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願意花幾百塊錢吃飯,卻不肯花幾十塊錢買本書?
我最近自己開了書店,我就發現不少人會問我,這書貴不貴?其實書的價格有時候連他們吃一頓飯的十分之一都沒有,而且打開一本書直到把它看完,收穫到的豐富要比一頓飯多得多,而且更持久,可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不捨得花錢買書呢?包括我自己有時候也是這樣的~有時候打開一本書需要自己心裡準備很久,很少能夠安靜的靜下來沉澱下來看一本書,但是一旦我打開一本書,每次都不會讓我失望~
有時候,「看書」和」「看書」之間的差別,要遠遠大於「看書」和「美食」之間的差別。
吃東西爽,看書累。
吃飯和看書都是讓人消遣的手段,相比之下看書還更加費腦。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同樣花幾百,看十本書真的不如吃一頓飯一直覺得讀書並不一定比吃飯「高級」。也勸題主不要抱這種想法
如大家所說,這是他的價值預期問題。下次有人問你書貴不貴時,你試試說,「還行,跟一杯咖啡的價格差不多」,看看怎麼樣。說不定他會腦補出他喝著咖啡看著書的場面,形成「也就是多買杯咖啡」的心理暗示,就掏錢買書了。
或者也可以說,跟中等飯店一盤菜的價格差不多。
需要注意的是,千萬要注意你說這話的語氣,你要說「還行」,而不是「不貴」;要說「和...差不多」,不要說「也就是...的價格」。不要形成你讀書人瞧不起人家的心理暗示,那他很可能就訕訕地或者憤憤地走了。1、爛書太多,你說「書的價格有時候連他們吃一頓飯的十分之一都沒有」,說句不好聽的,現今那些書,值得讀的萬分之一也沒有。
曾經有個笑話,說精品購物指南,是一群月薪2000的人在教月薪8000的人怎麼過的像月薪20000的人。現在的書籍也是如此,你要真是開書店的,就知道熱門書是怎麼來的了。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火了,出了無數本《好xx勝過好xx》的書。2、牛人不寫書,國內有幾個院士教授學者正兒八經寫書的?特別是入門書。3、成功人士的傳記,都是在跪舔,史玉柱柳傳志王石,你告訴我那本傳記真實的寫出了他們成功之道?又有哪個對我等草民是可以複製的。4、讀書成本很高,買書花的錢是次要的,看書花的時間和精力才是主要的,看一本沒用的書代價很高5、對大多數人而言,除了專業相關的書,其他書大多是消遣,跟吃飯、旅遊一個性質,本人一向反對把讀書看得高於其他消遣方式總的來說,把文青、小說、雞湯、國學、飲食、靈修、宗教、美容、養生這些書去掉(可以參照馬親王的《末日焚書》),題主你列幾本書出來,再列舉一下看了有什麼收穫,
----------------------------------------------------------------------------------------------------
2015.7.1 補充感謝諸位捧場,沒想到有500多贊了,補充幾句,本人也經常思考為什麼很多人認為「讀書無用」,為什麼以前讀書用處很大,現在卻不行了,從全世界的角度主要是:1. 出版業商業化,魚龍混雜2. 無論政界,商界,學術界,最新的成功經驗都不會寫在書上;更別說專利——書籍只適合傳播不涉及商業利益的知識3. 成功的機會有時效性,雷軍說的吹豬的風口轉瞬即逝,來不及寫到書上——書籍只適合傳播長期有效的真理特定於當今中國人,倍感「讀書無用」還有兩個原因:4. 古代讀書能當官,現在不能;古代讀書好可以進入貴族交際圈,現在也不能,現在省委書記宴請客人,不會請個高考狀元作陪5. 建國後到文革結束,有一個人才斷層,因此80年前後的大學生備受重用,給我們的父母一個印象——讀書太有用了,然而到了我們讀完大學,會發現領導也就比我們大不了幾歲。。。書是文化,飯就不是了嗎?
