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節省時間,鐵路為何花巨資提速,卻不願提升用戶體驗改造流程?

看看圖片里這些和豪華建築形成鮮明反差的粗魯粗糙標誌和擺放物吧。

觀念保守的鐵路部門似乎還停留在只有硬體和技術才是生產力的年代。

相比飛機,鐵路進出站及本來可以快捷很多且更好的與市內交通對接,且通過優化流程和售檢票體系,優化站內標示和服務水平,可以大大提升乘坐體驗節省時間,但鐵路部門似乎覺得只有修路提速才是功績,這些年加的驗證驗票程序,讓火車站更加雜亂。各種排隊,擁擠,叫喊,大黑粗標語懸掛,即使速度再快,大家也不會覺得坐高鐵是愉快的事情。

以廣深鐵路為例,車次頻密基本大家可以拿著票隨便上一輛車就走,但卻不發發售「自由座」車票,進出站也是十分繁冗。不需要鐵路部門「待旅客如親人」,只要他們待旅客如「用戶」就好。

流程優化與服務改善同樣可以帶來巨大的生產力提升。軟體和服務水平,才是區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主要指標。

—————————

重要提示:

此問題說的是用戶體驗和流程改造,用戶體驗用戶體驗用戶體驗。

補充解釋:

1. 有人的理由是,比起K字頭的好多了云云,這種比比誰更爛的不值得反駁;

2. 跟飛機的安檢進站的確沒法比,這是民航安全的特殊性。但飛機已經實現了手機app預辦登機,二維碼登機,網上24小時(各種渠道)訂票,這些鐵路可以嗎?這些環節不能節省大量的時間?

3. 許多高鐵站和市區交通的脫節,網上購票系統,所謂「實名驗證」機制,火車站各種窗口的長隊,糟糕的中轉換乘,售票機的交互界面等等,火車站的舒適度等等,太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有時候這些地方節省的時間有時豈止半個小時?

4. 人多是一個事實,但不能把人多做為搪塞一切的借口。如果鐵路跟市政設施高度融合進出方便進出站迅速,大家就不會提前那麼早進站,不會那麼多人擁塞在火車站。


實名制,那可是輿論的「功勞」。實名制對鐵路部門沒有一絲一毫的好處,幾乎不能多收一分錢(能多收點退票費,但退票費還降了),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劉志軍時代,鐵道部一直是反對實名制的,王勇平曾多次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買不到票是因為運力不足,實名制不能增加運力,反而增加繁瑣的手續,降低乘車效率。當時大部分鐵路愛好者也反對實名制,認為實名制需要火車站造得像機場那麼大,讓坐火車像坐飛機一樣麻煩。由於輿論壓力越來越大,2010年春運,鐵道部在小範圍內試點了實名制。盛光祖上台後,先是2011年6月動車實行了實名制,後是2012年1月大部分普速車實行了實名制。早期,大部分車站驗證並不嚴格,往往只是抽檢,後來不斷有媒體指責實名制形同虛設,鐵路部門為了堵輿論的嘴,只好不斷升級驗證流程,導致乘車體驗惡化成現在這個樣子。所以,對實名制導致的不便有任何不滿,請找當初呼籲搞實名制的那些人算賬。另外,公安部門、國安部門可能是火車票實名制的幕後推手,對實名制的意見也請抄送給他們。(本人並不反對在車票緊張的線路上實行實名制,但既然要讓實名制不流於形式,我們只好忍受繁瑣的乘車流程,否則鑽空子的人太多。)

西方國家的火車站大部分站台開放,這確實是大大方便了與其他交通方式的對接,中國也試試開放站台?春運期間,買不到票的旅客也會想辦法往車上擠,讓不讓這些人上車呢?讓上車的話,車門關不上,彈簧壓死,車開不了,你希望自己坐的火車是這樣?你負責往下哄人?不讓上車的話,攔在車門口比攔在候車室外有任何一點好處么?甚至,有的人急了要爬車頂的,電死了、摔死了,你負責善後工作么?即使是平時,站台也會變得非常擁擠混亂。而且,以中國某些旅客的智商,能找到自己的要坐的車么?另外中國鐵路也有一些開放站台的車站,就是那些乘降所,站台開放,而且不安檢,更沒有實名驗證,乘車體驗「一流」,可惜就是車太少,其他交通方式也沒做好銜接,門口有黑摩的就算好的了。

