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BBC紀錄片《不要和日本人談性》?
很久以前看的紀錄片,今天看到圓桌突然想起來。
主持人問完後,陷入沉默的丈夫。(註:凜子是遊戲里的女友形象)女人對otaku的丈夫的評價圖不一一截了,不知道有沒有看過的知友,能來評價一下這個紀錄片。 再截一張網易網友的評價(在哈佛的《公正:該如何是好》後很少有見到這麼多評論的課程了orz)不代表個人觀點,只是截圖。歡迎討論。
無邀自來。
既然題主是問如何評價這部紀錄片,那我們來分析分析。
首先,從題目來說:這恐怕是我看過最跑題的紀錄片。因為BBC的女記者通篇都在訴說日本社會的老齡化。對,你沒有聽說,這個打了鼻釘的英國妞通篇都在為遠隔重洋的日本社會老齡化操碎了心。 從一開始的沒落小鎮,到後來的移民建議。所以改為《日本人口的秘密》更為貼切。
製作的大致思路為由點觸發多面,由某一個年邁人稀的東瀛小鎮作為日本如今大社會的縮影,從而發出象徵性的疑問,為什麼,為什麼日本會有如此現象?
接下來就是找尋造成如此境況的原因。先由源頭出生率講起。日本的近年來出生率是很低的,記者為此去了婦產科。
有一段對話讓人覺得很有意思。
好吧,31歲生孩子人家都覺得早,真是打某國大媽大姨的臉呀~
緊接著是尋求數據,記者拜訪了專門研究日本人口的學者,尋求數據支持和人口未來走勢。得到的結果顯然是不樂觀的:平均每個日本女性需要生兩個孩子才能讓未來日本人口趨於平穩不再下滑。
發現現象,提出疑問,數據預測,該做什麼了?找解決方案呀!那麼關於人口引發的問題要去找誰呢?顯然要去找兩個人………………男人和女人。
日本的男人都在弄啥咧?他們在想些什麼,通過對日本極客的造訪,和對某一部分neet的含沙射影。我們得知,有媳婦的放著媳婦不造小孩,在和虛擬遊戲談戀愛,on,shit,資源浪費……而沒媳婦的寧願和充氣娃娃約會,也不想到現實中找妹子。大意為:努力找妹子很幸苦你造嗎?很麻煩你知道嗎?還不如打開愛相隨什麼女朋友都有了。注孤生………………
不過怪蜀黍有一段話倒是挺經典的。
在別的國家只有特定年紀喜歡動漫,長大了就去喜歡別的了,在日本有適合所有人的動漫。
看到這裡你們有何感想我不知道,我是高潮了……日本ac的發達造成了大齡怪蜀黍還在沉迷ac無法自拔的尷尬局面,天朝動漫低智有低智的好處對不對?哈哈哈。
而和日本白領的交談中得知普通日本女性還是很樂意找一個愛的人生寶寶的,無奈日本男性…………
既然男女不給力,英國妞開始出主意了:修改移民政策如何呢,既然你們日本人不樂意生,那就讓樂意生的過來吧。
末尾是對在日工作的菲律賓男護一段採訪:日本人的傳統思維很固執嚴謹,例如對待工作的態度就甚是苛刻,一年只有10天休息,生病請個假都要鞠躬認錯表示對不起大家。
這樣的根深蒂固民族性格如何能容納外來人浸染他們的社會文化呢,怎麼辦,你就作死吧,我回英國了。題主問如何評價這部記錄片,可能我答非所問。幾個月之前看的,記得不太清楚了,只是覺得該記錄片作為外國人窺見日本社會的一種方式還可以,但是貌似並沒有非常邏輯嚴密地將話題說清楚。對於其中提到的日本人關於性(其實覺得更多是婚姻)的態度,我這樣理解其中原因:1. 日本人從小就已經在能夠輕鬆接觸到性的環境(色情雜誌、AV影像等)的環境中成長,待到成年時,已經對性習以為常,即使不結婚也能有各種滿足自己性需求的途徑,因此導致不結婚的比例上升。
2. 日本人性格纖細,可能對於性更多的是精神需求,而非生理需求(相比於歐美人)。
3. 日本社會生活便利,即使終身不婚也不會存在任何顧慮(社會保障健全、公共設施完善等,不需要非得找個未來的老伴)。看了這部影片,後又查閱了相關資料,中國正在確信無疑的重蹈日本的覆轍。
很多人對這部紀錄片都是吹毛求疵和反諷,對此梳理一下:
1.紀錄片題目並無任何不妥之處,對照中英文,不管是中文翻譯的偏差,還是英文的No Sex Please, We"re Japanese。本紀錄片談論的是廣義的性,即性別,也就是男女關係,而非絕大多數人所期望的性愛。產生這種偏差的原因是,大部分讀者精蟲上腦。
2.有人批判紀錄片里沒有數據支撐,紀錄片不是說教課程,他只管呈現現象,而非說服你相信它的觀點,並且這不紀錄片拍攝前有大量的數據支撐,否則也不會去拍攝這樣一個紀錄片,剩下的需要讀者自己去挖掘,難道把食物嚼碎了餵給你不成?大量數據我搜集過,這裡不必呈現,也沒這個必要。
3.有人說分析的非常膚淺,我並不覺得紀錄片的結論有何膚淺之處。反而更加全面,無論是經濟方面的原因,還是文化、男女期望差異、移民。結論都很準確。
看完這部紀錄片,我在反觀中國,曾經有人說中國不會像日本那樣,然而我看到的卻是正在一步步靠近。
