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廠治霾是環保過度了嗎?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談錢談環保,更多「環境經濟」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山東臨沂57家企業因環保關停 6萬人失業犯罪上升原題目:如何看待「山東臨沂被環保約談後休克式治霾 關57家企業6萬人失業」?都在討論霧霾的危害,被約談後,臨沂關廠治霾的方式,又引發了失業、犯罪率上升等問題。
霧霾本身對經濟的傷害又多大?是否應該採取那麼強硬的治霾措施?什麼樣的治霾措施是有效的?
瀉藥,這個問題我覺得得從幾個層次來講。第一個是法律的層次,報道里提到很多廠未批先建,違法排污,這種廠停了又有什麼問題呢?這是底線。不過話說回來,這其實也很難,最簡單的,廠子停了,也許你家原來365天霧霾,現在364天了,無所謂。可人家廠主和工人也許就沒飯吃了,你大概不會為此多說什麼,可人家會鬧事會上訪,甚至會上媒體,也許你心一軟就想我也沒看見空氣質量改善多少嗎?還是別關吧。這個層次的問題我覺得是價值觀的問題,不能算別的帳,法律該怎麼樣就怎麼樣。至於法律這個帳算得對不對,等修法再說。第二個層次就是算賬的問題了,就是說有些廠關了到底值不值。而這正是環境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環境的估值問題。其實環境治理到底值不值得很簡單,無非是看投入收益對不對等。投資應該是很好算,就比如說臨沂這個案例,關停就看損失多少唄,這是投入。那麼收益呢?這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第一步我們得看關停這些工廠少了多少污染排放,環境質量改善多少。這些都是技術問題,不涉及經濟學,但是下一個問題就涉及經濟學了,改善的環境質量到底值多少錢? 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因為環境質量不是商品,沒有標價,我們不能像鋼鐵一樣通過市場價格來衡量它的價值,我們只能通過其他方法來確定它的價值。從方法上講,估值方法可以分為直接法和間接法,直接法就是直接問人,你願意為這環境質量改善付多少錢;間接法就是通過個體在市場中的行為來估計他對環境的估價。同時環境的價值可以被分為使用價值和非使用價值,前者是指能直接給你帶來效用的價值,比如說水,被污染就不能喝了,水對你的使用價值就消失了;而後者是指即使不能給你帶來效用,你也願意為之付錢的價值,就比如下面這隻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中的海鳥,看到圖片,哪怕你這輩子都跟墨西哥灣無緣,但是如果讓你為恢復墨西哥灣環境捐一分錢,你可能還是會願意的吧。(事實上環境估值就是在1989年阿拉斯加瓦迪茲號漏油事件後興起的,許多概念從那時我們才開始研究並清晰起來的)說了這麼多還是以一篇論文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吧,這是一篇發表在2014年第一期FEC(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上財經濟學院主辦的英文經濟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The value of clean air in China:evidence from Beijing and Shanghai. 這是一篇利用直接估值法的文章,研究的就是中國兩大城市北京和上海的居民在2008年願意為更好的環境質量付多少錢。必須指出的是在中國進行的這種直接估值法的文獻幾乎沒有,據說是政府不支持(沒有事實證據,誰要給我傳了500遍我概不負責)。作者在2008年奧運會大規模環境質量整治之前進行了一次入戶調查,作者使用的方法是設有估值法(CVM,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s),直接詢問被訪者願意為改善空氣質量付多少錢(WTP,willingness-to-pay ),總體而言作者是按照標準的CVM流程來做的:(1)假設性的市場:你必須給你的受訪者建立一個真實的需要支付的理由,而且要可信,不然受訪者可能會隨意出價。
