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小屋住不下 所著的《重建大陸》?
為什麼要「重建大陸」呢?這個題目的由來,首先是承認了大陸文明如今相對於海洋文明的弱勢,而重建,便是在規籌過去輝煌的重現。
小屋在書中提到了一個核心的概念,即流民,這是以中國為代表的大陸文明所固生的缺陷。農耕文明能量和利潤產率低,廣袤的大陸也沒有地理屏障充當隔離與保護,使得大陸農民長期處於脆弱的生態中,沒有餘裕構建契約系統。一旦惡劣的環境,比如天災人禍,逼迫他們離開土地,他們就會成為流民,釋放出破壞一切的恐怖力量,席捲天下,打碎秩序,甚至威脅文明本身。所以說,大陸文明的建築基點,就是從防範和控制流民的出現起始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特點:比如動輒得咎的禮教,通過束縛本能的同時防範獸性的萌芽;比如專制而高效的政治體制,以成熟的官僚體系和威權的堆疊牢牢控制住人民。這些特點因大陸農耕文明的生產力低下而始,但又會反過來限制生產力和科技的發展,使得大陸文明往往發展到一定階段,便跌入了循環的陷阱之中,並隨著氣候變遷,時不時仍會有失去控制的流民出現,砸碎所有,塗炭生靈。
補一個有意義的例證。明朝朱元璋出身於農民,最知道流民的恐怖,他限制流民的「制度創新」也是最激進的,例如通過加強戶籍,框禁民眾的職業和流動;通過廢除宰相制度,加強皇權至高無上的控制力,等等。
以歐洲為代表的海洋文明沒有如上的原罪和內耗,因此生產力可以以相對更高效的水平累積,逐漸積蓄出爆發工業革命的社會、經濟、政治基礎,繼而一飛衝天。可以這麼說,海洋文明的突破是大陸文明跳出陷阱的關鍵,大陸文明可以藉助海洋文明先進的科技和制度,從改善生產力和組織術入手,逐漸通過農業革命和城市化削減流民顯現的土壤。流民的「原罪」得到解決後,其之上附庸的政治體制、禮教秩序乃至生產關係勢必會發生深刻改變,繼而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在作者看來,能夠趕超海洋文明是意料之中。
但是這個逐漸通過,絕非什麼一朝一夕能達成的易事。無論是民國時期的制度探索、民族主義構建,還是新中國時期的原始積累、現代化革命,都是充滿血和淚的篳路藍縷,一步一個腳印,鬥爭的是有萬千年根基的大陸自身——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生產力的建設。作者畫了一個美麗藍圖:如今中國已獲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至少已經近乎消滅流民的土壤,接下來就該是構築在流民之上的舊制度和舊文化的改革,最後坐等偉大復興,改變被海洋文明主導的世界秩序。
可以說,小屋的書是很對我胃口的,但老實說,它並不友好,門檻很高,看得出試圖治理佶屈聱牙的努力,而要從書中提煉出核心思想需要要求不低的知識基礎。以上我所撰寫的東西,主要也只能是摹刻了個輪廓(還不一定對),並自己加了些銜接用的藤橋。怎麼說呢,這本書不能算煌煌大書,可以說是比較政治的分支,主司導論和啟蒙,但作為啟蒙,它又太挑讀者。不過書絕對算是好書,其哲思角度新穎高闊,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至少對於我來說,《重建大陸》確實參與了重建我的思想大陸。至於真正的缺點嘛,還是有一些的,比如例證太少,畢竟大陸文明不止中國一個,海洋文明也同樣有失敗的,而是否有類似半島文明、海殖陸之類的中間產物也未加提及,使得說服力可能只在於為中國夢高屋建瓴。期待小屋多出書,畢竟首先要承認,他的思想層次不輸給很多手握大部頭的學究們。
-
謝邀,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因為,小屋桑答應給我寄書(我買了以後亞馬遜給我送丟了),然而至今木有寄過來,所以我無法評價呀,嘎嘎~~
@小屋住不下~很喜歡的書。
這本書是以流民這個概念來作為切入口來解釋政治與歷史問題。
流民究竟是什麼?
指的就是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掙扎生存的人,這樣的人就會具有這樣的特點:
1.具有很強的生存理性(趨利避害,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精通潛規則)
2.不愛惜自己的性命,敢於用生命冒險(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可以參考吳思的《血酬定理》)
3.盲目愚蠢,缺乏理性,服從於傳統本能(固守成規,禮教)
簡單說,流民的流民性就是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魯迅先生的文章里批判的中國人的劣根性。
於此對應的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道德主義,本質上古代精英們提出來的一個解決方案——依靠對自我道德約束來控制自身的流民性。
大陸擁擠嘈雜,人口眾多,資源匱乏,每每一統,就是在潛規則下,中央地方互相博弈內耗,解決資源匱乏這個問題的關鍵,從來不是如何分配公平,自我約束慾望,而是增加資源的總量,古代道學家意圖用理學這樣的來約束慾望的學說來解決資源匱乏的困境,只能是徒勞。
既然無力自己解決,自然只能依靠外來力量,也就是所謂的海洋文明——訓練有素的法律體系,與強大的工業生產力。
由此引出了,重建大陸的本質藉助西方的法律體系和工業技術來重新構建新的秩序。
前者在精神層面解決流民性,後者從物質層面解決資源匱乏,從根本上擺脫周期性的混亂與內耗。
在結合現實來說,這本書和當局的政策是密切結合的,意識形態上偏向於所謂的「工業黨」,所謂一帶一路就是聯合其他大陸國家來建立新秩序,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本書是為當局的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
其他部分就不評價了,總而言之,這本書格局很大很好,我很喜歡,對流民性有疑問的,可以結合吳思的相關書(《潛規則》《血酬定理》)等。
好書,開頭很難讀,各種中譯拗口人名這那那這的。。如果不是在高鐵上幾乎要棄書。十頁之後漸入佳境,歷史圖景娓娓道來。一口氣讀完之後感覺意猶未盡。年度社科類書籍讀書體驗感最好的一次。
推薦閱讀:
※歷史上接近柏拉圖理想中的哲學王的統治者有哪些,拿破崙算嗎,毛澤東算嗎?
※對於神聖羅馬帝國前後期選帝侯不同的疑問?
※你怎麼看網民對分裂主義主張的「人滾地留」論?
※如何評價《河西走廊》這部紀錄片?
※十二銅表法中關於所有權、私法、公法等的條文,具有怎樣的特點,反映了怎樣社會背景?與古代其他法律對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