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有幾個支出高峰期,都哪些特點?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 理財達人,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大的高峰只有一個。下面這張圖是美國的數據,但各國情況相差不大。大部分人的收入和支出在45歲達到最高峰,約是20歲時的2.5倍,隨後逐步下降。其中,購買耐用品是高峰消費支出的重要來源。

圖片來自Dirk Krueger課堂講義Consumption and Saving


80後親身經歷是這樣的:

1、讀書第一次交學費;——包括各類培訓等付出。 目前領域創業公司太多包括分期超前消費,培訓機構等。

2、畢業第一次買房子;——在中國的國情下,買房子是安身立命的一個標誌,所以要花了一筆錢,而且大部分情況下,還信貸消費透支了未來的消費能力。領域創業公司包括搜房,裝修等。

3、買房子之後的婚禮;——交朋友,結婚這筆投入巨大。領域創業公司包括婚介網,婚禮採購網。

4、結婚之後的孩子撫養教育;——生孩子後,才發現孩子身上是不能少的。此領域創業包括母嬰用品,孩子培訓等。

5、生活品質提升服務;——到了一定的程度,要提升生活品質,開始旅遊,遊戲,精品購物等。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也很多,包括各類旅遊網,遊戲,奢侈品,品質消費等。

6、未來消費什麼? ——因為還沒經歷只能觀察,包括養老社區,父母養老,運動,品質類相關的會越來越多。

個人經歷看下來,同CFP,AFP的理財課程中講到的消費高峰期好像太多不同,消費是呈現

「波浪形上升趨勢」,而且,我預計一下子還很難停下來。

主要有幾個原因:

1、收入的增長和CPI的增長,讓錢越來越不值錢,所以每年花出去的錢在增多。

2、整體收入的增長帶動居民消費提升,在GDP增長領域下,多花多賺。

3、未來還有什麼,不能簡單的看過去,而是要看未來。因為情況在變化,比如我們現在會花5000買一個手機,在10年前,5000塊買一個手機是很難發生的。

以上。


基本有三個大的固定支出事件:房子,子女教育,養老。一個不太固定的是醫療。

對國內大部分城市家庭來說,結婚前後買房是第一比比較大的支出,當然我們可以通過房貸將這個大支出分割成一系列的比較小的未來支出,一少部分在大城市的還可以把這個支出當作投資看待,但是這筆錢的確是我們生命中預支出去的第一個消費高峰。

子女教育從學前開始,一路到大學階段,越是城市中產的家庭,這方面的開支壓力也就越大,基本上又是一套房子的開銷。

大部分上知乎的人估計還不到考慮自己養老的問題,但是不少已經可以感覺到父母養老的壓力。等到我們自己變老的時候,中國的人口結構會轉變成老年社會,養老的看護醫療開銷會比目前的開支水平大幅增長,雖然有一些社會保障和子女支持可以緩解部分壓力,但是養老開支的大頭還是在我們自己現在儲蓄投資理財積累的資產裡面支撐。

這樣看,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預支了大量未來的收入在房子上,中年收入增長以後要償還房貸、負擔子女教育、父母養老和為我們自己未來養老進行儲蓄,同時還要為了各種疾病風險積累應急資金。這真的要求大家儘早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和長期投資規避風險的理念。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賺錢,開源比節流更能解決根本矛盾。


謝 @Annabelle CHENG邀請,第一次被邀請答題,受寵若驚。

這個問題覺得我的資歷還不夠,沒辦法從切身體會來解答,就從一些其他角度來說一些好了。

一般學過一些財務知識的人都會從現金流的角度來衡量收入和支出的比重,像是這樣的圖表:

橫坐標是時間,上下的箭頭分別表示收入和支出,所謂的支出高峰,就是在收入保持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某一次或者某個時間段內持續的高支出,其支出與收入的比重會佔據非常高的比例,甚至會遠遠超出某段時期的收入,會對個人及家庭的資產產生重要影響的情況。

其主要的幾個影響事項我覺得樓上都已經說的非常完善了:

購房

結婚

生育

教育

etc…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創業卻最終失敗,或遭遇重大疾病窮盡積蓄,都是不可預見也難以掌控的支出高峰,而之前上面列的這一些可以預見的支出高峰事項也會有些少許的不同:

