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撞球的桿法具體有哪些?分別應該在什麼情況時用?


這是一個大問題,長篇大論可以寫書。我一是水平不高,二是盡量用簡潔的話說明白,所以會有錯誤或者不足見諒。

個人理解,撞球杆法大概分為高桿,中桿,頓桿(斯登),低桿,定桿,剎車,旋轉(塞),曲球(扎桿),跳球九種。

理想檯布的桿法

主球被桿頭擊中並推行一段距離,這個過程中主球的受力會使主球產生兩種運動,平動和轉動。平動負責進球,轉動負責走位。

在撞目標球之前使母球滾動方向與平動方向一致,撞目標球之後分離角小於90度的桿法稱作推桿,一般採用的方法是打母球上部「推出」,打點高,是為高桿。低推桿見文末。

在撞目標球之前使母球滾動方向與平動方向相反,撞目標球之後分離角大於90度的桿法稱作拉杆, 一般採用的方法是打母球下部「打穿」,打點低,故一般又稱為低桿。母球 貼顆星時抬高桿尾打點在母球上部仍可有拉杆效果,一般統稱低桿。

在撞目標球之前使母球盡量不滾動,撞目標球之後分離角約等於90度的桿法稱作中桿。若目標球很直,則無分離角,母球撞目標球後停止,稱為(舊式)定桿。中桿一般採用中等力量打母球中點,屬於最自然的桿法,但打遠距離球失效,原因下文講。

當目標球偏直時,可用大發力的方法打母球中下部,走出中桿效果,是為頓桿。可藉由瞄準點和出桿延伸的調整微調分離角,走出略帶高低桿的效果,是為頓推,頓拉杆。

打母球一側,使母球產生水平方向轉動分量的桿法稱作旋轉(塞),一般在母球吃到顆星後才起效果,打入射角同側,母球吃顆星後反射角大於入射角的,稱為順塞,對母球加速; 打入射角異側,母球吃顆星後反射角小於入射角甚至跑到法線同側的,稱為反塞,對母球減速。塞是英文side的音譯,又稱為English桿法,可結合上面所有桿法使用,一般不可結合下面所有桿法使用。

實際檯布的修正

檯布是有摩擦力的,摩擦力的作用點在母球與檯布的觸點上,不在母球質心,故一定會影響母球轉動,使母球在運動過程中趨向於向前做與平動速度相同的滾動,亦即轉動線速度趨於平動速度。

在打長距離目標球時,一開始母球旋轉可能是向後的或沒有旋轉,一段距離後就開始向前轉,最後變為向前滾動了。所以一切桿法在一定距離後都會傾向於高桿效果。

因此,中桿無法處理長距離目標球,會變成高桿效果,低桿如果想在長距離目標球達到效果,必須給母球足夠向後的轉動線速度,以使得它在運動中始終保持向後旋轉。

低桿的旋轉不足,撞目標球時旋轉幾乎消失,導致變成近似中桿的桿法,如果目標球比較直,稱為(新式)定桿,撞目標球後無旋的母球會直接停住,適用於長距離定桿。

低桿的旋轉嚴重不足,導致撞目標球前變成輕高桿的桿法,稱為剎車桿,由於母球的旋轉被摩擦力「泄力」,可以打出極輕的推桿效果,使母球停於目標球原位置附近。

由於母球必須以一定速度撞擊目標球才能使目標球有足夠動能,以進球,所以母球初始平動速度是有下限的,而這個下限往往已經決定了如果採用中桿或高桿,在撞目標球前因摩擦力而產生的高桿效果已經讓母球停不到目標球附近了,這就是剎車桿法的意義。

高級桿法

略抬高桿尾(30至45度)打擊母球上偏左或上偏右,使母球的軌跡產生小弧線的桿法,稱為小曲球(扎桿)。而豎直球杆,以「剁」的方式打擊母球上偏左或上偏右,使母球的軌跡產生大弧線(甚至達到180度掉頭)的桿法,稱為大麴球,多見於特技球。

採用硬皮頭槌桿,依障礙球和母球距離大小調整抬高桿尾的角度(越近抬越高),用「打穿」的方式打母球中上部,使母球跳過障礙球的桿法稱為跳球,見於花式撞球比賽,斯諾克比賽中屬於犯規。

在8、9、10號球開球時,通過延伸速度的控制,用「扔」的方法使打點在母球下部的桿法打出強高桿效果,以使母球跳起,控制在中台附近,稱為低推桿法。

最後 桿法的應用

目標球打點可直線擊打時,採用頭兩篇的桿法,注意檯布摩擦力的影響。具體球形具體分析。

目標球打點不可直線擊打時,採用最後一篇的桿法小曲球和跳球,一般曲球用於做防守,跳球傾向於進攻。

以上。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中國流行的是黑八制撞球,而國外流行的是斯諾克和九球制的撞球?
打撞球屬於一項什麼樣的運動,對於一個人的自我修養有什麼幫助?
如何糾正撞球(中式八球)出桿不穩的情況?如何培養 K 球和走位思路?
在不考慮旋轉的情況下,撞球在球桌上的行走路線是不是跟光的反射一樣的?
撞球中怎麼打出強扎桿的效果(使母球強旋轉,出現弧形線路)?

TAG:撞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