我們再來梳理一下其中形成這種變態文化的原因: 1.經濟問題:整個日本在經歷了戰後高速發展後,進入了一個漫長的停滯期。停滯的根源是整個社會產能過剩,也就是說可以商業化的東西幾乎所剩無幾(所以日本人把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也提煉成了商品),這就意味著整個社會趨於穩定。這種穩定使得年輕人的上升通道幾乎被堵死,很多年輕人賺不到錢,這是組建家庭的最為基礎的根源,因為生兒育女將是一個很大的開支。中國何嘗不是如此。
2.文化問題:日本有著與中國文化高度的相似處,由於經歷了戰後的一代,苦難使得他們更加明白生活的真諦是快樂,於是在後輩的教育中更傾向於寵溺,中國不就正在經歷這一過程嗎?所以日本青年,大多都非常自私,承擔責任的能力非常低下,更傾向於享樂,這就意味著他們企圖通過更少的付出來獲得收益,在婚戀方面更是如此。也就是說日本青年的挫折教育幾乎為零,如果我們對日本教育了解,便可以看到這點。然而,中國何嘗不是如此。
3.男女期望的差異:視頻里採訪幾個女性的時候,他們很明確的說,結婚後生了孩子,肯定就不想上班了,因為要照顧孩子。而男性也明確的說,談戀愛麻煩,以後還要生兒育女,家庭開支肯定難以吃得消。女性希望有了孩子就不上班了,這就無形給了男性更大的經濟壓力,並且還要全心全意照顧孩子,這就更加使得孩子容易得到寵溺,我們反觀歐美,他們的女性有那麼矯情嗎?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這其中自然離不開日本男性的大男子主義,逃避育兒的責任。於是男人全部退縮了,都成了宅男,通過一些變態的電子產品來滿足情感的需要,問題進一步惡化,女性覺得宅男噁心。
4、移民問題:日本目前的現狀是,人口老齡化異常嚴重,成人的尿不濕比嬰兒的銷量還要大。在未來,日本的勞動力將會嚴重缺失,這會導致很多問題出現,短期內肯定無法扭轉日本人的婚戀觀,就變是短期扭轉,等生兒育女然後20年後成為社會勞動力,就已經來不及了。所以通過移民的方式獲得勞動力是很自然也很有效的一種方式,然而日本的自我封閉,將這一問題更加嚴重化。如果這種婚戀觀繼續如此,日本遲早都要滅亡。日本的老太太,朝氣蓬勃,是因為他們那一代有更好的物質保障,而年輕一代,則更加老氣橫秋。然而,中國的老齡化,年輕人的老氣橫秋,難道還不嚴重嗎?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一組數據:2010年,日本終身未婚率男性為20.1%,女性為10.6%。此外,男性和女性25歲—29歲的未婚率為71.8%與60.3%,30—34歲為47.3%和34.5%,35—39歲為35.6%和23.1%。從生育角度再來看,40歲以上就屬於高齡產婦了,所以日本的婚戀問題,或者說日本的性問題更加嚴重。
另外,一些專業資料顯示,在經濟不景氣的地區,經濟壓力會使人的荷爾蒙和腎上腺素激增,這兩種激素會不斷攻擊心臟,進而使人產生焦慮等警惕反應。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大幅降低,婚戀本就是由信任來維繫的,這或許是從心腦科學方面,給出的更具有說服力的理由。
請添加 個人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DC_mvsnEmpTlrY3d93oe (二維碼自動識別)
現在有很多日本男生覺得交女朋友很麻煩,每一次約會都要定好穿什麼、吃什麼、玩什麼,就像安排工作一樣會去預想每一個流程,還會準備很多話題,避免冷場,還要預想女生的各種反應及應對方式,所以越來越多的男生索性不交女朋友了,在家自己玩。女生也覺得男生越來越靠不住,愈發奮發圖強了,所以現在日本的女生看起來有種莫名的溫柔又堅強的感覺。霓虹年輕人越來越不想談戀愛、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
然而我也覺得談戀愛約會又麻煩又浪費時間又浪費錢的,談了戀愛自己的私人空間就更少了,新番和沒補的就番怎麼辦??沒玩的GAL怎麼辦??活動還沒打沒撈船怎麼辦??而且過節買禮物生日買禮物,出去吃飯約會也要花錢…………如果不談戀愛自己工作掙得錢全是自己的想買幾個手辦就買幾個,買幾盤BD,遊戲就買幾盤,氪幾個船位就氪幾個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日本「竊中華而自居」的思想?
※怎麼評價手塚治虫《火鳥·鳳凰篇》這個故事?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日劇?
※輕鬆搞笑的日劇有哪些推薦?
※為什麼中國的CD價格差距這麼大?日本的CD幾乎都一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