(2)獲得出價。這就直接問了,但是必須保證問到的價格是可信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問卷設計者告訴受訪者,馬上就要奧運會了,政府會採取措施控制空氣質量,而且採訪者都是國家統計局的工作人員,更重要的是奧運會的確採取了管控措施;還要盡量提醒人家,想清楚你家財產,別瞎報價。一句話,要得讓這個事像個事。
作者採用的問題是:「如果未來五年你家每年需要花XXX元人民幣用來支持北京採取管控措施,這一措施可以保證北京獲得同奧運會期間一樣的空氣質量水平,你是否支持?」Would you vote 「yes」 or 「no」 on a referendum that will adopt the proposed program (in which the air quality will be maintained at the Olympic Gameslevel) but will cost your household XXX CNY per year for five years? 選項只有「是」和「否」兩個。(3)估計平均WTP和估計出價曲線。這部分全是數學公式,如果感興趣大家可以自己翻,我就不寫出來了。主要是通過MLE和特定的可分離效用函數來進行估計。但是有個表很有意思,可以放出來:table4 給出了北京和上海的問卷中XXX元的分布情況,北京50對應的221是指有221人被分到你是否願意花50元改善北京的空氣質量,Fig3則給出了結果,可以發現北京人的支付意願明顯高於上海,這是因為北京的空氣質量更差,大家願意花錢買健康。但儘管如此,如果讓一個家庭出1000塊錢的話,在北京同意的比例也不到30%。
通過數據分析,作者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結論,比如說,如果這家過去三個月有人得了呼吸道疾病,他們願意為提高空氣質量而支付的意願反而更低,儘管在數據上並不顯著。對此,作者的解釋是,疾病對於家庭有兩個影響,首先是得了呼吸道疾病,肯定希望空氣質量更好,願意多付錢;但是得病得治,這要花錢,收入降低之後又不願意為空氣質量多花錢了。他們的結果表明,在中國後者可能是主導地位,儘管效應不是很明顯。同時如果在環保項目中做過志願工作的人可能願意多付錢,但是也不顯著。而過去如果給環境保護項目捐過款,他們也不願意多付錢,但結果也不顯著,作者認為可能的原因是對於政府的不信任。
還有就是屁股決定腦袋,在北京公用事業部門(發電,供暖等)的人就不願意為空氣質量多付錢,顯而易見,政府一旦採取環境規制措施,他們是首先受到衝擊的。北京的汽車擁有者願意多付錢,因為他們有車,在外面的時間更長,對於空氣質量要求當然更高。而上海恰恰相反,因為在同樣的收入條件下,上海車主還要付一大筆牌照費,這降低了他們的收入水平,他們不願意多付錢。而經常做公交的人也不願意多付錢,因為他們自認為自己對污染貢獻得要少,幹嘛要買單?但就這些結果而言,其實已經十分有意思了,但是我們最關注的的還是我到底願意為空氣質量改善付多少錢。(4)匯總數據。這是作者得到的結果,每個北京人家庭在2008年的時候願意為空氣質量達到奧運會的水平付平均925.25元, 中位數是426.12元;這兩個輸在在上海是370.47元和262.82元。這是什麼意思呢,通過作者的換算,北京人願意花自己2008年GDP的0.53%,大約是55.4億元改善空氣質量,上海人願意花自己GDP的0.22%,大約29.6億元改善空氣質量。為了方便後面的人展開地域撕逼大戰,我來解釋一下這些數據的意思。北京人的意思是說,改善空氣質量可以啊,但錢不能多花,最多只能到55.4億元,不夠怎麼辦?反正錢我不出了,改善不了我也不管了;如果再流氓一點,反正我就出55.4億元,剩下不夠你們天津人,河北人,山西人掏,不掏我這可是天子腳下,看著辦吧!55.4億夠不夠呢?我不清楚,也許是夠了,但是我沒有數據,無法計算。隨著近些年對於空氣質量的重視程度的增加,現在北京人對於空氣質量的估值肯定已經不止55.4億元了,但夠不夠,我覺得還是讓京津冀人民自己去撕吧。———————————————————————————————————————————這坑挖了一個月了,終於填完了,謝 @Zampeli Diana邀。
當官既是高技術的活,又是低技術的活。這低技術當官里又有一大法寶——考核,降不下來的一律讓「能者」上。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就只能約談。
其實很簡單,只看是關停違法還是違法關停.
