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帝國時期羅馬人打球/賽車的時候黃隊代表資產階級和貴族 綠隊代表平民?

而元首還經常選擇一個隊做粉絲 這種傳統的來源是什麼,而在東遷之後變為紅隊和藍隊又是為什麼,後者又是指代的哪些元素?跟羅馬國會中分為貴,共和,民三黨這一點有關係嗎?


一直到2世紀初,羅馬人都不流行蓄鬚,後來在哈德良提倡下,才興起希臘式和亞洲式的鬍子。由於羅馬的剃刀不鋒利,刮鬍需要高度的技巧,一個擅長刮鬍的奴隸能賣到很高的價錢。人們很少自己刮鬍子,而是去理髮店,普通羅馬人早上出門的第一件事通常是去理髮店刮臉(據記載小西庇阿是第一個每天刮臉的羅馬人),所以理髮店總是人頭擁擠,成為市井傳言的集散地,理髮師用各種軟膏(dropax)來剃頭刮鬍?

羅馬的學校分三級:初級學校(Primary school),語法學校(Grammar school),技巧學校(Rhetoric School)。只有出身富裕的兒童才能完成二、三級教育。

  初級學校都是民辦的,但政府會提供場地。接受7歲以上的男女孩,教讀寫和數學。只有出身下層的孩子才會進初級學校。有條件的家庭會請家庭教師給孩子進行初級教育,更富有的家庭則乾脆買一個有文化的希臘奴隸當家教。

  記載表明,大部分教師都是奴隸或釋放奴隸,工資非常低,有一個著名的語法學家阿普利烏斯任教於一所規模很大的學校,年薪100第納瑞斯。

  到了十一歲左右,有條件的孩子可以進入下一級的語法學校,學習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語法,以及音樂與幾何,其他孩子開始打工,進入社會。

  十五歲後可以進入技巧學校,學習演說和寫作的技巧。在課堂上,老師會要求學生們想像一個歷史場景,例如,作為即將跨越阿爾卑斯山的漢尼拔,你將如何對士兵們進行鼓動演說?上完課由學生們自己評判,誰的演講最有力。

  技巧學校畢業後,有條件的年輕人會去希臘留學一兩年,到雅典、羅德斯島或小亞細亞,生活在希臘人中間,接受文化藝術的熏陶??

在帝國時代,賽車已經變得非常專業化。所有的車手都屬於車隊,每個車隊都有自己的顏色,從奧古斯都時代起,羅馬城內通常有四個車隊:白色的Albata;紅色的Russata;藍色的Veneta;綠色的Prasina(後來在圖密善時又加了兩支:金色和紫色)。每個車隊都是一個經濟實體,化巨資進口馬匹,有自己的訓練員、鐵匠、獸醫和馬夫。

  政府或私人請車隊出賽都要付出場費。皇帝們都有自己支持的車隊,例如偉大的卡里古拉就支持綠隊,經常在綠隊的馬房裡吃飯過夜。

  與角鬥士一樣,賽車手都出身社會下層,或是奴隸和釋放奴隸(freedman)。同樣與角鬥士一樣,勝利者將成為萬眾崇拜的偶像,有不少奴隸靠比賽的獎金為自己買得了自由。一個西班牙賽車手Diocles在24年內參加了4257場比賽,贏得1462場,總獎金9百萬第納瑞斯。現存的最高勝利記錄是Pompeius Muscosus的3559場。

  同時賽車手也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車毀人亡的事時有發生,據記載有一個賽車明星Scorpus,在贏得2048場勝利後,於27歲撞車身亡

現代社會中,綠色是一種備受青睞的色彩,和環境保護、身心安寧、健康衛生等聯繫在一起,有時候人們會通過和綠色掛鉤的辦法宣示自己的立場。英國保守黨的黨徽原來是以紅藍兩色畫出的一隻舉著火炬的手,卡梅倫10年前當選為保守黨領袖之後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黨徽改成了一棵樹:在藍色的樹榦之上,是大片用塗抹方式畫出的樹葉。卡梅倫希望用這個新黨徽來宣示保守黨的「綠色」立場,暗示在他的領導下,保守黨將是一個適應新時代、關心環境生態的政黨。

然而帕斯圖羅的研究發現,綠色並不總是具有這些象徵意義,從古希臘、古羅馬到中世紀直至現代,綠色的意義曾經發生了多次改變,從被忽略到流行、從代表青春浪漫到成為魔鬼的顏色、從「二等顏色」到成為政治寵兒,經歷了多次起伏,從中可以看出政治、文化、宗教和科技上的發展變遷。

