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說中都有提到作者在寫作時會出現「控制不住」自己筆下角色的情況,能不能解釋一下,簡述產生原因?
例如:三體-黑暗森林中,羅輯幻想出來後來變為「現實」的「庄顏」(非後來大史找到的現實版);盜墓筆記後記中南派三叔說自己由故事的「敘述者」變為「觀察者」等等。
其實很好理解,歸根結底就一個原因,人物設定和劇情發展不符。
作者心想,這劇情必須往某方向發展,不這麼發展就結局不了,懸念沒法揭示。可是按預先設定的人物性格來說,他就做不出讓劇情往這個方向發展的事情。那就會出現人物行為和設定不符,駕馭不了的情況。
舉個例子,比如我寫的小說,其實2013年的時候就寫完三萬字了。但到了2015年我才開始密集連載。因為我發現,按一開始的設定,故事根本走不下去。
我原本安排男主角身邊有個超牛逼的人A給他保駕護航,算是外掛。然後男主身邊還有一個默默觀察他的高手B,按劇情來說這AB兩人見面的時候會有一個高潮。可問題是這AB兩人認識而且羈絆很深,不可能同時出現在男主身邊卻認不出對方。於是這地方就卡了我兩年,終於想到一個方法把問題解決了。
我覺得大多數作家痛苦的地方就在這裡,你明知人物性格,又知道情節走向,所以你明知故事要合理必須犧牲情節和人物之一,那該怎麼辦?當作者發現自己的情節走向不能控制人物性格,也就是說人物的性格所決定的情節和作者所決定的情節不一致的時候,就算是人物不受控制了。就我個人看來,這種情況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作者的情節能力弱於人物能力所造成的。
其實沒那麼多說的,四個字「眼高手低」。有了足夠的想法,可惜沒有足夠的功力駕馭而已。
春節無味,滾來回答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你有沒有撒過謊,撒完謊需不需要圓謊?
小說因為無論怎樣的脫胎於現實,但終究是作者自己的頭腦風暴,是幻想出來的東西,這就像是你在眾人面前撒了一個謊。然後,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是,增加細節使這個謊變得豐滿,讓人信服。一部小說,再開始之前作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構思去發展,構架世界觀,塑造人物性格,但是一旦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題主提到的諸如《盜墓》《三體》這種多部的的系列小說,到後期,它的故事結構已經定型了,你只能按照之前的結構繼續發展,這個時候故事已經獨立於作者存在了。
打個比方,一部小說里前面通過敘述,把人物定義為一個白痴,後期這個白痴只能有三種情況,更白痴,慢慢變聰明和繼續白痴,因為「白痴」的人物特徵就已經決定了他接下來走這樣的路才符合觀眾期待和劇情發展。可能這個比喻不恰當。就像是作者在開始定了一個圓心,無論他的圓畫的多大多小,他的圓心就已經決定了他的圓必須圍繞這個圓心發展了。這個圓心包括人物性格,世界觀(或者某些類型的背景原型)等等。我認真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有人提到了《盜墓》某處bug,其實就是作者吹了一個牛,自己又圓不回來了,乾脆用一種「不科學」的方式解釋了,自然讓讀者產生了不信服的感覺。說到底,作者就是上帝,他構造出亞當夏娃的性別特徵,性格和思維方式之後,亞當夏娃的故事就開始變成他們自己的故事。作為上帝的作者,就從開始的參與者變為後來的旁觀者了。再說一遍,題主說的這種情況,在系列小說里最容易出現,因為,前面的故事已經決定了故事的主幹,後面的故事只能順著前面的主幹繼續發展。個人意見,歡迎討論。南派三叔那個吧,我真不是黑他,為什麼他從故事的敘述者變成了觀察者呢?因為這個故事他講不下去了,但是他又必須要把這個故事給講完,必須把那些坑給填上。