先上圖,算是對上日報的答主的一點小補充,出去他說的willingness to pay這樣的市場調查手段之外,還有一個統計結果如圖: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類似跟蹤調查得出的統計結論:當人均收入達到多少時,人們開始會注意某個特定污染物及其排放。很遺憾這裡沒有寫pm 2.5,有文獻說是pm2.5和人均收入之間不符合ekc這樣模式的分布,也有的說$3000是一個轉折點,我學藝不精就不是很清楚了。通常呢,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有這樣一個關係的:
理解了這部分之後,我們看一看臨沂的人均gdp。2015年臨沂的人均gdp是33093元(~$5343),按這個經濟發展水平看,再下一步應該就是對SO2的排放開始有要求了。那麼從這個角度上說這樣的環保訴求是很正常的,甚至可以說實際操作可能已經落後於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了。當然我知道我這裡的論證(用單一例子反套基於上千例子而得出的模型)是帶著很大的邏輯漏洞的,這裡只不過是想帶著這樣的統計局數據來對現象做一定的解釋,稍許佐證一下臨沂人民有這樣的環保訴求是有其合理性的(換句話說就是停業整頓可能真的是時機到了勢在必行)。
但是,這是基於「存在一個明確轉折點,並且臨沂已經達到並超過這一轉折點」這一假設的基礎上的。如果按照另外一些文獻所說的那樣「沒有明確的關於pm2.5的轉折點」的話,可能臨沂的情況就比較特殊了,也許真的是時機未到。這裡不是簡簡單單的在採訪時問一句「願不願意治霾」或者「為了治霾願意花多少錢」這樣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要求當地居民做出一個取捨,如果是這樣的話,結果就不得而知了。
除此之外再談談政策。任何政策你要是告訴我說沒有負面影響,那都是不可能的,這裡還是要牽涉到一個權衡與取捨。我個人是不能接受「環境保護以環境為本」這種說法的,如果環保帶來的是大規模失業以及社會動蕩,那我覺得環保就是錯的。看到有答主闢謠說6萬人失業這個說法子虛烏有,我希望是如此。題主你問cold turkey是不是有效,我沒辦法回答,但是我相信資本的發展一定是不計後果的,如果政策上不強硬,資本可以給你找出一萬個漏洞並加以利用。那麼還是這句話,只要是整改就要付出代價,從長期來看,無非就是是否能承受得住這樣的短期陣痛。
以上,總感覺自己漏掉了點什麼,想到再補好了。
引用
Stern, D. I., van Dijk, J. (2016). Economic growth and global particulate pollution concentrations (No. 1604). Centre for Climate Economics Policy, Crawford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2013年山東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首先這事其實很不嚴謹,因為臨沂不是關停,而是停產整頓,這些人還沒失業呢。
在繼續說前普及一個事情,就是這些污染企業是怎麼來的。
在過去十幾年期間各地政府都喜歡上大的工業項目,原因就是GDP增長快,並且能夠帶動大量就業,全國污染比較嚴重的河南、河北和山東都是如此,上了很多鋼鐵、石化的項目,多數項目都是正經的商人,尤其是大項目,一定是規規矩矩的完成了所有的手續,也投了很多很多的錢。其實這些企業在現在這個階段是完全合法合規的。剩下還有一些小企業在註冊開始就把只要不差到頭上的東西全省了,比如環境評測,這些企業也在通過各地政府的各種手段去改善,比如臨沂做的停業整頓。但這還不是污染歸根到底的命根。
除去機動車和其他污染的部分不說,工業污染歸根到底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太多了,一個唐山市的鋼鐵產量就比美國還要高,即便所有企業都達標污染依然很嚴重,這才是根本,是因為多。就中國這麼建放在任何一個國家污染都不輕。
多了是不是就能拆?當然不可以,如果說你們小區人太多炒菜污染嚴重,要把6樓以上全拆了誰樂意?這是一個道理,多數企業都是合理合法合規建造的,拿的是正規的政府文件,做的是合法的生意,投的是真金白銀,為什麼說拆就拆?
那怎麼辦?之前河北的做法其實是相對科學的:- 設定產能死線,省市都有一個標準,現在情況基本是要新增產能必須要關掉以前的才可以。
- 對嚴重污染和單位能效超標的100%強行關停,很少關停企業,而是關停企業內部的一些生產線,比如一個鋼廠有兩個鍋爐能效超標,就按照標準關停這兩個,其餘企業正常運用。剩餘對整體污染依然超標的企業限時達標。
- 提供優惠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合併,最明顯的就是唐山的中小鋼鐵企業很多其實經營本身就不好,當政府有政策鼓勵和一些幫助措施以後很多縣裡的小企業主動合併,然後合併後的企業會主動關停一些效益不好的生產線。
- 對於實在難以搞定的企業,就政府強制要求地方國企收購或者併購一些企業,然後關掉。
雖然也會造就失業問題,但相比較強心關停溫和的多。最近一年河北治理污染還是很成功的,第一個季度河南和湖北的污染指數已經超過河北,從第二個季度的數據來看河北反正肯定也不是倒數第一。
強行關停風險極大,但幸好看起來臨沂這個也只是停產整頓而已,其實就是我上面說的河北做法的餓第二條。所以這6萬人最後事業的估計還是少數,但這個事情里最可怕的是這些企業那1000多個億的債務,如果出現集體債務違約這個連鎖反應肯定超出一般人的預期。我是覺得這麼直接一刀切要求每個企業都要停產整頓還是懶政的體現,當然因為不是當事人所以了解的不多,也有這57家就真的是屢教不改而且沒有逐步調整的可能。另外我覺得這個事情不只是臨沂政府的問題,也是國家考核的標杆設計的有問題。
最後之所以想回答這個是因為看很多人說這類企業應該直接關停,對於那些屢教不改嚴重污染的肯定沒問題,但對於剩下的就太不公平了。
當年審批這些企業其實都是利用了一些政策的漏洞,比如只規範了單位產能的污染,沒有規範一個區域內總的污染,比如政府只考慮了整體經濟效益沒有考慮這個經濟效益帶來的污染後果。即便現在規範了也不能說完全要求過去按照現在的標準淘汰,就好像11年的時候說我們班09年的高考分數達不到10年的標準所以三分之二的學生都要被開除一樣,這種朝令夕改的政策風險極大,這麼干以後誰還敢辦企業?另外就現在這些地方對工業企業的依賴程度來看,如果真的都直接關停絕對餓殍遍野。
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強制淘汰污染不達標的產能。
- 通過整合或者提升技術等手段減少單位產能污染。
- 調整產業結構逐步替代污染企業。
我的家鄉,決定匿了,畢竟討論這種話題是有一定風險的。
臨沂因為污染關閉57家工廠,導致6萬人失業,很明顯,很傻逼的做法,拆了東牆補西牆而已。他填上這個漏洞,另外一個坑已經出現了!