關於自由席車票。上海的金山城際是自由席的,由於該線路上座率較低,旅客沒什麼意見。北京的S2也是自由席的,這就不太和諧了,需要搶座,你認為這是很好的組織方式么?廣深城際在非高峰時車票「當日使用一次有效」,實質就是自由席,非要搶鐵再向你勒索一筆訂座費你才滿足么?京津城際早期也是「當日使用一次有效,席位當次有效」,後來改成了「限乘當日當次車」,而且使用銀通卡的人早期可以直接刷卡上車,後來也要取座號才能乘車了,我也不認為這是什麼進步,不過現在如果仍實施當日車隨便坐,周五晚高峰會擠得像北京地鐵一樣,CRH3C恐怕沒這麼好的抗超員能力(早期沒有那麼火爆,2009年8月周五晚高峰能買到40分鐘後的對號票,現在周五晚高峰連4小時後的都買不到)。對於京津城際高峰時段的乘車難問題,我也認為京局不作為,但不是錯在不賣自由席車票、不允許C字頭無限制超員,而是錯在沒有充分利用線路資源提供更大的運力,沒有利用普速線開行大容量列車,也沒有充分利用那個時段並不繁忙的京滬高速線。運力充足、旅行時間短才是搞自由席的前提條件,否則等著天天發生流血衝突吧。甚至,未滿員的指定席短途普速列車,我都遇到過為座位打架的(6451黃村開出)。

不能把人多做為搪塞一切的借口,那請你給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可行方案。中國鐵路的服務確實有優化空間,但是照搬西方國家的方案基本是不可行的。中國鐵路有個特點是長途客流特別多,這些客流放在其他國家大多由民航承擔,所以,中國的火車站更應該和外國的機場比,外國的很多火車站只能和中國的地鐵站、公交車站類比。


我們國家火車,嚴格的安檢是最好的用戶體驗。

歐洲國家的火車,車站完全開放,行李無需安檢。前一段時間在比利時開往法國的火車上,恐怖分子在火車廁所里給AK47上膛準備對乘客掃射,被路過的美國大兵聽見並制服。真是萬幸。

