年10月,他甚至出言針對美帝:「對墨西哥而言,美國是最大的麻煩,對大多數拉美國家也是如此。」
1961年豬灣事件,他譴責美國。這些都是為了在爭奪墨西哥革命「正統」的意識形態鬥爭中搶佔陣地。另一方面,為了迴避歷史與當下的矛盾,洛佩斯·馬特奧斯曾指出,墨西哥革命已經完成了古巴革命的任務(言下之意就是說你們左派現在沒必要再鬧了)。
除了古巴問題外,墨西哥曾經反對艾森豪威爾干爛瓜地馬拉,反對約翰遜干爛多米尼加,反對尼克松干爛阿連德,都有類似考慮。還要提一點,墨西哥經濟發展的不錯的時候,洛佩斯·馬特奧斯想把自己塑造為一個追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世界級政治家」。
左派容易抱有幻想,所以墨政府常常「計畫通」。1964年7月,墨西哥拒絕美洲國家組織(OAS)與古巴斷交的決議,成為了冷戰期間唯一一直與古巴保持外交關係的拉美國家。「民族解放運動」(MLN)的成員表揚墨政府「對古巴人民男子漢般的捍衛」「這是政府如何贏得民心的方式。」墨共支持「墨西哥在外長會議上強烈的獨立態度」。工人、知識分子、律師這些盛產異見者的群體也紛紛表示好威支希。政府只是想讓你們閉嘴,你們還當真了,太年輕啊。
讀者們可能會問了,墨西哥這麼裝B,美國是什麼態度?答案是:美國曾經短暫懷疑過老墨的忠誠,但最後對墨西哥的裝B喜聞樂見。
艾森豪威爾時期,美墨關係的重大問題也不過是漁船被抓、資源出口、勞工等無關大體的事務。美國認為老墨對共產主義「態度容忍」,但不認為有多麼嚴重,「當地共產主義運動只不過是個可以忽略的因素。」墨西哥只是想裝出獨立自主反干涉的姿態,總體上還是身在西方陣營的,美國懂你的心思。對於墨西哥的內政,美國評曰:「雖然墨西哥政治領袖被迫表態支持『墨西哥革命』,但革命進攻性和戰鬥性的階段已經隨著卡德納斯的任期而告終。革命理念仍然喊得震天響,但社會福利項目的步伐已經放緩了,以便擴大工廠、提高生產力……墨西哥越來越能接受美國的政策。」
可能是由於艾森豪威爾沒有對後任交代清楚,也可能是拉美冷戰形勢此時更加嚴峻,肯尼迪對墨西哥的態度變強硬了很多。豬灣事件後,肯尼迪灰頭土臉,墨西哥還在一邊裝模作樣。要麼是由於老墨的演技身經百戰,要麼是由於肯尼迪缺乏人生經驗,總之JFK差點就當真了,於是採取一些施壓的動作,比如推遲貸款和國事訪問等等。然而,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發生了,這可不是小事,人類都快到核戰爭的邊緣了,墨西哥這次堅定地站在了美國旗幟下。肯尼迪終於明白了老墨的真心。
等到約翰遜時期,美墨之間已經形成了官方的默契。
1964年2月底,約翰遜與洛佩斯·馬特奧斯舉行會談。會談前夕,臘斯克為總統準備了備忘錄(這種備忘錄就是簡明扼要地概括相關情況,建議總統在會談時說什麼不說什麼用的)。其中提到「有些時候,他(洛佩斯)的對外政策看上去太過獨立……但在根本問題陷於危機之時,他總能理解,並且樂於相助。」同時,「我們應當小心翼翼地注意墨西哥對主權平等的極端敏感,以及墨西哥非常想避免對美國卑躬屈膝的形象。」正式會談中,約翰遜基本重複了這個觀點。他指出:墨有權獨立自主地搞外交,也確信形勢嚴峻之際墨西哥會站在美國一方。洛佩斯·馬特奧斯點頭稱是。(這句話既可以理解為友好的信任,也可以視為一個緊箍咒:你可以獨立自主,但大事上休想對我不利)
允許墨西哥在某些似大非大的問題上唱反調,對美國沒壞處,例如1965年美洲國家組織決定干涉多米尼加時,墨西哥即便投反對票也不影響整體結果(2/3贊成票就夠了)。不僅如此,美國反而能享受到好處。1.塑造美國的開明形象,表明拉美國家享有自主權,美國並沒有逼你們;2.拉美國家紛紛與古巴斷交後,留下一個與古巴的聯繫渠道,說不定哪天能夠派上用場呢。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墨西哥駐古巴的大使館為美國提供珍貴的情報,比如卡斯特羅兄弟的活動、古巴民間的輿情,美國高興還來不及呢。墨西哥還對往返古巴的人進行詳細的檢查,將所搜集的資料與中情局共享。
總之,用美國人自己的話說,墨西哥「以不引人注目的其他方式,與我國協力反擊卡斯特羅」。而墨西哥政府敢做「醜事」卻不敢承認,叮囑美國不要公開兩國的合作。
參考資料:
Renata Keller, Mexico"s Cold War: Cub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Legacy of the Mexican Revolution.