題主,今天不跟你說這個事,再跟你說另外一件事:
臨沂,沂水縣,全面禁養牲畜(理由是污染環境)
要知道,在這裡,世世代代都是以種植,畜牧為生的,一下就砍掉老百姓生存的一半!!
給你貼原文
沂水縣政府髮禁養牲畜令:
近日,沂水縣政府向全縣農民發出禁止在農村養殖牲畜的禁令。原因是臨沂市市長張·術·平因臨沂環境污染被環保部督察組約談 。但是,根據中央電視台新聞報道,臨沂市污染企業多達5500多家,並沒有提及環境污染是由於農村養殖造成的。這種無限上綱的強權政治,給農村和農民造成巨大的困境。幾千年以來,我們的祖祖輩輩就以種地養殖為生計,繁衍生息了幾千年,而且形成了中國獨特的農耕文化。
沂水縣地處沂蒙山腹地,顯著的丘陵山區地貌使這裡的農民賴以生存的方式就是種地養殖。尚處在溫飽線上的農民對養雞養豬有著特殊的感情,就是這份感情造就了勤勞善良的沂蒙山人,也創造了偉大的沂蒙山精神。然而,今天那些用農民的紅薯乾兒、小雞肉和豬肉養大的官員 ,卻回過頭來要掐斷養大他們的爹娘的生死線。這,你們不感到虧心嗎?既然要農村禁止養殖牲畜,你們設立畜牧局幹什麼?設立獸醫站幹什麼?以後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不都成了吃空餉的混混了?不都成了不念經的和尚了?不都成了占著茅廁不拉屎的「鹹蛋」了?如果這部分人員沒了工作,如何保障他們能轉崗就業?他們的妻兒老小如何生活?禁養以後,你們想過會出現一系列社會問題嗎?以後,城市菜籃子問題如何解決?餐飲業如何解決食材?如果解決不了,餐飲服務這個行業如何生存?既然不能生存,如何解決這部分人員就業問題?中華文明五千年,也是農耕文化的五千年。我們的祖先都是靠種養哺育了代代子孫。 沒有哪個朝代下這樣的禁養令。反之,鼓勵獎掖對農耕做出貢獻的有為之士成了歷朝歷代主要政令。大家知道,現在的環境在日愈惡化,其原因很多,而首當其衝的是化工污染。大家去看看,沂水城周圍那些以所謂的招商引資名義建起來的化工廠、水泥廠、橡膠廠、熱電廠等等,哪一個不在冒著黑煙?哪一個不在流著黑水?哪一個不在散發著惡臭?官員們,你們去取締啊?當初,為了你們的政績,為了你們的利稅,為了你們的GDP,不顧後果,才造成了今天的環境污染。而你們為了轉移視線,轉嫁責任,把這些罪責都強扣到農民頭上,你們是拿農民當傻瓜嗎?你們認為農民好欺負嗎?這樣對待你們的衣食父母,捫心自問,你們感到愧疚不?不可否認,是有個別農村養殖棚周圍有異味,甚至隨意排養殖污水,這跟化工污染簡直是九牛一毛啊!為此,你們就小題大做,做出了令天下農民不齒的蠢事來。你們去看看,內蒙古大草原上的牧民,他們的牲畜何止百萬,那裡的天不比沂水藍嗎?水不比沂水綠嗎?空氣不比沂水新鮮嗎?難道他們的牛羊不拉屎嗎?不撒尿嗎?沒有異味嗎?「 城牆失火,殃及池魚」,這是在這場鬧劇中對無辜農民最形象的寫照!「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本末倒置,輕民愚民」,這是對你們這些所謂的「人民的服務員」最確切的寫照!題主,你怎麼看?謝邀。
個人認為關停企業屬於職權之內,未出現違法。
