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公孫綠萼為了楊過死了卻絲毫沒人在意她,所有人都認為理所當然?


因為公孫綠萼總的來說是金庸筆下比較平淡的一個女子,除了喜歡楊過以外毫無亮點。而你看神鵰俠侶的時候,代入的角色是楊過

有小道消息表明,鏡中的自己比別人眼中的自己總是更帥/美一些,那麼可以合理猜想,人想像中的自己總是往高大全的形象上靠,這就是代入感的來源。看到閃亮的角色總是把他想像成自己。老爺子筆法犀利,即使配角也是有血有肉,因此代入感倒未必只發生在主角身上。比如不喜歡過神的中二和叛逆,那麼也可能把自己代入郭靖或是其他人——當然這也是一種中二,在此略過不提

但不管怎麼說,代入感一旦產生,在感情問題上就會形成思維定式,1、別的角色喜歡我——我這麼帥/聰明賢惠/幽默風趣/一往情深/瀟洒不羈,你喜歡我是應該的;2、別的角色不喜歡我——你居然不喜歡我,你特么瞎么

過神有多風流瀟洒就不再贅述了。但看其和公孫姑娘的相處情況,就完全進入第一種思維模式。而第二種思維模式,最典型就是程靈素了。藥王庄一段靈姑娘的布局步步驚心,環環相扣,人人均被玩弄於鼓掌之上卻又處處留有餘地。主角胡斐本來也算得上是膽大心細了,但在這一段中完全成了一塊華麗的背景布,唯一一次莽撞出手反而破壞了原本完美的布局。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產生代入感就是見了鬼了

說得更深沉一點,就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關注的只有自己,而少顧及其他人的感受。公孫姑娘為過神死了,厚道點的還能說一句「你這又何苦呢」,不厚道的恐怕直接會想「你要死是你自己的事,我可沒讓你去死」。而素粉也一樣完全無視胡斐和袁紫衣才是天作之合的事實,總是想一廂情願的讓胡斐愛自己。這兩者其實是出於同一種心理根源。在現實中和人相處,出於種種制肘,這種情緒還能被克制,看小說代入YY的時候則完全沒有這種顧忌,因此顯得更加直接和純粹

對金書中其他可憐角色的同情或者不同情——霍青桐,阿九,狄雲,李文秀,令狐沖等等,都可以用這個模式來套

最後用段公子的話作為結束。若能人人均作是念想,不知少掉多少煩惱

(段譽)眼見到她楚楚可憐之狀,只覺但教能令得她一生平安喜樂,自己縱然萬死,亦所甘願,不由得胸間豪氣陡生,心想:「適才我只想,如何和她在荒山孤島之上,晨夕與共,其樂融融,可是沒想到這『其樂融融』,是我段譽之樂,卻不是她王語嫣之樂。我段譽之樂,其實正是她王語嫣之悲。我只求自己之樂,那是愛我自己,只有設法使她心中歡樂,那才是真正的愛她,是為她好。」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推薦閱讀:

在《神鵰俠侶》中,楊過一共被多少人傳授過武功?
神鵰里最大的反派是金輪國師還是郭芙?
楊過是否有意套路郭襄?
郭靖黃蓉打造倚天劍屠龍刀,起名字的時候是不是有什麼典故?和楊過小龍女有關係嗎?

TAG:神鵰俠侶 |