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咸寧和武漢靠著在,然而語言差異特別大?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是咸寧的,講話我完全聽不懂。咸寧和武漢不是靠著在嗎?為何方言差異這麼大?
首先,最基本的,武漢講的是西南官話,這在易中天先生的《品城錄》中有所闡述,不多說。咸寧主要說贛語大通片。它們根本就不屬於一個語言,怎麼會相同。
鄂東南地區處湘鄂贛三省交界處。語言上則處於官 話,贛 語和湘 語三大方言交匯地 帶。方言間的互相接觸與影響, 使鄂東南 方言呈現 出邊緣地帶與過渡地帶的語言特 色。在湖北省內,公認鄂東南方言最難懂; 而鄂東南地區內部縣與縣之間語言分歧也相 當大,以至不僅個別宇詞的讀音和用法有異,而且語言系統也有不同。這就造成交際和 通話的困難。
——鄂東南方言研究的第一部專著--讀《蒲圻方言》--《咸寧學院學報》1992年04期咸寧方言與古代漢語是一脈相承的:咸寧方言辭彙單音節化比較明顯、咸寧方言辭彙保留古語詞較多。咸寧方言也根據自身的需要對古代漢語辭彙有所發展。客贛方言史簡論-【維普網】-倉儲式在線作品出版平台-www.cqvip.com《咸寧方言辭彙研究》(王宏佳)【摘要 書評 試讀】- 京東圖書
而差異為什麼會出現,並且維持那麼久主要是由於:
1.歷史
2.咸寧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
舉咸寧的一個縣通山為例:
鄂東南地區位於兩次民族遷徙的通道上,「江西填湖廣」期間大量江西移民湧入該地區,就移民的角度分析,通山主要是從江西省撫河文化帶發展而來。民族遷徙運動和鄂東南鄉土共同交融產生了通山獨特的藝術風格。
湖北通山木雕藝術研究--《湖北美術學院》2015年碩士論文
歷史上,江西填湖廣已經是被證實存在的。它對兩湖贛語方言島的形成有非常大的作用。鄂東南的贛語大通片本身就是典型。據研究,在明清時期遷入鄂東北的移民中,江右人佔到88%,遷入鄂東南的在80%左右或略多。但其後,鄂東北因為地理因素等等變成官話區,鄂東南成為贛語區。大量的江右移民改變了咸寧的語言,並且因為咸寧特殊的環境而固化。
@KINONG 回答方向對了,不過沒有理論研究,可能不清晰。
幕阜山方言縱橫贛鄂湘三個省,袁家驊稱之為湘鄂贛方言,詹伯慧認為可以稱作"湘贛方言",董為光稱之為湘鄂贛三界方言。本文以其獨特的地理特徵稱之為幕阜山方言。該方言以幕阜山為中心,東起鄱陽湖東岸,西臨洞庭湖東岸,南瀕九嶺山北麓,北至長江南岸,是一個較封閉的多山多水的丘陵地帶。(360百科)
丘陵地帶意味著什麼?在古代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大家自給自足。如果沒有改朝換代,沒有大規模的戰爭與逃亡,他們是與世隔絕,自行發展的小農社會。而語言,作為人類個體溝通的方式,必然是與個人的生活環境所影響的。
A住在武漢,他爸是北京人,他媽是武漢本地人,那麼他會說京片兒,也會說武漢的西南官話。而B住在咸寧,他爸媽都是溫泉人,就一定只聽得懂溫泉話(咸寧話的一個分支),那麼他最多也就說溫泉話,別人說通山話,陽新話也許馬馬虎虎。
這些就是地形帶來的差距。因為地形,咸寧人的方言是獨自傳承的,少受外來影響的,這與武漢離它近不近沒有關係。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咸寧內部方言區眾多的原因。而且既然咸寧內部方言都無法統一,怎麼與武漢人溝通,沒有溝通就沒有語言變化,就這麼簡單。
語言的本質是什麼?語言是一套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音和義之間的聯繫是隨機的,也就是所謂的約定俗成,既然是約定俗成,那就一定會改變的。