購房:

基本屬於一生中最大的一筆支出了,由於按揭貸款近十年二十年來在國內的流行,我們不必再一次性付清所有款項,這也就相當於削減了當次的現金流量高峰,轉而對其後的十年二十年的支出均帶來了較大的壓力。所以它的特點就是:一次性支出極大,並在之後的較長一段時期內仍有持續的支出高峰。

結婚:

可繁可簡,並有較多的禮金收入可以沖抵,基本上都可以根據個人情況控制支出的額度,一般表現為一次性支出,無持續性支出高峰。

生育:

支出金額基本固定,支出時期的選擇較為靈活,可根據計劃適當安排,但之後有長時期的支出高峰。

教育:

不是有傳言說教育是個無底洞么?有多少錢都可以花進去,所幸教育的投入也可多可少,社會保障了基礎教育的低門檻,如果想要在此基礎上提升,所要提升的幅度大體上跟支出的金額呈正相關。該事項的特點是:次數較多,階段性、彈性較大,選擇空間較多。

說一些個人的想法:其實支出高峰這東西的確是跟個人收入和個人感受直接掛鉤的,畢業剛參加工作時,租房子押一付三直接交了兩三個月的工資,感覺一下子就回到了解放前,對自己來說也是個支出高峰,但隨著經歷事情再多一些,才發現真正的大開銷都還沒有到來,所謂的壓力,大抵都來源於此吧。

大致就說這麼多吧,如果想起來其他的東西,就再來補充~


每個國家不大一樣,比如非洲人結婚不買房,中國人要買房才能結婚

每個地區也有差異,比如合肥人買幾萬塊的國產車,上海人買車要幾十萬其中牌照就要八萬。

具體到人群差異性更大,買一個一百萬的房子,窮人要集三代的儲蓄,對富人來說就是隨便買買。

所以這個問題問的太寬泛,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必須做一些前提假設,我們定義有這樣一個中國人,家境普通剛從一家985大學畢業找了一個IT業的工作,那麼他的一生中有那些高消費的時期呢?


雖然還沒有過完一生,但是已經明顯感覺到,工作幾年後沒有結婚的日子裡,壓力是最小的,錯過了這個時點,恐怕就很難扭轉了


一結婚

二生子

三購房

四擇校

五教輔

六住院


你建立家庭的時候 和 家庭結構消失的時候


在醫院實習的一年,見過太多因為疾病,原來小康甚至富裕的幸福家庭,一瞬間面臨經濟崩潰的時刻。說起買房啊,孩子上學啊這些雖然也算要花錢,但是跟治病比起來,真的都算不上多大的事。

心內科輪崗時,有個30歲左右男病人,已婚,有個不到兩歲的兒子,乖巧可愛,愛人全職帶孩子,他在那時候據說年薪就有30萬,那是8年前,30萬年薪,在廣州有房有車,應該算得上小康。因為一次感冒,剛好遇到項目比較忙,沒及時治療,不幸發展病毒性心肌炎,最後發展至心衰。愛人全天陪在病房,孩子的爺爺奶奶每天帶著小孩來送飯,小寶貝天真,還咿咿呀呀的在病房裡蹦蹦跳跳,完全不知道生活即將面臨的巨大變化。我輪到那的時候,據說積蓄花得差不多了,開始考慮要賣房子治療了……

輪崗到ICU,見過肺癌晚期的隔壁大學正值壯年的教授,有著強大的求生的動力,即使知道剩下的時日屈指可數,依然持續投入巨額的醫療費,但也逃不過傾家蕩產,最後人財兩口的不幸;另外,有因意外變成植物人的老大爺,據說就這麼住在這快兩年了,然後突然開始恢復起來,聽說老爺子原來是富一代,自己開了個公司,因為一場意外變成植物人,兩年下來,家裡的資產也是花得所剩不多了……


結婚,生子,買房,買車

反正就是一個新家庭建立起來的時候,錢嘩嘩的就溜走了


斜腰,這個話題我很喜歡,雖然題目很大,感覺自己接不住。就瞎叨叨兩句吧!