在歐洲乘火車的時候,常常在想,如果有人蓄意破壞,會多麼容易,多麼可怕。

乘飛機也是一樣,國外明明客流稀少卻流於形式(除非得到恐怖襲擊情報),國內人滿為患卻真是上上下下查個透,完全按照標準流程。

安全感是最好的用戶體驗。冷冰冰的迂迴欄杆,長長的安檢隊伍,拿著防暴叉的保安,巡邏的武警,在我看來,卻是那麼踏實。

~~~~~

過700贊受寵若驚,多說一句:

如果說改進的話,我倒是覺得火車站周邊環境應當下大力氣治理(雖然歐洲大城市火車站周邊也不安全)。黑招工、黑旅店、黑飯館、黑車少一點,那就最好不過了。

有位朋友提出不同意見,我寫了一些回復,順便貼在下面:

這位朋友的意見:

實名反對老柴的答案。理由如下,第一,安檢耗費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不計其數,這其中都是納稅人的錢,一個安檢員一年的成本為十萬,我國安檢員的數量為兩百萬,一年光安檢員的開銷為兩千億,還有各種安檢設備開銷更是不計其數,其次,每個人過安檢的時間為每次一分鐘,全國每天汽車站,火車站地鐵站的客流為五千萬,那麼每天浪費的國民時間為五千萬分鐘,相當於一百人的生命長度,所以安檢真的划算嗎?為了你子虛烏有的安全感?第二,安檢真的能防範犯罪嗎?你在各種安檢點看過那些安檢人員的工作狀態,他們真的能幫你把隱匿的犯罪工具挖出來嗎?第三,國外沒有安檢,但是在車站存在各種便衣,根據罪犯特徵來實施檢查,並不是沒有,老柴所說的國外沒安檢是扯犢子,這麼爛的答案竟然能得到這麼多的贊。沒想到在知乎上也有這麼多愚昧和盲從。悲哀!!!

我的回復:

感謝討論。逐條逐句商榷:

第一,

1.1 這確實是納稅人的錢,但這個錢物有所值。相比很多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公共支出來說,這筆錢花得不冤。沒有外敵入侵就不發展國防,沒有小偷進門就不需要裝鎖,這個理論我不能支持。

1.2 並不是所有乘客都如你我一般遵守各種制度,如果沒有安檢,我相信如其他朋友所說,拎著汽油桶的、扛著危險品的、腰裡別著刀的都可以隨意上地鐵。我不認為這是安全的。

1.3 如果利用便衣巡檢,甚至需要帶狗,正如你所說,我們需要多少個便衣民警,多少條警犬,多少套便攜檢驗器材。一個有能力進行便衣巡邏的警察,其成本遠遠高於一個簡單培訓過的輔警、保安。這筆帳怎麼算?

1.3 我國安檢員的數量為兩百萬,請盡量給出數據來源,但我認為應該差不離。至於一個安檢員一年的成本為十萬,提出質疑,據我所知輔警、協警的工資遠遠達不到年薪十萬。如果安檢員是保安,那工資也許更低。

1.4 把14億人的時間累加起來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我們按照每個人每次上廁所平均兩分鐘來算,號召大家每天少上一次廁所是不是可以延長兩百個人的生命長度?如果我們堅持一年,那麼我們延長了六萬個人的生命長度,請問這樣有意義嗎?真正重要的是提高人民素質,了解安檢的必要性,提高排隊意識,減少鬧事者,盡量提高安檢效率。

1.5 如果沒有安檢,我國可能每天因此而喪命的人就遠不止100人。如果覺得這個代價是可以接受的,那麼請注意這些不得不擠地鐵的都是我身邊的親戚朋友,都是平民百姓,不是趙家的老爺們。

第二,如1.2所述,技術不是萬能的。安檢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犯罪工具挖出來,而是擋住大多數可能的危險因素。技術在發展,現在已經從搜身變成了透視,我想很快就會有更高效的技術出現。

第三,如果國外車站存在各種便衣,那麼為什麼國外大城市的車站為什麼到處是竊賊和流浪漢?根據罪犯特徵來實施檢查的話,那麼什麼是特徵?黑人算不算特徵,中東長相算不算,東歐長相算不算?雖然大多數犯罪是由上述三類人群實施的,但警察沒有足夠證據不能盤查任何人。

最後,除了與生活經歷、專業內容相關以外,我不常回答問題,獲得了數千個贊實在受寵若驚。我想不是我說得好,而是符合了大多數人的心聲。歡迎不同觀點的人討論,拒絕接受"爛",「扯犢子」這種評價,更不要將數千朋友的觀點定義為「愚昧、盲從和悲哀」。畢竟這裡是知乎。

再次感謝你的意見。


1. 鐵路為何花巨資提速?

不僅客運「一票難求」,貨運的「一車難求」也很嚴重。中國的鐵路承擔著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鋼鐵及冶煉物資的運輸任務,運能一直無法滿足需求。在既有線上快慢車混跑,嚴重影響運輸效率。最理想的解決方法是客貨分線了。既然要造一條新線,那就應該造高標準的客運專線,因為客專造價並不比普通鐵路高很多,收益卻更好。