方言是一種語言內部的,在語音辭彙甚至語法方面具有地方特色的分支。發展是語言的本質屬性,包括共時的和歷時的,也就是說,在空間分布上,語言是發展的,也就有了方言;在時間分布上,語言也是發展的,所以古今語言是不同的。人是社會動物,是群居的,所以從古至今,人都是按血緣和地域分成許多大大小小的群體的,那麼群體內部的兩個個體,彼此交流的就多,而不同群體之間的人,交流的機會就少,自然就導致不同群體間語言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語音,辭彙,語法等多個方面。古代交通不便,所以地域是影響方言差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差異越大,越阻礙交流,交流變少了,然後差異就更大,如果沒有外力的維繫,這種差異最後會導致各個方言發展成不一樣的語言作者:賈雨簫鏈接:方言以後會走向滅絕嗎?本地的方言會在有生之年走向滅絕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總而言之,方言不是單純因為距離因素而出現而接近。它只是一個主要因素。
本回答可以作為方言類回答的概述。
先容我抽搐半分鐘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是知乎龍套王下劃線君23333333--------------------------
我已經好多次聽過這樣的吐槽,我父親屬土生土長的一個岳陽湘陰人,我母親是一位咸寧人,所以我跟父系家族講湖南湘陰方言,跟母系家族人講城區咸寧話,爹媽離婚又會講了陽新方言,武漢話什麼的一堆方言,最近幾年在外面浪的多,又get不少方言,所以對地方各種民族方言是感觸很深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題主如果想正常聽懂女朋友方言可以參考下咸寧本地人的聊天(雖然我曾有咸寧話詞典 但其實並不會有什麼卵用的哈哈哈哈哈)
以下是一組乾貨,接好
咸寧地域:在湖北南部,西部偏南和湖南臨湘接壤,南部偏東又和江西修水縣隔山相鄰,所以整個咸寧市範圍片區方言比較複雜。但是以我猜測題主女朋友說的應該是城區通用咸寧話。圖一是一個地形圖,因為是手機截圖不太清晰,可以看兩張一起看在湖北南部
所以綜上所述,並不能得出什麼結論,但是能看出來的是,整個咸寧市地形是東北-西南走向
但是按照我之前接觸的咸寧各地人,我可以大概的給咸寧行政片區內梳理分為三個大類:
贛語系 咸寧大部分地區
江淮官話. 嘉魚 赤壁 地區西南官話 這種方言的影響十分強大,因為整個中國南方使用西南官話的地方是相當的多,咸寧西南官話是被其他湖北地區腐蝕的口音差異,算不上純正的西南官話,各地有各地的一些演變。西南官話代表地區的就是重慶話,武漢話,四川話(咸安區好多人都操好多種方言上街〒_〒)
實際上可能和我找出來的資料不符合,而且可能因為聚集人口不同,產生各種變化,腔調變體,我並沒有實地逐一考察,謝大家按各地實際情況指正
這還只是個大分類,我們語文老師曾告訴我們就在咸安區南部中心,大幕山區裡面有條河給隔著兩岸人說話各自都聽不懂武漢話屬於官話,咸寧地區和江西湖南靠的近,我是崇陽的,聽老人說祖宗是江西遷移過來的,我們這稱江西人為「老表」,意為表兄弟的意思,說話和湖北其他地方也完全不同。
荊州沙市話跟武漢話超級相似,跟宜昌重慶話也像。長江水路繁忙的遺產
前言:生活在湖北其他城市的咸寧人,經常都會聽到外鄉人說咸寧話難懂,不同於湖北其他方言。少小離家,逢年過節回去聽到老人地道的咸寧話,也會感到熟悉和陌生。這兩天我仔細思考了咸寧話難懂的原因,自以為獲得了一些答案,遂成此文,以解答自己以及朋友們的疑惑。另外,解讀地方文化,亦是一家青旅該有的擔當。
需要說明的是,文章完成較為倉促,若有謬誤,還請大家指正,也希望有不同看法的小夥伴一起交流,作者微信:shishenhonger。
咸寧方言概述
咸寧,地處鄂東南,是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湖北南大門,因此也稱鄂南。東鄰贛北,南接瀟湘,西望荊楚,北靠武漢。
咸寧下轄咸安區、通城縣、通山縣、嘉魚縣、崇陽縣、赤壁市。各縣方言自成一片,彼此不通。
咸寧話在湖北省內與所謂的湖北話「簡直就不是一回事」,如果你同時遇到一個陌生的咸寧人和日本人,僅從方言來判斷,你將毫不懷疑這兩哥們來自於一個地方。
咸寧話歷來就受方言研究者的一些專家學者的關注。不僅關注的人多,關注的層級也高。解放前,中央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趙元任等曾專門組織人馬調查過咸寧方言,1948年出版的《湖北方言調查報告》就有咸寧分卷。解放後,湖北方言學界曾到咸寧做過三次調研,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多次組織師生到咸寧調查語言,日本學者橋本萬太郎來咸寧做過田野調查。後來,有熊客棧又組織了相關人員,寫了本篇文章進行解讀。