至於其他的問題,比如失業率上升和環境改善之間的權衡,比如新聞媒體報道是否過分誇大渲染,這些領域我不熟悉,慎言,等專業人士。作為一個民營企業主,我想表達的是,我不贊成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思路,對環境的保護不能因為飯碗而鬆懈無視。但是環保事業必須由有腦子的人來做,你看環保部長是清華校長提上來的;一個牽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社會發展問題需要多方面考量權衡的部委領導,讓一位研究環保技術的當,是不是很不合適。現在環保部大躍進式的關停企業,地毯式稽查,無人機取證,這都是表象,核心的事兒一點沒做;比如你做電鍍,國家不再支持和準備淘汰的污染產能,你環保部怎麼改變它?關停?社會是需要電鍍產品的,你關停他任務就完成了?你怎麼去改造它,去發展他,你查查專利現在有五十種以上的環保鍍法,你有沒有考慮過社會需要?比如農藥化肥,你查完關停走了,任務完成了;可是農民需要化肥農藥,你怎麼改造,你怎麼制衡?矯枉過正,是現在環保部門最大的問題!污染環境是斷子絕孫的做法,請你們記住,這樣關停企業也是斷子絕孫的做法!還有環境評價,就是所謂的環評,這樣嚴格那樣嚴格,都是花架子,你隨便找個環評機構,花點錢就做一套,有什麼用?你環保部門這麼嚴格大家搜索一下巨型滲坑,這麼大的滲坑你們都看不到,現在跑縣城去查饅頭鋪,因為饅頭鋪冒得煙污染大氣;是不是弱智?
臨沂身處華東沿海,卻一直是一個貧窮落後的革命老區。建國初期規劃的重點企業沒有一個落戶臨沂,國有小廠又在下崗潮中倒閉殆盡,導致臨沂幾乎沒有像樣的工業。與此同時,臨沂的人口數量是相當驚人的,上千萬的常住人口堪比廣州深圳。這麼多勞動力卻沒有工業,導致了臨沂的經濟非常畸形。於是,臨沂的民營工業開始了艱難的發展。他們既沒有資本,也沒有技術,所以只能搞一些初級加工。這些小廠沒有規模化優勢,治污成本相當高,很可能在整改後失去競爭力。所以那六萬人名義上沒有失業,實際上也跟失業差不多了。
90後一枚,恰好專業跟城規,環境,園林,生態都有些關係,並且家住羅庄區,基本上當地人的說法是政府在環境上放棄羅庄區。我相信即使是謠言,也是有群眾基礎才會被傳起來。
先來說說最近突然爆出的失業問題,鎮上幾家鐵廠,其污染性自然不用講,環保執法叫停之後,當地人立馬能夠感受到失業停工的壓力,對於現在土地都被工廠取代只能打工過生活的現代農民來說感受是實實在在的。當地老百姓雖然希望工廠開工,但是對整治環境的行為還是很讚賞的。
接下來說說對於這幾天連續爆出臨沂事件的態度。很多人把視線聚焦在大的層面,甚至與國外的經歷相比較,首先我想說的是這種比較毫無可比性,天朝媒體不願意承認自我知識儲備的貧乏,而利用比較加引用的手法直接利用國外經驗迷惑大眾視線,這是很沒有職業道德的行為。看待問題,起碼應該結合中國實際分析之後,再進行比較。而這種比較,更應該是一種剖析,分析其核心本質問題,不應當出現主語和賓語的分析,例如,到底是什麼樣事物引發了什麼樣的事物發展或者行為。失業問題的背後絕對不是簡單地環境治理的後果,這些問題是媒體未曾分析的。從一方面來看,我首先分析到的是企業的陰謀,這背後到底是媒體被企業當槍使,還是企業和媒體串通一氣不是我們應該追究的問題,我只是覺得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企業與這樣的媒體。關於環境整治的通知我想臨沂市的企業在3月份之前絕對不陌生,之前的政策市能躲則躲,能逃則逃,能找關係就找關係。但是為什麼嚴厲的執法措施出台之後爆出這種新聞是值得反思的。我想原因有二:1、企業的僥倖心裡作祟 2、政府為感受到上級壓力之前根本不作為。所以被停之後企業急了,於是打著為大眾著想的口號扒下政府的褲子,讓政府看看自己的長短。其實看這架勢大有企業與政府互撕之勢。於是基於搞業績而不願意正視失業問題的政府直接被推向了風口浪尖,其實這也是早晚的事,反而越早爆出來越有利於失業人員。管事的說這是利用環境問題來反推企業的產業升級,可是不管企業要不要臉,政府確實沒給企業改變的機會。在整個事件中,可以肯定的錯誤就是政府確實沒有兼顧二者而導致問題的出現。