在我做鐵路愛好者的2010年,這種趨勢已經明顯。跑既有線的機輛式客車,只新造120km/h的25G;堅定地全面以350km/h的標準建設高鐵。劉時期的客運組織也是很厲害的,2011年春運,藉助大量開行的臨客,我沒有搏過一次票,還做到了一路有座。至於高鐵的好處,就不用我多說了。

2. 鐵路為何不願提升用戶體驗?

這事上只有鐵路挨罵有點冤,但隨便說幾句吧。

2010年,我嘗試各種新事物,包括始發改簽、中途下車簽證、通票等,經常在窗口碰釘子。

售票員的處理方式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編謊話、找借口,就是不願做。

十一五時期,異地票不易買到,票額共用復用很少,不得在除購票站和票面始發站以外的地方退票,連余票查詢都費勁——難道都要怪運力不足?

韓國和台灣地區的鐵路硬體不如中國大陸,但用戶體驗確實好。售票員極有禮貌,始終會微笑。在車站和列車的細節上也算在意,催生了眾多愛好者。第三產業的品質正在不斷提升,鐵路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中國鐵路的最大問題是長途運輸運力和客流的不均衡。

解決這一條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運力+市場化定價。簡單粗暴。

市場化定價(漲價)做不到,能做的只能是提高運力,簡言之就是開新鐵路和提速。

至於樓主提到的上述問題,對於解決運力和客流的不均衡幫助著實有限。細化操作尤其是在普速鐵路上仍有許多的不現實性。現階段,維持合理的普速鐵路運行秩序比優化用戶體驗要重要。

至於高鐵動車什麼的,多半屬於是普速鐵路慣性移植。

千萬不要高估中國人的素質。這個素質既指道德素質,也指能力素質。

道德素質不必多說,資源的稀缺性達到一定程度,一方面只要有人帶頭,立馬能打亂秩序,另一方面黃牛黨會立馬崛起。

能力素質的話,網上訂票這麼久了,你敢不敢信現在坐火車的人,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沒有親自在網上訂過票;高鐵取票機上長長的隊伍中,有一大半的人都是在買票。高鐵動車可以直接拿身份證乘車,不必取票,但是依然很少有人直接憑身份證上站台。排隊取票既是一種習慣定勢,更是一種能力思維的體現。

還有一條,鐵總(鐵道部)作為國有資產,任何一次調整都在觸及某些人的利益,更有某些人的指責鞭撻。上高鐵之初都被罵成狗了。多做多錯,不做不錯。不到萬不得已就不做,哪怕像網路售票一樣,千呼萬喚始出來,結果當年還是被某些人罵成狗(不是指題主這樣罵12306用戶體驗垃圾的,而是罵網上售票這種買票形式,網路售票被譽為是對農民工購票權的剝奪)。

問個小問題,題主沒坐過長途硬座吧?


投資多了,你說花錢乾沒用的事。 現在,你又說要改善硬體設施。

曾經,只要你是DG頭的票,就能領水一瓶,現在呢?

見識過春運時的火車么?

見識過一趟車人滿的跟黃豆罐頭似得么?

體會過人擠人到哪怕站一會都是奢望么?

體會過肚子不舒服衝過去的時候廁所被人佔據不出來的感覺么?

你跟我說服務?人這麼多怎麼服務!

好,現在不說春運。

平時你看不到服務員給你收拾桌子收拾乾淨的舉動么?

平日你看不到服務員把地面收拾的乾乾淨淨么?

你看不到為你提供保溫壺和餐盤么?

雖然保溫壺被乘客當成小孩尿壺餐盤當成垃圾盤。

哦,你說這服務也也是太差。

那平時服務好了春運的時候呢?給不了平時的服務你們又會怎麼樣?

吾曾經搭乘過濟局某次高鐵,一等座。

上車我問有咖啡沒我有點困,她答曰沒有。

我說沒有那就算了吧。她則說我給你想想辦法。

後來她找到的一包雀巢給我沖的。

嗯,我知道對你們來說這服務也是太差。


就沒有一個人出來反駁我嗎?難道記者都是壞人,難道披露社會黑暗,改良整個社會的記者也是壞蛋?

我相信每一個記者都有自己的夢想,真正的壞人坐在廟堂上遙控著整個社會的輿論

………………可恥的分割線………………

大家散了吧,人家找素材呢。

當初讓降速的就是這種人,說實名制也是這種人,現在來bb的還是這種人,反轉基因的還是這種人,支持醫鬧的也是這種人。各種煽動民眾情緒的也是這種人。

大大的良民

天下良心一石,霉體人獨佔八斗


作為一個鐵路職工,我只想說:你們都是耍流氓!實名制吧,工作量提升了,工資沒升,挨罵。現在搞個雙向驗證吧,工作量升了,工資沒升,還得挨罵。

這點車票價格鐵路能賺幾個錢啊!鐵路光是保持這種低價已經很辛苦了!為什麼你們要把我們和人家飛機強行比!人家有錢搞這些啊!算了,我們也不跟飛機比了,他們票太貴了。假設,要是現在火車票的價格翻一倍,可以保證,你們得到的將絕對是完全不同的服務了!