讀書是感受書中的知識,提升品位。
吃飯也可以從飯中體會到食物的美,廚師的用心,飲食的文化啊,尤其是題主所說的幾百塊的飯甚至幾千幾萬的飯。有人愛書,有人愛飯,你不能因為一個美食家讀的書不如文學家多就批評他啊QAQ以上答案肯定會遭黑,注意以上答案是針對真的在品位文化的人所說的。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一頓飯,幾百塊,美味佳肴,精緻餐廳,不用很久,甚是享受。一本書,讀好久,還不一定懂,懂了也不一定有啥收穫,媽個雞老子還不如拿這錢去吃頓飯!以上為大眾思路……題主,你沒聽過一句話嗎?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自己讀書,默默的讀就好,不要再秀優越感。
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同,就導致了書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愛書的人當然覺得花再多錢在書上都不心疼,因為他覺得值。不看書的人你讓他花錢買書再便宜也不要,因為他覺得不值。就是這個道理,不過現在開書店是真不掙錢,我平時閑著沒事兒就愛去書店逛逛,發現很多人喜歡待在書店裡看,真正買的人很少~
轉載
因為生活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而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啊。
我準備了舒服的飄窗,以為可以在周日的下午沏一杯茶,舒舒服服的躺在飄窗上享受著陽光安安靜靜的看一本書。可是在為生活忙碌了五天的我在周末只想昏天暗地的睡一個好覺。
我淘寶買了很多漂亮又便宜的花器,希望也可以有我的「一日一花」。可是面對昂貴的鮮花,我根本買不下手。只能摘幾朵小雞蛋花,隨手插進小燈台里,也算鮮活了起來。(我知道亂摘花不道德!~可是管不住小手。)
按照經濟學理論,吃飯這種消費是完全無彈性的商品(吃飯消費作為一個廣義的商品,表理解錯了),而讀書是個接近完全彈性的商品,對於多數國人來說可有可無。另外,現在書店真的開不下去,我在南京讀書,南京著名的先鋒書店(很大很有情調),還有一個什麼圖書大廈,我沒在那裡買過一本書,並不是我不喜歡讀書,而是太貴太貴,他們的折扣力度遠遠不如噹噹和亞馬遜,我最近兩個月在噹噹(年中慶49折)和天貓(年中大促半價)買了一共近五百塊錢的書,這這書在書店一是找不全,二是花的錢要將近翻一番。
不是每本書看完都有收穫。有的書看完連便樣剩餘都沒有。
我願意花錢買書。只要是經典的,別說幾十,幾百幾千我也願意。好書在手,涵詠品咂,味之不盡,那種樂趣不是口腹之歡所能比擬的
不違法的情況人家想幹嘛就幹嘛,真正愛讀書的才不會拿吃飯和讀書比較,更不會用錢來衡量,更不會到知乎提這種問題,有這功夫多讀幾頁書不更好。看你識個字這優越感就爆棚的(︶︿︶)=凸
沒有電子飯,但是有電子書。
問題是買了就一定看嗎
因為,即使你白送給他一本書,他也懶得看,還會嫌棄書太沉了,佔地方。不如送他個塑料袋可以裝東西。
另外,樓主沒有做好市場調研就開店,就是傳說中的書獃子嗎?
他們只是不在你這裡買書而已。亞馬遜打折(非廣告),我105買了九本書。題主這一本書幾十塊錢夠我吃兩天的飯。
不想買書的人你一斤五塊錢賣給他他都要嫌貴。
那年夏天,每天我在回家的路上都會看到一個坐在路燈下看書的女生,大概十七八歲的樣子,總是穿著一件都是補丁的藍色襯衫。
她大概一星期換本書,都是破破舊舊黃黃的,像是八十年代的那種書,在燈光下總有一種凄慘的感覺。 有一天我和父母吵架,憤憤離家,沒有目的的在街上亂走,走到了那條街上,她像往常一樣在看書,大概太無聊了想找人聊天我走到她身邊坐下,問她:「你在看什麼?」 她轉過頭看了我一眼愣了幾秒回答:「《安娜·卡列妮娜》」 對於我這種不愛看外國名著只愛韓寒郭敬明的人來說就像看到了新世界。 「好看嗎?」「挺好看的。」她翻過一頁泛黃的紙。
「你這些書都哪來的?」 「在一個舊書店租來的,那裡書比較便宜。」 「你每天就看書不會覺得無聊嗎?」 「不會啊,書讓我看到很多我沒辦法看到的東西,總是有新鮮感。」她笑笑說。 …… 那個晚上我們聊了很多,我知道她父親在這附近的工廠當臨時工,家庭條件不好每天只能住在臨時搭建的大棚里,讀書是她唯一的愛好,每個星期天拿著攢下的伙食費去租書是她最開心的事情。 慢慢我們開始熟悉,每天我回家路上看到她都會打個招呼,她也會回我一笑。突然有一天她就消失了,應該是她父親換工地了吧我這麼想。後來我去書店買輔導書的時候看見名著柜上的《安娜·卡列妮娜》,精裝版的封面很漂亮。我有一個舅舅,家裡很有錢,別墅豪車,資產XX,但是在零九年的時候資金鏈出現了一些問題只能到處去拉關係拉資金,那個時候天天陪人吃飯,陪人唱歌,陪人洗腳。就像是三陪一樣。
每天開銷都很大還不一定能夠拉到資金,可是不陪的話公司只能面臨破產。大概這樣陪了一個月,拉到了一筆大資金,公司終於周轉過來了。幾百幾千塊錢的一頓飯可以帶來百萬千萬的收益何樂而不為呢,人都是為了生活而生活。我喜歡這樣,我必須這樣,很多時候人是可以選擇的,而更多時候是被迫選擇的推薦閱讀:
※去美國留學之前有什麼必讀的書可以對美國的文化等方面做一個初步的了解?
※適合女生閑時看的書籍推薦?治療寂寞、提升逼格。
※法醫學有什麼經典入門讀物嗎?
※初學C語言,有什麼好書推薦?
※如何理解「言論自由」這個單詞?言論自由的底線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