大家說的結婚生子買房購車教育投資,都是因人而異的,而且,是可選擇性的消費!怎麼說?

我朋友,去年股市一個月內虧進去三年工資,算是支出高峰了吧?這錢夠他兒子上幾年國際學校了。

說說我自己,結婚不在意排場,不在意酒席,也不在意婚紗鑽戒啥的,請親戚吃了飯,跟公司要了兩周假,在西沙潛水潛夠了回來上班,花銷不到2萬。

教育方面:我父母那輩,工薪階層,還經歷了國企買斷的人,最大的支出基本都是子女的教育。同樣是教育,我老公家,對他的教育就抱著一毛不投、絕不花錢,在農村吃土都無所謂的態度,連學費都沒怎麼花過(高中開始勤工儉學)。

所以,這是不同觀念的人,消費支出完全不一樣。你可以選擇花,可以選擇不花。

但我要說的是,你覺得買房買車貴,是因為你沒有花大錢治過病!這治病這點上,不論觀念,不論收入,都沒有選擇,都覺得難承受。

疾病,往往是計劃外的消費。連給你攢錢的時間都不給。

而且,這消費是不跟隨你主觀意願的,你既不能選擇花還是不花,也不能選擇花多少。

我工作後蠻幸運,因為家人生病確實花了很多錢,但還是勉強支撐過來。我的故事,可能是知乎上特別特別小的關於醫療的故事了。也很幸運,在能掙錢的年紀家人生病,還能支撐過去,如果是50多歲,還沒有退休,父母生病,孩子沒人管,才是悲哀。


你決定的一切不可抗拒的命運推動決定了你支出的高峰期,

例如你決定要結婚、生小孩、買房車。以及買什麼樣的房車,培育一個怎樣的小孩。

還是其他的N種選擇比如環遊世界。

一切從簡還是複雜,你決定要支出還是保留。人生的軌跡不都是從自己的選擇出發並且承擔費用和結果的嗎。

把錢花在哪裡,決定了人生的重點。這真是個有意思的命題,

但是可以保證的是,人這一輩子的幸福與苦難,支出與收入,貧窮或者富有,就像有個波浪形的曲線,都絕對都在你的承受範圍以內的。宇宙之間的物極必衰原理,導向了生活永遠都會平衡到一個起點。而生活也會比你還要了解你自己,它很狡猾,它給你的苦澀,永遠讓你失望而又不至絕望。而給你的甜蜜,永遠讓你淺嘗即止而充滿想頭。

總而言之, keep balance.

來自一個20歲的好奇心少女


謝邀~

想從家庭周期來講人生支出高峰期和特點。

一般家庭生命周期劃分為形成,擴展,穩定,收縮,空巢和解體6個階段。標誌每一階段的起始與結束的人口事件,如表所示。6個階段的起始與結束,一般以相應人口事件發生時丈夫(或妻子)的均值年齡或中值年齡來表示,各段的時間長度為結束與起始均值或中值年齡之差。

每一個階段的開始都是支出的高峰期。

形成期開始:結婚的時候,支出一般比較固定,如婚房 ,汽車,彩禮,置辦傢具,婚宴等,收入是禮金,是人生的重頭戲。這就使得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准父親,將承擔更多的社會和家庭責任,尤其是為了迎接即將出生的寶寶,及早為家庭制定和執行有效的理財規劃非常重要,從整個家庭生命周期來看,這個時期的理財規劃可能最為重要,在以後的各個階段只要根據家庭情況的變化對這個規划進行相應的調整即可。

擴展期開始:隨著第一個孩子出生,孩子的奶粉錢,尿布錢,早教班錢,各種學費,孩子的吃穿用度錢紛至沓來,不僅僅是金錢的消耗,更是精力的消耗。保險規劃要先大人後孩子。有句成語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即一個家庭最需要投保的人是這個家庭的經濟支柱,父母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往往比孩子更需要保障,因為只有父母健康,才能夠保證家庭有持續的收入,孩子才能夠正常生活和成長。因此當了父親後,更應該給自己和妻子投充足的保險,再考慮給孩子投保,險種上以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為主。