然而,雖然這麼一堆人來調查了半天,都是在說咸寧其然,卻沒找到資料說其所以然。查閱了《湖北方言調查報告》,更是晦澀難懂,不知所云。
在討論為什麼咸寧方言如此難懂的原因時,有幾點東西需要我們明確:
- 語言的起源問題和人類起源一樣,或許是一個永遠都不會得到統一答案的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語言自產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在演變,而其演變規律就如同生物學物種的演變一樣。換而言之,如果一個地方交通閉塞,與外界少有交流,那麼這個封閉的小區域內很可能產生極具特色的方言。如果方言演變時間到達一定的時間,該方言與其基礎語言甚至都可能難以交流。
- 一種方言呈現出今天的現狀,是地理、歷史、政治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方言的選擇有其歷史的偶然性,方言的發展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那麼在整個湖北省內,為什麼單咸寧的方言聽起來這麼的獨特富有個性又十分迷人呢?這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
- 咸寧地區的方言與湖北其他地方方言分屬兩個不同的語系;
- 在大部分時間內,咸寧遠離交通線;
- 山川阻隔,咸寧與外界鮮有交流。
咸寧與其他湖北地區屬不同語系
中國的語言學家對於漢語方言的劃分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把漢語劃分為七大方言,有人劃分為五大方言,也有人分為六大方言,還有人分為八大方言,甚至九大方言,反正不要錢,誰都來分著玩一下。
這裡採用比較多的分類方法,將中國方言分為七大方言,具體分類如下表所示:
需要說明的是,各種方言內部,又有各種亞方言,例如北方方言又分為北方方言、西南方言、西北方言,江淮方言。其中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是湖北的主要使用語言,後文有詳述。
在《湖北方言調查報告》中,把全省方言分為4區:第1區西南官話,第2區楚語(江淮官話),第3區贛語,第4區湘語。從大的方言分類來看,湖北省的漢語方言主要包括北方方言和贛方言,從覆蓋面積上看,北方方言幾乎覆蓋了全省(下圖黃綠兩部分),唯有鄂東南有一部分沒有贛語區(白色區域)。
更為重要的是,湖北境內的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都屬於北方方言大語系,能聽懂新聞聯播就大概能聽懂官話。湘語嘛,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的那句「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中國人半聽半猜,順便結合場景,也能明白說的是什麼意思。
與之對比,鄂東南的咸寧地區的贛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中使用人數最少的一種,本身就較為難懂。加之在漫長的歷史中,贛語又在勤勞勇敢的咸寧人民口中進行了一系列演變,形成了以贛為基礎,各縣市百花齊放的多種亞方言。最終,不僅外人聽不懂咸寧話,咸寧人也聽不懂咸寧話,一個眼神不對就干架。
那麼,歷來屬武昌轄制的咸寧,為什麼會有贛語火種呢?很大的可能性是由於歷史上著名的「江西填湖廣」大移民事件。
根據曹樹基《中國移民史第5卷:明時期》的研究,在洪武年間(早期)湖北地區的174萬總人口(不包括施州地區的少數民數人口)中,土著人口佔43%,移民人口佔57%。根據各府的移民原籍作一統計,在湖北的98萬移民人口中,江西籍移民約為69萬,佔總人口的70%。地處湖北的咸寧的贛語火種,大體是此次移民的結果。
大部分時間,咸寧遠離交通線