請問怎麼樣的產品經理能把這群用戶全部覆蓋

上至耄耋,下至襁褓

高至博士,低至文盲

牛鬼蛇神,三教九流

各地口音,不分國籍

所以說有些方面越簡單粗暴,越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這就跟如何把春晚辦的讓全國人都滿意一樣,是無解的

你所謂的用戶體驗,在互聯網上呆的太久了吧。

對於鐵路更需要解決的是需求,而不是體驗


「即使速度再快,大家也覺得坐高鐵不愉快」是誰批准你代表大家發言了~起碼你就不能代表我…


因為題主沒搞清楚用戶的真實需求。

大部分普通人,他們不上知乎。他們在高峰時段(特別是春運)時的真正需求優先順序如下:

能回家

能便宜地回家

能準時回家

能早點回家

能平平安安不出妖蛾子地回家

……

有較好用戶體驗地舒舒服服回家(題主的需求)

你們也知道我們「正處在社會主義初期階段」,在財力物力人力時間等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鐵路會優先滿足用戶的高優先需求,低優先需求只能順帶做做。ps:不要忽略目前財力物力人力時間的限制

如此而已


看了好多答案,覺得多數是對鐵路服務質量不好這個說法進行了解釋,雖然有些欣慰,但也真心想說,其實鐵路服務質量確實有待提高,不應該迴避,客觀條件是存在的,但服務意識的不足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關於服務意識的問題,截幾張公司門戶網站(以公司域名地址的網站)的圖大家看一下,都是公司門戶網站首頁,大家可以看到鐵路總公司的網站還不是以客戶為中心,仍然是以企業為中心的,而無論是國航這類國內航空公司還是德鐵這類國際運輸服務企業,門戶網站都是以客戶為中心的,這就是服務意識的一個典型體現:

鐵總

國航

德鐵

提升服務質量是有成本的,在競爭壓力和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鐵路總公司也確實難以有充分的動力去提升服務質量,這有也是現實的問題,但至少客觀上,我們應該看到,鐵路總公司目前對以客戶為中心這件事還是有提升的空間的。

說:嫌服務不好,做飛機去啊!做商務座去啊!,這並不合適,旅客購買一定價格的車票時,其實心中對相關聯的服務有所預期的,當實際服務水平低於預期的時候就會產生服務質量不好的評價。事實上,旅客滿意度調查顯示,不僅是普通坐席別乘客對服務質量不滿意,商務座乘客的滿意度並不高於普通坐席,很多商務座旅客留言指出鐵路商務座服務的質量相對航空頭等艙的服務質量差異顯著,所以鐵路客運服務質量整體有待提升整個說法,應該有這個認知,不能一味迴避。

服務質量不夠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服務意識,鐵路總公司雖然是公司了,但仍然是國家機關意識較多,喜歡管理,不習慣服務。多年來鐵路部門是按計劃工作,貨運是客戶向鐵路部門提出運輸申請,鐵路部門審批確認後,根據能力安排提供運輸服務;客運也多年來常常有一票難求的情況,還是客戶旅客求著鐵路部門買票,所以服務意識很多年來是沒有建立起來的,也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更何況在缺少市場競爭的情況下,提升服務水平的壓力和收益預期本來就不大。

所以可以說,短期看,鐵路服務質量顯著提升的可能性並不大,特別是在現有的運營組織模式下,驅動力顯然不足,長期看,鐵路如果還定位在大眾長途出行和大宗物資的幹線運輸服務提供商,絕對服務水平也就是大概達到社會平均水平左右也就是了。


樓上這麼多答主說了實名制,安檢等等的必要性。我來說說提速和用戶體驗吧。作為一名互聯網從業者,我特別害怕聽到「用戶體驗」這個四個字,因為這四個字已經被用濫了,隨便什麼事情都往用戶體驗上扯,更關鍵的是,大多數扯用戶體驗的人,根本懂不起什麼叫用戶體驗。

他們總是覺得,界面漂亮,操作簡單但是同時又能完成特別豐富的功能,一會兒加法一會兒減法,各種品味,各種高大上,就是最重要的用戶體驗——sorry,錯了。我見過比微信漂亮,比微信好用,比微信簡潔的許多社交軟體,但是對不起,它們幾乎不可能對微信構成任何挑戰,隨便它們表面上所謂的「用戶體驗」多好,因為對於社交軟體來說,最核心的用戶體驗是:社交。是的,廢話,但這才是真理,一個社交軟體,最最重要的是能幫助你完成「社交」這件事,你能在上面找到你的親人,朋友,同事等等等等·····剩下的button顏色,背景是否清爽,sorry,找不到我媽,你去一邊兒涼快去吧。