John Minns: The Politics of Developmentalism: The Midas States of Mexico, South Korea and Taiwan.
W. Dirk Raat Michael M. Brescia: Mexico and the United States: Ambivalent Vistas.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reinafter FRUS), 1955-1957, Volume VI: American Republics; FRUS, 1964–1968, Volume XXXI, South and Central America; Mexico.
US 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line.
我還是送上一些不成體系的答案吧,在此也感謝 @赤坂凌太郎@大團扇春蜓@王子長等諸位回答這個問題的知友們。
墨西哥革命之後在基督戰爭結束以及PNR這個官方黨建立之前實際上地方仍然處於一種考迪羅政治的狀態---------------卡蘭薩的政權的滅亡實際上就與地方政權實際上的割據化有關係。當初革命後隱居於墨西哥下加利福利亞州的索諾拉達2年之久的奧夫雷貢之所以能起兵除卻支持他的【墨西哥區域工會聯合會】(CROM),還有就是各地軍閥對於卡蘭薩態度的變化。1920年卡蘭薩宣布實際上是自己傀儡的格納西奧--波尼利亞斯競選總統並且為這個提名找來了「結束軍人政治,推行文人政治」這種冠冕堂皇的借口,同時企圖破環索諾拉的鐵路工人罷工,結果導致卡蘭薩像袁世凱一樣面臨眾叛親離的命運。而四年後這種情況差點就在 奧夫雷貢 身上重演,當他提名卡列斯參加1924年的總統大選時,先是全國合作黨普列托勞倫斯在國會中串聯其他黨派共同擁戴卡蘭薩遇刺之後一度出任臨時總統的德拉韋爾塔為總統候選人以取代卡列斯,未成;之後乾脆聯合薩拉諾、戈麥斯、曼索等人發動叛亂結果被受到美國支持的 奧夫雷貢平定,卡列斯順利接班-------奧夫雷貢做為「太上皇」與軍隊領袖(類似於畢蘇斯基),迫使卡列斯修憲使得總統不能連選連任,以方便他通過二人轉的方式二進宮,不過這傢伙剛二度當上總統16天之後就跪了,而他的兩個可能的競選對手也在大選前一年中的一場暴動中喪生-------------這就說明在PNR官方黨體制建立起來之前,墨西哥既沒有穩定的政權交接班模式,又缺乏一個相對穩定而且有執行力的中央政府來鉗制地方藩鎮以及各大利益集團(教會,軍頭以及作為寡頭們化身的政黨勢力等力量)來維持統一,甚至連「基督戰爭」這場發生於教會與卡列斯政府間的戰爭也是在美國人的調解下平息的。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勢必要有一種方式來解決這種危局,不過再想通過袁世凱式的強人政治道路實際已經走不通了(在墨西哥革命中倒台的波菲利奧迪亞斯總統以及他的後繼者們包括卡蘭薩,奧夫雷貢都是可悲的前車之鑒),因此做為各個政治派別的協商平台統一政黨的PNR(PRI的1.0版本)應運而生。1929年PNR在克雷塔羅市舉辦建黨大會,當時的500個地方性政黨以及2500個政治俱樂部的代表參會,全國所有的考迪羅基本都被整合到這個當中,原本靠著拳頭大小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各派就可以在黨內會議上通過協商與討論加以解決,政權交接也隨之制度化(不過此時的PNR更像是一個統一戰線的組織,成員基本局限於一小撮社會精英,而組織上也比較分散,各成員黨包括城市黨,地區黨,全國性政黨都保留原名與獨立性,也就是碰到全國性重大問題時才進行協商對策,但就是這樣出任黨主席的「最高領袖」卡列斯還是利用PNR安穩的當了8年太上皇並且一口氣先後安排了四位總統),與之配套的是為了打破考迪羅對於地方政權的壟斷,1933年卡列斯操縱羅德里格斯政府修改憲法,恢復總統與各州州長不得連任的原則。