接下來我想談一下管事的那群人,體制最大的問題是管事的任期到了,業績上去了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了,留下的問題沒人解決,下一個來的另想辦法搞業績,留下另一個問題。城市在自己的發展問題上沒有一種合適的從一而終的思想來指導城市的發展,而被選擇的往往就是不太合適的經濟思想,而且是快速發展的經濟思想。於是城市的規劃發展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上來規劃的,我在閱讀相關的書籍中,深切的以為,文化基礎才是一個城市發展從一而終並且不斷延續的基礎。所以,雖然臨沂市在城市規划上建立了一種衛星城式的發展模式,但是他忽視了當前社會基礎遠遠達不到使這個模式能夠平穩運行起來的程度,以不太發達的經濟來試圖推動衛星城模式的運行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取之於經濟也是還之於經濟,所以這次問題也會爆發出來,其爆發的基礎是早就存在的。這是大方面的問題,是爆發的基礎。曉得問題在於,首先,管事的倒逼方法後續跟進措施反應緩慢,甚至根本就沒有想過後續跟進措施,直接導致問題爆發於解決之前。其次,急功近利,如果觀察近幾月的執法情況,完全就是一刀切的做法,沒有合理的執法規劃,完全不給企業緩衝的時間。另外,基層政府理解有偏差,直接導致類似於整個縣都不讓搞養殖的荒誕行為。最後,回到責任問題,拍屁股走人的政策真的是一步步把臨沂逼上了放棄環境換經濟的絕路。只是不知道新市長剛上任沒幾個月,最後怎麼解決這件事。
我真誠的希望環境能夠改善,也希望臨沂能夠從此次的事件中得到教訓。我只是從一個學生,與一個體驗者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大理論的評價有人比我更擅長。我知道裡面有些思想很市儈,但是有些問題正是需要用市儈的方法來看待,至於怎麼解決,就見仁見智了。
以上觀點沒有針對任何人,沒有針對任何組織或政府。大家看看就罷了,輕噴。
前幾年去一個電池廠監測,村民代表指著我們領導鼻子罵,這兩個廠把我們村幾千畝地,幾十畝魚塘都壞了,你們還不關廠,你們吃屎的嗎
如果當代的經濟的發展要以犧牲下一代的健康為代價,你會如何選擇?-------------------------------------------我是土生土長的臨沂人,臨沂郯城縣人,如果你看過山東臨沂被環保約談後「休克式」治霾 關57家企業6萬人失業這裡的報道的話,那兩張關停前後的對比圖的第一張就是我故鄉的第一化工廠--恆通化工(原郯城化肥廠),上學時的每次回家(我家是在鄉下),我都要路過這個地方;而每次路過時即使緊閉車窗,那股刺鼻的味道在我敲下這行字的時候依然讓我記憶猶新;這個化工廠,據說每年貢獻了郯城財政30%的收入,而代價是,工廠方圓5里範圍之內都不是人能呆的地方....------------------------------------------- 其實我只想表達的一個主題是:我愛我的家鄉,但是我的家鄉不愛我,我該怎麼辦? 我大學前的13年都是在臨沂這個地方度過的,在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老爸每次進城進貨時只要有租車去,只要是周末,我都會纏著我爸帶我去,可以說我親眼見證了臨沂市區這幾年的高速發展,雖然這個城市的道路越來越寬,大樓越來越高,可是我對這個城市卻越來越充滿了陌生感 寫到這但時候,我突然想到,再寫下去有人會看嗎?