穩定期開始:最後一個孩子出生,一般來講,家庭的經濟狀況會比第一個孩子出生時要好,會比第一個孩子精養一些,奶粉錢,尿布錢,早教班前,各種學費會高一些。教育金要及早準備。近年來,由於教育費用的過快增長,教育成為許多家庭最主要的支出之一,與其他支出相比,教育金具有特殊性,除了數額較大,且基本上呈逐年遞增的特點。

收縮期開始:第一個孩子離開父母,比較大的支出是孩子上大學的費用,畢業後結婚的費用父母要負擔一部分,或者孩子創業的錢。保險規劃重在醫保。孩子成人後,其保險需求會隨著其新家庭的組建而變化,這時候一般其父親可以不必再考慮孩子的保險支出,只要把夫妻二人的保險規劃好就行了。在保費上可以仍然按前面的方法確定,保額由於房貸的大幅度減少而減少,在險種上,以醫療健康險為主,並適當投保終身壽險。

空巢期開始:根據老年人的特點,以下幾種保險是應該重點考慮的險種:首先是健康保險,在前期保險的基礎上,可以再增加老年護理險;其次是意外傷害險;最後是投資型保險。從投資理財的角度出發,老年人在購買足夠的保障型保險後,如果還有積蓄,可以適當選擇一些具有投資功能的險種,如期限較短的分紅險、投資型家財險等等,以保值增值。


在這裡,我嘗試將個人理財按照風險的大小分為三個大的層次、九個層級,模仿圍棋的段位稱呼,將其簡稱為理財九段。

個人理財的初級層次

理財一段即儲蓄。它是所有理財手段的基礎,也是一個人自立的基礎。它來源於計劃和節儉,是一個人自立能力、理財能力的最初體現,也是最基本檢驗。連儲蓄都做不到的人,除非收入達不到社會最低保障線,否則說明他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可能指望他在財富管理方面獲得成功。

理財二段是購買保險。目前壽險市場上的絕大多數保險產品基本是理財功能和保險功能相結合的產品。因此,購買保險就是理財的一種方式。同時,購買保險也是一個人家庭責任感的體現。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單位都為僱員購買了基本的社會勞動保險,因此,它還是一個人社會性的體現。

理財三段是購買國債、貨幣市場基金、人民幣理財產品等各類保本型理財產品。目前,金融市場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低風險金融產品,如集合理財產品、可轉債等,也可以歸到這一個段位。

以上三段可以歸結為同一個層次,即個人理財的初級層次。其特點是將個人財富交給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所購買的金融產品為大眾化的無風險、低收益、高流動性產品,購買這些產品無須專業化知識,風險很小,當然,收益也很小。

個人理財的中級層次

理財四段是投資股票、期貨 。股票投資在最近15年進入我國人民生活以來,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十年大體可以歸為高收益投資品種,最近五年基本上是高風險投資品種。期貨則永遠是收益與風險並存,不斷考驗投資者的經驗和運氣。

理財五段是投資房地產。這裡所說的房地產投資是指以投資為目的購買房地產,而非買房子自己住。房地產投資與股票投資剛好相反,最近幾年帶給中國人民的大多是美好的體驗。之所以將其列為較股票、期貨投資高一個段位級,原因在於其投資金額起點較高,流動性較低,參與難度相對較高。

理財六段是投資藝術品、收藏品。這是一個參與人群更少的投資種類。它需要更加專業的知識和更為長期的積累,也需要更為雄厚的財力。其流動性更低,參與難度更高。

以上四到六段可以歸結為同一個層次,即個人理財的中級層次。這個層次的投資品種都是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的品種。投資這些品種都需要較為專業的知識,同時也需要一些運氣,當然更需要一些實力。敢於冒險的人,在利用某些財務槓桿的情況下,在這個層次努一把力,往往能使自己成為富翁。當然,運氣不好也會不幸成為負債纍纍的「負翁」。目前,這個層次的每一個段位既是一個專門的學問,也是一個頗大的行業。目前,一般書本上的理財概念基本都停留在這個層次上。