到30年代墨西哥遭遇經濟大蕭條,民變不斷,卡德納斯上台之後除了清洗卡列斯勢力以及國有化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社會措施外,還有就是改組鬆散的黨組織為垂直領導,變地域為基礎的縱向式分散組織結構轉為以職業團體為基礎的政黨架構,將全國1800多個工會以及各種協會組織根據界別整合為4個界別的職團歸屬4個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領導下的部門(即由工會組織組成的工人部,農會組織組成的農民部,中產階級職團組成的人民部 以及軍人部),到1940年卡馬喬上台後取消軍人部——-高級軍官們被分散到人民部,下級軍官與普通士兵被分散到工人部與農民部,至此,在墨西哥獨立以來的政治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軍隊不再以一支獨立的政治集團的力量出現,墨西哥此後也就再也沒有軍人干政的土壤。
這後來保留的三個職團部中,農民部是以全國農民聯合會(CNC)為主體的職團,其成員是以土改中的獲益者為主外加一些農業工人、自耕農,CNC作為農民部的大頭,由後來於1989年設立的農民常設大會(CAP)控制全國大部分農會組織。在墨西哥農村,村社是選舉出來的,嚴格服從上級的指令,農村的中高層領導那就是委任制了,即使是選舉,候選人名單也多半是CNC大佬們商定,CNC對於PRI也是最忠誠的職團,從而形成了「農民--農會--官方黨」三級機制,農會對上可以通過PRI的組織參與政治,影響政府決策,幫助PRI拉選票並使得農民服從官方黨政府的管束,對下是可以支配土地的分配幫助他們去的貸款,動員組織他們投票等等,形成了一種利益互惠的庇護制度。作為PRI幹活最賣力的部所服務的對象,在1940--1976年之間PRI在農村獲得85%以上的選票,大大有利於PRI的長期執政。
工人部主要通過1936年成立的墨西哥勞工聯合會(CTM)為主體的勞工大會控制,包括墨西哥工農聯合會、統一工會聯合會的幾乎所有工會組織都加入這個聯合機構。而1966年由政府推動成立的勞工大會為32個全國性工會聯合會組成的協商性的勞工組織。工人部控制的工人組織分為工會---聯合會-----總會三級,同一公司,行業,地區的工人結成工會,不同工會構成聯合會,不同聯合會構成總會。工會與工會之間又有著競爭關係,從而方便PRI分而治之:當工會力量強大時,執政黨會選擇支持工農聯合會與區域工人聯合會以削弱CTM,而政府本身又利用經濟援助與政治支持回報(亦或者控制)------CTM在經濟上依賴於政府與執政黨的資金而非會員們的錢,政治上被授予在工會界壟斷的代表權以及吸納他們獲得政府的領導職位,作為回報,工人組織奉獻忠誠,幫助拉選票並且使得工人安心的生活在體制的框架下,對工人則是可以提供/分配各種非工資形式的福利,例如社保醫療教育住房津貼等獲得他們的支持,這樣又在這邊形成了類似於農民部那邊的帶有利益互惠色彩的「工人--工會--官方黨」三級機制。代表中產階級的人民部確是三大部中實際參與人數應該是最少的一個部門,1943年PRM(PRI2.0版本)將人民部下屬的各個成員組織合併為全國人民組織聯合會(CNOP),以保證壓制工人部、農民部使之聽命於官方黨。在成員上說,人民部人數最少,1958年在三大部下共660萬成員中不過180萬,但是實際地位最高勢力最大,PRI歷屆政府總統高官幾乎均出自人民部,幾個大職業團體外的支持者也劃歸到人民部。與之相襯的是1960年至1980年代墨西哥的中產階級由城市總人口的15%至25%-----30%而在政治上PRI有完整的一套政黨組織,從中央到州( 聯邦區)到縣/市/鎮(聯邦區每個選區)都有各級委員會作為領導機構,最高機構即6年一次的全代會是由各個部(界別/陣線)的組織指派,中執委作為日常的工作機構處理黨內日常事務,其他委員會代表基本都是由各個界別(陣線/部)內的組織指派,包括州級黨委以及最低級的理論上由州級執委會建議中執委指派的縣/市委員會實際上也是三大職團推選與指派的。