6我的天,家鄉約談後4個月發生了這麼大的動靜,我卻不知道。。可能是有錢的金主的煩惱我們小民感受不到吧╮(╯▽╰)╭ 寒假看到市長上焦點訪談的時候,心裡挺開心的。這是上級對我等的厚愛啊!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不給臨沂什麼超人的政策,在整治環境上卻成了第一個,頗有一點當年第一特區深圳的感覺呢~只是時間不是很好,我大臨沂經濟下滑幅度已經很嚴重了好嗎!本來就落後,基數小,增速又下來了,還讓不讓鹹魚翻身了!! 臨沂中心城區里全是汽車尾氣,郊區全是尾氣和沙塵。再往外,許多地方遍地都是工廠。天天一鼻子灰!來到濟南後,天天一臉灰!!(開玩笑啦,也沒有那麼嚴重)當我看完題主的新聞鏈接後,雖然不知道波及的損失是不是有那麼多,但確定的是,損失一定足夠大。大得讓全市經濟整體歇歇。因為我們除了這些工廠,幾乎沒什麼能拉動經濟繼續前進的。物流嗎?這種第三產業沒有做到高精尖就不可能成為領頭羊。 而且,江泉竟然這麼快就說自己撐不住了。作為這個家喻戶曉的企業,我們印象里他好屌好屌的說。各種官商勾結……但是,好歹是本土自己發展起來的,沒事還給臨沂架個橋啊,修個路啊,大家也沒對他有多少意見。反正印象中這個傢伙就是很有錢。報道屬實的話,看來這個大傢伙是產業鏈很大,資產夠多。流動資產嚴重不足。這並不是一個健康企業的狀態,一有事,就要垮。而且可以確信,他一垮,臨沂經濟崩掉一半,剩下的一半,不知道能不能戰勝恐懼→_→也就不意外政府出手了。 治安也說變糟糕了?我天,我明天就回家了呀!還我個放心逛街玩耍的臨沂!哎,本來大家的就業就是將將巴巴的那種。沒辦法,1000萬人口,受教育程度又低。處理好大批這樣的勞動力一直很頭疼。還好,臨沂亂七八糟的小工廠多,一直吸納了周圍許多閑散人力。橫行霸道的小三輪車的龐大集團也是大量廉價勞動力剩餘的結果。都覺得滿大街到處跑,真是礙眼,開個車都能被三輪嚇死。政府也覺得影響市容,奈何取消掉又沒地方給大家解決工作。
說心裡話,臨沂絕不是污染最嚴重的。我們的河流治理起了很大的改善作用。但讓臨沂成為第一個被約談的也是好事。這讓臨沂人自己明白到這片土地變得不如小時候乾淨了,也給了市政府極大的壓力改變現狀。弄得好,我們將是第一批霧霾變藍天的城市。可政府太心急。不知道是不是新市長剛履新背了黑鍋很不爽……這種波及全市經濟的政策應該調研考察,完成各方意見後再制定適合的政策,再有序穩步推進啊。報道里說,工廠主找專家寫了份報告,科學地闡明立馬停工給設備帶來的損失。這起碼能讓政府三思一下吧。不信工廠主的專家,也應該自己再找一批評定一下吧。畢竟,政府不搞生產,不懂這個。然而,我們的政府並不理會這些。直接干。又見昔日創城的影子。這是不是馬哲毛鄧三沒有學好?小學生可以暫時以為這些是一堆枯燥只要背下來就行的理論。我這個本科生還沒畢業的都初步曉得其中的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市領導為首的一群四五十歲的共產黨人還不明白嗎?也許真不明白。看來,環保部約談只是個前奏。後面還有政治約談,教育約談,思想約談……再有困難也不該不顧後果直接干。以為自己是幹革命的嗎?一窮二白什麼都不怕?此等為官,還是早些回家養老吧。群眾里精英多的是,領袖也不缺。干不好就別干,總有人幹得更好。更新一下。昨晚到的臨沂,第二天白天出來一看。天,也太藍了吧!自打有印象來,少有見過這麼藍的天。大力整治的效果,果然神了……
對於評論區里的朋友,我在這裡把回復搬過來,也是對答案的補充。回復 阿拉 :我好奇這次猛推整改到底對本地經濟產生了多少影響。我和你一樣,支持企業還環境債,支持政府重視環保。但不一樣的是。針對,臨沂的這次行動的具體實施做法我持保守態度。工廠還在生產就突然被停產,這是什麼樣的頑固才能辦出來的事。對於規模較大的企業,沒有當初政府的主動招商提供一系列通道,他們也不會順利投入生產並發展壯大。為了在gdp為升遷考核的大背景下鶴立雞群,不惜環境代價大力支持。現在整個大背景又變成了不得無法無天地破壞環境,官員又開始大力整治企業,力度如同10年前盼著他們發展起來一樣,甚至還猛。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發心確實一樣的。緊跟組織。當然,在國內,官員不緊跟組織混不下去。跟著黨走有飯吃。重點是!沒有一個上級要臨沂採取這種不計後果的激進做法。為了經濟不計後果的破壞環境,為了環境不計後果的破壞經濟。這是我真正擔心的地方,也是最不願看到的。所以,現在的問題就在到底這次行動有沒有造成本地經濟嚴重受損。參與報道的媒體都提到波及擔保資金佔全市一半。這是當地金融機構給出的數據。我們有什麼理由懷疑這個數據的可信度?對於失業人數,確實不好把握,本來多數工廠勞力變動就很頻繁。但數量絕不會少,從涉及的企業占工業財政的四成可以看出這次受損的企業之多。另外,少部分開始恢復運轉了,更多的仍然是開工遙遙無期。因為環評手續當初沒辦,現在補辦,要去省里。新的法律實施,省里目前也不知道怎麼辦。現在對於經濟可以肯定的是,突然停工造成了一定的直接損失尤其是對設備,開工沒有日子讓每天的潛在損失都在累加。不能確定有待觀察的是,1000多億的擔保資金是否能按期償還,避免出現資金鏈斷掉。如果當真事態不能明顯好轉,最終資金大面積還不上……還是不要發生的好。政府想法設法也要阻止這個事發生的吧。只是,本來也許可以避免這一切糟糕的麻煩。太激進了。我爹說,要把家裡的小作坊轉讓不幹了,大半年的時間搬了兩個地方,動不動半個停電半個月。我說,該辦證就辦證,要改的地方趕緊改,轉了幹嘛。我爹說政府沒讓辦證,也沒讓改,就是停電停水不讓干,沒有要求.....據說連羊肉串和饢都不讓烤了(家在新疆),不知道會不會有大新聞,好期待....