個人理財的高級層次

理財七段是投資企業產權。在這裡,它特指為擁有企業控制權或參與企業管理而進行的企業產權投資,而不是指為了獲取差價而進行的企業權益票據股票投資。這種投資之所以超越了一般的理財概念而位列理財七段,其意義的通俗解釋就是羅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中一再強調的那樣:要有自己的事業,不要一生為別人工作,以免在停止工作時變得一無所有。

理財八段是購買與打造品牌。購買品牌也必須獲得企業控制權或控股權,但它與一般投資企業產權的區別、在於其企業經營行為的目標指向企業所擁有的品牌,而不僅僅是短期的利潤。這種目標決定了其行為的長期性和與社會需求的一致性。

簡單地說,八段理財高手著眼於長遠的品牌建設,因此,更有可能獲得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超額收益。

理財九段是投資人才。真正的老闆是特別善於發現人才並運用人才的人。聰明的人往往會僱傭比自己更聰明的人或與他們一道工作,而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不僅能僱傭比自己更聰明的人,而且能夠信任並控制他們,將自己事業的一方面交給他們。因此,理財高手的最高境界不是投資在物體上,而是投資在人身上。當然,根據風險收益對應原則,這種投資是風險最大的、也是潛在收益最大的。

這三個段位是個人理財的高級層次。在這個層次上,投資品種都不是簡單的物體,而是物體與人的組合;所需要的知識也不僅僅是某個學科的專門知識,而是某個領域專門知識和管理學、社會學的複合知識體系。在這個層面上,理財成敗的關鍵在於對社會性因素的把握,如對行業趨勢、市場變化、人們心理因素變化等因素的把握等等。

此外,在這個層次上,個人理財已經不是一件僅僅關係自身財產的事情,而是關係到其他許多人財產和職業前景的事情,具有了較強的社會性。正因為充分調動了社會資源,因此,這個層次的投資所能獲取的收益也可能極大。我們至今還沒有聽說哪個富豪是沒有公司的純粹個體戶。

不管個人現實財富的多寡,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企業的董事長。任何人的人生企業發展狀況和前景,除了客觀的限制條件,往往取決於個人的理財理念與思路,取決於此人的眼界和膽略。前面理財九段的劃分,僅僅是羅列總結了一下目前個人財富管理和創造的幾個階段,並非人人都必須一步一步階梯式遵循。只要擁有激情和創造,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豐厚的人生財富。


1、讀書第一次交學費——包括各類培訓等付出。 目前領域太多包括分期超前消費,培訓機構等。

2、畢業第一次買房子——在中國的國情下,買房子是安身立命的一個標誌,所以要花了一筆錢,而且大部分情況下,還信貸消費透支了未來的消費能力。

3、買房子之後的婚禮——交朋友,結婚這筆投入巨大。

4、結婚之後的孩子撫養教育——生孩子後,才發現孩子身上是不能少的。此領域包括母嬰用品,孩子培訓等。隨著第一個孩子出生,孩子的奶粉錢,尿布錢,早教班錢,各種學費,孩子的吃穿用度錢紛至沓來,不僅僅是金錢的消耗,更是精力的消耗。

所以學會理財還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對流動性的要求比較高,可以把錢存入餘額寶。追求更高收益的話可以選擇一些靠譜的互聯網金融定期產品,比如立馬理財,光大證券和網易一起做的,年化7%左右,可以嘗試一下。立馬理財


從全美國的平均年齡支出數據來看,

26歲買公寓,

31歲換過渡房,

42歲買下改善型住房,

51歲支出大學學費,

65歲度假養老,

77歲看病救命。

而人的消費頂點就在46歲。


看完了各位答主的回答,頓感若不結婚支出會很低呀


結婚生孩子。。


買房,子女出國。


目前還沒發現什麼高峰,只不過一直在花錢,已經談不上什麼時候花的多了,其實我也有疑問,到底應不應該理財,我認為理財是一個能夠理智生活的體現,但是理財會不會顯得很死板?


推薦閱讀:

愛又米這個平台大家用過嗎?覺得怎麼樣?
有人用過網易考拉嗎?怎麼樣?是正品嗎?
如何做到理性消費?
做王思聰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14 年你購買最滿意的三件東西是什麼?

TAG:日常開支 | 消費 | 經濟學 | 個人理財 | 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