更有意思的是,根據墨西哥1917年憲法,墨西哥實行美式總統制,憲法賦予了總統立法動議權(憲法71條實際上賦予總統甚至有提議修憲的權力,其提議的立法一般立即送到兩院的立法委員會審核)、立法否決權(自卡德納斯時代始不經總統發表在官方公報上的法案無效,哪怕國會2/3強行通過也沒有卵用)、召集國會特別會議權、發布特別命令權、對最高法法官的任免權(只要10天內參議院不做決定即可將總統提名者送進最高法)等權力,外加上PRI自30年代以後基本控制國會與各州(一直到80年代末這一局面才逐漸打破)以及1933年修憲使得國會兩院議員與州長只有一個6年的任期(不得連任),卡德納斯時代開始總統又實際成為了全黨的領袖 ,黨內又紀律嚴明等原因使得總統獲得許多超憲法權力儼然成為「六年一任的專制君主」:總統通過憲法89條的規定以及作為黨的最高領袖,實際上可以任命/選定各州州長,法官,國企領導人,政府官員,通過黨的組織委員會以及相應的提名程序挑選國會議員,也可以通過「暗示」或者利用國會參議院以不稱職或者無能力維持公共秩序為理由叫州長滾蛋( 利用國會清洗不聽話的州長的同時也可以順便清洗該州的議員與其他有關的地方官),隨意解除政府官員、工會領袖的職務,剝奪某某人的國會議員職務,更吊炸天的就是還能挑選下屆總統候選人(至1994年為止)。憲法所規定的聯邦制實際上變成一種單一制乃至中央集權制:中央賽高,地方大權皆由中央授予。做為以總統為核心的中央行政機構在PRI獨大時代強勢的另外幾個重要表現-----中央一度控制了85%的國庫收入,而當初吵著鬧著與總統對抗的國會,一方面總統立法數量激增(1928--1997年間3/5的提案都是總統提交,50年代一度高達100%),另一方面總統議案通過率明顯提升(1930年代至1990年代總統提出的95%乃至全部的議案都能在國會不加修改的接受並通過)。當然,總統與PRI是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關係,曾奉行「革命民族主義」的PRI將1917年憲法最高綱領奉為最高綱領,勢必就要通過總統的手來推行自己的政策,而總統本身的權力基礎來自於PRI以及作為該黨骨架的各大職團。至於經濟政策,除卻該黨政府長期奉行的進口替代工業化戰略,還有就是該黨政府奉行國家干預政策,當外資等私人資本快速發展對國家財富造成高度不平等引發社會矛盾時,革命制度黨的政策就向左偏,節制私人資本(借這個機會褥high bourgeoisie乃至中產們的羊毛);當國家過度干預經濟造成資本外逃、資本外流或者經濟衰退的時候,政府政策就向右偏,扶植私人資本。
但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到1970年代經濟危機所帶來的一系列衝擊,由於油價下跌,石油繁榮期結束逼著革制黨政府舉債,到1982年時債務危機直接被踢爆,進口替代工業化戰略時代結束,PRI開始推行經濟自由化政策,殊不知這其實也是給自己挖墳。經濟自由化改革不出意外的實際上對於作為PRI支柱的工會是有瓦解作用的,原本工會內部自上而下的嚴密的控制機制以及勞資協商合作關係也就伴隨著工人工資更多由資方/工廠效益的決定以及基層工會獨立性增強而瓦解了。90年代以後,賽迪略政府任上又出現金融危機,工人運動更是愈演愈烈。伴隨著經濟發展放緩以及經濟改革,傳統的工會領導與政府官員的合作關係也逐步發生動搖並最終瓦解。至於農會這邊,也沒好哪兒去,在自由化改革之前墨國政府逐步終止土地改革加上工業化進程不足以吸納因少地而貧困的農民,加之政府推行美國式農場(農業資本主義)促使農村土地進一步集中降低了農民部下屬農會對普通農民的影響力。自由化改革之後原本墨國農業高度依靠的農業保護政策,政府的補貼以及國有農業信貸銀行的貸款,農業計劃伴隨著政府從農村經濟生活的退出也逐漸消失不見,本身在進口替代工業化戰略時代過的也不算太好的農民日子就更難過了,好嗎,這還不夠,1992年修憲修改憲法27條,PRI此時也是不要碧蓮的推行土地私有化政策,廢除村社制度與「耕者有其田」政策,直接導致恰帕斯等地的失地農民起來造反。另一方面,隨著經濟自由化改革的推進,農村也興起了一大批功能與目標不同的獨立組織,加之政治民主化使得民間團體可以更多的途徑直接與政府打交道,CNC 大佬們壟斷農會話語權、做中間人(卡西克)、成功動員與掌控農民的時代也就結束了。至於黨內,職團部門以及其代理人們本來就是明爭暗鬥不止,自由化的經濟改革也加劇了黨內分裂,除卻 @赤坂凌太郎說的「無法接受新自由主義改革並要求革新政治的革命制度黨內左派在老卡德納斯總統的兒子小卡德納斯帶領下集體於1986年集體退黨"之外,在1987--------1996年間一共就有3萬黨員公開脫黨。