首先說下背景,臨沂市因為污染問題被環保部約談了,約談了政府肯定要有所行動,約談本身說明臨沂的環保問題確實嚴重。其次,北京王市長下台聽說了么?據說和治霾不力有關係。為了北京的環境,犧牲周邊城市的部分經濟利益有時候不止是環保問題,還是政治問題。然後想說的是環保和發展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世上沒那麼多高端綠色產業,環保是需要投入的,無論從政府層面還是企業層面,如果沒有鐵腕治污,地方的保護主義會更嚴重,企業的無良行為會更多,我們生活的生態環境會越來越糟。最後呼籲期望大家都能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環保問題,利潤低了可以創新增加附加值,失業了可以再找工作,水污染了,大氣污染了,我們所得到的不僅僅是孤獨患者,還有各種癌,危言聳聽了,不過這是事實。
國外資本家不就是看到了我們對失業人口的擔心才肆無忌憚的嗎?詳情見Naomi Klein的書「No Logo」。不過話說回來,政府也應該動動腦子,至少在關廠之前就提出安置工人的方案。這難道不是政府的職責所在嗎?不強求說一定要安置好下崗工人,但安置方案得提出來是不是?不然就感覺是迫於人民的壓力而關廠,做做樣子給人民看:你看我關都關了,再污染就別逼逼了。這就像是十幾年前為了向發達國家看齊,增加城鎮人口比率,瘋狂收回農民土地,農村戶口改成城鎮戶口。戶口有了,生活在那裡的人民沒了地,又沒有多少一技之長。要不選擇背井離鄉進城打工,要不選擇靠政府補貼。到底是我們作為百姓想要的太多了,還是政府真的目光有點短淺?我真是想不明白。
作為一個環保工作者,對臨沂那邊的工業企業也是多少有些了解。一些老廠廢氣處理設施基本沒有,即使有的,也是比較落後的設備和技術,不能保證達標排放。當然即使這些設施存在,有些也是擺設。曾有某個化工企業的老總講,三十年前我們干化肥廠時候也沒用過什麼措施,廢氣直接就排了,縣長也不敢怎麼著我們。-------------------------------小分割----------------------說句題外話,要是真去檢測一下那個地方的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氣,給出真實數據的話,我想說,關停這些廠是遠遠不夠的
矯枉過正總強過有法不依。
這種問題必須得放在固定的語境中才有探討的價值,可能有些發電廠設備老化,管理鬆懈,再加上防污治理方面遠達不到國家脫硫的最低標準,像這種廠子,別說為了防霧霾,就是產能結構調整也必須得關掉,這種情況在整個工業體系中就是頑疾,鑽著國家的空子,如果是有些政府為了響應國家政策號召,一刀切式的將大批有轉型價值的企業關門,那就有些不合理,要知道再想恢復有多難。我覺得中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調整正處於蓄能階段,也是非常脆弱的時期,一旦走入彎路,很有可能錯過中國現階段的機遇期,而污染治理只是其中一環,如果經濟結構合理了,工業體系創新了,技術意識跟上了,霧霾治理是水到渠成的事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危機和經濟下行壓力,目前還沒有人能給出可行有效的方案,臨沂這次環保行動明顯有些過了,像是一個孩子受到批評後做出的過激反應,犯了左傾的錯誤。但臨沂面臨的問題也是全國性的問題,通過這次行動,希望能讓國家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
想起了鄧公的那句話,改革開放就是摸著石頭過河,今天的臨沂就像當年的深圳一樣,是一隻小白鼠,如果這種治污的辦法可行,則可全國推廣,不行,就再想其他辦法唄。推薦閱讀:
※為什麼約旦飛行員被燒死的視頻,動圖,高清圖在不斷流傳?這樣好嗎?
※偷竊,小偷,入室盜竊該重罰嗎?為什麼中國這麼嚴重?警察大多數不管?
※如何評價陝西渭南一教師網上吐槽為什麼要強制捐款200,治安拘留五天?
※中國國家郵政局是一個什麼樣的單位,為什麼辦事效率這麼高?
※有哪些政府(不限於中國政府)調控房價的政策措施被證實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