與古希臘語缺乏對綠色的描述相比,在古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中,出現了許多和綠色相關的辭彙,不過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綠色還是一種「野蠻人」、特別是北方日耳曼人聯繫在一起的顏色。綠色在服飾和其它日用品上也非常少見,帕斯圖羅認為這也許和羅馬人在綠色染制工藝上比較落後有關。到羅馬帝國時期,色彩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日漸豐富,綠色也和紫色、粉色和藍色一起,成為「新興」色彩,這些被視為是「輕佻」的顏色,與「莊重」的傳統色:白色、紅色、黃色、黑色等形成對比。羅馬皇帝尼祿(Nero)是一個例外:他特別鍾愛綠色,從衣著、宮廷裝飾到收集的寶石,甚至包括飲食,綠色都是其主色調。尼祿一直被後人描繪為性格乖張無常,這似乎加強了把綠色看作是一種「不穩定」顏色的看法。

帕斯圖羅對古羅馬戰車比賽的觀察十分有趣。這是一項當時很流行的觀賞體育運動,每輛戰車都代表一個團隊出賽,每一團隊都有自己的標誌色,早期曾經有超過四支隊伍參賽,到了帝國後期就只有兩支團隊:「藍隊」代表元老院和貴族,「綠隊」代表平民。在賽馬場上,顏色成了身份歸屬的象徵,歷代羅馬皇帝大部分是「藍隊」的支持者,但也有一些例外,尼祿就是其中之一。

綠色的文化內涵在中世紀的歐洲出現了劇烈的變動。一開始綠色地位得到提高,綠色出現在了彩繪玻璃和裝飾品上,在日耳曼地區尤其顯著,例如被德國和法國同時認為是自己第一個皇帝的查理曼大帝,就對綠色十分鐘愛。後來綠色地位曾上升到成為「高貴之愛」的象徵,然而到了中世紀的後期,綠色卻又和傳說中的撒旦與魔鬼聯繫在了一起。

帕斯圖羅認為,中世紀社會對「果園」(orchard)的熱愛,大大提升了綠色的文化地位。「果園」一般是一個被圍牆圍起來的花園,但其中必須有成片的綠地和果樹,中央是一個噴泉。每當春天來臨,在這個充滿綠色的果園內,人們既能休憩愉悅、又能冥想期待。植物和春天都和綠色產生了聯繫,這種聯繫在中世紀中期漸漸演化為把綠色看作是青春、愛情、期待的象徵,代表彙集了誠懇、忠誠、典雅、慷慨、勇氣等多種美德的「高貴之愛」,難怪那時候的騎士們都願意給自己或座騎披上綠色的袍子。帕斯圖羅對倫敦國家美術館收藏的著名油畫《阿諾芬尼的婚禮》(The  Arnolfini Wedding)進行了分析,此畫作於1434年左右,畫面上一對年輕男女手牽手站在一間卧室內。這幅畫展示的故事內容不詳,有過多種分析,特別是畫中女士左手撫著自己微隆的腹部,讓人猜測她已經懷孕。帕斯圖羅指出畫中有兩個線索:第一個是背景中床架上刻著的保佑懷孕婦女的聖瑪格麗特雕像,第二個是畫中女士身著的綠色長袍,在中世紀中期,年輕女性身穿綠色衣服,象徵著「等待喜事的降臨」,到中世紀後期就更為明確地與環孕聯繫在了一起。從這兩個線索看,這位女士無疑已經懷孕。

正當它的文化地位日漸上升之時,在中世紀末期,綠色卻出現了「性格分裂」:一方面代表了愉悅、美麗和希望,另一方面又與撒旦、魔鬼聯繫在了一起,在這一時期的繪畫中出現的許多兇惡的怪獸,如鱷魚、鯨魚、噴火龍等等,大都呈現為綠色和黃色,而文藝作品中的巫婆也往往身著綠色。

帕斯圖羅沒有為這一現象提供解釋,只是說也許與中世紀綠色染料的不穩定有關,這可能是讓綠色無法成為一種「正統」顏色的原因之一。在《綠色的歷史》一書中,他一直強調綠色在不同時期的文化地位往往和當時的顏料製作和染制工藝有關。在古代,最早被採用的綠色染料主要來自銅綠和孔雀石,後來人們發現可以通過混合藍色與黃色顏料來製作綠色顏料,但是中世紀僵化的行會制度不允許同一家染坊經營多種顏色,加上許多畫家對藍黃兩色混合的抗拒,讓綠色難以成為一種佔據主流地位的顏色。即使到了歐洲啟蒙運動時期,綠色在光譜上位於藍色和黃色之間的事實已經被發現,在顏色的「地位」上,綠色依然低於藍色,原因之一是當時發現了普魯士藍和美洲靛青,這兩種高效的染料讓藍色大行其道,佔據了主導地位。