黨內的選拔機制也在政治民主化潮流下顯得僵硬,在此壓力下令人詬病的總統指定接班人制也在1994年被廢除,原本那種」6年總統任期實際換血1/3中高層官員,12年換血中高層官員的 2/3「的由總統能控制的穩定的交班制度也就結束了。政治多元化進程開啟後,職團領導們為了自己職團的利益也就不需要把自己捆綁到PRI的戰車上,可以大大方方的支持反對黨,這也就加速了PRI政權的垮台。那麼最終:對於北方的大資產階級特別是大銀行家而言,革命制度黨政府不夠自由,沒有搞市場原教旨主義,妨礙了他們賺錢;對於墨西哥城的中產階級來說,革命制度黨政府不夠民主;對於廣大工人、農民、城市貧民和農業工人來說,革命制度黨政府意味著官僚主義和貧富懸殊。
時機成熟,條件夠用,這麼一個不討喜歡的政黨其71年的統治成為歷史也就不足為奇了。
之後上台的國家行動黨12年間的統治又一次證明墨西哥另一批政治精英的無能,風水輪流轉,但是墨西哥結束沉淪大概是什麼時候呢?未知。亞洲戰後崛起的國家可以分成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四小龍,第二梯隊是四小虎。墨西哥的政治經濟模式更類似四小虎,結局也和四小虎驚人的相似。
這個話題曾經看過墨西哥近代史。墨西哥革命制度黨自從30年代一直到新世紀初的70多年一直執政,可以說是執政時間最長的。蘇共,日本的自民黨,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都可以說不如其歷史。 革命制度黨之所以會執政這麼長的時間是有墨西哥國情和社會制度決定的。第三世界國家的多黨制,往往容易產生一黨制。尤其是拉美國家,長期存在的考迪羅制度,經濟社會發展不充分不平等,直接導致了民主在這些國家是不穩定的。墨西哥在1917年革命推翻了迪亞斯軍人政權,頒布了進步憲法。但是從1917年到30年代期間政權更迭頻繁,保守勢力依然強大,各項改革不力,往往紙面上多。30年代的卡德納斯上台以後大力推行改革,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緩和了社會矛盾。經濟的發展推動政治制度的完善。墨西哥革命制度黨從這個時候開始奠定其牢固的統治基礎。 卡德納斯使得墨西哥加快了政治現代化。革命黨的政策自那以後相對延續下來,保持了較為平衡的政策,推動社會經濟平穩發展和社會進步。二戰以後世界形勢進一步發生變化,墨西哥的外部環境變好,同時革命制度黨通過各個階層的合作制度,使得不同階層都支持其。同時,墨西哥社會發展相對穩定,矛盾較少。即使有衝突也會在控制之中。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奧運會,充分體現了墨西哥二戰後發展的成果。 一個政黨長期執政和人民支持分不開,自身的政策能夠充分維護各個階層的利益,維護國家的穩定,必然得到民眾支持。而革命制度黨在00年以後下台,主要是墨西哥國內出現了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經濟危機和毒品問題。制度黨在解決這些問題老辦法行不通,因而民眾把政權交給了新政黨。 墨西哥革命制度黨的延續性對其他國家有一定的借鑒經驗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
一個用選舉維持自己統治的威權政體,卻活得比誰都久。
詳見 Beatriz Magaloni. 2008. Voting for Autocracy: Hegemonic Party Survival and its Demise in Mexico推薦閱讀:
※領導批示和指示有什麼區別?
※去過日本之後,你對日本的看法發生了什麼變化?
※如何看待特朗普發布推特稱將禁止跨性別人士參軍?
※台灣領導人馬上承認九二共識的話那麼大陸馬上會選擇冰釋前嫌嗎?遊客馬上會迴流嗎?
※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果真如網上傳言嗎?國家關係可以超越利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