說咸寧遠離交通線,很多人可能會不同意,因為當我們打開谷歌地圖,會發現在咸寧的地界上,從西向東依次排列著「京港澳高速」、「107國道」、「京廣線」、「武廣高鐵」四條連通中國南北的道路,並且幾乎每一條線都穿市區而過,唯一一條不經過市區的京港澳高速,離市區也僅10公里。
如果對這四條路線做一個說明,人們將更難將咸寧與交通不便這四個字聯繫在一起。
- 京珠高速:京港澳高速是華北、華中、華南聯結首都的主動脈。
- 京廣鐵路:國家鐵路南北交通大動脈,是中國鐵路運輸最為繁忙的主要幹線。
- 武廣高鐵:世界上運營速度最快、密度最大的高速鐵路,中國第一條真正時速350公里的高鐵(當年)。
- 107國道:是我國最繁忙的國道,中國唯一加入亞洲公路網的國際公路,是貫通中國南北的公路交通大動脈。
但是這四條連通南北的大動脈都是在建國之後建成,在近現代以前漫長的古代歲月里,咸寧與外界的交通,主要是依靠一條條河流溝通當地與長江,進而到達武昌。在咸寧當地,至今可以看到許多以橋、埠為名的村鎮。
查看明清江西填湖廣事件發生的時候驛站分布圖,我們大體可以知道當時交通分布情況,明代萬曆年間驛站分布如下:
試想在古代,一個廣東士子進京趕考,或者一個商人是北上採購,他們會怎麼走呢?
絕大部分商旅都會選擇「廣州—長沙—岳州—武昌—鎮江—京杭大運河—北京」這條道路,而咸寧就處於岳州—武昌段中間,那麼為什麼說咸寧與外界鮮有交流呢?
這是因為,古代經過這一地段,多是棄馬乘舟,在洞庭湖上船,順江而下到達武昌,繼而下江南,走京杭大運河北上京師。
喜歡聽評書的小夥伴肯定記得,晚清名臣曾國藩母喪回家丁憂,走的就是這條路線,不過是按照上述路線反著走,從北京到武昌,再到岳州,在岳州停船休息時,遇到日後伴其戎馬半生的康福。
如果仔細看這張圖,在岳州和武昌之間,還有一個驛站:石頭口驛。這個古驛站在今天已經變成了石頭口村,屬湖北咸寧市赤壁市赤壁鎮管轄,是鎮政府所在地。這個村現在回漢雜居,地點就在赤壁三國古戰場旁邊。今天你去赤壁古戰場旅遊,如果在售票口前面有大媽在賣羊肉串或是要帶你走逃票路線,那大媽十有八九就是石頭口村的居民。
因此,雖然地理位置並沒有改變,但是在以水路為主的古代,除非發生大規模軍事行動(例如北伐戰爭葉挺將軍在咸寧打過著名的汀泗橋戰鬥),商旅多會選擇水路,從岳州途經赤壁到達武昌,不會與咸寧發生太多交流。
商旅官道的選擇,帶來了兩種後果,其一是咸寧內部語言的閉塞,進而各自演變,自成一體。另一種後果,就是官道經過的赤壁、嘉魚等地,不同於咸寧大部分地區贛語系,而是屬於江淮官話(這點也很好理解,這條道路的另一頭,就是江南,因此赤壁等地屬於江淮方言而不是西南方言)。
需要說明的是,古時的陸地官道,也大體是沿江而行,例如赤壁的羊樓洞古鎮,據考證是明代茶馬古道的起點,因此即使人們走陸路,造成的結果也並不會有什麼不同。
山川之隔,使咸寧與外地缺少交流
當然,如果僅僅是因為不在官道上,那麼咸寧大概率還是會被武漢同化,形成湖北全省都將西南方言的語言格局。要知道在明清以前,武昌城也是超級城市的存在,就連長沙也得叫一聲省城。另外因為咸寧離武昌城僅90km,這個距離即使在古代也不過兩天的腳程。
武昌城這麼大的影響力,卻不能影響這麼近的距離的咸寧,是為什麼呢?難道這是咸寧人民勤勞勇敢、性格堅如磐石的體現?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再看一張圖,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從這張圖不難看出,咸寧市南靠幕阜山脈,而北方是一連串的湖泊沼澤,在濕地不斷縮小的今天,衛星圖上顯示的阻隔尚且如此明顯,那麼在古代我們甚至有理由相信這一連串的濕地是連成片的,阻隔了咸寧與武漢的交流。
往南,是幕阜山脈;往北,是湖泊沼澤。加之古時小農經濟模式,老百姓本生缺少對外交流的動力,這是咸寧所處的地理外部環境和方言產生定型時期的歷史環境。
寫在最後
地處湘鄂贛交界處的咸寧,因一段獨特的歷史機緣,獲得了不同於湖北其它地區的方言火種;又因其處于山水之間的地緣特點,讓咸寧的方言有了自然發展的外部條件。
在這一方安靜的水土中,贛方言在口語相傳,在歲月流逝中不斷地演變發展,當時代技術發展到能夠跨越咸寧與武漢之間的地理隔離時,人們驚訝地發現,與兄弟城市相比,這個地方的語言是那麼獨特神秘。
我是通城的,我爸和我媽是隔壁村的,很多發音不同!