查士丁尼統治初期,首都君士坦丁堡曾經發生過一場動亂,逼得老查差點拖家帶口亡命天涯。

有趣的是,這場動亂和體育運動有關。

歐洲人自古熱愛體育,古希臘有奧林匹克運動會,羅馬人喜歡看慘無人道的角鬥士比武,風靡拜占庭的則是當時著名的體育項目——賽車。

這種賽車既不是F1方程式,也不是卡丁車,而是一種雙輪車,引擎是四匹駿馬。車手圍著競技場玩兒命似地狂奔,誰跑得最快,誰就是冠軍。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奧斯卡獲獎影片、史詩級作品——《賓虛》,一部老片子了。

不但老百姓愛看賽車,就連皇帝也愛看,君士坦丁堡里修了一座大型賽車競技場,有觀眾席,也有皇帝包廂。每到比賽之日,競技場里人聲鼎沸,車手們在賽場上駕車拉風,看台上青春少女們崇拜地狂歡,真是相映成趣。

很多車手都有自己的粉絲,久而久之,粉絲們形成了不同派系。這些派系不叫「xx粉」,也不叫「xx絲」,希臘語里通稱其為「德莫」。

每個德莫都使用不同的顏色與其他德莫加以區分,使用藍色的被稱為「藍黨」,取意大海,象徵冒險精神,最初由海員組成,後來又吸收了市民、貴族和元老院議員,他們都是虔誠的東正教徒,支持皇帝的中央集權。「綠黨」取意春色,成員多為農民,後來帝國東部的富商也加入其中,他們主張地區自治,信仰一種類似異端的教派——基督一性論。另有「紅黨」和「白黨」,它們分別依附於藍黨和綠黨。

歐洲很民主,它不是從近、現代才開始民主,人家自古就民主。老百姓有什麼不滿意的,就可以毫無顧忌地盡情發泄。賽車競技場是看比賽的地方,同時也成了普通民眾聚會和發牢騷的地方。

古代的車迷比現在的球迷還瘋狂,每到舉行比賽時,藍黨和綠黨就互相辱罵,甚至大打出手。當然,這種衝突也是由於他們的宗教信仰、社會階層和政治觀點不同造成的。

532年初,衝突達到白熱化階段,藍黨和綠黨之間爆發了激烈鬥爭。

很多藍黨成員都是政府要員,他們認為查士丁尼能當上皇帝,都是他們在前任皇帝查士丁一世面前說好話的功勞。他們自恃有功之臣,飛揚跋扈到了極點,藉助皇帝的支持對君士坦丁堡的居民實施白色恐怖,作為政敵的綠黨成員受害最深。

同年1月13日—— 一個競技日到來的時候,競技場上熱鬧異常。賽車在跑道上瘋狂地飛馳,車手們你追我趕,毫不示弱,看台上更是呼聲震天,吶喊聲、喝彩聲、鼓掌聲混作一團。

查士丁尼也在皇室包廂里饒有興緻地觀看比賽,不時和坐在身邊的狄奧多拉交耳評說。皇后那粉面桃腮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格外楚楚動人。

突然,觀眾看台上站起不少綠黨成員,他們指著鼻子大罵查士丁尼偏袒藍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敢侮辱國家元首,膽子也太大了(此舉再次證明了歐洲自古以來就很民主),藍黨立馬就不幹了,雙方黨徒在賽車場內打起了群架。

一個人眼睛青了,兩個人掉了門牙,三個人被扯掉頭髮……

鬧得最凶的幾個人被判處死刑。

行刑之時,劊子手把繩子套在其中兩個人的脖子上,準備施行絞刑。誰知這麼一拉,竟然把繩子扯斷了,倆人摔了個屁墩兒,愣是啥事兒沒有。劊子手又拿了條新繩子,又斷了,如是者三次。

劊子手覺得邪乎,還想再吊第四次,看台下的群眾惱了,心想哪有這麼折騰人的。他們一哄而上搶走兩名死囚。兩個死囚分別屬於藍黨和綠黨,於是兩黨化敵為友,聯合起來要求皇帝寬恕二人。

梅塞(城市的大道)上人山人海,「尼卡!尼卡!」(Nika,希臘語「勝利」之意)吼聲震天。就因為這句口號,這場運動被稱為「尼卡暴動」(Nika riots)。

1月14日,示威者包圍皇宮,他們不僅僅要求寬恕死囚,更是呼喊著要求罷免幾個政府官員,特別是東方大區長約翰,因為他制訂了很多維護藍黨貴族的法令。皇宮衛隊馬上衝出去,見人就打,逢人便揍,導致示威者多人受傷。