《鬼吹燈》龍嶺迷窟里寫了一個迷魂梯,一直往下下台階,但是卻會再從上面繞下來。我看完百思不得其解,一通苦找終於找到了答案,台階是內低外高,雖然腳上感覺是下台階,但是台階其實都是鋪在平地上的,所以才會「往下走卻從上面繞回來」。
到了《盜墓筆記》里,也有一個這樣的怪圈兒,子彈打出去都能轉回來,那叫一個玄乎。後來解釋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有鬼!把鬼打死,就走出去了。哇!好邪門耶!《盜墓筆記》我看了一點兒,《鬼吹燈》看了好幾遍,所以我就只說這兩部。《謎蹤之國》雖然我看了,但是我沒看《大漠蒼狼》,就不說這兩部了。《三體》里我一直當羅輯是精神分裂了,因為我自己寫的時候吧,從來都是定死了人物的最終結局的,我往往是從結局往上倒騰,如果我不能把一切情節給整順了,我很難下筆去寫。人物怎麼會脫離自己的掌控呢?原因有很多,我試著說說一二。
1.有一種寫法,是以人物為中心,其他情節,主題,立意都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這便造成了由人物推動故事,決定故事走向,在這期間就很可能出現人物不受控制的情況,偏離原本的故事線,從而讓故事為人物而修改。2.人物不受控制最容易理解的,便是邏輯性,由於塑造的人物維度的成功決定了,在某些情況下人物不能遵從原本的故事線,強行要求人物按設定好的路線發展的話,會使故事發展不符合邏輯,顯得十分刻意牽強。
3.這個原因可能比較少,作者在塑造人物時,因為對人物最終維度沒有十分清晰的設定,從而導致人物在故事發展過程中逐漸飽滿,激發作者新的思路,從而增刪一些情節。但很少有人這麼干,因為如果不是大能,增刪不好的話,很容易讓故事結構混亂,人物設定跑偏(這也是寫大綱的必要性原因之一)。簡單說就是:邏輯。一個人物著墨越多、屬性也就越多、人物特質也就越豐滿,那麼你再以他之名做他不應有的事,就越有難以駕馭的感覺。
比如你無法讓黛玉說出:QNMLGB
比如你無法讓鄭屠戶葬花當然這樣極端的例子一眼可以看出,而那些略微有不妥之處的,就會讓作者產生彆扭、擰巴、不妥帖之感,這種感覺就是所謂的「控制不住」了。嗯,我以前也寫過些小段落,從我的感覺來說,是這樣:一開始是定好了人物結局和大概情節,可是隨著自己慢慢寫下去就感覺人物性格就更加豐滿自然了,一開始的結局和情節就特別的不合邏輯,就會慢慢修改最後就脫離控制,和一開始的設定相差特別多。
舉個例子。
我一開始寫了個暴躁的人。他遇到了很多事情,每次都暴躁接下來又出現了一件事情,那麼根據之前的發展,到這裡,我不用怎麼想就知道,他的反應會是 「暴躁」這就是所謂的人物活過來。一開始只是個名字和一些性格標籤,隨著劇情發展,人物越來越多的展示出了他性格的各種側面,包括過去那些情節給他帶來的各種影響,等走到下一個情節,不需要作者再設計,就能推演出來這個人的反應了...不是專業人士,所以我無法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解釋。我看過一部漫畫,就是由於漫畫家筆下的boss太強悍了,以至於最後這部漫畫停載數年,再更新的時候,已經從主角的兒子開始敘述了。個人認為,作家也好,漫畫家也好,他們筆下的角色有時是會自己成長的。當角色的成長速度超過作者的文筆時,作者就「無法控制」角色了。...好吧,上一段回答略中二...我覺得大多數的「無法控制」是因為作者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挖了N多坑,埋下N多伏筆,最後把自己繞里了出不來導致的。
推薦閱讀:
※以「無意擊落了一艘外星飛碟」為開頭,你能編寫出怎樣的故事?
※小說中什麼叫做人物臉譜化?構造人物時該如何避免?
※如何把我們熟悉的古代神話串成一個故事?
※為什麼那些被抄襲的作者不起訴?比如被果果抄的,被唐七抄的,看了調色盤,證據充足,為何不起訴?
※你看過哪些比較新穎、少見的小說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