做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咸寧人,我表示長這麼大,接觸的人也不算很少,我會說咸寧話、通山話,也聽得懂武漢話和湖北包括外省很多地方的方言(大學和工作遇到的同學同事說的方言基本聽得懂)但我卻聽不懂通城話、嘉魚話,長這麼大,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同是一個市,差別這麼大!但我覺得我聽得懂別人,別人聽不懂我的家鄉話的感覺倍兒棒^O^
槍個屁,明明是武漢話槍沙市話
題主你真是too young 咸寧靠江西湖南也很近好么 方言大體屬於贛語 武漢人說的都是西南官話 跟我們咸寧人不一樣 而且咸寧話也分好多種哦
我們一個縣下面都有好多種方言 有的也聽不懂 基本一個鎮一個方言 甚至一個鎮都不止一種方言
這樣說吧,我是咸寧的,兩個室友都是湖北的,一個黃岡一個潛江,和我呆了快兩年,平時經常聽我講電話發語音,然鵝,
還是覺得我在說韓語!其中,另外一個陝西的室友第一次見我的時候,說我長得像韓國人,然後我跟我媽打完電話,她一臉天真地問我是不是學韓語的??很多人提到地理對語言的阻隔,可是整個鄂西山區內部一致性可不小。鄂西湘西四川甚至雲貴都是官話區。
我通城的,方言似乎叫做 贛北大通片,10里之內,必有不同,方言自帶加密效果,不弱於摩斯碼。別說我崇陽話要靠猜,通山,嘉魚,咸安話根本聽不懂,我們同一個縣的好幾個鎮的方言特別難懂啊。相反,我在深圳遇到了一個岳陽老太太,卻是方言交流毫無壓力,這樣子好尷尬的說。
通城,崇陽,通山,咸安,每一個片區,方言相差都特別大,感覺像不同的部落一樣.
為什麼大家總要帶上通城。
湖北人表示靠著在是什麼意思?
我是咸寧嘉魚人,全家搬到咸寧市區16年(雖然更多的時候都在外地求學工作),我現在還聽不懂咸寧話。。。在咸寧讀高中的時候,咸寧、赤壁、崇陽、通城、通山同學講話都是互相聽不懂的,但是武漢話大家基本都能聽懂,咸寧市區很多人不講咸寧話講武漢話。
對對對,我就是咸寧的,不大聽得懂武漢話而且也只會說幾句而已。。
咸寧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不僅咸寧話跟武漢話區別大,咸寧市自己下面的縣方言都各不一樣,我家咸安的,表示完全聽不懂崇陽通山通城話
武漢在北方方言區,而咸寧的通城,崇陽,通山在贛方言區,所以差別就很大了。
推薦閱讀:
※【求助】關於人文地理學的讀研方向和導師選擇?
※中國傳統文化里有哪些跟橋有關的故事?
※如何評價汶萊這個國家?
※為什麼強國大國(組織)都在北半球,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