聞聽打人事件,奧古斯都廣場附近的幾個住宅區又衝出不少市民,向皇宮方向湧來。見犯了眾怒,衛隊開始退縮,撤回宮內防守。

示威遊行立時變成了暴動,城內濃煙滾滾,烈焰翻騰,四處冒起大火,元老院、聖索菲亞大教堂(原名Hagia Sophia,希臘語「神聖智慧」之意)、亞歷山大浴場、提奧多西市場被付之一炬,位於奧古斯都、君士坦丁兩大廣場之間的豪華住宅區也未能倖免,君士坦丁堡最引以為榮的地區頓時化為焦土,佔了整個城市的四分之一。

查士丁尼心裡不住地念叨,剋制,剋制,一定要剋制。他希望和平搞定這場動亂。

皇宮被圍困的第三天,上午11點,他來到競技場發表演說。站在講台上,查士丁尼清了清嗓子說,女士們,先生們,還有可愛的孩子們……

話音未落,就聽到暴民的謾罵聲,什麼「無知的蠢驢」、「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無恥的下流胚」等等此起彼伏。還有人向皇帝、皇后投擲石塊,更有甚者,人群中不知何處飛來一顆雞蛋大小的石子,「嗖」、「啪」的一聲,怎麼這麼寸,正中查士丁尼的皇冠,皇冠瞬時做了個45度的傾斜。老查驚出一身白毛汗,連忙用手摸了摸頭頂,還好,腦袋還在。在衛隊保護下,老查拽著媳婦從包廂底下的秘道潛回皇宮。

時至正午,暴民衝進阿納斯塔修斯一世皇帝的侄子伊帕迪奧斯家裡,死拉硬拽把他托出來。伊帕迪奧斯嚇傻了,心想,吾命休矣。他老婆更是哭得死去活來,死死拉住他的衣服不鬆手。

反抗無濟於事,伊帕迪奧斯還是被架到君士坦丁廣場,硬被搓上一座軍事建築。暴民們沒侮辱他的人格,更沒要他的命,反而給他戴上一隻金項圈權作皇冠。暴民們齊呼萬歲,伊帕迪奧斯被推舉為新皇帝。他都呆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心想,我這樣的,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呀。

整個運動變了味,變成一場政變!

查士丁尼無計可施,急忙命太監把金銀細軟運到船上,準備逃之夭夭。狄奧多拉火冒三丈,責備丈夫道:

「若惟有出走而別無他法,臣妾寧可棄之。頭頂皇冠怎可苟且偷安,臣妾不被尊為皇后之日永不會到來。若陛下去意已決,臣妾恭祝陛下萬安。珠寶、御舟早已停當,大海亦張開懷抱,陛下可安然離去。然臣妾情願留於此地,只因心中牢記那句古語:裹屍布中最美者乃身著之紫袍。」(在中國和西方,紫色都是皇室的象徵)

聽完媳婦的話,看著老婆原本粉嘟嘟的臉龐氣出了紫花,老查不由得滿面通紅,他為自己很不男人的表現感到羞愧萬分,於是決意留下來主持大局。

老查一旦下定決心,就表現的很男人,他很快就制訂了平亂方案。

在藍黨住宅區,太監總管納爾西斯(Narses,查士丁尼時期最著名的大太監,也是一員名將)奉命成功賄賂了藍黨首領。查士丁尼又派人潛出城外,與軍隊統帥貝利薩留(Belisarius)聯絡。

得到暴動的消息,貝利薩留立即率軍隊離開沙爾克宮,這支剛從波斯前線返回的部隊穿過濃煙滾滾的城市廢墟,經藍黨住宅區,抵達賽車場正門外,另一支蠻族僱傭軍則在副將的帶領下繞至對面的大門口。

兩支部隊一同殺入賽車場,正在集會的暴民猝不及防,在前後夾擊下慘遭屠殺,賽車場內血流成河。登上觀眾看台的弓箭手也向人群中央射箭,中流矢者不計其數。

暴民們還不懂得槍杆子里出政權的道理,這場動亂最後以賽車場里堆積三萬五千具屍體而告終。


推薦閱讀:

中國的代名詞有哪些(例如華夏、神州)?
古人沒有洗潔精,吃飯完拿什麼洗碗呢?能洗乾淨嗎?
羅馬人不重視弓箭手,從哪些史實或史料中可得出這一結論?
為什麼庫爾德人沒有自己的國家。歷史上建立過國家嗎?
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嗎?還是由多個國家組成的聯盟?最後是怎麼滅亡的?

TAG:歐洲歷史 | 歷史知識 | 資產階級 | 羅馬 | 歐洲貴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