火車也是,什麼指示牌,站名,隔離護欄,大廳裝飾等等等等,都是邊角料的用戶體驗,而核心的用戶體驗是什麼——趕路!說一句裝逼的話,火車最好的用戶體驗就是「別坐」。坐火車能有在家看電視上網舒服嗎?能有和朋友去唱K舒服嗎?能有走在山水秀麗的美景中舒服嗎?沒有···所以對於火車說,最好的用戶體驗就是——減少乘客在火車上的時間。我能1個小時把你送到,就比花2個小時的用戶體驗強一倍,這個核心的用戶體驗,遠遠超過指示牌,礦泉水,有品位的裝飾。你信不信,不考慮列車運行的物理需要,把綠皮車提速到300,把動車組降速到120,你照樣去坐綠皮車,即使味道大,硬座硬,各種用戶體驗差,但是人家核心體驗好——快。

所以,對於鐵路來說,提速,才是真良心,其他什麼「用戶體驗」都是錦上添花的東西而已。


不想多花錢就想得到更好的服務,都是耍流氓,不樂意坐火車那你去坐飛機啊!

沒深入調查就發言,所謂淺薄自滿,看問題光從一個角度論證,所謂狹隘自負。

拿好馬原好好讀,很多被批判來批判去的東西真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花幾小時搶票買到高鐵動車票,7、8個小時到家,和輕輕鬆鬆花5分鐘買到需要坐上30小時的綠皮火車顛兒成狗到家,哪個體驗更好?

乘車過程就是鐵路客運最核心的流程。

哪個體育老師教的用戶體驗要繞開核心流程只談其他部分流程的?


因為提速可以加強運力;但是後者不能。


鐵路還沒到可以侈談用戶體驗的程度,但是你要是說優化12306的UI設計和購票流程什麼的那是應該的。

而且題主為什麼覺得提速和優化體驗在節省時間方面可以相提並論?

以京滬車為例,最開始提速之前北京到上海吭哧吭哧一天一夜還多,後來經過幾次提速開起來很多夕發朝至的Z字頭直特,時間縮短一半多,再後來京滬高鐵開起來之後G字頭可以4個多小時就到。這恐怕不是優化體驗能比的吧?


難道鐵路提速不是提升用戶體驗的最好也是最難的辦法?


因為還有一堆人買不上票呢。。

搶Z19/20的硬卧真是煩死了。。


長期搞用戶體驗的人來答一發:

鐵路能提供的最重要的體驗是:儘快把人送到。

如果沒有足夠的運力,有20個人給端茶倒水捶腿捏肩護送進站又有什麼卵用。

這個問題從根本上就搞錯了用戶體驗的意思。

類似的問題可以是:

- 中國移動為什麼花大錢搞網路覆蓋而不去提升用戶體驗

- 國家電網為什麼花大錢建電網而不去提升用戶體驗

- 微信為什麼花大精力把聊天功能搞得這麼穩定而不做100個新功能

按照這個思路,都得被罵死。


可能現在廣大乘客的素質還達不到可採用那麼先進的管理方式的地步。用傻大黑粗是因為確實比精小白細有效。把車站工作人員的工作僅僅定義為服務是片面的,他們不能什麼事都由著你的性子來。不管你高不高興,看似落後古板的強制措施大多時候是必須的,不正確的引導和管制是會死人的。恰恰是全面採用了你所謂的傻大黑粗實現了近年的旅客基本零人身意外傷害和死亡(沒數據不保證一個沒有,但比之以前的粗放少之又少了,7.23之類是另一回事)。

人多不是搪塞的理由,而是嚴峻客觀的現實。坐凌晨1到6點沒什麼人的車你的問題基本就不存在了。那些一趟上三五個人的中間小站也沒這些問題。

不管你是否意識到,很多描述其實是在遷怒。估計是坐車受了氣來發泄的,可惜多數回答都不會讓你好過點吧,包括我這個。把提速的體驗說的那麼輕描淡寫頗有飯吃飽了放下筷子罵廚子的感覺。

零散反駁一下。比如把市政不配套怪罪到鐵路方不是扯淡嗎?出了限界鐵路可沒資格修東西,覺得不便你應該到政府反應。

自由票說起來簡單,但即使現在的定員票每天為了搶座打架可不少見,賣座位的屢禁不絕。到時候職業佔座可有了新高地了。

至於軟體和服務水平才是區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主要指標這個觀點,留給別人評說吧。我還以為我們國家還處於並長期處於發展中國家叻。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小伙下鋪被孕婦強佔,拒絕與其換鋪拉扯孕婦走開被拘留?
假設鐵路將每個車廂賣給第三方運營商,是否能向民航業一樣市場化競爭?
中國鐵路輪渡除了新長鐵路靖江輪渡所,粵海鐵路徐聞輪渡所,還有哪些?
中國為什麼沒有大力發展擺式列車?
為什麼固定重聯HXD1和HXD2型機車只在大秦線運用,且總功率相同情況下,牽引力和同系列其他型號不同?

TAG:用戶體驗 | 鐵路 | 北上廣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